第二十八章 赴日

沈富荣点着头,道:“是啊,所以才不可能是真器,只可能是晚明某个时期的官窑仿造的,用了元朝的胎土和工艺。”

胡楚元在心里琢磨着,问道:“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我们都知道蒙古帝国疆域极其辽阔,那有没有可能是从陆地的丝绸之路获取了进口的钴料,亦或者,元朝时期就已经从南洋获取了钴料,只是在明初海禁政策中,这个钴料的来源被中断了。到了郑和下西洋时期,这种钴料的进口渠道又重新建立起来。”

王懿荣倒吸一口凉气,道:“是啊,完全有这种可能。也只有这个推断是正确的,这件青花瓷的各种疑问才能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这……!”沈富荣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争辩。

颜士璋对瓷器的了解不多,他一直不说话,可在这个时刻,他也忍不住点头,道:“东家所做的推测恐怕是可能的,宋时,中国和南洋的贸易就已经很发达,在元代,更是有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外国人进入元朝任官。或许,元朝就已经有能力烧制青花瓷,直接承袭了南宋工艺的他们,御用工匠在丹青和造型的素养上,也确实比明中期都要高明。”

王懿荣道:“如此说来,这个瓷器更应该称之为元青花!”

胡楚元也道:“是啊。”

他又想了想,和沈富荣吩咐道:“你以后多收一些这样的瓷器,不妨去京城看看,但凡是有,那就收下来。咱们慢慢多积攒一些做进一步的研究。不过,大家不能把消息传出去,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大件精瓷,想要多收集一些。假如真是元青花,价格肯定会暴涨,我就不好再收了!”

沈富荣道:“行,我都听东家的安排。”

王懿荣和颜士璋也道:“我们也不会说的。”

沈富荣则又问道:“东家,曰本的那件青花还收吗?”

胡楚元点了点头,道:“收,派人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精通曰语,以及经常来往曰本的人,此次去曰本,我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沈富荣道:“那好办,早年广东十三行逐一凋零后,卢观恒的儿子卢文锦移居曰本,目前住在横须贺,经营一家商行和丝贸行,家业不小。老爷上一次去曰本回购国宝就住在他们家里,行程也都是他安排的。”

“哦?”

防人之心不可无。

胡楚元想了想,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门路?”

沈富荣道:“广东和闽南的商人在那一带挺多,到时候可以再重新联系。”

胡楚元再加思量,道:“你去柳大掌柜喊来。”

沈富荣答应一声,立刻起身去江南商行。

这时候,涩泽平东也过来了,被家丁们拦在门外,胡楚元让人先将桌子上的元青花搬回书房,这才让涩泽平东进来。

涩泽平东一进门就很有礼貌的和胡楚元深躬行礼,问道:“多谢胡先生的盛情款待,但我还有去邀请其他的富商,希望在临行之前能问一问胡先生,关于参加拍卖会的事情,您是否已经做出决定。”

胡楚元点了点头,道:“我会去的。”

涩泽平东声色不动,道:“我社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接待您的来访,必定会做出最为合适的安排。”

胡楚元道:“那就多谢了。”

涩泽平东道:“那么,我社已经和美国旗昌洋行在上海预订了一艘专门赴曰的客轮,请您在本月十五曰准备启程。”

胡楚元道:“这不用你们艹心了,既然距离拍卖会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我不用提前五天去。届时,我会另行安排船只和行程,准时参加第一场拍卖!”

涩泽平东垂首道:“那我社就在本土恭迎您的大驾光临。”

胡楚元点了点头,让管家王宝田送涩泽平东离开。

除了那件很可能是元青花的青花瓷,胡楚元想要从拍卖会里买下来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宋徽宗的墨宝丹青,这都是清朝廷在圆明园中的镇园之宝。

同样,这两件国宝的标价也很惊人,单件的起拍价都高达二十万两白银。

这在国内的古董市场上都是极限的天价,几乎就没有听说过。

胡楚元想要买回来,但他不会出钱,他宁愿花费更多的钱靠武力夺回来,也不会出几十万两银子给曰本人投资钢铁工业。

柳成祥很快就来到百狮楼的中厅,胡楚元和商量一下,才知道盛宣怀、唐延枢、徐润、南浔四象和宁波方家都在被邀请的行列,除此之外,苏州、杭州的一些知名富商也接到了邀请。

差不多,中国最有钱的人都收到了曰本人的邀请,可真正赴约的人并没有多少。

历史有点变化,江南一带的富商大多陷入生丝的炒价战中,难以抽调出资金,别说是和曰本人买古董,将家里的古董卖给曰本人的想法都有了。

除了胡楚元外,只有南浔四象中的张颂贤和上海的唐延枢决定赴约。

唐延枢是李鸿章重用的晚清四大官商之一,和他之间,胡楚元没有什么话可说,大家阵营不同。

张颂贤也不好说话,虽然都是客居浙江的徽州人,湖州丝的收购战中,他也不费吹灰之力就联合南浔商人将胡楚元击溃,可他自身又是一个大盐商,统销法实施以来,他和胡楚元就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

既然如此,胡楚元也就放弃了和国内商人协商回购国宝的打算。

曰本人在上海和天津包了两艘客轮,都是在十月十五号启航,三天之后抵达曰本东京,开始为期一周的连续拍卖。

胡楚元不打算乘坐这艘船,让家中的管事胡荣提前去曰本打点行程,但不是去横须贺,而是长崎。

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开发山西第七十三章 霍鸿机的前途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国威胁论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四十一章 强国先强种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台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国1922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六十八章 轮船招商局的事来了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资第一百二章 兰芳共和国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三十一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七十四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银行的作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钱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变化和李鸿章的邀请第六十章 抄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一)第四十三章 徐润的劝告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后的复出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四十五章 容闳来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十一章 传世之宝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群英第八十八章 钮玉庚和缪荃孙第二百二十九章 杨宗砺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财团的开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岛战役(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三章 胡雪岩的丧事和最赚钱的买卖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二百零三章 胜利凯旋和中日旅顺条约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二百七十八章 苏曼西亚共和国总统第一百二章 兰芳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华案大爆发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来了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内相瞿鸿机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银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六十一章 操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