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

1917年4月,回到国内的胡楚元就迫不及待的制定了庞大的移民和投资计划,要继续在秋明和乌拉尔斯克、雅宾斯克发展工农业,利用天然气资源建立可靠的城市供暖系统。

有了大规模移民新西伯利亚省的经验后,再向西西伯利亚省移民时,中央政斧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各种应对政策也更为完善。

对于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中国人,国家会有专门的资金补贴,用于提供基本的暖气,即便是郊区、农村,每人每年都会有一笔烤火费,地方政斧也有专门的火炕修缮补贴。

虽然在战争中支出了大量的军费,依靠提前的预估和合理的投资,中央政斧的国家资产稳中有升,不计国家固定投资和国有基础设施,金融资产、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总额约为344亿中圆,中央政斧在各省仍持有超过140亿中圆市值的工商业特惠租用地。

国资委仅在白银资产的投资上,抵消国家军费支出之外还有14亿中圆的盈余。

5月,胡楚元做为首相批准了新的《国家公民调控和移民法案》,开始以大农业经济政策为基础指导方针,对国内居民人口分布进行宏观调整。

南方人口陆续向中部和东南亚地区移民,中部人口逐步向北方移动,而北方人口继续向西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东北三省、伊犁省移民。

在伊犁省内部,少数民族同样向新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地区转移。

1917年5月,对于战争遗留的军力扩张和过多军备的问题,国家军事委员会做出全面的军事调整计划,将原先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合并为新的国防部,各军设置归属国家军事委员会直属管辖的三军总参谋部。

根据国防需要,陆军正式编制增加到84个师,43个师为整编师,新增南洋兵团,空军编制为17个师,海军在原有编制外,保留14个海军陆战师。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各省和自治省下属的国民警卫部队编制规模最高为三个常规师,正常情况仅为一个师,各省国民警卫队的士兵由国家军事委员会役兵部统一分派,本身士兵比例一概不得超过20%。

国民警卫部队、海岸警卫部队和中央国防军都属于役兵制征兵,平时仅发放服役津贴,继续维持暂时发放前线津贴政策,并保留和坚持原有的“军队即是军校”的基本原则。

经过调整,中央国防军总兵员数从战时降低到172万人,国民警卫部队总数为83万人。

1917年7月,在胡楚元的主持下,国家行政划分重新作出调整,苏曼西亚自治区分成苏曼西亚省和苏拉威西自治省,藏省、疆省、伊犁、阿尔泰(蒙古西部和阿尔泰地区整合为一个省,以防止[***]立分裂,也是国内汉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混合居住的地区,俄罗斯族主要迁移向这一地区)、蒙古、内蒙古、广西、甘肃、宁夏、掸邦、克什米尔也设为自治省。

在燕京、天津、上海、香港四大直辖市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新的直辖市新加坡。

自此,中国行政区拥有29个常治省(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南六省、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广南、苏曼西亚、济州、太平洋群岛、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南西伯利亚),以及12个自治省、5个直辖市。

国家疆域总面积为2478.3万平方公里,在亚洲,中国拥有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文莱、苏门答腊、爪哇、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拉克12个保护国,尼泊尔、锡金、布丹、科威特是自治邦,巴布几内亚(原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社会群岛、莱恩群岛、安达曼群岛七个海外省。

在曰本,中国仍然牢牢的掌握着长崎租界。

在非洲,中国拥有尼曰利亚、喀麦隆、贝宁、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安哥拉、莫桑比克、圣多美群岛、科摩多群岛、吉布提14个海外省,通过和奥斯曼帝国、埃及的合作,中国也在试图占取利比亚、苏丹的利益。

在南美洲,中国有苏里南、中属圭亚那两个海外省。

在欧洲,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塞维利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其实也是中国的保护国,在整个亚欧同盟条约范围内享有内政和外交自由权,但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保持统一姓。

胡楚元现在唯一的忧虑是俄国,虽然现在是控制住了俄罗斯明煮联邦共和国的局势,将俄国监管住,可正如德国未必属于英美阵营一样,长远来看,俄国也未必就属于中国阵营。

俄国人对中国人的仇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中国和英美阵营真的到了必须要开战的地步,他们只会帮助英美,不会帮助中国。

德国则恰恰相反,特别是当法国人和英美阵营穿一条裤子的时候。

中国强大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可怕的,整个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现在,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除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忧虑外,胡楚元此时还要考虑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共和!!!

遵守宪法,他最高只能出任三届首相,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被迫连任了两届。

他不可能再等下去,除了他,别人未必能稳定的完成进入共和时代的过渡。

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国内正面临的大规模移民调整和新的大发展政策,大农业经济政策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庞大的人口基数正在确保国家扩张到现有疆域的每一个角落。

人口的大迁移,军事的大调整,行政的大划分……!!

胡楚元只能集中精力处理国内外的经济问题,暗中加快对完全共和的部署。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比预计的要早两年结束,对于各国仍然产生了非常大的经济打击,战争对世界经济的损伤远大于各国的直接军费支出。

战争期间,各国征招的总兵力超过5700万人,因为战争和战乱导致的饥荒、疾病而死亡的人口超过700万人,且基本集中在欧洲。

截至1917年,欧洲大陆的整体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了50%,德国虽然在胡楚元个人的劝说下,在协约国全面攻入德国之前宣布投降,却被英法等国索取了高达37亿英镑的债务,原先占领的波兰和法国的领地都被分离,丧失了所有在外国的投资资产,国家经济早已陷入破产。

因为提前将巴斯夫化工等主要资产的总部和结算中心迁移到中立国瑞士,胡楚元个人在德资产才勉强逃过半截,巴斯夫化工、西门子、德国商业银行、奔驰汽车等公司的在世界各地的资产也避免了被其他各国政斧没收抵债。

1914年-1917年,英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达到了21.34亿英镑,不仅被迫出售了价值十亿英镑的政斧资产,还拖欠中国4.2亿英镑、美国5.5亿英镑的国际债务。

一向以高利贷国家著称的法国也不得不向中国借贷8.7亿英镑,并将摩洛哥的宗主国权利抵押给中国。

真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收获最丰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第三家则是胡楚元非常不愿意见到的曰本,利用英法资本在战争期间的脆弱,曰本财团大量回收各国在曰投资,逐步就要重新掌握住国家经济和金融主权。

现在,中信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银行是曰本的指定发钞行,阜康财团对富士财团也拥有很高的控股能力,能够对曰本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经过15年的缓缓龟爬,曰本重新爬了起来,还清了对华的赔偿债务,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宝贵机会,三菱、住友、安田等财团也再次恢复了实力。

依靠英法俄等国在曰本的军事和其他物资订单,曰本工业在最近几年间有了很大的增长,依靠常年的国民教育的积累,国家内部市场的开拓和建设,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国,抄袭联营制的特点,现在的曰本也不能太轻视,当然,也没有必要重视,毕竟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黄金储备总量最高的国家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中国,持有10480吨黄金,紧随其次的国家是美国,持有5275吨黄金。

在1917年7月,白银对黄金的兑价达到了近十年来最高的10.4:1。

战争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却仍然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大萧条中,白银还是仅次于黄金的贵金属投资渠道,价格在短期内不会下跌。

做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客,在1917年之前,在白银兑价突破11:1时,胡楚元就逐步将国内持有的白银资产抛售,用于抄底欧洲经济。

中圆慢慢有了取代英镑的迹象,在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结算基本是完全使用中圆……这是中英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加坡自由金融区地位被香港取代的原因,更是英国愿意高价甩卖新加坡的原因。

同时,中美两国也从整体上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截至1917年7月,外国对华欠债总额已经达到23.7亿英镑,英法资本在华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削弱。

对于欧洲,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中国而言,收获远大于损失,对美国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收成,对曰本来说,这更是一个天赐良机。

(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艇工程的开端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四十一章 强国先强种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汉奸卢第六十二章 徐润是个人精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么个东西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钱第一百二十一章 联营制和徽商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六十二章 徐润是个人精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二章 左宗棠来了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国天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凯这个下属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一百二章 兰芳共和国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内相瞿鸿机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百一十三章 临时立宪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总理首辅大臣和新的帝国第二百七十九章 伦敦会议第六十章 抄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一)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员长蔡锷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华案风波(三)第十六章 婚约和左宗棠的心声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东大战(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华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时代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员长蔡锷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抚(中)第五十一章 梅启照的配合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变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零二章 龙川战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从始至终都是屠杀(一更)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权级的绝唱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八十五章 中信国泰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艇工程的开端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视厅流之祖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七十三章 霍鸿机的前途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润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国开始备战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绅(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一百三十章 排华案风波(四)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国威胁论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