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这些曰子,胡楚元非常关注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但也更关注另一个问题——巨灵神计划,他知道,就算李开邺和蔡锷最终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要他这个备案计划成功了,中国还是可以稳稳的占据不败之地。

这天,胡楚元在家里准备了一桌饭,让人将百忙之中的蔡锷请过来。

宴席很简单,四菜一汤,只有他和蔡锷两个人。

蔡锷倒是来的很早,下午四点多就过来了,进了书房见到胡楚元便毕恭毕敬的躬身道:“主席大人!”

胡楚元没有想到他来的这么早,此刻还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有说什么,就让蔡锷先坐下来,自己慢慢的泡了一壶乌龙茶。

等了等,胡楚元才和蔡锷问道:“今天没有那么多事要忙吗,怎么来得这么早?”

蔡锷苦笑道:“早知道主席会要我过来问一问事,所以一直都准备着,事情都安排到晚上办了,我先过来和您汇报。”

胡楚元摆着手道:“也谈不上汇报,我就是很好奇,杨震麟不是那种打不了硬仗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一鼓作气攻下莫斯科,让俄国人继续这么残存着,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啊!”

蔡锷道:“我和李总统仔细分析过,俄军目前的总体实力还是有的,他们也早已将首度迁移到圣彼得堡,现阶段就算是打下莫斯科,实际意义也不大。俄军总兵力还是在那里,他们的坦克非常粗糙耐用,很容易大量生产,一旦让他们牢牢占据库尔斯克地区,他们就很可能在短期内攻下乌克兰。如果是这样,就算我们攻下莫斯科也会陷入更大的困难。”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是啊,库尔斯克这个地方对俄国还是很重要的。”

蔡锷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国再落魄也是俄国,他们仍然有重新成为大国的志向,他们的士兵确实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更加英勇善战,牺牲个人抗着炸药包去炸我们坦克的例子,在俄军中是很常见的。莫斯科对俄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非要强攻,杨震麟在莫斯科外围聚集的力量还是比较吃力的,很可能拖到寒冬后,后勤补给一旦跟不上就会出问题。这一点,他也比较忌惮。我们现在让他将主力撤到库尔斯克,让蒋光鼐率领北线第二、第四集团军守在伏尔加河流域,这样,杨震麟就可以从乌克兰获得大量的补给,蒋光鼐的补给也不是问题。特别是乌克兰人现在也被激怒准备参战了,咱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乌克兰的力量!”

胡楚元想了想,觉得这样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不去急于争取某种象征姓的胜利,而是在大战略上继续和敌人长期作战。

他忽然和蔡锷问道:“俄国人那么容易就打下库尔斯克,你们又那么快的就反应到位,不到一个月就将别人再赶出去,我看这是你们的策略吧?”

蔡锷笑了笑,道:“谈不上是什么好策略,只是正好收到了情报,英国要求俄军攻下乌克兰和波兰,并且愿意支援俄军大量的军事装备,俄军似乎也确实有这个打算,我们就故意松懈一段时间让俄军南下进攻。”

胡楚元则道:“这个方法好啊!”

他不由得感叹一声。

随即,他又和蔡锷问道:“目前来看,你觉得我们有多少胜算?”

蔡锷沉思片刻,道:“主席,其实我觉得我们基本有八成的胜算,不管英美如何想,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点在于军工武器的生产能力和资源供应,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一开始就打下澳大利亚后,这就是开启一个小小的洞口,而这个洞口慢慢的越来越大。可以这么说,我们依靠整个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非洲的资源,而他们只靠美洲的资源,这个战争其实胜负已分了。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消耗对手,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全面发力。我们在西欧战场和对手剧烈的消耗着,这就让俄军无法获取足够的支援,而我们的军工业也在快速制造生产,一年之内,我们和俄军在军事装备上的差距就会非常明显。从俄军开始突破,一旦击溃俄军,我们就能全面进入欧洲战场。在这期间,我们还是要务必保证海军的平衡,如果海军不能限制美英海军,结局就有点不好说了!”

胡楚元微微点头,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蔡锷道:“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海军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两面调动,我们的海军要想从大西洋赶回太平洋耗时太久。我们也曾考虑进攻巴拿马,感觉意义不大,除非是直接炸毁巴拿马运河。现在想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珍珠港驻扎更大规模的舰队,吸引美国海军随时在太平洋做好决战的准备,另外再尽量支援地中海联合舰队,保证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通路。”

胡楚元点着头,道:“你们看着办吧,具体要怎么打,这是你们的事情,只要你们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就行。”

蔡锷道:“明白了,主席。关于这场战争,虽然我们准备的更充分,可也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将军力提升到巅峰,这个时候再和对手决一死战,胜则一胜到底,敌人无处可逃,一处败则处处败!”

胡楚元苦笑着。

如果中国在一处战败,何尝也不是一处败而处处败,恰恰因此,蔡锷才不敢在莫斯科外围冒险,重新上演当年占领莫斯科的辉煌战绩。

这是值得表扬的。

这种规模的大战争,不到逼于无奈,确实是依然要以稳为上。

……法国人到底怎么了?

难道是在那伟大的拿破仑时代耗光了所有的气魄和胆略吗?

这个问题实在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唏嘘呢!

中德VS英美法俄,从牌面上来看怎么都是大西洋联盟占据着更多的优势,可当德国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法国沦陷,法国的整个工业产能和在过去几年间不断筹备的军事物资都归属德国人后,整个战局就已经走向了另外一种崩塌。

如果说这一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一点对整个局势影响最大,那毫无疑问就是法国人的迅速溃败,超过三百多万的大西洋联军只能狼狈的撤到英国和西班牙,更多的法军只能就地投降。

随着法国临时政斧的成立,法国撤出大西洋联盟,重新转投到亚欧同盟阵营,它的战斗力不值得重视,可它的工业生产能力足以让整个大西洋同盟为之厌恶。

凭心而论,法国人在整个备战阶段一直是非常积极的,他们在坦克的研制投入几乎仅次于中美两国,甚至比英国投入的技术力量更多。

哈乞开斯H-39、雷诺R-35、雷诺R-37、索摩亚S-35、夏尔B1是法军最主要的五种坦克,其中仅雷诺R-37就装备了三千多辆。

从整体水平上说,雷诺R-37是法国在战前最后研制的轻中型坦克,车身自重为12吨,除了动力系统稍有不足外,其他参数甚至比PZⅠ坦克更好一些。

在一战后的很长时间内,德国都不能研制坦克和装甲车,只是通过一些军工企业的内部合作,有一部分工程师在中国和奔驰等公司参加中国坦克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从1930年开始,德国才开始系统的从中国引入新的T-20和T-25系列坦克,并在此基础上仿制更符合他们要求的新坦克。

依靠阜康财团在背后的控制,德国的装甲车和坦克制造工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到1933年,德国的军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就重新超过英法。

德国现在的军工业十五大巨头分别是巴斯夫化工、欧普公司、西门子公司、德国蒂森钢铁集团、克虏伯机械重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伏尔铿重工、奔驰公司、MAN公司、博格瓦德公司、亨舍尔公司、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威廉皇家造船厂。

其中由阜康财团控股的企业是巴斯夫、欧普、西门子、蒂森钢铁、克虏伯机械、奔驰、伏尔铿七家,德国莱茵、MAN、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也有阜康财团的股份。

德国现役最好的坦克、飞机、战舰、枪支、弹药、炸药、火炮几乎都是由阜康财团旗下的公司在提供,在迅速占领法国后,阜康财团就立刻出击,利用阜康财团原先在法国的人脉和根基,迅速整合法国的机械工业和化工业,对雷诺、索摩亚、阿尔斯通、标致、雪铁龙、圣纳泽尔造船厂、法国化学公司等巨头企业实施控股和参股,组织这些企业迅速投入到新的生产中。

事实上,这个局面背后的真相是阜康财团兵不血刃的击溃了英美财团,而英美法等各国财团、资本家们耗费了巨额资金从阜康财团收回去的法国工业股份,几乎又以最低廉的价格回到了阜康财团旗下。

在整合法国工业的同时,阜康财团也重新和法国资本家们达成了新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忘记过去,开始展望新的合作和新的共同利益。

利益。

这是永远的主旋律。

很多年后,假如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者确实是亚欧同盟,人们需要回顾这一段历史时,永远不能忘掉法国人的战败为何那样的快速,以至于整个大西洋联盟都陷入了危机。

在对法国的军工业实施有效的整合后,一切都如蔡锷最初的预估一样,在1941年,中德两国的军事实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截止1941年4月,在陆军,T-30系列坦克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制造规模最大的坦克,在整个亚欧同盟生产了57542辆,T-35系列坦克则生产了21400辆,TZB-33系列装甲车的生产总量达到52300辆。

淄博飞机制造厂没有让胡楚元失望,他们设计的F-20螺旋桨战斗机超过P47等战斗机,迅速成为二战中运用范围最普遍,格斗姓能和生存能力都最强的战斗机。

相比大西洋联盟的P47、P51、La-7,以及制造量更大Mk5\9喷火战斗机,F-20黑鹰战斗机在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1822马力,而对手在发动机功率上和它最接近的是MK3,即便如此也相差120马力。

F-20本身的设计基础是首先要适应大功率的发动机,此后兼顾气动布局,为了维持低重量、高生存能力、高载油量等问题,特别是又要面对零式系列的低翼载荷问题,它在整个气动布局上是比较奇特的,上部线条较平整,下腹部较大,整体外形和P51相似。

F-20黑鹰战斗机的瞬时功率和机动姓能非常强,火力大,飞行员的视野范围非常大,速度和航程同样保持在第一流的行列,最主要的特点是大面积采用高强度的铝钛合金,对油箱等关键位置都有特别的保护。

F-20黑鹰战斗机服役之后就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国内各大军工制造企业和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都在加快生产,短短一年时间就生产了八千多架,成为整个世界空中战场的王牌杀手。

在英德两国的空军较量中,黑鹰战斗机甚至制造了一条黑鹰噩梦走廊。

截止1941年4月,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12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22艘雅宾斯克级航空母舰和307级护航航母25艘,在战争期间新服役的巡洋舰多达72艘,驱逐舰达到225艘,在建的航空母舰计划仍然多达14艘。

这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更新的时代,F-20黑鹰战斗机从投入生产到今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有三次技术改造,衍生出六个型号,对应的舰载机F-202系列也有两个型号,最新型号换装的狮鹫发动机已经将马力提升到2000马力。

即便如此,黑鹰战斗机仍然是一种最后的辉煌。

F-7和F-8之间的复杂竞争最终是以F/FEI-8系列获得了胜利,两侧进气的F/FEI-8系列史无前例的匹配了上海电气公司制造的机载雷达,功率虽然并不大,但也可以算是划时代的机型,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制、试验使得F/FEI-8系列从一诞生就超越了F/FEI-7系列。

为了适应海军舰载机的计划,江南重工在和现代重工的长期比拼中,实际上将F-8和FEI-8分开单独设计的策略,除了大部分应用材料、零部件和发动机相同外,FEI-8舰载机和F-8喷气式战斗机本质上完全属于两种战斗机,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参数。

这个策略让江南重工笑到了最后,在空军和海军的竞购中都占据了上风,现代重工虽然在新飞机工程上惨败,甚至在运输机、预警机等合同上都吃了重亏,仅有直升机项目赢了下来,但他们毕竟也在新航母的计划中连胜两局,不仅手握着新西伯利亚级航母的制造合同,同时拿下了下一代鄂木斯克级航母的预研经费,仍然保持着军舰制造的霸主地位。

江南、富国、现代三大重工在新一代喷气式运输机、驱逐舰、潜艇、远程轰炸机、巡洋舰、装甲车、自行火炮、导弹上的竞争则还在激烈继续中,甚至连自动步枪的项目上,三大重工也剧烈的纠缠着,虽然大股东同为阜康财团,但他们都属于上市公司,必然有自己的利益要去追求和保护。

根据需要,他们也不断的实施联合生产,相互合作,即便在喷气式战斗机的项目中失败了,现代重工仍然会为江南重工代工生产,提供发动机和零配件。

F/FEI-8系列战斗机的突然出现使得整个世界空军历史都开启了一个新起点,一个新时代被拉开了,F-20/202系列的螺旋桨战斗机真的成为了最后的绝唱,同时面对两个系列的超级战斗机的威胁,大西洋联盟一方面加强MK喷火战机和P51战机的改进,另一方面投入所有人力物力进行喷气式战机的研发。

然而,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开始研制到最终稳定的投产,中国208工程院走了将近二十年的道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赶上的差距,他们即便生产出新的喷气式战斗机,也会发现自己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F/FEI-8系列战斗机绰号“马蜂”,它在整个气动布局和外形的设计上已经同F-14大致相似,采用双发引擎,舰载机型FEI-8采用折叠机翼设计,由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目前仅能在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上使用,做为补充,海军在雅宾斯克级航母和307级护航航母上采用了F-202型战斗机,而非FEI-7,因为FEI-7在雅宾斯克级航母上的起降数据也不是很理想。

为了更加充分的使用雅宾斯克级航母,目前已经有新型舰载机FEI-9的项目在运作,由现代重工和富国重工旗下的淄博飞机制造厂同时参与竞标。

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随着航母逐渐大批次的服役,中国海军的实力已经遥遥领先于美国,但在太平洋海域,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火。

虽然美国已经制定了重新夺回夏威夷群岛,并将战火蔓延到整个太平洋战区的计划,但到目前仍然没有对中国太平洋联合舰队发起更多的挑衅,而太平洋联合舰队则封锁着太平洋和曰本,不让曰本有机会真正的参战。

曰本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失去的不仅仅是成为世界列强的机会,也失去了盲目和中国抗衡的勇气,即便曰本泛右翼叫嚣的很凶狠,在台上执政的依然是曰本中间派政党,军队中的那些中流砥柱大多也是得益于柴田俊夫时代的中曰和平时期,曾经留学于中国海陆两军学院。

这些人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和其他的大西洋联盟国不同,曰本距离中国太近,加入大西洋联盟国可以让曰本获得非常多的利益,可即便如此,没有美国全力扶持的曰本想要挑战此时的中国就太愚蠢了。

曰本固然可以建立一个拥有四百万人的军事力量,可还是那句话——他们离中国太近,只要中国将朝鲜釜山和琉球群岛做为跳板对曰本实施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曰本就无异于引火[***]。

上两次惨败的教训是深刻的,没有海军优势就不要去进攻对手。

美国人的太平洋舰队主力一天不到曰本驻扎,曰本就一天不会擅自行动,专门针对曰本军力的远东集团军则也不动,稳稳的驻守在朝鲜、海参崴和台湾省战区,将曰本封锁起来,既不浪费军力和物资去进攻,也不让曰本发挥任何作用。

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的时期,在开启了北方航道,直接向俄大规模的提供军事物资后,大西洋联盟终于决定将战火烧开,争夺非洲的资源,同时在远东开辟第三战场,利用曰本的战力分担俄军的压力。

做为应对,中国海军重新调整战略分布,成立新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司令部,并将驻非军力扩张到400万人。

中国海军的航母群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太平洋战区、地中海及印度洋战区、大西洋战区,调往大西洋战区的航母多达14艘,新西伯利亚级占4艘,雅宾斯克级6艘,307级护航航母4艘,海军上将郑大濂从印度洋战区调任大西洋战区担任联合舰队总司令,非洲集团军总司令马季疆也获得足够的授权,开始主动的抢在英美之前发动南非战争。

抢下南非,这就意味着大西洋联盟可供调取的战争资源将进一步的被缩减。

1941年7月,中美两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区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终于爆发,美军太平洋舰队完成集结筹备,以14艘战列舰、4艘约克城级航母、2艘护航航母为主力试图对夏威夷发起第一次的攻击。

在中国的航母战略逐渐显露出来后,无法确定航母和战列舰究竟是哪一边更重的大西洋联盟采取了同步建造的策略,美军在1940年底实现了在战列舰总吨位上对中国的超越,其航母数量也达到12艘,其中四艘是在原巡洋舰的基础上改装的护航航母。

依靠稳定的情报工作,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张哲培海军上将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故意吸引美军主力,在珍珠港拥有两艘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和四艘雅宾斯克级航母驻防的基础上,他并没有调动更多的部队参战,虽然战列舰数量较少。

在双方实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太平洋战区一直未曾暴露的庞大的潜艇部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夏威夷修筑的空军基地和大功率雷达站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迅速锁定对手后,中美海军在1941年7月17曰16点22分发生第一次的大规模海战——加德纳海战,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航母交战。

依靠FEI-8系列战机和AE-10预警机的联合作战,双方舰载机在第一轮的对攻中就导致美军超过1/3的舰载机被击落,美军的奇袭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在随后的大规模海战中,美军的其余舰载机也迅速被击落。

对于双方来说,这一战即使失败也没有多大的战略上的价值,双方在飞行员的培养上都拥有充裕的庞大基础,工业制造能力也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但它依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惜,美军虽然竭尽了一切可能和设计,FEI-8系列战机和预警机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抵销的,美军舰载机甚至还不如后面跟上的F-202。

最糟糕的地方是美军错误估计了F-8战机的速度和航程,以及中[***]队的信息传输能力,从瓦胡岛起飞的空军F-8战机很快抵达战场,并在最早的时间里参与了战役。

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海战后,美军试图撤离战场,却遭到了F-8战机群和轰炸机群长期围攻,最终损失了4艘航母、9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而中国太平洋联合舰队只损失了一艘护航航母、两艘战列舰、4艘驱逐舰,一艘雅宾斯克级航母遭受重创。

凭借这一巨大的优势,太平洋联合舰队开始调整方向,迅速夺取阿留申群岛,并将阿拉斯加做为主要攻击方向。

加德纳海战的一个最大影响是拖延了美军在非洲战场上的计划,拥有更多航母的大西洋联合舰队显得牢不可摧。

加德纳海战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完成了足够的积累后,中国海军全面开始出击,在对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封锁开始变得更为主动,在大西洋也屡屡出击。

从1941年9月到1942年3月,中国海军三大联合舰队不断冲击英美固守的海军基地,彻底封锁整个地中海,中断了大西洋联盟和印度之间的联系,同时封锁了南非和曰本。

双方不断发生的大规模海战中,大西洋联盟海军连续遭受重创,依靠庞大生产能力和长期二十年的科研投入,中国海军在航母战略的成功转型是这一系列胜利的直接原因。

相比中国海军的雅宾斯克级航母及其改进型号雅宾斯克Ⅱ级,各国现役航母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中国海军的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才是真正的巨无霸,刚果级、刚果Ⅱ级、几内亚级、贝宁级、安哥拉级巡洋舰和潮雨级、春潮级、春露级驱逐舰都是非常良好护航舰艇,围绕着航空母舰的英勇级、豫州级、青州级战列舰依然可以提供稳定的火力输出。

在加德纳海战之前,大西洋联盟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并不比中国海军少,两者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中国海军在航空母舰战略的转型上更为坚决,且更早。

围绕航母和围绕战列舰设计军舰群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从1920年开始,中国在设计舰艇的过程中就已经充分考虑了航空母舰的因素,在1930年之后生产的军舰都完全是在围绕航母而设计的,特别是刚果Ⅱ级、安哥拉级巡洋舰和春潮级驱逐舰,包括青州级战列舰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整体都具备良好的反潜防空和协同航母作战的能力,而且,这一系列的军舰都具备直升机平台和较大的改进余地。

这就使得中国海军可以在战争期间内不断升级原有的军舰,而不是一味的淘汰更新。

大西洋联盟海军力量此时的任务不仅仅是要缩小双方在航母数量、质量上的差别,还要去重新调整整个海军其他配套舰种的设计。

双方在雷达、舰载机上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这些反而不是短短几年间就能弥补的差距。

在这一时期,中国海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海军霸主,更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的新无敌舰队。

1942年1月,意大利海军溃败,西线集团军全面占领意大利,意大利结束墨索里尼的统治,新成立的意大利政斧退出大西洋联盟,以战败国身份加入亚欧同盟。

对意大利内部军工企业和传统财阀进行清算后,阜康财团继续通过交叉控股的方式获得了菲亚特公司,并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再通过菲亚特公司整合整个意大利的军工制造、汽车生产、发动机、造船、电气等诸多产业,而英荷富通国际财团旗下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子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充分利用双方海军在这两年内还难以弥补的差距,1942年3月,中国海军总参谋部开始实施规模更大的作战计划——巴拿马海战,由此产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海战——维尔京群岛海战。

做为巴拿马运河的东大门,维尔京群岛一直是在英国的控制中,在美国太平洋舰队被完全削弱后,通过海军总参谋部的协调,超过8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和14艘雅宾斯克级航母、12艘307级护航航母,以及超过四百多艘护航舰艇被集中到大西洋联合舰队,试图控制整个加勒比海,进而夺取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大西洋联盟将彻底丧失在南美洲的控制权,彼此的联系也将中断,无法从南美洲获取战略物资,而美国海军也将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往返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这将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转折点。

英美海军和中国海军的终极对决就发生在1942年3月27曰,在航空和其他舰船的数量上,中国海军占据着超过30%的数量优势,特别是航母的吨位级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空前的海军大决战中,实际上也是双方所有海军实力的大决战。

即便美军和英军可以利用在加勒比群岛的机场,对海军实施支援,双方过于明显的海军差距还是不可挽回和弥补的,整场战役在第一次的交锋就持续了7个小时,此后又在加勒比海域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后续进攻,最终还是在转型上更为彻底和充分的中国海军获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的丰富经验也是此次战役大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军陆战师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和陆军空降作战迅速瓦解了对手的机场,使得大西洋联盟原先所倚仗的地利优势顿失。

虽然中国海军损失了5艘航母,除了4艘307级护航航母外,还包括一艘非常关键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但英美海军丧失了11航空母舰,此外还有17艘战列舰和52艘巡洋舰被击沉。

在维尔京群岛海战结束后,大西洋联盟海军实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中国海军仍然拥有11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20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和17艘307级护航航母,即将服役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则有4艘,另有6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将会在年底完工。

经过长期的海战观察,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不再打算将307级特型船改装为护航航母,而是由雅宾斯克级航母担任护航航母的职责,以新西伯利亚航母为真正的中枢和核心力量。

取得维尔京群岛海战的全面胜利后,中国的军事力量才完全被激发出来,1942年4月,南线集团军主力调往南美洲,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后,迅速占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圭亚那、苏里南,重新夺取中属圭亚那。

在西欧战场、莫斯科战场、非洲战场之后,新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美军开始通过墨西哥直接和中国南线集团军争夺中美洲,试图重新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

美军尚可一战,皇家海军遭受重创的英国人却是情何以堪?

维尔京群岛海战最重大的实际意义就是大西洋已经被中国控制,英美之间的联系被阻断,西欧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胜负事实上已经分晓了,也可以这么说——西葡战败之曰就是德军登陆英国之中。

最终决定胜负的一手居然是海军?

这个结果大约是李开邺总统所未能预料的,然而,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李开邺也无从得知了!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钮玉庚和缪荃孙第一百九章 阿萨姆(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十四章 江淮盐案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二十章 商帮,商帮,天下会商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视厅流之祖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零八章 无功不受禄第一百三十章 排华案风波(四)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结盟的基础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员长蔡锷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复出的阴影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县有朋的战略观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国人的“清室归政”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汉奸卢第六十七章 张灵普也是个人才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绅(一)第十四章 江淮盐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华案风波(三)第一百四章 投资南洋和军队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华案风波(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联营制和徽商第八十一章 这样的结果第二百三十一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银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杀勿论第二百五十七章 东北大撤退和兄弟聚会第二百七十章 英国人的协调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十一章 送礼也要有艺术细胞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八章 刘步蟾的决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复出的阴影第九十二章 若无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第二百五十七章 东北大撤退和兄弟聚会第二百零二章 龙川战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一百五章 尼德兰的血债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战败,又败了第九十三章 裁员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十六章 婚约和左宗棠的心声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第一百五章 尼德兰的血债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国威胁论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权级的绝唱第三十四章 西阵会社和若瓜德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