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

胡楚元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他并没有想到,徐润那番听起来很恶毒的话里,其实暗藏着很深的玄机,只是他自己没有听出来。

……

从徐润手中买下同文书局后,胡楚元就已经初步完成了他对江南西学馆的筹备工作。

从愚园离开后,他就直接去同文书局,和书局的总编徐鸿海先生洽谈,做一个商议,将同文书局改名为江南书局,下设江南印书馆和江南报业公司。

另一方面,他又给徐寿一笔资金,让徐寿在格致书院的基础上扩建江南西学院,并专门设立外语学堂和翻译社。

……

胡公馆的西仓库原先用来堆放杂物,胡楚元回来之后就将这里改建一番,成了一个很干净的织坊,里面放着七台若瓜德法式织机,木造100孔型和200孔型各一台,铁造100孔、200孔、300孔、600孔、1200孔各一台。

柳成祥亲自从杭州过来负责这件事,在杭州和苏州一带精挑了二十多个技艺精湛的年青织工,在这里跟着两个曰本技工学习织法。

潘丽美既担任译员,也跟着她们一起学。

另一边,徐寿、华衡芳和苏州、杭州最知名的几位织机木匠都在研究木造的若瓜德。

有人织丝就有人买织机,那也就有人专门造织机,苏杭一带,专造织机的高手很多,柳成祥请的都是苏杭两府最好的名匠,大家一起合力琢磨。

国内的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虽然都有小铁厂,甚至连蒸汽机都能造,按照若瓜德的模型翻制模具生产,那也不难,难得是价格未必就比进口的便宜,质量更没有保障。

所以,胡楚元就决定还是先从木机开始。

徐寿这些人已经研究了十多天,仿制了一台200孔的木机,目前正在努力仿制300孔的。

胡楚元一进门就匆匆走过去,看苏州的钱师傅、和杭州的赵师傅正带着几个徒弟各做各的,图纸是徐寿他们绘制的,一模一样的图纸,谁能做的好,那就看谁的本事了。

眼见钱师傅的300孔洋织机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胡楚元就和他问道:“能仿制成吗?”

钱师傅笑道:“胡爷,您也小忒小瞧我和赵师傅了,别说是300孔的,我和赵师傅谈过,600孔的都能做,关键是木料不便宜。要说曰本人做的那架200孔的木织机也够水平了,可他的木料都是山桦木的,这个料子硬是硬,也便宜,可它烤不透啊,韧度也不足。咱们用黄梨木搭架子,用枣木做担,有几个地方得选用软一点的木料。价格要贵一些,300孔是肯定没有问题。”

听到这话,胡楚元也就放心了。

这两个大师傅少说也做过几千架织机,具体该怎么造,他们比他清楚。

徐寿和华衡芳也走了过来,和胡楚元点着头,打个招呼。

华衡芳道:“胡骑尉,我和徐老都不是很懂织丝这个行当,也就是这几天才开始接触,要说到改进呢,咱们恐怕是不擅长。这些事还是得让钱师傅他们办,可我们看了,一旦做出太多的改进,原先法国人的绘纸就没有意义,不能通用,您得重新设计绘纸。究竟要怎么设计绘纸,这倒是个难题。”

胡楚元默默点头,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办法,要不然,我们在法国请几个人来帮忙?”

华衡芳道:“那倒不用,我估计法国肯定有相关的绘纸书籍,我已经托相熟的法国教士去买了。这种绘纸技术关键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算数基础要好,其次要非常精通这种织机的使用,脑袋里能算,心里能猜,另外还得会一点西洋绘画基础。三者相合,这个人才能设计绘纸。”

胡楚元问道:“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华衡芳道:“咱们格致学院里有几个精通数学的,也有学过西洋绘画的,也有家里是织丝的,都沾边的人却只有一个叫沈茂才的,算数功底不错,家里是苏州的老织户,应该对织丝懂一点,可他肯定没有接触过这种洋式织机。”

胡楚元道:“没有关系,请他来,薪水好说,安排他先学着使用这种新织机,熟悉各种绘纸。慢慢的,咱们再让他考虑设计新绘纸。”

华衡芳道:“那也行,我回去就和他说一说,看他愿不愿意过来!”

仿制若瓜德是胡楚元眼下最紧迫的事情,为此,他亲自登门才将华衡芳和徐寿请过来,一起研究这种手动机械。

胡楚元转念一想,光是一个人搞绘纸肯定不行,他就让华衡芳多找几个数学功底好的,现来现学,再找老师训练他们的西洋画根基,另外再请两个法语译员,帮忙翻译法文资料。

薪水,绝对不是问题。

有他这话在,什么人都好请。

华衡芳紧急回格致书院一趟,很快就将那几个学生带了过来,都只有十七八岁,总计四个人,里面只有沈茂才一个人懂织机,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洋织机。

胡楚元就安排他们先学先练,包吃住,月薪五枚洋圆,学成之后,月薪就可以涨到二十枚洋圆。

除此之外,胡楚元还有更头疼的事情,那就是缫丝机和染丝机的问题,这两套设备搞不到手,他就只能用土法缫丝染丝,即便织机的问题解决了,出来的工艺效果也不太好。

如果和洋人买染好的熟丝,价格更是高的离谱,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

如果和洋人买机器,机器价格也高的惊人,染料还必须一直专购某家洋行的,利润被砍个精光,搞不好就是赔本。

他已经派柳成祥前后和七家洋行谈判过,每一家都是抱成团,价格一律高的离谱,根本就不想让别人有机会赚钱。

缫丝和染丝是洋人在上海滩最成功的产业,也是最赚钱的产业,他们怎么会轻巧的让给中国人?

胡楚元此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不进入这个产业,要么就是硬着头皮让洋人宰一刀,就算挤进来也别指望赚钱。

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一百九章 阿萨姆(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内相瞿鸿机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八十五章 中信国泰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诡道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六十七章 张灵普也是个人才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群英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七十八章 一个条件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二百二十九章 杨宗砺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二十九章 旅居长崎的潘先生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银行的作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七十二章 梅启照的政绩第一百八章 刘步蟾的决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三十八章 注定失败的那些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百零三章 胜利凯旋和中日旅顺条约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钱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一百二十章 商帮,商帮,天下会商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五章 尼德兰的血债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干的恐吓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县有朋的战略观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国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二百七十八章 苏曼西亚共和国总统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国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么个东西第二百零八章 无功不受禄第四章 八个坛子七个盖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十五章 两个总督和两个巡抚第二百零六章 谁在明,谁在暗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