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萧后召见

主殿的后半部分隔成几座小型宫殿,每一座小宫殿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正中间挂着一架来自西方的银质吊灯,东方的能工巧匠又在上面镶满夜明珠和宝石,在烛光的映照下,吊灯上的宝石璀璨夺目,美奂绝伦。

宫殿四周的每一个角落放着精美的瓷器,或是花瓶,或是容器,一只只瓷器如冰似玉,在灯光下流动着玉一般的晶润,宫殿里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中间放着两张象牙坐榻,坐榻上铺着锦缎坐垫。

此时,在璀璨的宝石光耀下,大隋帝国的萧皇后正背着手来回踱步,她头梳成半月髻,青丝间点缀着宝石,一根长长的碧玉簪子穿着发髻,面容修长俏丽,涂一层淡淡的脂粉。

她穿着一袭非常合身的黄色锦缎长裙,长裙上用金丝线绣了一幅百鸟朝凤图,她虽已三十有五,生了三个孩子,但身材保持得非常好,苗条而高挑,曲线起伏,显得风姿绰约,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成熟女人特有的魅力。

萧后和皇帝杨广已经到了半个时辰,杨广因为身体疲倦,去隔壁宫殿小睡片刻,萧后则来宫殿里来回踱步,想着心事。

大约在近两个月前,杨元庆在仁寿宫救了天子杨广一命,萧后一直对他十分感激,在杨元庆没有得到赏赐时,萧后还不断吹杨广的枕边风,埋怨丈夫知恩不报,也正是萧后不断提及此事,才最终促使杨广决定效仿父亲,赐剑给杨元庆。

但对于一个女人,丈夫并不是第一重要,在她心中最重要的,是她的孩子,萧后生了两子一女,其中她最疼爱次子杨暕,不仅是杨暕从小聪明可爱,长得英俊潇洒,更重要是杨暕酷似她的父亲。

人人都说杨暕长得像他父皇,但萧后心里清楚,实际上她的次子长得酷似自己的父亲,西梁孝明帝萧岿。

萧后虽然幼时生活艰难,但她毕竟是华族公主,对故国一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她也知,故国已如水中之月,不可复归,她便把这种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对这个次子宠爱有加。

正是萧后的归于溺爱和骄纵,才使杨暕像匹脱缰的野马,日益放荡不羁,最终成为京城首恶,可就算这样,萧后依然对他宠爱有加,对他所犯恶事不但不斥责,反而替他掩盖,替他打压,不准任何人向圣上提起这些事,正是母亲的纵容和撑腰,才让杨暕更加肆无忌惮,敢大白天闯入民宅抢人。

可以说,萧后就是杨暕的后台靠山,当杨暕对母亲的一番哭诉后,萧后心中对杨元庆的印象便改变了,不再是感激,而是一种厌恶和恨意。

此时,杨暕就跪在母亲脚下,泪珠儿一颗颗从眼角流出,滚落在地毯上,他从小哭到大,很清楚该怎么对付自己母亲。

“母亲大人,杨元庆拿着父皇之剑到处宣扬,说这是因为他在仁寿宫有救驾之功,父皇才赏他,孩儿觉得他这话不妥,便当众斥责他张狂,他恼羞成怒,竟用这柄剑逼孩儿下跪,因是父亲之剑,孩儿不得不跪,孩儿遭遇奇耻大辱,求母亲大人为孩儿做主。”

萧后看了一眼儿子,儿子的眼泪让她异常心疼,同时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

“他只是一个子爵,一个小小的上镇将,你是堂堂亲王,是大隋天子之子,难道你还对付不了他?还要向为娘求救,你真的没出息,让娘感到羞耻。”

“可是母亲,那是父皇的天子剑啊!”

杨暕哭了起来,“孩儿不敢啊!孩儿冲撞了父皇之剑,若被御史看见,又会弹劾孩儿藐视父皇,有取代哥哥的野心,会给母亲带来烦恼,母亲,人言可畏,孩儿正因为是亲王,才活得比别人更加憋屈,有的时候,孩儿也恨.....”

“你恨什么?”萧后霍地回头,注视着儿子,她体会到了儿子语气中的悲怅。

杨暕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在地毯上,他颤抖着声音,“孩儿也恨.....恨自己生在帝王家。”

“我的儿啊!”

萧后眼中的泪水汹涌而出,她想到了自己年幼时的苦楚,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和儿子抱头痛哭起来。

萧后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儿子在泪如雨下的同时,嘴角竟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杨暕心里很清楚,他又一次成功了。

杨暕的眼角余光迅速瞥了一眼旁边宦官,两人交换了眼色,彼此会意。

杨暕擦去眼泪,扶起了母亲,他按着胸口道:“母亲,孩儿心口有点痛,想休息一下。”

萧后也知道儿子有这个问题,每次一哭,心口就痛,有的时候她也怀疑儿子是装的,可毕竟是她的心头肉,她也说服自己相信了。

“那你到侧殿休息一下。”

她立刻吩咐左右宫女,“还不快扶殿下去休息?”

几名宫女上前,扶着杨暕到旁边侧殿去了,萧后脸色阴沉如水,她又冷冷问道:“怎么杨元庆还不来?”

“回禀娘娘,已经去宣了,估计人太多,须找一找。”

“再派人去催!”

“是!”

一名小宦官奔出去了,这时,萧后的心腹宦官赵进贤上前道:“娘娘,要不要补一补妆?”

赵进贤今年五十余岁,他原来是西梁朝的宦官,一直服侍萧后的父亲,西梁灭国后,他便来投靠当时还是晋王妃的萧后,便开始服侍她,十几年来忠心耿耿,是萧后最信赖的人。

正如萧后要在两个儿子间选择一下,赵进贤也需要在两个小主人之间进行选择,当他得到齐王一千两黄金和五百顷良田的重贿后,他便倒向了杨暕,常常在萧后面前说杨暕的好话,而杨昭稍有不当,他便会立刻汇报,并夸大杨昭的缺点。

日久天长,萧后受他的影响,也开始对长子厌弃起来,继而更宠爱次子。

萧后摆摆手,“等会儿吧!我接见完杨元庆再补妆。”

“夫人,老奴敢断言,杨元庆一定在晋王那里。”

萧后点点头,“我想也是,昭儿颇看重这个杨元庆。”

“娘娘,老奴有一句心里话,一直想说,可总找不到一个合适机会。”

“你说就是了,在我面前,你随时可以说,要找什么机会?”萧后看了他一眼,语气有点不满。

赵进贤叹了口气道:“老奴是看着两个小王子长大的,老奴还清晰记得,他们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的亲密场景,那种手足情深让老奴记忆深刻。”

“是啊!我也记得,有一次暕儿调皮摔倒,鼻子流血了,昭儿便把他扶起,用袖子给他擦去鼻血,劝他别哭,可现在他们怎么变得这么冷漠,难道就因为生在帝王家?”

萧后叹息一声,心中很难过,两个儿子关系恶劣,一直是她心头之病。

“娘娘,血浓于水,手足情深,这是天性,老奴觉得两兄弟不和,很大程度就是他们手下挑拨,尤其是杨元庆,老奴也听晋王宫中小宦官说起,他仗着自己是杨素之孙,时常替晋王出谋划策,如何夺取东宫之位,如何对付齐王?”

不愧是萧后的心腹,赵进贤对萧后的心思了如指掌,这几句话比齐王哭诉还要管用得多,任何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之间能和睦友爱,相互扶持。

萧后只有两个儿子,她当然希望长兄爱幼弟,幼弟敬长兄,这是一个母亲的最大心愿,尽管她也知道兄弟之间有帝位之争,但她的心愿是这样,希望两个儿子有手足之情,尤其她目睹了丈夫和几个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步长辈的后尘。

赵进贤的话使她脸色一寒,眼中怒火燃烧,她心中对杨元庆的极度不满便几乎要克制不住,如果说,杨暕的哭诉是使萧后开始厌恶杨元庆,那么宦官的话便使她开始仇恨杨元庆。

这也是大多数女人的通病,不管平时再怎么精明,再怎么大度温婉,可一旦涉及到儿女,女人的精明就会被亲情蒙蔽,大度温婉就会荡然无存。

但萧后毕竟是皇后,与普通女人不同,她有自己的做事方法,任何事情她都要亲自问一问,不会因为赵进贤的几句话,她就坚信不疑,况且杨元庆去边塞从军五年,最近几个月才回来,如果是挑拨他们兄弟关系,那应该还另有人在。

而且杨元庆毕竟救过她的丈夫,正是这一点使萧后没有失去理智,她知道杨素是丈夫的第一重臣,不可胡乱下结论。

萧后看了一眼赵进贤,淡淡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不要再多说,尤其在圣上面前更不可失言,记住了吗?”

“老奴记住了。”

这时一名宦官进来禀报,“娘娘,杨将军来了,在外面等候。”

“在哪里找到他?”

“回禀娘娘,是在晋王殿下那边。”

果然是在晋王那里,萧后的拳头捏紧了,赵进贤暗自得意,他并不是一定要证明杨元庆怎么样挑拨晋王和齐王关系,他没有证据。

他其实只需要在皇后心中投下一个阴影,有了这个阴影存在,皇后和杨元庆的谈话就不会顺利,必然会翻脸,从这一点看,他的计划成功了,萧后已经对杨元庆有了一个不良印象,他慢慢退到一边,剩下的事就和他没关系了。

萧后克制住怒火,吩咐道:“宣他觐见!”

“皇后娘娘有旨,宣杨元庆觐见!”

第99章 意外收获第26章 考场意外第13章 棒打长孙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9章 东巡长城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24章 李渊之忧第66章 碎叶求救第7章 世情冷暖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6章 形势严峻第33章 金精赌彩第14章 战争索赔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9章 去功赎罪第58章 萧后心思第23章 辽城之殇第39章 妥协援兵第106章 雪夜踏关第21章 匪夷所思第40章 祸水东引第4章 江淮伏威第10章 通风报信第35章 越境事件第7章 羽翼已成第6章 借兵突厥第22章 娶得佳妻第12章 平乱夺权第39章 巡视塞北第5章 元家造反第23章 奸佞之计第71章 北市试钱第30章 娶妻当慎第51章 玄霸之锤第82章 收到假钱第21章 初次谈判第28章 关键小人第4章 以小欺老第27章 垄断漕运第4章 客栈新友第31章 被迫受命第5章 出海远征第8章 分配不公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17章 寻找线索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1章 合纵遇挫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29章 漫天开价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0章 奇耻大辱第14章 引而不发第111章 意外发现第39章 齐府隐忧第25章 十猛之计第63章 摆酒请客第28章 盛名之祸第25章 分忧之臣第21章 试探底线第6章 出乎意料第21章 京城来人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3章 棒打贵客第15章 校场竞箭第18章 紧急情报第43章 催风助火第14章 死地后生第49章 干戈玉帛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8章 突发事件第38章 触犯利益第38章 杨广之怒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4章 客栈新友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7章 隋胡大战(上)第36章 铁血柔情(下)第9章 底线突破第7章 金刚引狼第48章 江都惊魂(中)第34章 微服私访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5章 黑夜突破第8章 趁乱突围第69章 一触即发第41章 屈突中计第41章 屈突中计第78章 隋唐大战(八)第6章 梳理上谷第25章 宇文父子第6章 战前会议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1章 河北枭雄第34章 推波助澜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4章 寻找突破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30章 蛇打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