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反间之计

夜幕笼罩,训练了一天的丰州军士兵们吃过晚饭,都早早休息了,大营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哨兵列队行走的身影,只有中军大帐内依然灯火通明,主帅杨元庆正和司马李靖,主簿谢思礼,录事参军裴晋,以及大将杨思恩、裴行俨、苏定方等人商议军情。

在今天下午,杨元庆接到了从善阳城发来的鹰信,确信刘武周正在调集二十万大军北上决战,情报中还有刘武周军队军心涣散,士兵大量逃亡的消息,这说明他的汾阳宫楔子发挥了作用,已经刺中了刘武周的最薄弱处。

“各位,对刘武周军队的方案,我还是打算维持原来的计划,不战而屈人之兵,尽可能地用各种手段削弱他的军队,现在他的军心已经动摇,但还不够,我还需要继续瓦解他军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杨元庆的目光向众人一一看去,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苏定方脸上,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苏将军尽管说。”

苏定方犹豫一下道:“卑职考虑还是应该从粮草着手,他有二十万大军,粮食就是他军队的命门,如果能断掉对方军队的粮草,那么他们就会不战自溃,这只是卑职的初步想法,因为卑职也不知道对方粮草的配备情况,所以不敢妄言。”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思路很对,不知对方的粮草情况,我们可以用斥候去探查,而且对方军队中也有我们人,情况应该很容易了解到,到时便可以对症下药,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大家参详一下,就是放弃榆林城,诱敌深入。”

李靖摇了摇头,“总管,我认为刘武周或许会占领榆林城,但他不会继续深入追击我们,他应该看得懂我们的策略,卑职建议,不如固守榆林城和对方对峙,然后等秦将军和三郎将军的消息,卑职认为如果善阳城失守,刘武周必然会仓惶撤军。”

这时,谢思礼小心翼翼道:“李司马,如果对峙所耗的时间太长,恐怕关中李渊就会腾出手来,事实上,现在我们就在间接帮助了太原,减少了他们的压力,刘武周已经将包围太原的军队撤回,如果我们再拖下去,那么李渊就可得到时间从容部署,这对我们以后不利,卑职不赞成对峙。”

“对峙并不需要长时间,或许三五天就能结束,关键是我们要给秦将军创造机会,坦率地说,我们只有三万军队,可对方有二十万大军,就算我们最后战胜对方,也会损失惨重,这不值得,总管的意思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战胜对方?”

“可是李司马并不能保证秦将军能夺取善阳县,如果夺不下来,而这边又形成了对峙之势,那最后只能等对方粮尽退兵,那时间就难说了,二十天,一个月都有可能,这时李渊已经在河东部署完毕。”

李靖和谢思礼的意见不同,渐渐有了争执,杨元庆手一摆,止住了他们的争执,笑了笑道:“大家不要争了,先按照我的部署来做吧!放弃榆林城,诱敌深入,我相信我部署的奇兵会发挥作用。”

........

杨元庆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榆林城的数千居民也跟着向西撤离,这是今年以来的榆林城居民第二次撤离,不过和第一次大规模撤军相比,人数已经少了一半多,第一次撤离有一万多人,很多人家都移居到河套五县不再回来,这一次撤离只有四千余人,大多是青壮男女,他们在河套五县也有自己的房子,把老人孩子都安置在那边,一天之内,榆林城便成了一座空城。

丰州军在距离榆林城五十里外驻扎下来,这时天色已到黄昏,士兵们在忙碌地埋锅造饭,杨元庆也在大帐内整理自己的文书。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外禀报,“总管,徐将军求见!”

徐将军就是徐世勣,他来丰州军还不到十天,杨元庆也只和他谈过一次,徐世勣为人低调,也很沉默寡言,平时从不对军情和时局发表任何意见。

杨元庆也知道他不是程咬金,他需要一个慢慢磨合适应的过程,所以也从来不去打扰他,却没想到他居然主动来找自己。

“请他进来!”

片刻,徐世勣匆匆走进了大帐,他上前躬身施一礼,“参见总管!”

徐世勣的低调还表现在他对其他将领的态度上,目前杨元庆给徐世勣定的将官级别是副督军级,和秦琼、罗士信是一个级别,比苏定方、裴行俨的督军低半级,比裴仁基、杨思恩的都督要低一级,但要比程咬金的鹰扬郎将要高一级,在丰州军的体系中,他能排进前二十名。

尽管如此,徐世勣几乎对每一个人都很恭谦,无论是比他级别高的督军,还是级别比他低的郎将,他都会主动行礼,恭敬对方,完全让人想不到,他曾是瓦岗军的第三号人物。

杨元庆能理解徐世勣的心态,他这种恭敬自谦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自己出身的不自信,或许带有那么一丝自卑。

“徐将军请坐!”

杨元庆请徐世勣坐下,微微笑道:“程咬金智取汾阳宫之事,你听说了吧!”

徐世勣点点头,“我知道了,但我并不奇怪,他一定能成功。”

“哦?给我说说看,你是怎么看程咬金这个人?”杨元庆好奇地问。

徐世勣想了想便笑道:“他这个人粗鲁只是表面,他其实心智很高,拿下虎牢关我便知道了,而且他曾经用兄弟分家的故事公开指责李密有野心,他也知道自己的风险,当发现李密和翟让要发生冲突时,他便立刻躲到城外,而听说是李密夺位成功,他便及时逃跑了,此人的心智非一般人可及,总管可以重用他。”

“说得不错,他有没有给你说起过,当年他赖房钱酒钱,最后是我帮他付账之事。”

徐世勣脸上露出了滑稽的表情,忍住笑道:“提起过,只不过他说是总管赖酒帐,他来替总管付钱解困。”

杨元庆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浑蛋!竟敢颠倒事实,我一定要教训他。”

徐世勣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笑,大帐内的气氛立刻变得宽松起来,徐世勣心中的紧张也慢慢消失了。

“总管,这次对付刘武周的军队,卑职倒有一个建议。”

“你说!”

这时,亲兵端上来两杯茶,徐世勣端起茶杯沉吟一下道:“卑职想先问一下总管,总管之所以定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是不是打算把刘武周的军队逼迫到太原以南,让他成为李渊的一根芒刺?”

杨元庆暗暗赞许,这个真正的目的只有他和李靖、杨思恩及谢思礼四人知道,没想到徐世勣目光如炬,竟然也看出来了,不愧是徐世勣。

“确实如此?”杨元庆没有否认。

“既然如此,我建议总管可以用宋金刚来替代刘武周,刘武周的破坏力太大,他不事生产,以掠夺养军,他迟早会将河东变成赤野千里,而宋金刚则比他有谋略,懂得以民养军,他不会把河东过于破坏,也能更长久地和李渊军对阵。”

杨元庆沉吟一下问:“你怎么了解宋金刚?”

徐世勣笑了笑道:“去年宋金刚曾带千余人来投靠瓦岗,李密命我派人去了解宋金刚的老底,所以对他比较了解,而且此人野心极大,一心想谋逆登基,李密也是发现他野心太大,而不肯收他,此人表面上虽然是辅佐刘武周,可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干掉刘武周自立,总管为何不利用一下宋金刚的野心?”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杨元庆已经大概明白了一点。

“很简单,卑职听说刘武周分兵两路,总管不妨用一用反间之计。”

.........

刘武周兵分两路北上,一路由他本人率领,共十五万大军为主力,又命宋金刚率五万军为后部,总督粮草后行。

这天傍晚,宋金刚的军队抵达了榆林城三十里外,前方已传来消息,丰州军放弃榆林城向西撤离,刘武周的主力占领了榆林城。

这个消息让宋金刚有点紧张,这很明显是杨元庆的诱敌深入,一旦大军西进,而杨元庆再反袭截断后路,军队极可能会腹背受敌的崩溃。

宋金刚立刻派人去送信,让刘武周切不可再西进。

信送出去了,宋金刚的信也稍稍平静了一点,这时,有亲兵来报,他的同族宋五伦要见他。

宋金刚微微一怔,这是宋五伦他知道,是族兄宋襄的儿子,已经好几年未见了,现在怎么会突然出现?

他便命道:“带进来!”

片刻,两名亲兵将一名年轻男子领了进来,虽然已有五六年未见,但宋金刚还是一眼便认出来,正是让的族侄宋五伦。

宋五伦跪下磕头,“侄儿五伦见三叔见礼!”

“起来吧!”

毕竟是自己族侄,宋金刚阴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坐下来问道:“你这些年到哪里去了。”

“回禀三叔,侄儿在幽州从军,后来又跟去了丰州。”

宋金刚脸色一变,一摆手对几名亲兵命道:“你们都退下!”

.......

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31章 蝇头小利第57章 两个要求第35章 争夺人口第7章 贺若之怒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6章 欲盖弥彰第29章 祖孙会谈第2章 齐王供奉第32章 雪夜离京第41章 兄弟争功第59章 心有不满第79章 南郡两事第23章 再见故人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19章 势力扩张第9章 我想学武第9章 朝局悄变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0章 通风报信第18章 情报之思第52章 人心难测第35章 软硬兼施第1章 漳南小村第24章 各有所学第34章 杨谅投降第36章 太原之变第50章 县衙对质第7章 金刚引狼第6章 养虎生患第54章 雨夜献城第26章 一战成名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5章 兵压江陵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4章 启用暗线第37章 回京前夕第38章 微服私访第101章 隋突大战第17章 京城游侠第33章 御房进谏第90章 大战悄至第55章 江陵变天第70章 汉中内讧第54章 兵临城下第4章 等待消息第66章 碎叶求救第29章 危机渐至第61章 联盟分裂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56章 迟到梁使第3章 透露底线第16章 杨府争权(下)第38章 风起南郡第6章 抽中死签第26章 迎头痛击(上)第43章 西秦内讧第5章 上兵伐谋第52章 轩然大波第39章 发现机会第43章 催风助火第114章 关内空虚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7章 密室收获第88章 争锋相对第27章 晋阳疑云第30章 娶妻当慎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5章 谋主之策第6章 阴山可汗第9章 利益之争第56章 下婿催妆第12章 大事化小?第4章 启用暗线第38章 吴兴沈氏第23章 远方来人第5章 公主请客第7章 杨府贵客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3章 收买人心第42章 步步紧逼第32章 启民提议第1章 齐郡大战第7章 世情冷暖第12章 先锋玄霸第1章 初入杨府第33章 携子视察第8章 黑夜黑人第3章 兵临城下第19章 家族利益第7章 士信发威第50章 潼关内讧第56章 渔翁李密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16章 识破敌计第65章 紧急情报第83章 事态严重第35章 计划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