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势渐深(上)

夜里,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王府门前,从马车里走出一名三十余岁的官员,此人面白长须,文质彬彬,此人名叫柳玄茂,是隋文帝时相国柳述之子,出身河东郡解良名门,他母亲便是杨广之妹兰陵公主,。

柳玄茂少年时在王氏家学读书,后来师从大儒王通,才学卓著,曾出任河东郡长史,因隋末之乱而隐居在家,因得到王绪的大力推荐,而重新出仕,官任大理寺卿。

柳玄茂神情严峻,今天他听到一个对王家极为不利的消息,心中十分担忧,步履匆匆走上台阶,柳玄茂和王绪关系极好,常来王府,府中人几乎都认识他,也不用禀报,门房立刻开门,将他请进了府内,。

王绪这两天心情也不是很好,他心情不好和楚王妃遇刺没有关系,而是来自他的长子王凌,长子现为东宫文学馆供奉,这件事只有族内极少人知道,连朝廷也被隐瞒住。

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得到了王家大力支持,李渊便承诺过他,唐朝而立,王氏必为卿相,如果杨元庆没有攻占太原,那么他王绪此时就唐朝的重臣,甚至入相。

但新隋的建立改变了王家的命运,王氏兄弟在最后商量后,最终决定投靠新隋,一方面他们担心在唐朝难以和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竞争,唐朝失去了河东,他们王家就在唐朝没有了根基。

另一方面,作为河东两大士族之一,以河东为基础的新隋不可能不重视他们,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完全正确,王绪入相,王氏一门皆荣,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王绪是楚王妃的舅父。将来楚王妃为皇后,对王家有利。

但作为一个名门士族,王氏不可能把家族命运都押在隋朝身上,王绪的长子王凌在长安读书。便在王绪的安排下,王凌进了东宫,成为东宫文学馆供奉。

王绪当然也很清楚,文学馆供奉只有名满天下的士子和大儒才有资格进入,目前也不过十人,他儿子不过是太学生,可能连在文学馆端茶送水的资格都没有。成为供奉,无非是唐朝在笼络王家。

烦恼就由此而来,前天他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告诉他,太子对隋朝一些内政很感兴趣,王绪明白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要他提供一些隋朝的机密,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王绪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是他的苦恼,作为紫微阁相国,他当然掌握很多机密。如果选择一点告诉唐朝,倒也不会被发现,只是他担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后他被唐朝控制住,成为隋朝最大的内奸,现在儿子在东宫为供奉,他就已经有点被控制的感觉了,。

王绪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在考虑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三子王淇的声音,“父亲。柳伯父来了,说有重要事情要见父亲。”

王绪立刻将思绪收回,点点头,“请他进来!”

很快,柳玄茂快步走进书房,虽然他是拜王通为师。但从辈分来说,他却王氏兄弟同辈,所以王绪也从未把他当晚辈看待,一进屋,柳玄茂便冷冷道:“看你们做的好事!”

王绪一愣,“贤弟,此话从何说起?”

“哼!你还装糊涂,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

柳玄茂知道王绪长子王凌为东宫文学供奉之事,他认为刺杀楚王妃案是唐朝所为,而王家则提供了便利,刺客能从容部署,还有一人能逃脱,若没有内应,很难让人相信,而王肃身为京兆伊,嫌疑就很大了。

王绪更是一头雾水,有些不悦问:“你到底在说什么?”

“楚王妃刺杀案,你敢说自己无辜?”柳玄茂连声冷笑。

王绪吃了一惊,怎么自己和楚王妃刺杀有关系,他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他知道柳玄茂不是信口胡说之事,必然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他连忙将门关上。

“贤弟坐下,我们慢慢说。”

柳玄茂坐了下来,注视着王绪每一个表情的变化,见他眼中并没有被揭破的慌张,而是一种惊讶,他心中有些疑惑起来,难道没有这回事?可是以苏威的身份,他怎么能胡说。

“你就告诉我一句话,楚王妃刺杀到底和王家有没有关系?”

王绪摇了摇头,“绝对和我没有半点关系,。”

他心中更加惊疑了,连忙问:“你到底听谁说的,刺杀楚王妃竟然是王家所为?”

柳玄茂眉头紧皱,“昨晚在七宝斋酒肆,苏相国和几名大臣喝酒聊天时透露出来,这次安晋寺刺杀王妃和世子之案可能和王家有关。”

“什么!”

王绪霍地站起身,怒道:“他是堂堂的尚书右仆射,怎么能血口喷人,胡说八道!”

“我也是觉得他作为位高权重的相国,不可能胡说,而且负责调查此案的治书侍御史韩寿重是他的人,他说出这话,必然是有所依凭。”

柳玄茂还是有点怀疑地望着王绪,提醒他道:“这件事,明达兄和少玄交流过吗?”

少玄指的是王绪的三弟王肃,官拜京兆尹,王绪心中也有点忐忑起来,不会是自己的三弟背着自己做了什么事吧!刺杀王妃和世子,这可是灭门大罪啊!

王绪立刻吩咐站在门外的儿子道:“淇儿,去把你三叔请来!”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柳玄茂虽然因为父亲之死而对杨广耿耿于怀,但他母亲毕竟是兰陵公主,他更偏向于隋朝,对王绪让长子投靠唐朝的做法,他心中并不赞成。

作为世家大族,族人同时在两朝任职,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王绪的问题是,已经在隋朝为相的情况下,又偷偷安排嫡长子投靠东宫李建成,动机就明显不纯了。

只是碍于情面,柳玄茂在王凌投靠东宫这件事情上没有和王家翻脸,但王家的一些做法令他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仕途。

片刻,门开了,王绪的三弟王肃快步走了进来,王肃官任京兆尹,也是位居重臣,。

“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吗?”

王绪给儿子王淇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关上门,这才对兄弟道:“你先坐下吧!坐下再说。”

王肃和柳玄茂打一个招呼,便坐了下来,他见兄长和柳玄茂都神情凝重,心中不由有些疑惑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绪叹了口气,对他肃然道:“你给我说老实话,楚王妃刺杀案和你有没有关系?”

王肃一下子愣住了,他注视着兄长,半晌缓缓道:“兄长认为是我干的吗?”

“我只问你是还是不是?”王绪有点控制不住情绪,提高了语气。

王肃顿时恼怒起来,恨声道:“当然不是!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目光又转向柳玄茂,兄长怀疑自己,必然和柳玄茂有关,“柳使君,是谁说这件事和我有关系?”

王绪感受到了兄弟语气中的恼火,他心中一下松了,这件事和兄弟也没有关系,这时他心里对苏威愈加不满,也站起身道:“这件事我要和苏威说清楚,他不能这样信口开河,陷王家于不义,我估计太原城中已传得沸沸扬扬。”

柳玄茂叹了口气,“明达兄请稍安勿躁,苏威是相国元老,是大隋的开国老臣,在官场中早已是老奸巨猾,这么重大的事情他怎么会信口胡说,他这样说,必有缘故,明达兄还是想一想,他这样说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王绪又慢慢坐下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

就在柳玄茂拜访王绪的同时,相国苏威的府邸也来了一名重量级的客人,治书侍御史韩寿重,目前隋朝的御史台大夫是由杜如晦兼任,随着隋朝御史台制度的改革深入,御史大夫渐渐变成虚职,而实权开始掌握在两名治书侍御史的手上。

韩寿重是其中之一,负责京城百官监察,而另一名治书侍御史由内史舍人张亮出任,负责监察地方各郡。

韩寿重是京兆人,和苏威同乡,从小家境贫寒,他年约三十五六岁,原是汉中郡司马,为官清廉正直,朝廷百官对他还算满意,不过他因为得到苏威的极力推荐,所以他身上自然而然地打上了苏党的烙印。

从古自今的任何一个朝廷,派系斗争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官场主线,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益的分配,作为上位者,也需要这种斗争存在,作为控制朝臣的手段。

当然,任何一种权力斗争都必须要有限度,一旦失控,就会陷入朋党之乱,而使朝廷出现危机,历史上,唐末和明末都出现了这样的危机。

杨元庆也默认朝廷的派系出现,事实上他也阻拦不了,只要有文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不随他的意志而改变。

目前朝廷的派系比较清晰,主要以各大名门世家为基础,如裴党、王党、苏党、河北系和丰州系。

而苏党是比较弱的一派,这主要是由于苏威没有强大的世家背景,但凭借他的资历和威望,他也成功地将一批朝臣聚集在他身边,如治书侍御史韩寿重、内史侍郎高德宏、国子监祭酒徐文远等等。

今晚韩寿重的拜访,对于苏威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第37章 一招险计第44章 尔虞我诈第10章 谁是刺客?第39章 重要情报第26章 严厉警告第22章 北突求援第72章 隋唐大战(二)第44章 再让一城第25章 掌握主动第51章 长安警报第22章 河东绅商第30章 巡视考场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37章 南郡出事第36章 楚王亲书第40章 三管齐下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3章 拜弥勒教第50章 波诡云谲第27章 李思杨虑第33章 收买人心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2章 辽东乱战第28章 局势复杂第14章 长孙求救第2章 敌踪初现第37章 一招险计第16章 杨府争权(下)第71章 北市试钱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24章 临战增帅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6章 一战成名第25章 血战大利(下)第14章 杀鸡儆猴第40章 痛苦抉择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5章 软硬兼施第23章 远方来人第2章 圣旨东至第20章 声先夺势第44章 当局者迷第68章 突袭漳南第3章 苏威密谋第15章 首鼠两端第31章 果断杀伐第16章 馆驿见贤第2章 齐王供奉第4章 江淮伏威第24章 海寺之战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0章 除夕意外第3章 黑脸魏刀第30章 饮恨弘农第5章 重返大利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43章 催风助火第18章 两肋插刀第53章 七星宝刀第22章 河东绅商第14章 战争索赔第51章 玄霸之锤第24章 闻喜裴氏第29章 请君入套第5章 公主承诺第4章 威逼利诱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89章 隋唐大战(十九)第54章 兵临城下第78章 隋唐大战(八)第62章 鸡肋之城第47章 雨夜追击第24章 汾阳宫监第22章 不甘失矿第17章 西征情报第37章 一记反抽第17章 京城游侠第1章 灞桥秋色第1章 中元新夜第1章 漳南小村第40章 敏秋赈灾第14章 引而不发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7章 一记反抽第59章 暗度陈仓第27章 金口已开第63章 一支冷箭第91章 突厥庆功第16章 欲盖弥彰第86章 隋唐大战(十六)第1章 狡雄寻窟第18章 调兵遣将第13章 逃兵危机第2章 齐王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