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魏结盟

唐朝的使者是黄门侍郎温大雅,他在抵达陈留县三天后才得到了李密的接见。

陈留宫勤政阁,这是李密处理公务的官房,温大雅在几名侍卫的引领下,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李密官房的大门前。

“启禀王爷,唐使带到!”

“请他进来。”

大门开了,温大雅安昂首走进了房间,房间内宽敞而明亮,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正中间坐着身着紫龙袍,头戴三梁冠的魏王李密,左右各坐了一名大臣,李密对面放着一张坐榻,显然是留给他的。

此时温大雅却注意到,靠窗户摆放着一张宽两丈,长三丈的巨大沙盘,自从杨元庆率先使用沙盘后,其他各大势力都跟着效仿,李渊的御书房内也放着一张涵盖整个中原的巨大沙盘。

温大雅收拢心神,快步上前向李密行一礼,“大唐皇帝陛下特使温大雅参见魏王!”

“原来是温侍郎,请免礼!”

李密的文学修养极好,本人又是出身关陇贵族,这便使他的排场和礼仪都还像模像样,颇有一点正式王朝的气势,李密自我感觉也良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座像样的都城,像太原或者长安那样的大都城替他撑起门面。

李密又微微一笑,摆手道:“温侍郎请坐。”

“多谢殿下!”

温大雅坐了下来,李密又笑着给他介绍旁边两名高官,“这两位是尚书右仆射房玄藻和内史令邴元真,都是大魏王朝的重臣,温侍郎想必也听说过。”

温大雅当然知道,李密虽然从宇文化及手中接纳了一帮隋臣,像裴蕴、虞世卿等人,不过是充充门面。而大权实际上还掌握在他从前的心腹幕僚手中,就像眼前这两位,这也是封德彝从李密处逃回来的主要原因。

“原来是两位重臣,大雅久仰了。”

三人各自见礼,当温大雅和邴元真行礼时,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有一些事情彼此都已心知肚明。

房玄藻却像老僧坐定一样,眼睛半闭。仿佛什么都和他和他无关。温大雅的见礼他也爱理不理,显得十分傲慢。

这倒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房玄藻反对和唐朝结盟,他不希望李密卷进隋唐相争中去,他看得很透,唐朝明显就是在利用魏朝。房玄藻坚决反对,但李密却很热衷,令他无可奈何。

温大雅在房玄藻处碰了个冷脸。有些尴尬,只得笑了笑,对李密道:“鄙人前天已上呈了我朝陛下写给殿下的亲笔信。想必殿下应该已经看过,不知殿下是否愿意接受我朝陛下的建议。”

李密淡淡一笑,“我确实已经看过唐朝皇帝的亲笔信,也充分考虑了他的建议,从原则上。我可以接受他的方案,只是一些细节上需要再商讨一下,不知温侍郎能否能做主?”

温大雅略略一怔,连忙欠身道:“如果改变不大,我可以做主!”

“改变倒是不大,不过我想追加一些小条件。”

温大雅听说李密想追加条件,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尽管他临行前唐廷已经考虑到李密可能会提出条件,但朝廷准备让步的地方并不大,其中圣上明确表示,土地和人口坚决不让步。

温大雅实际上可以做主的余地并不大,但他沉住气道:“不知殿下想要什么条件?”

“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需要唐朝提供给我三十万石粮食,以作为军需之用。”

听到对方要三十万石粮食,温大雅一颗心略略放下,荆襄那边粮草充足,三十万石粮食拿得出,这个条件他可以答应。

不过他不能一口答应,让李密觉得太容易了,温大雅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沉吟一下又问:“不知魏王殿下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至于第二个条件嘛!”

李密拖长了音调,语气变得冰冷起来,“我要一个人头,封德彝的人头,作为结盟条件。”

温大雅吓了一跳,第一个条件还是他装模作样,但第二个条件他就真的不能接受了,怎么可能!封德彝现已是唐朝的内史侍郎,已是显耀高官,唐朝怎么可能再把他的人头交给李密,否则,以后谁还敢投靠唐朝。

“第二个条件有点强人所难,请魏王三思。”温大雅委婉地拒绝了李密的第二个条件。

“这样我就很遗憾了,我本想和唐朝结盟,可惜啊!”李密摇了摇头,言语中充满了遗憾之情。

“殿下,可否换一个条件,将心比心,如果唐朝提这样的条件,殿下能接受吗?”

李密仰头想了片刻,眼中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既然是强人所难,那我只好换一个条件了,好吧!我不勉强唐朝,我就换一个条件,我要十万匹绢布。”

这才是李密的真正条件,封德彝的背叛虽然令他恼火,但那只是面子上的损失,现在李密更看重的是实际利益,粮食、布匹这种最现实的财物,用一个封德彝人头换取十万匹绢布,这可是大买卖。

温大雅一下子明白了李密的意图,他心中暗骂一声无耻,好在这个两个条件都没有触犯了土地和人口的底线,他可以答应。

“魏王殿下还有别的条件吗?”

“别的就是希望我们双方能以诚相待,共同对付隋军南扩。”

温大雅郑重地点了点头,“就凭魏王殿下‘以诚相待’四个字,两个条件我都答应了。”

。。。。。。。。。。

温大雅离去,邴元真也退下了,房间里只剩下房玄藻和李密两人,房玄藻是坚决反对和唐朝结盟,他并不像邴元真那样存有私心,而是他认为和唐朝结盟,是战略上的失误。

“王爷可意识到我们魏朝和隋唐相比还缺什么?”

这一点李密心知肚明,他负手慢慢走到沙盘前,久久凝视着沙盘,良久,才叹口气道:“我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

“王爷说得不错,唐朝有关中和巴蜀,又占据了富庶的荆襄,人口众多,而隋朝有河东和丰州,我听说丰州正陆续向河北迁移人口,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我们就缺少一个像关中或者河东那样人口密集之地,所以实力上始终比不上隋唐两朝。”

房玄藻看得很透彻,说出了李密现在最大的软肋,其实李密还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虽然他俘获了杨倓和萧后,那隋朝的皇后和太孙,而他建立的朝代却叫魏朝,军队也叫魏军,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使他丧失了正统,萧后和杨倓的政治优势也没有能发挥出来。

但和名正言顺相比,没有战略之地的软肋更为严重,他为什么提出要三十万石粮食为条件,就是因为他的军粮严重不足。

他占据的地盘根本无法养活二十万大军,只能用军队屯田,但军队屯田也解决不了燃眉之需,没有人口,就没有粮食和赋税,也没有兵源,这是李密最大的软肋。

而房玄藻知道李密的问题所在,他也想到了应对之策。

“王爷,其实我们可以向南方发展,以江都为都城,以吴越之地为腹地,北可控江淮中原,南可达吴越三闽,足以和隋唐三分天下,如此,为何要替唐朝卖命,被它所利用?”

房玄藻的一席话使李密有些动心了,虽然在隋朝前期,南方经济人口不能和北方相比,但在隋末大乱中,北方遭受极大破坏,大量人口南逃。

相反,江南遭受战争破坏却相对小一些,反而成为经济发达之地,虽然在隋末后期,江南也有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造反,但在那个时候,各个诸侯都已经比较重视民生,不再掠夺杀戮,懂得放水养鱼了。

李密首先想到的是江都城,城池高大宽阔,人口众多,后来成为隋朝陪都,是一座可以和太原、长安媲美的大都城,若能得江都,那他就可以直接登基称帝。

“这件事让我再好好想一想,再想一想!”

房玄藻其实也不是要李密立刻答应什么,毕竟事关重大,不可能一下子答应什么,同时也不是要他反悔和唐朝结盟,关键是只要李密心中有自己的利益,他就会悠着点,不会倾尽老底替唐朝卖命。

“那卑职告退了!”

。。。。。。。

李密独自一人负手站在沙盘前,他又想起了往事,其实说起来他和杨元庆的渊源很深,当年第一个赏识他之人便是杨素,他在牛背上读书,被杨素看见,一番交谈之下深以为奇,命儿子玄感和自己交往。

杨玄感是他平生第一挚友,包括杨玄感的造反,也是他一手策划,但却没有想到,他现在最大的敌人,竟然是杨玄感的儿子,杨素之孙,使他深感人生际遇之奇妙。

李密又负手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绚丽的晚霞,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紫红色,李密最后悔之事,便是击杀了张须陀,正是击杀张须陀,使他和杨元庆结下了不解之仇,他们之间的恩怨只能是至死方解。

这个死结让李密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

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8章 血腥镇压第8章 违规卖酒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章 意外来客第6章 北地天鹅第26章 初战王薄第50章 鸿门酒宴第14章 三面受敌第23章 奸佞之计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4章 两面三刀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4章 海寺之战第5章 咬金练箭第3章 黑脸魏刀第11章 霹雳出击第72章 阔绰请客第34章 知己知彼第38章 关键小贼第23章 杀机暗伏第2章 世充登基第42章 暗流汹涌第85章 最大让步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8章 欲迎还拒第38章 微服私访第7章 羽翼已成第111章 意外发现第62章 交换条件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1章 兵困雁门第25章 寸步不让第19章 虎牢之危第17章 隋胡大战(上)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4章 暗流涌动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3章 棒打贵客第22章 银甲小将第49章 引发上怒第58章 宫乱之根第16章 杨府争权(下)第27章 回府风波第20章 边疆奏折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57章 杨家有女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9章 平阳郡主第2章 家法伺候第6章 小事化大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8章 少童何人?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0章 一夜军变第25章 海底之针第27章 关中之变第41章 争锋相对第58章 宫乱之根第48章 东线突破第24章 会宁战起第26章 少女悯秋第31章 渊突之盟第44章 当局者迷第15章 京城谶语第30章 关中应对第102章 血战沙场第151章 笼络军心第10章 穷途出路第78章 战略撤退第11章 风险悄至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3章 洛阳兵变第9章 临危下船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9章 首鼠两端第79章 南郡两事第1章 落魄高才第9章 攻心为上第40章 罗高离心第18章 调兵遣将第8章 黑夜黑人第89章 胡马烟尘第27章 线娘夜奔第9章 兵临洛阳第16章 解囊救窘第28章 俏语解忧第42章 暗流汹涌第51章 一叶知秋第2章 帝王失信第38章 两个时辰第32章 有喜有忧第39章 承天广场第13章 御房嘉奖第52章 轩然大波第36章 驾临江夏第15章 京城谶语第17章 大举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