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示

惟功撵走一百多顶替点卯的青皮无赖,在当时的京营圈子里是波澜不惊,连一朵小浪花也没溅起来。

说起来是那些幼官营的舍人们年纪小不懂事,平时应付差事也罢了,大家都是这么混的,这新上官刚上任的时候,正要立威的当口,不说小心谨慎不叫人拿捏住把柄,反而仍然如往日一样散漫,被上官发作也是该当的。

只是提起惟功的布告时,众人又是笑上一笑,似乎是连说两句的兴趣也没有了。

外人是这般景像,至于各舍人家中,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城北发祥坊距离五军营大营颇近,二百多年下来,成为京城武官聚集较多的地方。

洪武和永乐年间,在南京武官最多不过两万人左右,洪武年间,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在京武官仍然是两到三万人之间的数目。

但永乐年间,已经开了恶例,原本朱元璋是对武官们说过使其袭职,和大明皇室一起,永享富贵平安之福,以酬劳这些武官跟随效力,打下江山的功劳。

太祖说这话的同时,也是有另外的做法,便是袭职可以,但袭职之前,需得考校弓马骑射,合格者方允袭,不合格者不允。

洪武年间这规矩执行的十分到位,靖难之役,南北两军打的火花四溅,朱棣固然有天佑,建文固然是昏招频出,但南军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和朱棣的北军精锐,特别是有宁王的朵颜三卫的蒙古精骑加入之后,战场上硬顶,也是丝毫不逊色。

到永乐即位后,有方孝孺等文官誓死反对,瓜蔓抄虽然杀得人头滚滚,但朱老四心里反而发虚,文官不支持他,在军队上头,朱棣自然就得加恩。自永乐年间,武官袭职不需考试!

不考试,长子必定能袭职,朝廷又拿武职官不当回事,赏太监过继子侄,赏文武官员次子荫袭,赏工匠,赏勋旧,赏亲臣,反正随手加恩,漫不在乎,等到正统之后,京师武官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这么多武官,挤在京城之中,渐渐也是分化区别,发祥坊中居住的就是以普通的京营武官为主,上二十六卫和四勇营,都是各有另外的聚集处了。

在一处斜开口的胡同口前,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穿着三品武官袍服的武官骑马拐了进去,在他身后是四个打扮光鲜的长随,进了自家院子后,丫头们打洗脸水,拿着衣袍来换,忙个不停,待一切消停后,一家人坐下说话,有人将幼官营门前张贴的告示上的话说了出来,引得全家大笑。

“哼,会点骑射功夫就当自己是国公了不成?”络腮胡子武官不屑道:“今天我在成国公府正好听人提起这事,成国公不以为然,幼官营都是都司卫指挥到千、百之家的舍人,革谁是好?御史清军时,也只是清军,没有清官人子弟的道理,这张惟功到底是年纪小不懂事,京营都照他这般弄法,还有人受的了么?老子是三品武职,他张惟功也不过就是三品,京师之中,我们这样的官职算什么?若不是有成国公照顾,我家能过这样的日子?大哥不必去当值,还到成国公府陪着少国公要紧!”

现任的成国公是朱时泰,其嫡孙朱鼎臣已经被外人

称为少国公,主要是朱时泰和其子身子都很不好,可能在几年内都会过世,朱鼎臣袭爵的日子不远。

“是,儿子遵命。”

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躬身答应下来,语气也很不屑的道:“舞枪弄棒实在是没有意思,若不是祖制如此,儿子还真不想去这什么舍人营。”

“蠢!”络腮胡大汉骂道:“现在咱们家摆这个排场也是快摆不起了,没有你那份饷银收入,你这一身宁绸衣服老子有钱给你制?混帐东西,还不赶紧离了我这里!”

待大儿子抱头鼠窜,一个妇人担忧道:“阿大的这份饷银也很要紧,不如叫他老老实实的去应卯好了。”

“你懂什么。”大汉换了便袍,官威倒是不减,眉宇间也满是精明之色,当下对自家妇人喝斥道:“各家看各家,京营现在册有三十万人,实在是十万人也没有,如果坐营官和马步把总都这么搞法,上头的人不得把家底都掏干净?这件事,我们不会配合那张惟功,但我也不会叫咱家阿大出面顶牛,不过你看吧,上头会有人安排这样的人手的。”

……

“好了,就按我的吩咐去照办吧。”

抚宁侯府中,朱岗也在接见几个惨绿少年,都是十六七岁年纪,大明的规矩是十八成人袭职,这些少年也都是穿着幼官舍人的服饰,显然都是幼官舍人营的人。

“咱们几家都是靠着抚宁侯府吃饭,没有侯爷照应,一家大小只能嗑西北风,侯爷放心,您老既然看那张惟功不顺眼,我们就一定照足了吩咐去办事。”

“就是,那厮太狂了,不要说他只是英国公府的庶子,就算是嫡长子,也不能单挑全城的武官勋亲!”

除了总督京营戎政的成国公家在京营有庞大的势力外,各侯爵家里在京营的影响力也不小,各指挥,号头官,坐营官,马步把总官,都是层层级级的吃空额,占役,伸长了手捞好处,没有上头的侯伯之家默许支持,这些武官是一个大子儿也吃不着。

在嘉靖早年,京城尚有十二团营和东西两官厅的时候,确立了十二侯领十二团营,几个大勋贵领东西两官厅,太监监军和掌握武库的原则,后来世宗皇帝取消十二团营,似乎是进一步清除了公侯伯领军的势力,只留一个总督戎政的位子下来,又取消了太监监军,由文官协理戎政。

结果这么折腾了一翻,深信文官和勋旧们操守的世宗皇帝被耍了……在恢复三大营前,东西两官厅好歹还有几万选锋能用,等到了嘉靖中晚期,俺答叩关而入,直薄京城时,京营连一万能操枪上城的兵丁都好悬能挑出来……嘉靖气的砍了兵部尚书的脑袋,不过问题仍然是没有解决。

到现在这时候,京营的积重难返已经到了药石难医的地步,想到那小子进退失衡,必定会大出其丑时,朱岗开怀大笑,似乎是要吐光在大时雍坊碰的灰头土脸的恶气!

……

“清军之事,由你!”

“任汝胆气撒漫去做,历来只任御史清军,惟独你这一次是以勋旧子弟和武臣的身份去做,更要做出个样子来,不要闹的虎头蛇尾,叫人笑话!”

“老夫这里,只讲事情,不讲人情,你可以放心!”

“买马之事,着太仆寺拨给白银五万两,由专人到口外与北虏贸易购买。”

“寻常军户人家也能选拔入舍人营……此事有点关碍祖制,恐怕要上廷议。”

内阁之中,张居正伏案手书,手一直不停,而对惟功禀报的事情,一一做出决断,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叫惟功觉得一点困顿,而且,主动将事揽在身上,责任亦是与惟功一起分担。

惟功心中服到极点,这才是这个帝国的掌舵者应有的风范!

只是最后一句话也叫他吓了一跳,这么一件小事,居然要下廷议?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释然,现在吕调阳和张四维是事事听阁老的,吏部尚书以下诸部尚书,侍郎,全是张居正的私人,都督府肯定也不会有人和元辅为难,下廷议,只是张居正的一种手腕罢了。

将问题抛出,看看众人反应,听听意见,确定思维风潮,有些事情能直接决断,一件小事反而可以抛出来,观风望色,这也是阁老手腕。

惟功心中充满了敬服,但看到张居正的模样,也是有十分的不舒服的感觉。

张居正处断犀利,手不曾停,固然是十分的英断果决,但也是将京营武事不怎么放在眼里的感觉。

他在心里暗叹一声,到底是文官不曾将武夫之事看的太重,哪怕是见识如张居正者,也是如此。

“元辅,若再有违令者,下官请有临机处断之权。”

张居正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显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这个十来岁的少年,能有什么手段,胆色真的有那么大?

他淡淡答道:“不听号令的,啸营的,可以行军法立斩,军棍,皮鞭,你那是烧火棍,砍柴刀?彼辈武夫,只可以利诱,威吓,营中那么多斩刑,凭尔去用便是!”

大明军中的斩刑是多,当然执行的力度也是看将官的胆色和狠辣程度,戚继光就是能申明军纪的一个,军中斩刑好几十种,遇到老乡说一句想家了,被拿住了就问斩,这是勾动乡情,动摇军心的大罪!

下跪姿式不对或是慢了,说怪话的,做梦说梦话的,放屁太响了,都是可以用斩刑的。

大明边军之中,少耳朵的,被割了鼻子的,到处都是。

固然这军中有不少是无赖刑徒从军,但这样一支军队会不会有荣誉感,这就难说的很了。

戚继光在蓟镇允练三万兵,但几十年后,在朝鲜对倭寇的战事中,还有对努儿哈赤的战事中,所用南兵,还是在浙江招的农兵还有战斗力,其余的戚家军就成了一团散沙。

只用严刑不讲兵员素质,无用,只讲忠诚宣教,没有刑罚震慑,也无用。

两者之间,取一平衡尔。

但在此时,惟功对着张居正苦笑道:“元辅,我也是个武人啊……”

“你?”张居正笑笑,道:“我对你这小竖子有另外的评价,不过等老夫临死之前再同你说吧。”

“那下官要等好久了。”

“哈哈哈。”张居正纵声大笑起来。

(本章完)

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别第八百八十一章 执意七百一十章 封赏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谋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九百零三章 行动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爷第六百三十四章 开始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一十六章 软磨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八百零二章 纺织第六十二章 赠王第八百九十九章 倾销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七百一十二章 压迫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令第三章 杀良第三百九十八章 辽商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零五章 挑镇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三百五十一章 抢功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军第二百零九章 登闻第五百九十二章 台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波第七百六十九章 银币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九百零九章 选将第一百九十八章 发现第八十八章 爆发第三百四十五章 镇东第五十六章 提点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场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四十章 会议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慑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议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十一章 冲突第七百零五章 询问第六百九十八章 库房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蹰第九十五章 东林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斗第五百零八章 乱象第三百零二章 解决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万第七百七十四章 争胜第七百六十五章 饮酒第八百四十八章 买直第四章 途中第二十三章 入宫第八十三章 威胁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后第二百零八章 礼佛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六十二章 传教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练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九十六章 侯爷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万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内第八百八十五章 隐忧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宁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八百一十三章 龙安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马军第五百二十三章 纷至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五百一十一章 遗折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纵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谕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十五章 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