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进

面对汹涌而来的潜流,张居正的反应便是以退为进。

赵世卿的奏议上来不久,张居正就自请致仕,向万历皇帝请骸骨了。

“臣,元气愈觉虚弱,起居皆仰赖人扶……肌体消瘦,仅存皮骨,傍人见之,皆以为臣悲怜,至今若不请休退,必然不得生还……今日精力已竭,强留于此,不过行尸走肉耳……伏望皇上怜臣十年拮据之苦,早赐骸骨,生还乡里,若不即死,将来效用尚有日也……”

万历坐在暖阁坑上的另外一侧,低着头,叫人看不清楚他脸上的神色,旁边是朗读张居正奏疏的魏朝,字字清晰,口齿便给。

张居正这一次请骸骨,立刻在第一时间惊动朝野。

因为言词十分夸张,几乎到了皇家不给他致仕的话,就要立刻死在任上的感觉。整个奏疏,可称字字血泪,将他的疲惫不堪病入膏肓之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政治人物,将自己的身体写成这般的模样,可见请去之心甚坚,不是一种惺惺作态的政治态度,而是真的心灰意冷,预备回乡了。

“此事重大,儿臣不敢自专,还请娘娘示下。”

等魏朝读完,万历才抬起头来,一脸沉静,看不出什么情绪上的变化。

李太后十分烦恼,近来天气渐转和暖,可以没事就到御花园或是万岁山转悠一圈,春风拂面,心情自是愉悦。

内廷到西苑,颇多佛堂,可以叫她排遣心中烦忧,转移精力,将心中的一些不可与人道之的烦恼,悄然抹去。

国事上,解决了几件大事之后,这一阵子风平浪静,太后不愿多事,欲将外事一律付与张居正来解决,张居正年纪还不大,太后预备叫他再当十年的家。

比起当年的严阁老来说,张居正已经算是年富力强了。

至于能力,自是甩严阁老一百条街。

此时若换人,李太后简直想不到首辅换人之后是什么样的局面。当年她可是从嘉靖年间过来的,朝廷穷的没钱发百官俸禄,连裕王府都很窘迫,嘉靖本人有几次也是想修宫殿而苦于没钱。这种日子,李老太太是绝对不想再过了。

“皇帝不要七想八想的!”李后尖声道:“别人吹吹牛皮,你就听听也罢了,这外朝没有张先生,我母子哪有这般轻闲日子过,怕是烦也要烦死。皇帝不要天天来请安问好,真要孝顺,叫我这个当娘的省些心也罢了。”

“儿臣省得。”万历点点头,答应道:“儿臣一定留下张先生来。”

“嗯,”李后道:“还有事么?”

自上次废立风波之后,母子之间的情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从万历这边来说,更加的恭谨和孝顺了,而在李太后这边,却是总怀疑儿子的孝顺是做出来给外人看的,因而对万历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倒还真有一事。”

万历不在乎

母后的态度,很轻松的笑道:“儿臣想给王弟确定岁支俸禄,旗校亲军。”

“哦?”李后闻言一征,问道:“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来?”

“王弟一时还不得出去,但现在已经分府,明年预备成婚,不订俸禄,有司不给钱粮,过日子总不轻省,总赖母后这里度支,母后开销也大。”

wωw ★тTk án ★C○

对万历母子来说,钱财总是一个比较容易谈的来的话题。

李后果然很感兴趣,皱眉道:“皇儿你这样还算是有心啊,没有叫娘白生你一场。你外公常来寻我打饥荒,不与他便闹,实在不成体统,佛事的用度也不小,宫中开销亦大,你那王弟的开销也在我身上,确实是叫娘支持不住。”

“对啊,就是这个理。”万历很内行的道:“咱们用些钱,外廷就叫苦连天,给王弟俸禄旗军,那是祖制,他们总没有话可说了吧?”

“嗯,既然这样,你预备给他多少?”

“他还太小,又在京,给多了怕是言官要说话。”万历想了想,道:“在外定年俸禄米一万石,在京支取三千石,另给钞一万贯,给旗尉六百人,军一千人,以为侍卫……就这样,母后觉得如何?”

“这样好,好歹他能自立些儿。”

李后一脸的满意,米三千石值钱一千五百两,这银子一点也不多,但胜在不是从自己手里掏,平白得来的,当然满意。另外给潞王添的六百旗尉和一千亲军,这当然也是朝廷开销,不是内廷拿钱出来,潞王经过上次的事后灰头土脸,李后也很生这个儿子的气,但隔了这么一阵子,到底是一向宠爱的小儿子,也就将事情抛开了,现在万历给潞王加旗尉亲军,等于恢复了弟弟的体面,潞王的心情应该可以好些了。

“母后既然同意,那就这么办了。”

“嗯,我可要预先说明,将来你弟弟总不能只靠着一年一万石的禄米过日子。”

“这个母后放心。”万历陪笑道:“王庄,王店,盐引,样样少不得他的。”

“这样便好!你们可是一母同胞!”李后满意道:“国家大事,我能不过问便不问了,只告诉皇帝,外事交给张先生,和你弟弟和睦一些儿,我这里就任事也不理了!”

万历回到乾清宫后,因见宫人刚端上来一碗翠绿的黄瓜汤,他知道这是丰台坑房里出来的,价值不菲,因指着汤对人道:“这个端去送与皇后。”

说着自己坐下来,沉思一会儿,提笔写道:“朕久不见卿,朝夕殊念,方计日待出,如何有此奏?朕览之惕然不宁!卿受皇考顾命,夙夜勤劳,弼成治理,朕方虚已仰成,眷倚甚切,卿何忍欲舍朕而去?”

皇帝这样手书长篇大论,亦属罕有之事,乾清宫中,静谧无声,待万历写完,吹了吹纸,对着一个御前牌子道:“速送到张先生府,不可耽搁。”

“是,皇爷有没有口谕。”

“只说朕绝不允张先生致仕,其余的话不要多说。”

“遵旨。”

传旨的太监取了手诏,立刻带着两个旗校和两个小太监随行,一路打马,赶到了张居正的府邸之外。

在停马的时候,这个太监感慨道:“都说臣门若市,可见荣枯,这张先生家里以前咱家也来传过旨,哪里这么容易就到近前!”

……

英国公府之中,却是沉浸在一片离别愁绪之中。

张元功是怎么样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唯一的嫡子居然要远行,要去镇守外镇。

公侯伯的身份出镇在外,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是常有的事,不过公爵多半是奉命出征,事毕还朝,很少久镇在外方,只有一个黔国公府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云南和贵州是烟瘴地面,土司较多,地方力量很强,朝廷放一个国公在那里挂将军印为总兵官,可以有事临机决断,也可以维持一个相当强的军事存在,当然,后来巡抚制度兴起,朝廷在云贵也有巡抚和巡抚及各兵备道分守道分巡道,不比国初时只有州府和三司相提并论,但黔国公世镇的局面已成,也就不必再行更改了。

除了黔国公一家外,公爵出为外镇的,怕是只有现在的张惟功一人。

当然,惟功还不是事实上的国公,只是未来的国公继承人。

虽则是有舍人营和侍从室打点一切,包括惟功在宁远的住处已经准备好了,还有军营的住所和签押房等处,侍从室都回报已经在当地顺字行的帮助下一切都打点完毕,但张元功和七叔七婶都不放心,这几天国公府里鸡飞狗跳,丫鬟小子们不停的打着包裹,将惟功平素在府中用度的家俱,衣物,甚至是练武场里的兵器沙袋等物,俱是要装车运到宁远去。

这会子惟功才知道大府里头的公子哥儿是什么排场,他左推右挡也拦不住这几位尊长,只得捏着鼻子受了。

好在这些事不需要他多操心,每日关注的重点,就是在舍人营的调度之上,另外,顺字行也将变临较大的革新。

出城之后,他与西商的约定自然废止,有几样新的措施,正在提上日程,有一些想法,也在逐渐形成,他的商业帝国,必然将不停的扩张下去。

上房里七叔七婶和张元功督促管家执事们准备行装,惟功躲在自己的小院里,正和宋尧愈一起研究着手中抄录的“宫门抄”。

宫中每日的奏疏,批复,有一些登为邸报,有一些则是在内部流传,如果想知道的话,每天宫门都有奏折的留底,抄录一遍,这个庞大帝国的运作可以多多少少就可以了然于胸。

摆在惟功和宋老夫子面前的,当然就是张居正的奏折和万历的批复。

“元辅请辞之心甚坚,不象是试探。”宋尧愈看了半天,才将奏疏推开,长叹道:“皇上的批复也不象是假意,看来是真心要留……这事儿,难办了。”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兽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辩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审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投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二百六十四章 闷气第七百六十九章 银币第六百一十二章 飞驰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阁第八百零五章 处理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进第八百五十四章 阁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货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临机第三百二十二章 潜流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纵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励第三百四十二章 广宁第二百八十三章 众说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八十五章 艰苦第三百零二章 解决第八百六十二章 军区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七百九十四章 来犯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五百六十八章 发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见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会第五百八十四章 筹备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击第七百八十六章 统算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组第三百四十章 破败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六十二章 赠王第八十四章 灵机第七百七十章 离去第八百一十七章 请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进第八百二十八章 请罪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欢二百一十二章 扩张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贽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细第一百四十二章 骑士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三百九十八章 辽商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四百六十九章 东厂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长短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四百五十四章 荐人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压第八百零五章 处理第二百四十章 会议第六百九十章 倒个第五十三章 发动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一百二十章 财货第三百六十一章 复信第八百零三章 斗气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令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将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六百七十三章 缝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础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五百五十一章 诱敌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