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军制之弊

按说,西北就算将门势力复杂,如今大宋有些实力的将门曹潘王杨都在这儿,只缺一个石家,真想动,就是几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问题在哪儿呢?

还是大宋的军制问题。

宋朝军队分为四类:

禁军,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

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

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

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

所以,当初老曹以一营厢兵打出了昆仑关阻击战,朝中才会无人敢信,都觉得太假了。

至于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

所以,所有武力的重心,实际都在禁军。

全国需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而问题,正出在这个“番戍”之上。

人们在议论宋朝兵制时,大都加以诋毁。认为唐朝之所以强,宋朝之所以弱,是因为宋朝废除了藩镇。

这纯属扯蛋!

唐朝强盛时根本没有藩镇到玄宗设立藩镇时,是因为国运渐衰改取守势了。

战略后移,把重心放在经营自己的边境上,这才是藩镇形成的原因。

至于藩镇的利弊且不去论它,只说大宋。

宋朝的兵是全出于招募的,和府兵制相反。人们又认为这是宋代兵制的一个缺点,其实不然。

募兵制,虽有其缺点,但在经济上,以及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民间的奸悍无赖之徒,必须要有他的归容之处,最好是能惩治之、感化之,改变他的本质。

此辈在经济上,就是所谓“无赖”,他不能勤事生产,欲惩治之、感化之极难。只有在军队之中,规律最为森严,才可能约束他,使之改变(当今社会也存在类似情况)。

这种人在军队里呆上10年到20年后,已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人的本质会改变,可以从事生产,变做一个良民了。

这也是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终宋三百年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之一。就算有反,也没出去一省之地。

遇饥灾之年,收乡壮以充禁军。想想,年轻的刺头儿都被收走了,老百姓还怎么反?

而从经济上说,本来就宜于分业,平民出饷养兵,全不过问战事,对经济建设是有益无损的。若实行府兵制,则举国皆兵,实至今日乃有此需要。

可兵若真能御敌,平民原不需全体当兵。所以说,募兵之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大宋立法有其深意,只不过所行不能副其所期,利未形而害已见罢了。

而刚刚说到番戍的问题,兵力的逐渐**,番戍之制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便于指挥统驭。

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劳财何其之巨?

更重要的是,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荒之策,于是兵数递增。

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太祖末年,已增至37万;太宗末年,增至66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

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后虽稍减,仍有116万。

欧阳修说:“天下之财,近自淮甸,远至吴、楚,莫不尽取以归京师。安然无事,而赋敛之重,至于不可复加。”

养兵如此多,即使能战,也存在危机,何况并不能战,对辽对夏,都是隐忍受辱。

好吧,说远了,只说对盐改的影响。

上面已经说了,大宋番戍和后世正好相反。

后世华夏也有轮转番戍,但是,后世轮转的是将领。也就是说,几大军区司令,包括基层军官升迁调职,动的是官,而不是兵。

但大宋正好反过来,动的是兵,而不是将。

三年番代,士兵刚熟悉地方戍卫,就被调走了,劳身劳财不说,也确实不利于防卫。

而如此一来,如果推进盐改,将门要打好招呼的就不是某一个节点的将领,而是几乎要和整个西北的将官达成一致。

再者说,西军几代严整,军力强盛不假,但这也是有代价的。

“大郎也知道,咱们几家将门的立足根本是什么,没有好处,谁跟着你干啊?”

潘丰道出其中真意:“将门之所以叫将门,那是因为咱大宋军官升迁实行的是举荐制。我潘家举兵为将,自然就是我潘家这一系的人。这是将门建立的基础。”

大宋开国,几大名将一代一代这么举荐下来,就跟入党似的,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派别。

“但是,举将是基础,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才是把大伙儿绑在一块儿的定军石!”

“西军本来就没空饷、假饷这些门道,要是再把盐道的油水断了,那谁还跟着咱们干了!”

“没人跟着你,那还叫什么将门?”

“”

唐奕无声一叹,这也是他至今未动军改的重要原因。

按理说,做为一个后世之人,又对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唐奕怎么会不知道,大宋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军制。

改了军制,就算唐奕别的什么都不干,大宋的日子也比现在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可是,为什么他在朝堂和经济上,甚至是文化上,都准备动手脚,唯独不碰军队呢?就算碰,也只在一个阎王营搞点小试点,不敢有任何的大动作?

就是因为,他与将门混得越熟,对大宋军制了解得也就越深,就越不敢动了。

弄不好,就得出乱子,而且是大乱子!

“我也没说断了西军将士的财路。”唐奕解释道。“都不是外人,我就跟你们交个底吧,军制早晚要动。”

“就算我不想动,陛下也早就受不了如此庞大的军费了。”

几人一怔,“怎么动?”

“现在说这些还早”

“只说盐改这个事儿,这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定要做。至于西北军中的油水”

唐奕沉吟了一下,“和下面说,盐路不断也得断,这是国之大事,谁拦路,谁死!”

“但我也不会亏待了将士们,,我另给大家找一条生财之路!”

(未完待续。)

第700章 以毒攻毒,破釜沉舟第666章 我和你,不一样第302章 帝女福康第565章 损人文扒皮第70章 倒霉的胡瑷第800章 癫王回京第724章 王安石的首败第237章 又是该死的半阙第29章 少年风华第56章 我给你养老第986章 最后一战第518章 问与不问第254章 离别?亦离别! 一第875章 医病第819章 再见故人睡觉第313章 困局第九十五章 回山见闻第184章 宋人之痛第136章 死无对证第645章 起不来啊第937章 最精的还是王韶第910章 不是一门,是几门第191章 得寸进尺第730章 富贵病第62章 诏见第389章 不是过去,而是升华第908章 不知道第415章 过住云烟月初例行话唠第150章 水情第530章 包圆儿的节奏第655章 不要银圆直接放大招第163章 出走第256章 离别?亦离别! 三第168章 两大名人圣母也有自私的一面第792章 琊琅军和农垦建设兵团 五千字第643章 那是燕云的味道第630章 盖棺定论第615章 抉择第847章 寂寞如雪等等我!这都是套路!!!第451章 就没他不操心的午夜话捞第991章 你兄弟还是你兄弟第93章 报复第574章 考题有点难第754章 发疯和撒钱 二合一第12章 做大宋的官第212章 杨无敌之死第50章 还欠您一座书院第148章 回山之危第619章 阎王营,冲!第553章 死也死在这一科第38章 产业效应第881章 功在千秋第129章 莫名奇妙的曹觉第356章 不是想过就过得去的第818章 崖山第302章 帝女福康第935章 真假阎王营第594章 突变第第408章 盐改准备第352章 挂了五年的残诗第991章 你兄弟还是你兄弟第880章 坑的不娴熟第198章 羊吃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骂人第934章 见了鬼了第798章 两法之弊 二合一第704章 曹觉之问第791章 无耻的家伙 二合一第612章 稳坐一片石第162章 男儿当自强第984章 皇帝第10章 再提亲第345章 换营第一百零四章 蔬菜大棚第28章 风痹之症第742章 要佃户不要胖子第459章 舍妹,萧观音第12章 做大宋的官第244章 唐疯子可不是真疯子等等我!这都是套路!!!第39章 大宋引路人第726章 胸怀天下第294章 纨绔祖宗第590章 孤注一掷第166章 曹遇曹第510章 论包拯的火力覆盖第778章 谁说无解 二合一第168章 两大名人第343章 开始军训第253章 客官还没给钱呢第198章 羊吃人第790章 殿下回吧第25章 《基础化学》第148章 回山之危第550章 过火的苏轼和小心眼的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