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首功

桐城县治内外一片混乱,县衙大堂却一片安静。

民变以来县衙束手无策,此时乡绅平乱,也与县衙无关。从始至终县衙最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庞雨拉回人头那一刻。

平乱的消息不断传回,此时的退思堂中,杨芳蚤却依然坐卧不宁,在堂中走来走去,连带着那周县丞也不敢安坐,只能站起陪侍在旁。

“堂尊大人,黄文鼎已在东门外授首。那些打行共斩杀三十余乱民,俘获七十余人,士绅在五印寺获贼当设醮的铜鼎一座,结寨贼人一百七十二人姓名皆刻于其上。”

杨芳蚤站起略显激动的加快步伐,来回走了两圈,自从池州兵到了练潭,他便没有睡过安稳觉,提心吊胆等待几天后,本已经放松了一些,未想风云突变。

先是一名皂隶清早拉了二十多个人头招摇过市,接着传言贼人在五印寺集结要攻打县衙,杨芳蚤甚至做好了悄悄释放张孺的准备。

跟着有挂车河集镇的百姓逃入城厢,说池州兵已经占了云际寺。杨芳蚤匆忙关闭了六门,然后方孔炤又突然派人通知县衙,说今日就要平乱。

一切都来得毫无先兆,他这样的流官都是外地来的,必须依靠本底的胥吏治理,桐城县衙的胥吏一盘散沙,严重影响了县衙获取信息的能力,杨芳蚤和县丞被各方蒙在鼓里。所以感觉今日的一切都发生的太过突然。

转眼之间黄文鼎又从攻打县城变成了被人追杀,杨芳蚤从丧城失地变为平乱有功。只要黄文鼎授首,杨芳蚤即便从未有平乱的经验,也知道贼党已是强弩之末。

眼看着阻挡他升任知府的阻碍将要消失,杨芳蚤确实难以抑制那种激动,就像一件极其宝贵的珍宝失而复得。

他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县丞,“匪首黄文鼎就擒,我等当务之急,应安靖地方,让百姓各理生计。其二追拿逃逸之贼党,尤以汪国华为重。切不可再起乱情。这其三,便是向安庆府和王道台申详,告知民乱已平,并将民乱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其四嘛,尽快去面见王道台,大乱既平,池州兵马应各返汛地,请他约束营伍,不要骚乱沿途生民。周大人以为如何?”

周县丞赶紧回应道,“下官赞同,贼人已然作鸟兽散,今日暂不开城门,明日一早在各处张贴安民布告,又将那黄文鼎尸体运入城内,当可安百姓之心。但缉拿余党一事,衙中快班和壮班的班头已十余日未当值,恐怕还得依靠士绅招募的打行。”

杨芳蚤没有急着回答,低头转了两圈后停在门口位置,“我等代天子牧守一方,与乡绅共治是要有的,但地方权柄绝非操持于乡官,此乃朝廷大忌。逮拿贼人乃是衙门本分,岂能假手乡绅。庞雨勇武如此,快班李班头既是久不履职,便让庞雨先管着快班之事,带人缉拿逃逸贼党。”

周县丞知道杨芳蚤的意思,地方衙门要与士绅搞好关系,很多事情都要依靠士绅的支持才能执行,但又不可完全依靠士绅,特别是平乱这样的大事,会显得衙门没有丝毫权威。

“那下官先拟就一份申详,力争明日发往安庆府。”

“练潭离安庆近,皮大人怕是收到了些消息,定然担忧得紧,申详不可拖到明日,今日无论早晚必须发出。申详中平乱过程要明白无误。” 杨芳蚤的右手在身前微微张开虚拍,以加强自己的语气,“无论那些乡官以前是什么官职,致仕在乡那便是民,乡官虽有襄助之功,却不可喧宾夺主,平乱首在县衙。庞雨既是受命潜伏敌营,见有机可乘,果断攻其不备,独力剿灭云际寺数十贼党,并令余贼丧胆,此乃惊天之功。若非他一举震慑宵小,那些乡官招募的打行岂能如此轻易破贼,平乱首功必归于县衙皂隶,这其中的因果,在申详之中亦是要写明白的,不可含糊不清。”

“那庞雨已经写就一篇申详交予下官,主要写了昨日云际寺内血战,但前后因果,倒写得颇合大人之意。”

杨芳蚤惊讶的道:“那庞雨半日写就一篇申详?”

周县丞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呈文纸,杨芳蚤匆匆看完抬头惊讶的道,“此人所写申详条理清晰,只要幕友润色,便可当公文一用。”

“下官也是上次查仓之时听幕友说及,方得知此人颇有文才,准备在衙中重用此人,后来民乱一起,便都耽搁了,未曾想他还有杀贼之勇武。”

杨芳蚤默然片刻后道,“既是文武全才,便让他一起写那申详,他乃当事之人,写来当更让人信服。”

“下官明白了,申详写好之后再请大人过目指正。最后便是那池州兵,城中有传言说,看到一面写着王字的大旗经过挂车河,大约王公弼也去了云际寺,并非只有丘八在那寺中。若是要请他撤兵,恐怕写一份禀揭更合适。”

“那便请周大人一并拟就,届时请士绅派出一二老成持重之人,与周大人同去云际寺,当面呈送王道台,请他尽快撤军回江南。”

。。。。。。

“余先生,发往安庆府的平乱申详之中,一定要有晚辈的名字,且要尽快发出。”

县丞衙署大堂上,依然穿着血衣的庞雨,一脸沉静的对余先生说着,往日姿态甚高的余先生,今日面对庞雨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

那二十多个人头的马车便停在县丞衙大堂的月台之下,连马都还套在上面,因为没人愿意去碰那马车。车板上沾满粘稠的红色液体,很多地方已经凝固,偶尔会零散血滴落在地板上。

衙署中其他人都躲在各自值房之中,远远的偷看那些神态各异的人头,偶尔有人朝着庞雨指指点点。

庞雨正在大堂左侧的幕友房中,从昨晚到此时,庞雨几乎没有合眼,此时依然没有睡意。

余先生尽量不去看堂下的马车,他听了庞雨的要求,只道是庞雨名利心重,想要靠这平乱之功飞黄腾达。

他停顿片刻道,“既是庞小弟要如此,余某便以庞小弟那份申详为根底,略作修改便可发往安庆府,至于安庆府报往巡抚衙门时还写不写,便由不得余某了。”

庞雨认真的看着余先生,语气诚恳的道,“晚辈不瞒先生,这份申详对晚辈十分要紧,对桐城县衙也极度要紧,士绅破了贼党之大部,晚辈要那云际寺的首功,也即是县衙的首功。眼下只有人头在县衙,尸身却在云际寺。池州兵占了云际寺,王公弼为安抚他那些丘八,大有可能争夺这平乱的首功,我等的申详务必要比王公弼的先到巡抚衙门才好。”

余先生摇头苦笑道,“堂尊亦想比王公弼先发到巡抚衙门,好让张都堂督促池州兵离开桐城。可王公弼毕竟是五府兵备道,张都堂这巡抚也不会驳他的面子,即便我们申详先到了,首功也未必争得过王公弼。”

“若是张都堂有失偏颇,县丞大人可否另具申详,送到巡按大人手中。”

庞雨说完默默看着地面,这是他从唐为民那里听来的,明代官衙的大小相制。

县丞受制于知县,主要在于知县能对佐贰官进行考评。但县丞还有另一个顶头上司,便是安庆府的同知,同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知的顶头上司巡按御史。

这个七品小官是明代官场的奇葩,中央有都察院的言官御史,巡按就是地方的御史,地位类似于巡抚的佐贰官,却并不受制于巡抚。巡按虽然品级低下,但在地方上极有权势,不但能委派佐贰官,还能弹劾州县主官,主官由此对佐贰官敬畏三分。因为有巡按的存在,佐贰官便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垂直系统,而非单纯是地方主官的下属。

因为有这个强大的后盾,州县主官和佐贰官便互为牵制,知县不能一手遮天,对佐贰官一般都很客气,不敢像对典史那样随意打骂责罚。

平时佐贰官要定期向同知汇报,民变这样的大事,巡按则会要求县丞直接向他汇报,以便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巡按和巡抚又是互为牵制,只要巡按那里提及了庞雨的功劳,巡抚便不可能完全无视。越高层面对首功的认可,对庞雨越重要,因为会让方仲嘉更投鼠忌器。

但这样可能会让县丞和知县之间产生隔阂,余先生迟疑道,“首要县丞大人具名,之后仍需堂尊签押,方能送往安庆府同知衙署。”

“先生一定会想到法子。”庞雨低声道,“此事请先生费心,晚辈必有重谢,晚间便会让周姑娘送到府上。”

余先生低头皱眉思索片刻后道,“那余某尽力劝说县丞大人,单独向同知发一份申详。安庆府那边的承发科,余某也可想想办法。”

庞雨松了一口气,但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今日看来,方家招募的打行战力强劲,几乎未损一兵一卒,对付乱民如砍瓜切菜,如果方仲嘉真要找自己报仇,庞雨根本无法抵挡,他打算这两天都住在县丞衙署里面,尽量不出门活动,以便躲避方仲嘉的报复。

好在县丞给了他不小的支持,今日杨芳蚤安排庞雨代管快班,只要有足够的银子,庞雨便可以很快拉起一支心腹力量。

但银子又要涉及到云际寺,那里依然被池州兵占据,庞雨本身是无力赶走池州兵的,最后还得依靠衙门和士绅的软实力,此时县丞就在亲自动笔,给王公弼写一份禀揭。

庞雨感到自身力量的弱小,做任何事都在极小的空间中腾挪,处处受制于人,想到此处咬牙道,“王公弼…”

。。。。。。

“…其寨首黄文鼎,百姓追至东门外杀死,余党奔溃,旦夕皆可成擒,此皆仗威名顷刻成功,而不伤一民,不废一食,至若民心初定,余勇可贾。当此时势,各绅佥云,池州士卒离乡近月,恐久客思归,桐城乱事既平,再不敢劳大军东下…”

云际寺的大殿内,王公弼放下桐城县衙的禀揭,杨芳蚤在公文中文辞客气态度谦卑,甚至还拍王公弼的马屁,但整体的意思却是极度嫌弃池州兵,此时民乱稍平,便迫不及待的要求王公弼带兵撤离,生怕池州兵进了县城。

王公弼这兵备道是颇有地位的文官,必须知府考满才有机会担当,王公弼早在天启三年便任职宁国府知府,混到现在才当上兵备道。而且按明代官场规则,如果是地方升迁的官员,必须担任过兵备道的,才能升任巡抚,算是巡抚的预备人选。

即便是这种地位的文官,一旦带了兵出门,便被沿途地方各种嫌弃,比防贼还防得严密。要是地方有自己的武装,恨不得把这些官兵一股脑歼灭了才好。

王公弼自己是从京官转地方,对地方上的心态倒是颇能理解。即便是他自己,实际也极度嫌弃池州兵,开拔过江之后便时刻担心这些丘八惹出事端。自崇祯年以来,因为兵乱被问罪的兵备、巡抚已不少,要说王公弼丝毫不担心,那也是假话。

好在潘可大约束营伍颇为得力,路上跑了不少拉来凑数的兵,但没有出过大乱子,最后还占据了云际寺,端了贼人的老巢,就是可惜人头被人拿走了,银子也没见多少。

王公弼忍住了气没把那禀贴撕毁,而是随手交给了身后的幕友。

他转头对左侧的潘可大道,“派谍探去桐城县治查看,若是杨芳蚤所言属实,便整顿人马返回安庆。”

“是,大人。”潘可大有气无力的回道,他在云际寺已经呆了两天,当日顺着零散银钱往怀宁方向追踪,最后没有发现脏银的丝毫痕迹。他仔细思考之后发觉,可能盗走银子的人是往桐城去了,那些碎银子只是要引他们往怀宁去。

这次突袭云际寺,便只得了那晚在山下发现的一千余两碎银,大概还有一些被士兵私藏了,但最多一二千两,绝对远远不足四万两之多。

而最让潘可大气愤的,是方才来送信的两名士绅,他们明确要求池州兵归还脏银,几乎就认定是潘可大独吞了。

因为大家都认为庞雨当日是孤身前往剿灭贼党,马车上还装了人头,最多也就偷运几百两而已。无论如何运不走几万两银子,连王公弼都更相信桐城士绅的结论,也对潘可大将信将疑,总在言语中暗示他,觉得潘可大私吞了银子。

潘可大压住心头的憋屈,轻声试探道,“要不要再多留几日,好好搜寻一下附近山林,或许那些贼人便藏于…”

“巴掌大的山林,若是在此处,几百人马寻了两日早寻到了。”王公弼冷冷道,“或许早已不在此处,何苦徒耗时日。”

王公弼说完便拂袖而去,潘可大呆了半晌,口中喃喃骂了两句,最后也往僧舍方向返回,准备派谍探去桐城打探。

路过那臭气冲天的粪坑时,潘可大难忍怒火,咳了一口浓痰,呸一声吐入那粪坑。

潘可大憋住呼吸走过了那段路,口中低声骂道,“你娘的贼子,把银子藏哪里去了。”

第九十九章 凶恶第三十四章 机缘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两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杀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一百五十七章 开解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论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一百六十章 旧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营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第二十七章 后门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五章 月半第一百零七章 老爷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阵第十一章 干一行爱一行第四十五章 设局第五十章 掌控第八十一章 群体第六十章 迷雾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战引子第三章 退婚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备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一百零九章 城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一百二十章 铁人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难第十五章 家奴第五十四章 平乱第一百七十九章 银庄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阵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军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论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七十一章 钞法第四十七章 自缚第二十八章 户房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六十六章 顶首第二百零四章 杂务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缩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二百五十章 陈于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机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开漕引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敌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开解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圆筒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第二十九章 催缴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九十九章 凶恶第一百七十六章 形态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一百零九章 城头第二十章 发愤图强第一百六十五章 校场第九十二章 早课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头第二百零七章 整顿第二百零二章 天赐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