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何况儒哉?

朱由校眼角余光撇过演武台入口之处,果然落入朱由校眼帘的,就是袁崇焕和他身边人那惨白的脸色。

似乎袁崇焕身边的那人,也是个从未见过刀光剑影,从未见过血腥的家伙?

朱由校重重将关刀收住,刀柄敲击在了地面之上,双目微眯,朝着袁崇焕走了过去。

看着朱由校人都已经离开了,关刀依旧屹立在原地,双手捧着朱由校大枪的吴三桂连忙大步朝着朱由校走了过去。

“臣,袁崇焕,见过陛下!”

看着这个额头高高肿起,还带着丝丝血迹的男人,朱由校伸出手,扶起了弓着身子的袁崇焕,看也不看袁崇焕身边那似乎被吓傻了的夏允彝,就对袁崇焕说道:“袁兵备,朕听闻,你在海边洗手,不知道是想要洗掉什么?”

“是洗掉血腥呢?还是想要洗掉过去?亦或者,兼而有之?”

朱由校话音落地,夏允彝猛然惊醒。

是了!袁公佩的并不是君子之器的宝剑,而是一柄一看就是杀伐之器的长刀!

陛下说,袁公想要洗掉血腥?

这说明,袁公也是亲手杀敌了的!

谁说文人,就不能杀敌了?

一股子豪迈之气,从夏允彝的胸口,猛的翻涌而出。

抬起头刚想说话,夏允彝却又猛的想起了袁崇焕的话语,想起了在家中之时听到的关于面前这位陛下的恶名,夏允彝又闭上了嘴。

他很想知道,袁崇焕到底会对天启帝说些什么,天启帝,又将怎么回答于他。

毕竟说到底,亲眼君臣奏对这玩意对于朝臣而言是常事,可是对于一个从未进过中枢的文人而言,却是宝贵的经验和某种荣耀。

袁崇焕目光中的迷惘,此时已经散去大半,听着天启帝的问题,袁崇焕下意识答道:“陛下,老臣不为了洗掉什么,亦或者,陛下所说的二者皆有。”

“但是老臣想问陛下,陛下认为我们这些文人,学了这一辈子的本事,到底有用,还是没用?”

朱由校挑了挑眉,这袁崇焕的问题,还真就有点意思。

文人学了一辈子的本事到底有没有用?

朱由校拍了拍自己刚扶起的袁崇焕,笑道:“学了一辈子的东西有没有用,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要想一下,你为了什么,而学这些东西。”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了天下苍生?”

“亦或者为了升官发财?”

“你忠于你自己和你的利益,还是忠于朕,忠于大明?”

“你是想要青史留名,还是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

“这些问题,袁兵备,你觉得你能回答上来么?”

朱由校这一连串的问题,如同一串连珠炮一般,打的袁崇焕猛然一愕。

皱了皱眉,稍稍一番思考之后,袁崇焕低下头颅,一字一句道:“陛下,臣读书之初,为的是青史留名,想要青史留名,那么自然就需要升官,或者塑造良好的官声。”

“为了这官声,臣年少轻狂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向陛下递交了平辽策,却被陛下否决并且一一反驳了。”

“而后臣为了证明臣是有能之人,跟随孙阁老前来辽地,亲手治辽,修缮防线,也跟建奴有过往来。”

“臣以为,建奴亦是人,也同样可以受君子教化,两军交战之时,老臣还遵从了儒家的复古,选择不去追杀,导致建奴即便是大溃败了,却依旧有着余力凌虐散落关外的大明百姓。”

“甚至在亲眼见到那些百姓被凌虐之前,老臣还认为曹将军提出的以猛火油焚烧建奴之策有伤天和。”

“臣,见到了,臣,杀敌了,可是杀戮之后,臣觉得臣毕生所学的,文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武不能排兵布阵一战功成。”

“臣觉得,臣,所学的一切,都是废的,都没有能够用武之地!”

“甚至在辽东,在宁远,我都不能缓和文武关系,还和满桂有着无数的矛盾,明明若是没了满桂的统兵之能和誓死之词,宁远卫都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军民和臣一同面对建奴!”

“治民亲军之策,也是臣听了孙阁老的,依样画葫芦而已。”

“臣的所作所为,在这一次被曹将军丢出宁远之前,可以说一直都是浑浑噩噩的!”

袁崇焕所说的,倒也确实和他原本历史上的脉络差不多。

原本历史上的脉络中,袁崇焕的确就是靠着党内的名声一飞冲天直抵御前,而后就在辽东蹉跎到了宁远之战,阴差阳错运气之下,宁远大捷,袁崇焕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名将,随后就好像是大彻大悟融会贯通了一般,打赢了宁锦之战。

更是在己巳之变中,救援京师成功。

可是这其中,袁崇焕的问题出的也不少,一到辽东就要去解救十三山的辽民,却没有纵观全局,导致辽民死伤惨重。

宁锦之战后,袁崇焕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功劳,愤而辞官,再度被启用之时,二话不说就直接干掉了毛文龙,导致东江镇离心。

己巳之变前,袁崇焕和皇太极当了笔友,朝中问他山海关如何的时候,袁崇焕回了个山海关稳如泰山,一只建奴那边的蚊子都飞不过去。

结果就是皇太极转战千里,从草原入寇,兵锋直抵京师。

虽然说之后的袁崇焕救援京师成功,却也因为和皇太极是笔友的事情,落了卖国的口实,导致最终的凌迟而死。

综合而论,就是袁崇焕这货容易飘容易膨胀,而且缺乏大局观。

然而局域战斗,调兵遣将,袁崇焕玩的贼溜。

用不用袁崇焕,朱由校的心中,一直都有着一个疑问。

用,又怕袁崇焕太飘太膨胀。

不用,又觉得浪费了一个能够带兵一方的能人。

直到这一次袁崇焕在宁远之外斩杀了数十个建奴,更是在两军汇合之时,对自己提出了教化同化这个计策之后,朱由校才决定要用袁崇焕。

毕竟这货,已经开始蜕变了。

飘就飘吧,膨胀就膨胀吧,朱由校觉得,自己只要及时敲打敲打,袁崇焕就不至于搞出大新闻来。

这一连串的问题,好像打击的袁崇焕有点怀疑人生了,这很明显,就是敲打过了头。

朱由校看着陷入了自我怀疑的袁崇焕,挑眉道:“袁兵备,你忘了王阳明了么?王阳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格物致知!而朕,要告诉你一句话,那就是学以致用!

你们学习的,是古时圣贤的学识,言论,这些东西也许在圣贤他们所在的时候,是有用的,是符合时局的,可是拿到今日,时代早就已经不再是圣贤们的时代了!

圣贤们所在的时候,天下才多大?而如今,大明的天下,又有多大?在大明之外,又有多大?

并不是学这些圣贤经典无用,而是要学会,学以致用,拿着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袁兵备,你觉得合适吗?”

这番话一出,袁崇焕陷入了迷惘的双眼中,闪过了一抹清明。

“陛下,你可是认为,这些儒家的经典,只要能够符合如今的时局,就是没有白学,就是可以用的,对么?

那么就是本朝,也有着无数的大儒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注解了这些经典,按理来说老臣学的东西都是能够用上的,可是为何老臣依旧觉得,自己空学了一世,却毫无用武之地呢?”

对于袁崇焕的这一番迷惘,朱由校可以说得上是忒清楚了。

这个锅吧,还是得甩给赵宋。

赵普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导致这句话成了至理名言,无数人都蜂拥着涌入了儒家的海洋,寻求着治天下之法和通天之梯。

毕竟这可是开国宰相的话,这能有错吗?

这不能!

而宋真宗的劝学诗,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火上浇油了一把。

你看,这皇帝老儿都说了,读书就能捞钱,读书就能有美女,那读书就多是一件美事了。

天下人,都已读书为傲,而他们读书为的却只是升官发财,酒色享乐。

从这个时候开始,读书的目标就已经变质了。

读书明理?

不!

读书当官!

当官发财!

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虽然说有不少人,诸如范仲淹,诸如文天祥,诸如张居正之类的人,他们依旧是选择了读书明理,可是更多的人,都开始将读书视作了终南捷径。

加上赵宋一手与士大夫共天下,导致这个理念和目的被无限放大。

两宋加上短暂的元朝,在加上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之后的重文轻武格调,这么多年下来,还能够恪守本心的人,早已是少之又少。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很搞笑的事情。

甭管是赵宋还是大明,到了中晚期,商贾和豪强阶层基本都是富得流油。

大明尤其是这样,因为大明的官商勾结土地兼并之烈远超赵宋。

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或勾结草原,或勾结倭寇,加上他们的大伞,让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忌惮。

人心变了,就导致了吏治的崩塌,来的迅捷无比。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速利己思想,在这个时代极为吃香,毕竟家比国更大,谁坐在皇位上,管他们屁事?

革新者,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如范仲淹之于赵宋。

保守者,被送上了万人敬仰的神坛,如司马光之于赵宋。

大明到了现在,骂张居正的人可依旧是比比皆是。

而自那大泽乡的一声怒吼之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潮,就铭刻在了华夏子民的血液中,记忆里。

吏治的崩塌,就直接的成为了官逼民反的最佳助力。

毕竟,官老爷不好见,可是小吏这玩意,又有几个老百姓没有打过交道?

袁崇焕能够问出这些问题,说明了袁崇焕是个恪守良心,但是有私欲的人。

他之所以这么迷惘,毫无疑问的也是因为他学的,就是程朱理学那一套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想当圣人,却又有了私欲,自己和自己为敌,自己和自己矛盾。

眼见着袁崇焕似乎又要陷入迷惘,朱由校猛然爆喝道:“圣贤们原本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所看的,你所读的,你所懂的,真是圣贤当初的意思,而不是后来人以他们的思维去解读的意思吗?”

“袁崇焕!读书可以,但是你要读出来自己的道路!”

“儒学最为灿烂的时候为什么是春秋战国,儒学发展最为迅捷的时候为什么是炎汉?儒学为什么在这数百年里,只出了王阳明一个另类?”

“袁崇焕,来!告诉朕!”

朱由校的爆喝宛如九天雷霆一般,狠狠的将袁崇焕劈醒了过来。

同时,也将袁崇焕身边那弓着身子的夏允彝吓了一跳。

夏允彝从来都不知道,居然会有人对儒家的思想,抱有这般的看法。

“是了,王阳明的道,是格物致知,陛下的道,是学以致用!公羊儒的道,是十世之仇尤可报也!程朱的道,是存天理灭人欲!”

“我悟了!我的道,又是什么?”

“草民,谢过陛下指点!”

没等呢喃着,抽抽着的袁崇焕说出什么来,夏允彝反倒是先行一步明白了过来,端端正正的五体投地跪在了地上,行了个大礼。

看着这一幕,朱由校眼角一抽。

这丫谁啊?这么自来熟的?

“你是何人?”

看着五体投地的夏允彝,朱由校低声道。

此时的夏允彝哪还有一入场时,觉得天启帝连问都不问自己,觉得天启帝是轻视自己的那种不忿。

一听天启帝问自己是谁,当即朗声道:“草民松江府夏允彝,末学后进能见陛下天颜,闻陛下教诲,死亦无怨也!”

夏允彝?

朱由校双眼微微眯起,这名字有点耳熟,但是却又不是很记得。

既然是袁崇焕带来的,没准就是袁崇焕的学生之类的,朱由校也没多在意,反而是看着夏允彝道:“若是你不知道你的道是什么,那么朕,为你指一条道,也为天下儒生指一条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何况儒哉?”

“君且记,夫子也是忧国忧民之人!夫子也是希望鲁国富强之人!”

“若是连忧国忧民都做不到,若是连希望国家富强都做不到,也配叫做儒生?”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不是人,这只是一件商品。”

“你,明白了吗?”

第七十二章 孩儿遵令!第三百一十五章 和朕合作,你配么?第十章 九千岁,查!第四百五十二章 且听我说来!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的要来了!第二百九十章 全军启程第一百五十八章 所有手段,尽管使来!第一百一十七章 就由朕来结束。第五百一十章 东林逆党袁崇焕!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觉得我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归来的曹文诏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不对劲!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是自己的人,用着还是不爽第二百六十二章 哪来的刺客!第三百九十二章 援军何处第六章 居然是个武侠位面?第一百一十五章 客官请上座。第五百四十七章 散了?第六十九章 老朱我要当大明纯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三百三十一章 用过的都说好第五百零二章 我辈何惧一死哉!第一百九十八章 狙杀!第三百二十二章 举旗而降!第六十七章 朕满意,即平冤。第三百二十四章 随朕,入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世活关羽第七十章 见,无妨!第四十一章 布大明武德于天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想那么多没有用的!先救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臣有话说。第一百六十七章 龙甲,你过来。第二百五十二章 暴露身份,朕无所谓!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世活关羽第五百二十七章 有海东青!全军入林!第二十五章 武器出炉,朕心甚慰!第四百五十二章 且听我说来!第一百七十三章 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第四百一十一章 俯首帖耳,听命于前第七十章 见,无妨!第三百九十二章 援军何处第一百一十八章 这家伙力气太大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太极的消息第二十六章 射杀飞鸟!第二百八十二章 督战队第四百九十三章 你看本汗该杀吗?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不对劲!第五百四十九章 看到了,没用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对对对,都是陛下做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此二人,都是高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碎!第三百七十章 盗匪第五百一十二章 你快回来!孤一人承受不来!第三百零二章 炸个痛快第三百二十六章 意欲何为?第四百四十一章 祖某有个外甥叫三桂第五百一十八章 给你康个大宝贝第一百三十四章 是也不是?第六十七章 朕满意,即平冤。第一百六十六章 奇袭山海关?第二百九十五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零三章 啥玩楞?建奴要招降本将?第三百八十一章 援兵已至,大明危矣!第三百九十三章 狗奴才李永芳第二百四十四章 换俘!第三百二十七章 从何而来第七十六章 臣弟惶恐。第二百七十一章 奴才只是做了该做的而已第一百五十章 切磋一下打一架?第三百三十七章 跟上跟上!别被甩下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尔等看好了!第三十八章 名正言顺!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眼热!第五百一十章 东林逆党袁崇焕!第三百一十九章 冲冲冲第四百三十八章 猛火油池尚在否?第三百四十四章 林丹汗?朕来拿你!第三百九十五章 轰出一个朗朗盛世!第五百四十九章 看到了,没用了。第八十章 土地兼并第五百三十一章 你的刀不错,然后就是我的了第四十四章 拿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此乃不忠!第一百四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五百三十八章 设伏!第五百二十章 你别动手我告诉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二百八十九章 龙虎将军乌兰哈第四百一十三章 果然有几分真本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踩雷的林丹汗,气炸的扬古利第四百七十四章 孟子粉丝第二百九十八章 苟且偷生第一百一十五章 客官请上座。第三百一十九章 冲冲冲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启1625第四百六十九章 何况儒哉?第三百三十一章 用过的都说好第三十一章 主君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