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离经叛道(三)

“他这么做却给后世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难直面自己先祖犯下的错误,大多选择“为长者讳”。但是朱宜锋并不在乎这些。他本身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当已经不需要再用朱家的名头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需要推翻一些东西的时,自然也应该直面其犯下的错误,更何况,这会给外人制成一种假想——连自己的祖先犯的错都可以指出,那么面对类似的错误,谁还能再说出一个“不”字。

但是当这话听在郭嵩焘的耳中,让他浑身猛然一颤,为人臣者,有些话甚至连听都不应该听。

怎么办?

犹豫间,郭嵩焘的眼前猛然一亮,连忙开口说道。

“殿下,删书者焉止高皇,秦无道方才“焚书坑儒”,高皇删书之后,实是圣人之道!”

为了给朱元璋洗地,郭嵩焘甚至不惜搬出圣人来。

“圣人得帝魁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而高皇帝删书亦是合圣人之道……”

郭嵩焘的话让朱宜锋心底微笑,果然都是统治者的好臣子啊!居然把孙子删书这个真假难辩之事给说了出来。但是臣子这么给高皇帝洗地,作为子孙后代的自己,就不好再提此事了。

其实之前在道出这句话时,朱宜锋的视线朝着孝陵的方向投去,他并不后悔说出这句话。或许对于不少人来说,朱元璋是完美的,但是完美,并不意味着没有犯错。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件事儿上他就做错了。

“高皇为了让大明政权千秋万代永世不倒,删以《孟子》85条,但其亦知文不可尽删,仅编了一本《孟子节文》,以供士子专考,可却不禁士子看《孟子》全文亦不禁印此书,但是高皇却未曾想到,其无意之举,却由此开以中国删书之河,”

因为认了朱元璋作为“先祖”,那就必须要为其行为负上一些责任。

“至满清时,满清更是将其发扬光大,满清以异族蛮夷入主中国,为维持统治,更是推行文字狱,以文入罪。删改天下之书,焚书数万,更是为维持统治,肆意删改儒家学说,以至于儒家完全沦为其工具,成为其奴役百姓之本……”

“满清祸国如此,实是可恨至极!”

郭嵩焘直接道出了一句政治正确的话来。点点头算是认同的他的这个态度,朱宜锋又接着说道。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儒家,而是历代君王随意修改后的儒家。”

是的,这并不是真正的儒家。说儒家愚民的必须要先区分孔孟的儒家和董仲舒之后的历代儒家。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看作儒家的发扬光大,但是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种“变态”。仲舒时期的儒家已经掺杂了一些阴阳五行的神秘学元素,为了体现君权神授的观点,开始有了愚民的“雏形”,仲舒时期的儒家已经掺杂了一些阴阳五行的神秘学元素,为了体现君权神授的观点,开始有了愚民的“雏形”,

真正的儒学中,有“愚民”争议的只有《论语》中《泰伯篇》中的一段话,引起争议的原因是断句问题,也就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断句是不折不扣的愚民思想,翻译过来大意就是“可以让人民按照我们得意志去做,但是不能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如果这种断句成立,应该是最早的儒家愚民思想雏形。至于第二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断句截然不同,翻译之后就是“民众同意,我们就实行;民众不同意,我们应该和他们说清楚道理和原因”,但是在后世很多人认为这是人们对于孔子的过分拔高,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学术界支持第一种断句以及翻译确实也多一些,但是对于朱宜锋来说,他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他知道中国的根本在什么地方。

“其实,从开始罢黜百家的时候,掌握在统治者手里的儒家就成为愚民的工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秦,秦国因为愚民而兴,也因为愚民而亡。但是,自此之后,百代都行秦政治,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所以,“愚民之道”就再没有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缓步向前走着,朱宜锋边走边感叹道。

“不过,秦国二世而亡的教训,却为历朝历代所警,但“汉随秦政”的影响,加之秦国因“愚民”而强的现实,又为历代王朝不甘舍弃,而在这个时候董仲舒出现了!”

是的,董仲舒是一个关键的角色,这正是朱宜锋研读史集得出一个结论。

“后人只看到董仲舒劝说汉武用以儒学,却未看到汉武取儒家之“仁”不过只是拿来一用,所谓“仁”不过只是用来蒙骗百姓罢了,是为了掩饰秦政的本质,而董仲舒恰好看到这一点,看到汉武需要用儒家的“仁”去掩盖法家的“暴”,需要用“三纲五常”来确立汉家统治的合法性!”

作为圣门子弟,郭嵩焘自然知道,圣人之学中原本并没有“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是董仲舒加入的。

“从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加入“三纲五常”的那天起,儒家就完全沦为王朝的工具,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却使得历朝历代中原君主都非常清楚,“愚民之道”只是一时之用,毕竟人不可能终身蒙蔽,就像秦国一统之后,便有“天下苦秦久矣”之说。在汉武“罢黜百家、独遵儒家”之后,尽管儒家一点点的沦为了工具,虽说“儒表法里”本质没有改变,但是儒家核心的“有教无类,开化民智”却仍然影响着民众,加之当时的士大夫虽说愿为君主驱使,但他们却仍是圣门子弟,仍然坚守着“有教无类,开化民智”的对门之根本,这也就造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王朝皆在“愚民”与“开智”之间寻求某种平稳!”

对于汉王的这些观点,郭嵩焘更多的是听,若是没有欧美游历的经验,或许他会将汉王的这番话视为“大逆”之言,但是在欧美游历的三年,却使得他能够理解其中的关系。

或许商君之说旨在“愚民”,但是“民愚则易治”、“民弱国强、民强国弱”的道理却是放之四海皆准,所谓的“刁民难理”,实际上,就是国弱的表现。如果官府没有权威,或者权威总是受到百姓的挑战,自然也就不可能国强。

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他看到的同样也是“愚民”与“开智”之间寻求平衡,只不过相比之下,他们进行的更加隐晦,在欧美各国推行的教育之中,为学生树立法律观念,其实就用制度“愚民”,或者说用制度去约束人,从而令国家在某些方面对人处于强势。

但关键在于两者之间的平衡!

“儒家本身并没有愚民政策,相反,还常常站在一般民众立场上想问题。儒家提倡“有教无类”,提倡开化民智,希望民众“有恒心,有恒产”,在儒家经典中根本没有任何”愚民“政策。反而对于君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甚至在看待个人犯罪时,也会反思是不是社会制度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儒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与法家截然不同,法家是占着君主的立场上为其出谋划策。而在实际治国上,一味行以“仁”显然不能治国,一味施以“霸”,亦会二世而亡,事实上,在治国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有了后世的“儒表法里”,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儒法并重。表面上是儒家“仁义”,制度上却是法家驭民霸术。也就是汉宣帝训子的“霸王道杂之”,也就是随后两千年的“霸王道”的平衡!”

这一番解释之后,朱宜锋的唇角一扬,如果不是因为统治的需要,自己恐怕也不会懂得这一切,自己可许会和过去一样,认为儒家误国愚民。实际上这是因为,法家作为历代王朝统治的核心,普通大众接触并不多,甚至无从接触其“驭民之术”,因为那些的内容都是皇家秘不示人的“法宝”。

到了近代,无从接触“驭民之道”之核心的寻常百姓,只能看到历朝历代宣扬的是儒家仁义道德,而发现其推行的不过只是“驭民之术”、“愚民之道”后,就会认为是儒家愚弄了百姓,实际上不过就是儒家是为法家的愚民思想背了黑锅,而且大多数以为“儒家愚民”的人,根本就不懂儒家,自然也就不知道儒家的本质是“民本”,更不知儒家的核心是“开智”。

最终,近代的落后,使得儒家背负了“祸国殃民”的罪名,而给其扣上这一名义的人,却压根没有看过四书五经,压根不知道何为儒,不过只是人云亦云罢了。至于鼓吹法家者,压根也没有读过《商君书》,更不知道法家的核心在于“弱民”、“愚民”,从而达到其“驭民”、“役民”、“虐民”,以谋所谓“国强”的本质。

“平衡之道,历朝历代皆是“霸王道杂之”的儒法相平,且每每儒家王道总能占据上风,两者相辅相成,方才有了史书中的汉唐之盛!但是这一切,”

提及那惨痛的历史,朱宜锋的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痛苦之色,

“最终却完全毁于一旦……”

————————————————————————————————————

今天是年三十了,祝各位书友,今天都能领到大红包,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大顺、万事如事!一年难得一个春节,这几天,无语很难做到加更了,希望大家理解,一是身体,至于这二,大家也知道,春节假放假比不放假还忙,能不断更,已经拼了老命了。厚颜求票吧!

第593章 忠臣(求支持)第97章 上海(第二更)第527章 礼物(第二更)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第332章 赏赐第520章 选择(求支持)第158章 轻取(第二更)第537章 科隆海战(上)第165章 当如何(第一更)第89章 芝麻官(第一更,求推荐)第521章 巴拿马(求支持)第668章 过湖第431章 克复(第一更)第163章 事无巨细(第一更)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406章 目的(求支持!)第191章 国事家事(第二更,求月票)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第7章 花烛夜(新书不易,求推荐)第84章 笼络人心(第一更,求推荐)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第115章 谋略(求推荐)第8章 难题(新书已发布)第482章 曾经(求支持)第519章 华盛顿(求支持)第514章 珍珠(上)第308章 喜事(第二更,求支持)第109章惊怒第592章 战斗(求支持)第586章 合作者(求支持)第250章 十三行(第一更,今天加更!)第671章 催命符(第一更)第126章 灌输(求支持)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514章 珍珠(上)第632章 棋手与棋子上帝教天地会扯不清的关系第26章 杀机(第一更,求推荐)第12章 不早朝(第二更,求推荐)第394章 锋芒(第一更)第457章 天命所归(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88章 决裂(第一更,求月票)第367章 师生(第二更)第225章 北狩(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第399章 宪兵(第一更)第166章 心生异(第二更)第380章 太平血(第二更)第476章 溃败(求支持)第118章 夺城第207章 决心(第一更)第295章 兵舰开拓(第一更,今天加更!)第340章 改变(第二更,求推荐)第311章 财政(第一更,求支持)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411章 天京乱(第二更)第176章 定策(再次爆发!求月票!)第142章 "阴谋"(第一更,求月票)第116章 省城内(求推荐)第607章 时代开端(第二更)第296章 海外(第二更,万字加更!)第20章 遇匪(第二更,求推荐、收藏)第353章 改造(第二更,求支持)第334章 会议(第二更,求支持)第94章 权衡利弊(求推荐)第588章 觉醒的力量(求支持)第281章 提刑(第二更,求支持)第128章 命运之变(新书上架,求支持)第85章 长沙(第一更,求推荐)第113章 游说(求推荐)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第325章 后园春(第二更,求支持)第458章 曾氏第520章 选择(求支持)第304章 日本锁国(第二更,求支持)第393章 民心(第一更)第335章 后园(第一更,求支持)第160章 何为天命(第二更)第196章 家事(第三更)第512章 海之东(下)第87章 长蛇阵(第二更,求推荐)第436章 不甘(第二更)第593章 忠臣(求支持)第59章 东王之怒(第一更,求推荐)第631章 干杯!第689章 从女王到女皇(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77章 谋划(第一更)第361章 新兵新事(第二更,5000字)第237章 京城烟云(中)第一更,求月票第235章 风云变(第一更,求订阅)第113章 游说(求推荐)第579章 存在第643章 未来第454章 心忧(新春快乐)第225章 北狩(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62章 夺城(第二更,求推荐)第479章 僧林格沁(求支持)第653章 公司的决定(第一更)第193章 英国(第二更)第115章 谋略(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