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碎片

位于帝都官街西侧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京城这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政府机构,但是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与普通的政府机构不同,这个由国内的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一直是政府独立的科学顾问团。在过去的多年间,为政府的提供了很多咨询服务。当然,他们还需要编写世界科学月报,以便让皇帝、官员以及学院师生掌握世界科学的最新动向。

当然,帝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使命——协助引进国内企业引进西方技术。与其它国家分散的技术引进不同,早在都督府时期,针对技术落后的局面,就根据陛下的指示采取了“技术打捞”和“优选尖端”精明措施,从而快捷、成功地以可以说极为低廉费用与极高效率在短短不到十年之内,就吸收西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技术积累,迅速缩短了中国与西洋国家科技水平差距。而“技术打捞”即在技术引进时,对外国制造商报价销售的量多面广的技术数据、设备样品、工艺路线等进行分析、评判,努力“打捞”适用技术。而“优选尖端”即在适用技术中寻“新”择“优”,从而确保引进的技术不至于在引进后立即落后。

当然,除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大规模的设备引进,开宏元年后,国内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建设,在五年间,国内官办以及民间企业引进了超过10万台机械设备,同期英法等国机械出口的85%,都是售予中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委员会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制定了进口机器设备名录,甚至有时更是直接派人参与谈判,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引进设备的生产技术专利。

除了技术引进之外,科技委员会同时还指导着国内的工厂、学校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从而使得国内在许多技术领域得已超越英国。尤其是在电力、化学等领域,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远远领先于英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作用,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外界来说,科技委员会,仍然是一个名声并不怎么响亮的机构。

相比其它的政府机构,科技委员会完全隐于一片园林之中,以至于从外观上看到,倒像是一个巨大的园林,而不是政府机构,很多时候,经常会被人误解为这是一座不开放的园林。

置身于科学楼六楼的办公室中,身为科技委员会预研处处长办公室的宽幕落地窗前,一张显得有些过于瘦削的脸庞上,戴着一副金丝边眼睛,三十二岁的陈广已正背手眯眼,神情肃穆的看着窗外。

与其它任何城市不同,帝都作为一座城市有着太多的第一,通往千家万户的煤气管道、抽水马桶以及宽敞的街道、密布的园林,当然,还有电梯!作为总研处的处长,陈广已最得意的就是电梯,尽管安全升降梯是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的,但是在其于1854年展示的安全升降机的两年后,陈广已就已经设计制造了第一部中国的电梯,与奥的斯使用蒸汽机不同,电梯使用的是电动机。并在当年与武昌的长江百货公司中安装了世界上第1台客运升降机。而帝都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电梯的城市,正因为电梯的出现,才使得帝都涌现出高达十层、十几层的楼房。

这并不是最高的建筑,在上海还有更高的楼房。

作为电梯的发明人,之所以会成为预研处这个引领国内科技研发机构的负责人,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电梯,实际上,电梯不过是他众多发明中的一种,在很多的时候,他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而最终,国内的那些企业、学校会帮助他把那些想法变成现实。

“也许,我能够看到一些东西,当我的意识再一次沉浸入宇宙的时候,当我在那美丽,神奇的画面里沉浸的时候,我忽然看到许多东西,那些东西中的一部分,最终会变成一些发明,当然,也有很多,是我永远都无法解释的,也无法理解的事物……”

背对着记者,陈广已并没有隐藏他所“看到”的发明,或者说,他看到了许多实物,有一些事情,是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

“大人,您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那些发明?”

作为记者黄唯平见过太多的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的新闻,而且身为记者的他很清楚,很多读者都喜欢那种带着怪谈之类的新闻,在原本他之所以采访这位预研处处长,是因为就他的了解,他知道这位处长在学校以及企业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候,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黄唯平这次来采访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位处长曾多次宣称,他的很多灵感,并不是他的灵感,而是因为他“看到了”那些发明。

“嗯,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广已并没有否认,他甚至还特意强调道。

“我觉得,也许在宇宙之中,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接触那里,然后,就会看到一些东西,最终,你可以理解它,接受它,然后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发明,我想也许,这也许就是灵感的根源……”

作为一个信徒,陈广已并没有强调着上帝的“启示”,尽管在很多时候,他私下里把这种灵感视为上帝对他的“启示”。

“大人,我注意到,你的办公室中……”

黄唯平看了一眼这间宽敞的办公室,用一种赞叹的语气说道。

“似乎在更多的时候,你是在学习,在进行理论研究。”

这间办公室中,到处堆满了各种资料、书籍,桌上、书柜上、甚至地上,甚至黑板上也有很多公式,与其说这是一间办公室,倒不如说是一间研究室。

“如果,在你在的梦境中,你看到一种新型发动机,那么你可以把它发明出来吗?”

盯着这个记者,陈广已反问道。

“我或许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但是,我需要去理解这一切,否则的话,就像是老农看到火车一样,除了惊讶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意义,灵感固然决定着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领悟它,那么,灵感又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广已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道,然后他又一次将视线投向窗外,一直以来,也许是上帝的思宠,使得他能够看到那些“灵感”,正是依靠着脑海中的那些凌乱的、分散的灵感,他能够在预研处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难道,这真的是上帝的恩宠?

“大人,听说,您曾是陛下的学生!”

在采访继续结束的时候,黄唯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然后看着他问道。

陛下……

记者的问题让黄唯平一愣,随后他朝着墙上陛下的御像看去。

“是的,能得陛下教导,实是黄某三生之幸!”

他听到记者又问道。

“那么,在你看来,你今日的成就,是陛下的当年的教导,还是上帝的恩宠?”

“上帝的恩宠!”

瞬间,在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时,朱宜锋整个人都给憋闷住了。

或许其它人并不清楚,什么是上帝的恩宠,但是他很清楚,当年他在武昌时的那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什么,那些他教授的知识中,有很多是在这个世界并未来被发现的知识,尽管那些知识凌乱的,甚至只是一些“知识碎片”,如果他们能够将那些知识的碎片进行整理的话,那些知识必将颠覆世界科学的未来!

当然更多的知识碎片的提供者,并不是他,而是……大脑中的那个不明人工智能,他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提醒着朱宜锋,他的存在。

为什么?

你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一个个问号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时候,朱宜锋的眉头紧锁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办法确定那个“东西”,对自己,甚至对人类是否怀有善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过去的六年中,他给予了这个国家太多的帮助。

那些看似并不怎么起眼的知识碎片,推动着中国的科学进步,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那些“知识碎片”,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就像在战争爆发后,面对迅速激增的商船定单,造船业拼命赶班加点的时候,电焊技术却悄无声息的被发明了出来,电焊技术的发明,使得很多小型船厂具备了制造钢壳船的能力,甚至在去年,在长兴船厂,初级的分段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这一切到底是应该归功于技术人员的创新,还是它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电焊技术以及的分段制造技术的发明人,正是朱宜锋在武昌时的学生之一,那些学生在与他的学习过程中,到从他或者它那里得到多少“知识碎片”,他并不清楚,但随着他们在某些领域内研究的深入,他们最终会把那些“知识碎片”加以整理,最终将其变成理论或者产品。

到底是他自己在不经意间向他们灌输的“知识碎片”,还是那个“东西”的灌输的?

现在朱宜锋已经分辨不清了,至于那个“东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难道说他已经消失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厚实的橡木门被什么人叩响了。

“陛下,外交部尚书郑藻如求见。”

侍从官的声音传来时,朱宜锋便将桌上一个笔记本合上,然后打开了办公桌内的保险柜,这些文字,记录着的是不属于这个时空的科学以及未来,当然这里记录的主要是未来的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一些粗糙的理论依据。

这个笔记本是他留给儿子的礼物,他很清楚,这些在后世顶多也就是和普通中学物理、化学或者科普杂志相提并论的知识,如果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研究的话,那么它所产生的效果将是惊人的,这些知识甚至有可能覆盖整个世界。

原子弹、核能、火箭、卫星、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个人电脑……等等,这里记录着太多的机密,太多足以颠覆人类科学进程的知识。除了他的大脑之外,只有一个地方适当保存这些知识,就是这间每天都有侍从官守卫的办公室。

在关闭保险柜之后,朱宜锋才对着门外吩咐道。

“宣!”

即便是革新,很多旧时的规矩仍然沿用着,在这一声“宣”之后,门才被打开,穿着一身西装的郑藻如走了进来,当年都督府克复广东后,刚刚考中乡试举人的郑藻如在几经筛选后,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留洋学生,在英国留学两年后,进入的外交部,从驻法大使,再到外交部尚书,对于虚岁不过四十岁的他来说,自然感激着陛下对他的那份知遇之恩。

“臣,参见陛下!”

依如过去一般,郑藻如毕恭毕敬的行礼后,便垂首站在那。

“坐!”

作为尚书,他自然有权坐下,实际上,在他进入陛下的这间办公室之后,侍从官就已经给他端来的一张椅子,放在特定的位置,距离陛下的书桌三公尺。但直到陛下让他坐下时,他再次谢恩之后,然后才恭敬的虚坐半边。

“郑卿,和你说过多少次,不用这么谨小慎微,你是尚书,有在朕面前的落坐之权!”

陛下的训斥,让郑藻如摇摇头,认真的说道。

“君是君,臣是臣,陛下免除臣等跪礼,本就是皇恩浩荡,又赐坐于臣等,更是恒古未有的礼遇,臣等断不能因陛下皇恩,而仗宠持骄……”

好吧……面对郑藻如这个回答,朱宜锋只是略微一笑,有时候,他需要大臣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他是皇帝。但他并不愿意在礼节上继续纠缠下去,于是便开口问道。

“郑卿,是不是那边有消息了?”

新书发布倒计时,新书是一本明末的小说,从永历十三年开始,是一本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小说!如果你对新书有什么建议或者想要什么龙套的话,可以加入群中交流,群号: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再次拜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无语的支持与厚爱,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一路同行!

第205章 天变(第一更,求月票)第435章 哭(第一更)第274章 九江(第一更,求支持)第229章 公债(第二更,求订阅)第194章 追赶之道(第一更)第540章 科隆海战(下二)第580章 不列颠第190章 家事国事(第一更,求月票)第580章 不列颠第74章 钱家父子(第一更,求推荐)第20章 遇匪(第二更,求推荐、收藏)第113章 游说(求推荐)第547章 造物第633章 潜入第368章 师徒策(第一更)第205章 天变(第一更,求月票)第310章 大洋彼岸(第二更,求支持)第670章 对不起(第二更)第438章 敲门砖(第二更)第225章 北狩(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225章 北狩(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第474章 阻击(求支持)第323章 交易 (第二更)第288章 解忧(第一更,今天加更!)第232章 刺(第二更,求订阅,求支持)第421章 洪秀全(第二章)第441章 放逐(下)第370章 陕西(第一更,今天加更!)第280章 香港(第一更,求支持)第18章 “小公主”(求推荐)第364章 工部大学堂(第一更)第155章 游龙搁浅(第一更)第679章 师徒两人第533章 目的(第二更)第558章 战地(求支持)第249章 外来者(第二更)第278章 岭南(第一更,求月票)第64章 将来计(第二更,求推荐)第349章 湘江(第二更,求支持)第398章 内事(第一更)第49章 渔村新贵(第二更,求推荐)第594章 国族(求支持)第311章 财政(第一更,求支持)第335章 后园(第一更,求支持)第520章 选择(求支持)第150章 宏图(第二更)第27章 试人心(第二更,求推荐)第579章 存在第373章 奇城(第一更)第410章 见证(第一更)第403章 突如其来(第二更)第295章 兵舰开拓(第一更,今天加更!)第321章 灵感(第二更,求推荐)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第7章 花烛夜(新书不易,求推荐)第298章 岭南学院(第一更,求支持)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714章 江户之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95章 招兵旗(第三更,求推荐)第291章 义熟(第一更,求支持!)第305章 远东的未来(第一更,求推荐)第91章 张家兄妹(求推荐)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第404章 军医(第三更)第188章 决裂(第一更,求月票)第617章 都柏林(第一更)第23章 五千岁(新书不易,求推荐)第540章 科隆海战(下二)第365章 答卷(第二更)第88章 野望(求推荐、求支持)第181章 荆州(第三更,求月票!)第30章 归家(求推荐,求收藏)第259章 十滧硝烟(第三更!)第193章 英国(第二更)第301章 黑船再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96章 强抢民女(第一更,求推荐)第200章 主与臣(第二更)第640章 胜利者第76章 黑店(第一更)第61章 江洲(第一更,求推荐)第337章 放洋生(第一更,求支持)第383章 爱护(第一更)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577章 新兵(求支持)第409章 铭记(第二更)第99章 夫妻(第二更,求推荐)第717章 未来的忧虑(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8章 未来的机遇(第一更,求推荐)第117章 骑兵(求推荐)第281章 提刑(第二更,求支持)第229章 公债(第二更,求订阅)第162章 投资(第二更)第686章 碎片第346章 广西(第一更)第400章 演戏(第二更)第8章 难题(新书已发布)第299章 济州(第二更,求支持)第501章 黑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