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冲出唐军的包围了,宋金刚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喜悦,他仰天高喊一声天当不亡我也。说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可还没来得及合上嘴巴,突然从一侧闪出员大将。他斜睨了眼宋金刚,断喝一声还不快快下马受降。宋金刚听到雷鸣般的喝声,不禁惊出身冷汗,侧目一望见是唐将翟长孙,悬着的心砰地一声就落地了。他知道翟长孙的武功不及自己,量他也挡不住握在手中的那把弯月大刀。于是,他嘴唇往上一撇,轻蔑地冷哼了声。接着,他举刀向翟长孙劈了过去。翟长孙像被宋金刚激怒了,他大吼一声,纵马挺枪直取对方。
两马交错,大战起来。翟长孙虽说剽悍,但比起宋金刚来还是差了一截,斗不过数十回合,就渐渐地招架不住了。宋金刚急于逃离虎口,手中的刀使得异常凶狠,刀刀直取对方要害。他瞧见翟长孙力不从心,枪法散乱,破绽百出,攻得越发凶狠了。又斗过二三十回合,翟长孙深知自己不是宋金刚的对手,便伺机勒马往后一跃,跳出几丈开外。紧接着,他策马就跑。宋金刚见翟长孙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也不打算追击他。愣怔了下,他猛地挥鞭抽了下马背,飞身向前奔驰而去。他身后那百余士卒,见唐兵不追赶,喜出望外,纷纷使劲打马而逃。
此时,李世民已经率军彻底击溃了城外敌军,他正引兵向城西飞奔而去。他想乘机攻入城中,一举拿下介休。可惜的是,来到城门口时,他才发现尉迟敬德已经带领残部逃进了城内,只能对着紧闭的城门长叹一声。当下,屈突通、殷开山等将领们向李世民提议乘胜攻打尉迟敬德。然而,李世民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这并不是他担心攻克不了城池,而是另有原因。他以为尉迟敬德手下兵马不过三千,且城中缺粮,坚持不了多久。到时他遣舌辩之士前往说服,兴许还能得到尉迟敬德这位自己极想得到的良将呢。正因如此,他断然拒绝了屈突通的请战,而是命令他和殷开山一道率军围城,没他的指令不许攻打尉迟敬德。屈突通、殷开山二位将军心里虽有点不高兴,但还是奉命行事。
接着,李世民又率领部下轻骑,飞也似的朝浩州方向奔去。他一口气追出几十里,来到了张难堡,却还是不见宋金刚的踪影。这时,将士们都感到饥饿难忍,李世民也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于是,他便在守将张德政的再三恳求之下,引军进入堡内用膳。
酒足饭饱之后,李世民顾不上多歇息一会儿,率军出了张难堡。他们扬鞭策马,沿着那条通往浩州关寨的大道继续追击宋金刚。太阳偏西的时候,李世民来到刘弘基的营地。刘弘基见了李世民,欣喜万分,亲自为他拂凳请座。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跟秦王谈起了介休一战,赞不绝口。
然而,李世民的兴致明显不高。也是,追了快半天也没能把宋金刚抓住,他能高兴到哪儿去!想到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李世民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两道剑眉微微地蹙了起来。刘弘基瞧见秦王面有忧色,就问他为了何事。这时,李世民才把自己此番前来的缘故对刘弘基说了遍。刘弘基听后,一时间竟默不作声,低头沉思了起来。过了会儿,他很肯定地对秦王说宋金刚一定没有通过这道关口,因为这段时间一直是他亲自把守,决不会让宋金刚和他的残部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李世民一向信任刘弘基,对他的话自然不会怀疑,只是让他困惑不解的是宋金刚到底逃到哪儿去了。
就在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之际,一名身材中等的探马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他气喘吁吁地向秦王禀报,说自己发现宋金刚率百余骑兵绕道逃往突厥去了。众人听后,大惊,随即又唉声叹气起来。李世民却不恼,沉吟片刻,兀自哈哈大笑了起来。众将诧异地望着李世民,齐声问他为何发笑。李世民很自信地回答他们,说宋金刚逃入突厥必死无疑。众将不解,问其中缘故。李世民振振有词地解释一番,说宋金刚投靠突厥只是权宜之计,日后他必会伺机跑回自己起兵的地方企图东山再起,而突厥人是不会容忍他这么做,必将他捉拿处死。众将听后,点头称是。
李世民得知宋金刚已逃往突厥,心情一下子就好转了,他兴致颇高地跟刘弘基、丘行恭等将领谈论起介休一战。他认为此战的意义不仅仅是打败了宋金刚,同时也消灭了刘武周的主力军,从根本上动摇了定杨政权的基础。他非常自信地向众将宣布,收复太原,铲除刘武周这方割据势力的时候到了。众将听了,不禁热血沸腾,情绪高涨,他们纷纷向秦王请战,希望能即刻杀向太原。李世民见众将斗志如此昂扬,很是满意,但并没有因之而答应他们的请求,因为与刘武周决战的时机尚未成熟。他自以为应当平定介休和永安这两个定杨军据点后,再率军北上太原。
李世民这一想法得到了刘弘基的赞同与支持,他认为定杨两员大将尉迟敬德和寻相都还率军占据城池,不肯归顺大唐。若此时李世民率大军北上太原,他们有可能就会乘机攻城掠地,重新壮大自己的实力,到时就可与刘武周构成犄角之势,夹击唐军,如此则危矣。因此,当务之急不是进兵太原,而是想办法解决介休和永安两城。众将听了刘弘基这一番言论,不由幡然醒悟过来,不再向秦王请战了。
当晚,李世民把自己带来的兵马安置在浩州关寨,进一步加强关道的防守,以阻止刘武周兵马南下,他只带着十余骑人马连夜返回了介休营中。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率部来到了介休城下。他举头望着城墙上高高飘扬的定杨旗帜,那么冷冷地笑了一笑,在心里斩钉截铁地说句,不出两日城头上定将换成大唐的国旗。此时,他凝视着那面旌旗的目光里充满了势在必得的自信,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坚毅而果决。
屈突通身跨战马,立在秦王身旁,他的目光跟着李世民一道钉在城池之上。他看见城墙上旌旗对对,守卒执锐挺立,那双傲气十足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些许敬服之情。不错,此时他在心里头暗自佩服尉迟敬德的治军才干。面对城外强大的唐军,他依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这实在是有大将风范哪!也在因为如此,他想攻取介休城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于是默然会儿,他又向李世民提出了立即攻打尉迟敬德的建议。
然而,李世民依然坚持围而不攻的主张,他认为主动进攻尉迟敬德,必定会遭到他的顽强抵抗。到时虽然可以拿下介休城,但也会损失兵马,甚至会失去自己一心想得到的骁将。说实话,他很贪心,既想得到城池,也想得到尉迟敬德这员猛将辅佐自己。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坚信能够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意图。所以,不论屈突通怎么劝谏,他都不想改变自己既定的取城策略。
末了,屈突通也不再劝李世民了,转而问他的取城计策。李世民沉吟一下,然后举重若轻地回答屈突通,说不用千军万马,只须一人前往城内既可。屈突通知道李世民是想派人进城说降,这的确是道很好的计策,只是他担心尉迟敬德为人忠诚耿直,很难说服他举城降唐。李世民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不过他认为只要自己以诚相待,就一定能打动尉迟敬德的心,令他归顺自己。屈突通听李世民这么一说,多少宽心了些,接着就问秦王将派谁前往城内说降。这人选问题,李世民早就想好了,所以他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屈突通听说是宇文士及,表情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宇文士及与尉迟敬德颇有交情,且又能言善辩,一定能劝尉迟敬德纳城降唐。到这时候,屈突通就完全放心了。
宇文士及得到秦王的命令后,很是欣喜,当即便只身前往介休城劝降。由于两军处于交战状态,戒备森严,唐军将士是不可能进城的。为此,宇文士及只好化装成老百姓的模样,身穿粗布麻衣,头扎方巾,混在进城的普通百姓中间,从东门偷偷地溜了进去。
来到营署时,宇文士及被两个身强力壮的侍卫拦住盘问起来。宇文士及镇定自若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声称自己是尉迟敬德的挚友。那两名侍卫的警惕性很高,他们可不会因为几句话就信了宇文士及,所以一人扭着一只胳膊把他送进了主帅的营署中。
这时,尉迟敬德正靠在椅背上,微仰着脸,两道浓眉紧锁着,愁云满面。他一面伸手缓缓地捋着发红的长须,一面凝视沉思着。不错,此刻他正在寻思破敌之策。听到有人进来禀报,他也不吭一声,只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来人别打扰自己。侍卫见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押着嫌疑人傻呆呆地立在那儿。宇文士及看见老朋友那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笑呵呵地问道:
“敬德贤弟,你该是在为退敌之事而烦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