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夜色笼罩了大地,北邙山中一片黑暗,只有郑军营寨闪着点点火光。这时,段志玄向罗士信授计,命他引五千人马沿着不久前自己所探得的那条秘密通道前往山顶,然后再抄敌营后方突然袭击郑军,而他自己则率余部为接应,到时两军前后夹击,必能一举而击败陈智略。
罗士信听得此计,大喜,当即领兵前去。为了不惊动敌军,他命士卒勒紧马口,一声不响地摸黑沿着那条崎岖的山路往山顶爬过去。
那路不算长,但很难走。唐兵行走了近半个时辰才达到了山顶处。罗士信身跨战马,手执长枪,立在山顶上俯视着闪着灯光的敌营,胸间涌起阵兴奋与激动。他知道,只要自己率军冲下去,营中必大乱,到时便可与段志玄一道夹击陈智略。取胜建功如探囊取物,他信心满满地想着。然而,他并没有因内心的冲动而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静地观察敌情。他知道时间尚早,营中守军依然处在较高的警戒状态,此时进攻并非最佳时机。他想再过个把时辰,郑军就该因疲倦而放松戒备。到那时出击,定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为了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敌军,他只好耐着性等待着。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地流逝着,夜空中的云朵也渐渐地散开了,露出淡淡的月光。月光照耀下的营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地静了下来,只有放哨的士兵依旧手持兵器,站立在营寨门内,不时抬起沉重的眼皮扫视着黑漆漆的周遭。
时已二更了,唐兵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一个个精神饱满地等待着战斗打响。他们埋伏在冷风呼呼刮着树木中,默然无语地注视着挺立在最前面的主将罗士信,等待着他发号施令。此时,罗士信也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脚底下的营寨,仔细倾听营内的动静。过了一段时间,他确信敌军已经大都入睡,处于最松懈的状态。于是,他朝身后的士兵一挥手,示意他们立即行动。于是,山中一阵响动,五千兵马一齐跑向坐落在半山之间的敌营。
这时,主将陈智略刚刚卸下了铠甲,放下了长矛,准备躺下歇息。谁知突然耳边响起了一阵马蹄声,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他感觉到情况异常,便重新披上衣甲,抓起长矛,疾步跑出营帐。正在这时,一个小校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差点与他撞了个满怀。陈智略见了,冲他怒喝一声,问他何事如此惊慌。那小校结结巴巴地向他禀报,说唐军已经从山后冲进营寨了。陈智略听罢,大惊失色,夺过小校手中的马匹,翻身上马,扬鞭朝前狂奔而去。来到营寨中间,他看见自己的部下手足无措地乱成一团,不禁勃然大怒。他长矛一挥,大声喝令他们迎敌。于是,那些士卒们就手忙脚乱地抓起兵器,跟着主帅朝蜂涌而来的唐后跑过去。顿时,夜空中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火光通天。
罗士信纵马挺枪,直奔前面的营门而去。郑兵见了,上前阻拦,却一个接一个地被他挑下马。他们看见罗士信如此勇猛无敌,纷纷退缩到一旁。因此,罗士信很快就单枪匹马来到了营寨前,但见他从腰间抽出把利剑,往那栅栏上猛力一劈,那门就开了。紧接着,段志玄率大军涌了进来。
两军混战,杀声震天。守军兵少,又是仓皇应战,哪能敌得过有备而来、骁勇善战的唐军。大战过一阵后,他们被唐兵砍杀了大半,血流满地。陈智略见状,清楚自己寡不敌众,很难守住营寨。可他并不想束手就擒,更不想下马投降,而是选择了拚死战到底。他看见手下将士纷纷跪地求降,大怒,举矛刺过去。但这种残忍的行径并没有阻止郑兵的投降,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不降唐,就只有死路一条。陈智略眼见部下死的死,降的降,所剩不过数百人,深感大势已去,便决定弃寨而逃。于是,他策马舞矛往营外杀过去。
陈智略的确武功超群,唐兵虽勇,却也挡不住他手中那把长矛,只得为他开道。陈智略一口气杀过大半个营寨,眼看就要突出唐阵,内心不禁一阵欢喜。他大喝一声,准备打马跃过倒在一旁的栅栏门。正在这时,斜刺里闪出一员小将。这位面如冠玉、相貌俊秀的小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名扬瓦岗的罗士信。他见了瓦岗旧将陈智略,也不搭话,举枪就刺过去。陈智略与罗士信曾在瓦岗军中一块呆过,不过关系并不怎么样,现在又各为其主,也就变成了陌生的敌人。因此,陈智略怒视了眼罗士信,举矛一把挡住了他手中那把镔铁霸王枪。
两马相交,大战起来。陈智略心里知道罗士信的厉害,却也并不畏怯,使出全身的本领与他斗。斗过百余回合后,两将依然难分高下。罗士信虽年轻,但能沉住气,一招一式地接着,一边等待着对手露出破绽。陈智略见段志玄引兵从后面杀过来,心里难免有些发慌。他想尽快解决掉罗士信,好逃走。因此,他手中那把长矛使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狠,招招致命。然而,他因心浮气躁,二三十回合过后,一不小心露了个破绽。这一下给对手抓了准,但见罗士信一枪如电闪般刺向陈智略的咽喉处。只听啊地一声惨叫,陈智略翻身滚落马下。罗士信见状,大喜,飞身上前,一剑砍了陈智略的脑袋,将它挑在枪尖上。他一边高高举起那个滴着鲜血的头颅,一边策马绕营飞跑,高呼着陈智略已斩,劝那些仍在顽抗的郑兵投降。
郑兵闻讯,纷纷举头朝被火光明亮的头颅,确定他是自己主帅的,一下子泄了气,一个接一个地伏地请降。没过几久,北邙山便平息下来了。
段志玄夺取了北邙山,异常欣喜,当即派手下飞马前往李世民处报捷。而他自己则已罗士信一道整顿军队,以待秦王大部队到来。
天快亮的时候,李世民的大部队到达了北邙山。段志玄和罗士信亲自出营迎接秦王,且不无得意地向他讲述自己计杀陈智略的过程。李世民喜得哈哈直笑,一边拍着段志玄厚实的肩膀,夸他智勇双全。接着,他又向罗士信表示祝贺,准备为他斩杀陈智略记大功。
一旁的程知节忍不住狠狠地瞪了眼得意洋洋的罗士信,随即又从他手中夺过用黑布包裹好的头颅,对着它痛哭流泪。秦叔宝虽与陈智略交情不深,但毕竟曾经并肩作战过,所以看到他的首级时,也忍不住长吁短叹,黯然神伤。哭过一阵后,程知节向秦王恳求收陈智略的尸身以埋葬。李世民被程知节的义气感动,想了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程知节于乱尸中找出了陈智略的那具无头尸,然后用针线将他的头缝在尸体上。日出时分,他便亲手将陈智略埋葬在邙山之北,并伏在坟丘上撕心裂肺地痛哭了一场。罗士信见程知节如此伤心难过,便上前安慰他。然而,程知节两眼冒火,一把将罗士信推开,从此再也不理他了。
李世民夺取了邙山要地,顾不上为有功将士庆贺,当即命令全军上下建营立寨,修筑防御工事,以待王世充的到来。
没错,王世充听说邙山失守,且折了陈智略这员心腹大将,悲痛不已,决定起兵攻打邙山。当日早朝,他便与群臣商议举兵之事。众臣听后,大都赞成王世充的主张,认为李世民领兵入境,欲侵吞东都,当及早破唐军以稳固大郑江山社稷。王世充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准备拟旨下诏。
可就在此时,老臣苏威走出班列,趋步上前,对王世充行了个君臣之礼,然后用苍老的声音谏道:
“皇上,老臣以为此时出兵攻打邙山,实为不妥。今李世民屯兵邙山,兵精粮足,兵锋正盛,若此时我军前往交战,恐难有胜算。”
王世充听了这话,心里多少有点不悦,就板着脸对苏威说道:
“苏爱卿,今李世民已率军占据邙山,其目的是就要围攻东都,夺我大郑江山哪!若此时不出兵相击,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贼军攻入东都不成?”
“是呀,皇上,今李世民引兵逼近东都,情势十分危急!”内史令长孙安世拱手进言道,“如若此时不出兵相拒,恐到时晚矣!”
“长孙大人所虑不无道理!”将军杨公卿揖礼道,“唐军五路兵马向我大郑进发,黄君汉,刘德威、史万宝、王君廓率军先后攻克了回洛、怀州、轩辕、洛口等地,今李世民又率十万大军扎营邙山,形势十分严峻。恕我直言,皇上,我军已处于唐军的包围之中,情况危急呀!”
“皇上,今唐军从四面逼进东都,确有大兵压境之危势。”谏议大夫桓法嗣一字一顿地禀奏道,“然倘若我军能够一举而击败李世民的邙山之军,那刘德威、史万宝、黄君汉、王君廓几路兵马自当退去。如此,东都之危即可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