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时候,汉东军已被唐军将士杀得七零八落,死伤大半。他们心里清楚要想突破唐军的层层包围已是不可能的了,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沙场,为汉东王尽忠,要么缴械投降,好继续活命。求生是人的天性,他们当然渴望着生,渴望着能回去与父母妻儿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他们大都是燕赵之士,血液里流淌着那股与生俱来的忠义与豪迈。为了节义,他们宁死也不肯降。因此,他们明知战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但仍旧挥舞着手中的刀枪顽强地抵抗着。可惜的是,汉东军兵力严重不足,又被唐军将士围着厮杀,只能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他们的刀枪之下。
李世民虽然站在自己所谓正统的立志上,非常痛恨刘黑闼这股叛军,但当他看见眼前这些勇猛忠烈的义士时,心中油然而生一份敬意。他认为这些人若能为自己所用,那不失为一件美事。怎么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往下手中的武器归顺自己呢?他横槊立马,凝眉想了两分钟,便寻得一计。于是,他冲着混战中的汉东兵高声宣布刘黑闼已弃他们而逃,同时又把自己非常优惠的投降政策向他们宣传了遍。
这些言论随着唐兵的大力宣传,很快就在阵中传开了。汉东兵听说自己的主子丢下自己逃跑,心里顿生股强烈的怨愤之情,又得知李世民的招降政策如此优惠,不仅可保性命,还可为将升官,不少人就心动起来。接着,他们一个个抛刀弃枪,伏地向唐军请降。末了,只剩下数百死忠分子依然不顾生死地抗击强大的唐军。他们可谓是汉东军中的精锐,十分英勇善战。然而,毕竟人数太少,很快就被秦叔宝、程知节、李世勣、薛万彻等猛将斩杀了。随着这些人的倒下,战斗也就结束了。于是,震天动地的厮杀终于平息下来了。这时,太阳已经沿着远处的山峰间滑落下去。
李世民迎着落日的余晖,沐着徐徐的晚风,横槊立于马背之上,用一种饱含着胜利的喜悦的冷峻目光打量着厮杀散尽的战场。但见高低起伏的旷野上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尸体,暗红色的血液如渠水般汩汩地流淌着。此等惨状的确令人目不忍睹,暗生凄怆之情。然而身经百战的秦王早已习惯了眼前这一切,几乎到了那种熟视无睹的地步。因此,他并不为此而感到难受,心头反倒是涌出股欣喜之情。他在为自己的胜利而得意,而快慰。
这时,房玄龄、李世勣、秦叔宝等将佐纷纷走上前,拱手向秦王表示祝贺。李世民满心欢喜,两拳一抱向诸位将军回礼,一脸诚恳地感谢他们浴血奋战,大败了刘黑闼。言罢,他纵声哈哈大笑。众将见秦王如此高兴,也跟着笑了起来。于是,河岸上空回荡着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就在这时候,李元吉领着李艺、薛万彻朝李世民走了过来。李艺、薛万彻拱手向秦王揖礼道贺,脸上露出丝淡淡的笑容。李元吉却没吱声,只拿眼扫了圈秦王身边的众将,眼神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神情。随后,他将目光投向二哥,嘴角边浮出丝冷笑。过了会儿,他用阴阳怪气的腔调说了句,我等虽打败了汉东军,可刘黑闼、范愿、董康买这些重要的角色一个也没抓到或杀掉,因此没什么值得高兴。说罢,他策马就朝大营方向跑去。
这的确是句大实话,它指出了这场胜利最大的不足之处。依李世民的个性,他应该会很乐意接受这个事实。可惜的是,说这句话的人偏偏是四弟,这就让他心里另有一番滋味了。他认为李元吉是在嘲笑自己,心中很不痛快,脸色直往下沉。沉默会儿,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扬鞭打马朝大营跑去。房玄龄、李世勣等人先是愣了愣,紧接着就拍马随秦王一道往前奔去。这时,天色昏暗,唐军从各个方向涌入大营。
第二天上午,李世民率全军渡过洺水,浩浩荡荡地开赴洺州城。守城将军张文进闻说李世民引军前来攻城,吓得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是好。副将邓渊明倒很冷静,他考虑了一番后,便劝张文进出城纳降。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可张文翰对刘黑闼忠心耿耿,不肯背叛汉东王而降唐,因此,他迟迟不肯接受邓渊明的劝谏,执意要与城池共存亡。为了不使城中生灵涂炭,邓渊明只得舍小节而取大义,当下挥剑把待自己不薄的主将杀掉。然后,他便率军打开城门,迎接秦王大军入城。于是,李世民便兵不血刃地收复了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