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龄兄分析的对!”杜如晦两眼盯着秦王,赞同道,“皇上深知太子战功远不及秦王,威望也不如秦王高。为确保太子之位牢固不动,皇上只能明地暗里帮太子了。可皇上这样做对秦王大为不公,秦王功高德威,为天下人所敬服,自当入主东宫以继大统。然皇上非但不以功德立太子,反倒处处打压起秦王来了。这……这着实令我等为臣的心寒,也有失天下人心哪!”
“克明,你怎么可以背地里这么议论皇上呢?”听了杜如晦这席话,李世民假装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带着丝责备说道,“皇上立太子,那是依据惯例册立嫡长子为太子,无可厚非,你怎可如此非议自己的皇上呢!”顿了一顿,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句,“这些年我驰骋疆场,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贼寇,打下了大半个大唐江山。虽是功劳不小,但这也是作为一个皇子应该做的,没有任何理由凭此功去争太子之位。再说,我大哥战功也不小,且为人宽厚仁德,完全配当大唐的太子。故而,请你们以后别在说太子的不是,好不好!”
“这……”杜如晦脑子似乎一时没转过弯,把李世民这番假话当真话听,不无惊诧地说道,“秦王,你难道就甘心这样做一辈子亲王吗?”
“这不是很好吗?”李世民脸上掠过丝难以捉摸的笑,故作轻快地说句,“等大哥当上了皇帝,我就尽心尽力辅佐他,把大唐治理更加强大。”
“秦王,你想做周公,恐怕到时有人不让你做呀!”房玄龄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心计,因而一脸轻松地说道,“太子虽仁厚,然他手下那些人可不是盏省油的灯,他们大都与秦王有隙,到时岂能不唆使太子排挤秦王您呢?故而,在下以为即便秦王真有心做周公,也很难做成哪!”
“玄龄兄所言极是!”杜如晦紧接着劝道,“秦王,如今东宫得到皇上支持,必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付秦王府。若我等不能想办法遏制东宫,到时必定会被他们除掉。故而,为今之计,在下以为秦王当设计铲除太子及其党羽。只有秦王入主东宫,坐上太子那把交椅,我等才得安心哪!”
“大胆!”李世民脸色一变,突然大声喝道,“杜如晦,你竟敢教本王做大逆不道之事,居心何在!”
“秦王,在下是为你好呀!”杜如晦看秦王面色如此难看,又连忙赔礼,“秦王,在下说话有欠妥当,请秦王见谅!”说着揖礼致歉。
“秦王,克明虽说言辞过激了些,可也道出了实情。今秦王府与东宫之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秦王虽念及手足之情,然恐太子和齐王不这么想呀。到时情急之下,谁能保证太子他们不把兄弟之情抛在脑后,从而做出伤害秦王你的事呢?故而,秦王你须事事小心,多加防备啊!”
“秦王,事到如今你已无路可退,只能与东宫拼到底。”杜如晦口气生硬地说道,“权位之争,岂能顾念手足之情?若如此,秦王必败矣!”
杜如晦的话听上去冷酷无情,却也十分有道理,自古宫廷内斗,哪能念及血肉亲情。谁看重感情,往往他就会成为对手屠杀的对象。李世民熟悉史书,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然而,此时他却不大赞同杜如晦的看法,心里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他不由得瞪了眼杜如晦,不耐烦似的答句:
“好了,好了,你俩别再说这事好了!不管怎么说,我跟太子是亲兄弟,只要大哥不做对不住我的事,我就不会把剑指向他。”
“秦王重情重义,实令在下佩服!”房玄龄拱手说道,“然人心难测,秦王你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你才不会处于被动啊!”
“是呀,秦王,今太子得到燕王手下五百精兵,实力增强了不少。而且不出在下所料,太子还会想办法征集兵马,以增加对抗秦王府的力量。正因如此,在下以为秦王当调集更多人马入府,以防备东宫。”想了想,杜如晦用缓和地语气建议道。
“玄龄、克明,你俩所虑不无道理!”考虑了下,李世民接受了房、杜二人的谏言,口气坚定地说道,“不错,我是得多调兵马,以防不测。”
“秦王英明!”房玄龄、杜如晦不约而同地拱手赞道,接着又问句,“秦王,你打算把哪位将军的兵马调入秦王府?”
“侯君集!”李世民略加思索,就吩咐杜如晦,“克明,你马上就去营地传我的命令,让侯君集带一千兵马布置在府外诸坊中,以加强防守。”
“是,秦王!”说完,杜如晦起身与李世民告辞。出了厅堂,他便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开满花儿的石径,朝侯君集的驻地大步流星地走去。
李世民把侯君集的人马调入秦王府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东宫,李建成听了,又气又急,立马把李元吉、王珪、魏征、李艺等人召集到显德殿商议对策。李建成心里清楚这回不能再遣人往外调,要是又像上次那样被人告发,那父皇就很难再袒护自己了。因此,李元吉、李艺他们提出派人前往庐江王李瑗所镇守的幽州调集兵马,李建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王珪也认为往外调兵实为不妥,当另寻法子解决当前的难题。
魏征一直没开口说话,只微皱着眉头沉思默想着。当李建成问他有什么增兵的好计策时,魏征便劝太子殿下私募壮士以充东宫守卫。李建成听了,不由眉开眼笑,连声称赞魏征之计甚妙。李元吉、李艺等人也认为这办法甚好,既可征得自己所需要的人马,又不必承担外地调兵的风险和罪责。他们一致赞成魏征的主张,纷纷请太子殿下立即命人在长安城内私募壮士。
想了想,李建成当下就吩咐韦挺、冯立二人负责此事。两将听了,欣然接受太子所交给的任务。李建成为人谨慎,生怕节外生枝,因而再三叮嘱他们俩千万要保密,不得走露一丝风声。韦挺、冯立用脑袋作保证,请太子殿下放心,此事一定不会泄露出去。李建成见他俩如此有信心,也就放心地笑了。这件事一敲定,李建成心头压着那块大石头也就彻底落地,心情一下子就好转了许多。接着,他就命人设宴,准备与自己的心腹爱将们痛饮一番。于是不到半个时辰,宫中又响起了动听的笙歌,跳起了曼妙的舞蹈。众人一边欣赏着歌舞,一边觥筹交错,纵情痛饮,欢笑阵阵。
韦挺、冯立两人果然能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两千余骁勇壮士悄无声息地带进了东宫,替换了原先坊中的将士,让他们充当起东宫卫士。这事的确做得相当严密,不露一丝风声,就连秦王府的眼线王眰也未能察觉到。这样,李世民也就不知道大哥所搞的鬼名堂,不好借机攻击东宫了。
这倒也让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争斗消停了段时间,李渊也因此耳根清静了许多。时光就在这份难得的清静中飞快地流逝着,很快就到了六月。今年的天气有点异常,比往年这个时候要热些。李渊年老体衰,难耐这份炎热,加之建造在宜君县的仁智宫已竣工。因此,李渊便决定带李世民、李元吉和他的宠妃们一起前往仁智宫避暑,同时命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师,总理朝务。
李建成担心这一趟会拉近父皇与二弟之间的感情,因此他再三向父皇恳请随同前往仁智宫,以尽为人子的孝道。李渊态度十分坚决地回绝了大儿子的请求,这倒不是他不喜欢带李建成去避暑,而是真心为太子着想。他希望给太子一个独断朝纲的机会,锻炼锻炼他治国的才干,也好让自己到时放心地把江山社稷传给他。李建成见父皇不肯带自己同去,好生郁闷。不过,四弟李元吉的到来,让他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
一晚,李元吉提着壶陈年老酒来到了大哥的寝宫,提出要与太子对饮,不让任何人前来打扰他们。李建成先是一怔,心里头直犯嘀咕,想这家伙一向喜欢热闹,今儿个到底怎么了。李元吉见大哥一头雾水的样子,禁不住哈哈一笑,将那把紫色酒壶往案桌上一搁,高声说句:
“大哥,你不用这么大惊小怪好了!四弟明日就要陪父皇前往仁智宫避暑,得与大哥暂别一段时日了。四弟与大哥感情甚笃,想单独与大哥叙叙情,聊聊天。就这么简单,没什么大事!”
说着,他又拿眼瞟了下站立在宫内的侍卫和侍女们。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哥还以为你有什么重要事情要说呢!”李建成如梦初醒般地哦了声,紧接着又呵呵笑道,“好,既然四弟不愿意有旁人打扰,那就让他们出去好了!”
言毕,他敛去笑容,神情严肃地向自己的侍卫侍女们挥了下手,示意他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