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节 两面三刀

可怜自己推诿避战,为的还不是想保持目前的荣华富贵,于乱世中得享太平。

哪曾想晴天霹雳,发生此等事情,并且出自天子之口,亲自要求彻查。

怪不得刘泽清这般圆滑之人,也给此子大开方便之门,委实事情重大,一个不好,项上人头不保矣!

“立马调集左、中、右、三标人马,另命令城守、水师七营时刻待命。”

关键时刻,倪宠倒是有几分决断,站起肥墩墩的身子,气急败坏朝庭院外亲卫吩咐。

接着掏出袖口中的绸缎手绢,抹了抹额头的细汗,方才满脸赔笑坐回远处朝秦浩明说道:

“多谢秦将军提点,倪某阖府感激莫名。尚请秦将军告知具体详情,必有重酬!”

“倪大人,介休范家掌柜有急事求见,被秦将军从属擒拿,请问……”

正当秦浩明不知如何回答之际,庭院外,漕运兵丁大声禀报。

秦浩明似笑非笑吔视倪宠一眼,看来这个兵丁平常着实得到不少好处,此种情况还如此拼命。

倪宠老脸一红继而似有所悟,期期艾艾朝秦浩明小心问道:“莫非就是他们所为?”

唉!

秦浩明心里微微叹口气,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然事关自家性命,一个个甚有决断,手腕魄力十足,聪慧也不缺,何曾有半点窝囊的模样?

只可惜不是用于国事上,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倪都督高明!把人提上来,封锁所有漕运衙门,所有人许进不许出,但有违抗,立刻斩杀!”

秦浩明高举大拇指奉承一句,见事态已经随着自己的意思发展,接着大声喝道:

“浩子,立马发放信号,通知他们开始行动,切勿放走一个人。”

“一切依秦将军之言,全力配合!”

庭院中的亲卫都是倪宠心腹,关键时刻,他想得明白清楚,不敢有半点含糊。

惹上介休范家,若是查无实据,秦浩明绝无可能安全脱身。

若是证据确凿,有些事情却是要他帮忙遮挡,毕竟这些年跟范家实在走得太近。

甚至,他都在思虑该用多少银两作为封口费。

“诺!”

庭院外,亲兵浩子掏出用于传递消息的特制火铳,朝夜晚的上空开了两枪。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漕运衙门上空,随着府外铁蹄声声,预示着今晚的德州注定不得安宁,势必血流成河。

“还请有劳倪督封锁河道,今晚片板不可下河,以免走漏消息,坏了大计,如何?”

虽说是商量,可秦浩明的眼神紧锁倪宠,脸上的刚毅根本让人无法拒绝。

“秦将军思虑周全,所言极是,倪某佩服!”

此事已经注定是一个漩涡,倪宠现在颇有戴罪立功的感觉,对秦浩明言听计从。

似乎感觉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今后报捷塘报体现不了他的价值,他蹙着眉头补充说道:

“本督让督粮道史李明全亲自上河巡视,他对此段河道了如指掌,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漕运总督节制八省漕粮,于每省设负责漕运的督粮道,又称粮储道,正四品。

督粮道职责是监稽收粮、督押粮船,直驰山东临清、通州、德州,待山东粮道盘验结束回任。

故而,历任督粮道都对京杭大运河本省尤其是山东段的水文、水路熟悉无比。

“大善!有倪都督帮忙,真乃如神助也!”

秦浩明爽朗哈哈大笑,却绝口不提代为请功之事。甚至还害怕因为此事让他立功,继而荼毒更多的大明百姓。

要不,交给董长青如何?

“需要现在给漕帅汇报此事吗?”

倪宠位置摆得非常正,低眉顺眼的样子跟之前的狂妄大为不同,居然连此事也要询问秦浩明的意见。

前倨后恭,不对,有问题?

秦浩明恍然间怔住,直到此时方才发现倪宠的不同。

这等做派分明是拿他当做自己的下属啊,看来此贼和范家问题大发了,不然绝无连此事也要请示自己。

二人除了品轶相同,其它什么资历、声望、财权都比不过他,还有二者根本无从属关系,更何况此处可是他的主场啊!

要知道,历任的大明漕运总漕帅可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像陈泰、李三才、杨一鹏、刘荣嗣、朱大典、史可法等都担任过此职。

秦浩明深知,这是由于中国国情所决定。

自隋代开凿大运河,历代朝廷都十分重视运河漕运,以其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唐朝就在淮安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

而明朝在设立漕运总督之前,1404年,永乐皇帝设武职漕运总兵,为正二品衔,率12万军队,专门负责漕运。

1451年,设立文职的漕运总督,与总兵同理漕务,称为文、武二院,二者享有同等的权力。

每年年初,总漕巡视扬州,经理瓜洲和淮安的漕船过闸事宜,总兵到徐州督管漕船过百步洪、徐州洪等,同理漕参政管押赴京。

漕运总督设衙门,称总漕部院衙门,衙址设于江苏淮安。

总督按官场规矩,尊称“漕台”。因其领兵,故又尊称为“漕帅”。

又因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出行仪仗、官衔灯笼署“总漕部院”。

而各个省级漕运总督虽然在统兵权方面略有不如同级将领,可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

自己区区一个所谓的天子口令,断然不可能让他堂堂一个省级漕运总督如此卑躬屈膝?

“现在漕帅是谁?”

秦浩明顺口问一句,脑海里却活络开来,对付这种无耻之人,他心里没有丝毫障碍。

“朱大典朱延之朱漕帅,原先是山东巡抚。”

倪宠双手对空作辑,一脸谄笑的说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以至于错认败草,不辨菽麦。

只能说英雄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秦浩明眼里微微一转,却立即明白其中缘由。

崇祯五年,朱大典升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

时登镇参将孔有德等以八百人精锐发动兵变,横扫全鲁。

夺东江战船,克登州坚城,攻杀三巡抚数总兵,鲁军、浙军、辽军均或节节败走或不敌瓦解。

朱大典临危授命,集结包括辽军骑兵五千人在内的三万大军主动出击叛军。

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杀贼将陈有时。既而乘胜围攻登州,杀贼帅李九成,几歼其全师并夺回登州。

时吴三桂、刘泽清、倪宠等均在朱大典麾下为偏将。

想来,倪宠也就是那时得到朱大典的赏识和重用,方有今日。

“先审问此僚再说如何?”

秦浩明一时也拿不定注意如何对付倪宠,索性指着被将士擒拿过来的范海亮说道。

第四百六十一节 令出一人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二百四十四节 改变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三百一十八节 秦家族人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一百六十三节 两难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一百九十一节 周皇后的智慧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六十四节 论战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六百五十节 其乐融融(新书《崇祯大帝国》已发,求诸君支持!)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第一百八十一节 壮哉,天雄军第五百七十二节 豫亲王多铎第一百五十一节 刮目相看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六百五十二节 将士退役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三百零八节 有情有义第十五节 前期准备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五百九十六节 多铎的眼泪第四十四节 发酵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四百四十六节 一家哭总好过万家哭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三百四十八节 三份密疏第五百三十节 冲突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五百七十五节 擒拿鳌拜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六百三十八节 有他们在,就无大清(新年快乐!)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第二百二十节 以弱胜强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二百三十节 莫欺少年穷第二百二十一节 骑兵训练第三百二十六节 去登州,那里有吃的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一百三十节 知音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一百八十五节 初露锋芒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五百五十九节 对比第一百八十八节 这钱必须给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五百八十节 勇武第四百四十四节 到时灭了他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六十节 困局第四百八十六节 船厂第六百一十二节 决战开始第六百二十节 撤退事宜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四百六十二节 处理汉奸的方法第三百一十六节 佳人风情第五百七十六节 黑心战术第三百六十三节 多尔衮的才能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三百一十五节 归家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六百一十三节 决战关头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第四百二十四节 忍一时风平浪静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三十四节 初抵应天府第四百八十八节 不服就干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四十六节 鼓舞士气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四百九十七节 郑森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五百八十八节 衮衮诸公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