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

瞬间,秦浩明眼中寒芒一闪即逝,即刻又很好的掩盖起来。

或许,这个漕运衙门郎中觉得并没有什么,时下,断袖之癖在大明屡见不鲜。

无奈秦浩明却尤为厌恶,怕影响自己清誉。再说,此间事了,也需有背锅侠,断然无一团和谐之理。

“郑郎中有所不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生四大幸事,同时亦是四大不幸事。

久旱逢甘霖——壹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不举,金榜题名时——无效。

本将已有一妻一妾,两虎相争格局已成,若再引一虎,必将是群虎争霸,后宅不靖也!奈何?”

秦浩明双手一摊,一副阔怕的模样,惹得在场众人嬉笑不已,直言有趣。

“破虏真乃妙人,如此曲解竟也有几分道理。赶紧吃点德州当地的开胃之面,切莫空腹喝酒,伤身!”

倪宠不满的瞟了郑郎中一眼,继而温文如玉朝秦浩明说道。

这丫的真不知死活,还当是平常的文人、同僚聚会,满嘴胡言信口开河。

虽然没有看见秦浩明怀里的范家行贿名单,但倪宠知道肯定少不了这货的名字。

“好面,汤更好,爽口!来,麻烦再给本将来一碗!”

秦浩明原本还不明白倪宠花费如此大力气请他吃宵夜,可塌上只有一碗面和几碟小菜,是何意思?

敢情是内里有玄机。

“破虏切勿着急,请稍待!”

倪宠拿起矮塌边的小锣敲了几下,示意仆从传餐,接着面有得色解释道:

“好面主要在汤料的熬制,俗话说:面在味,味在汤,汤显功。

味道即王道,面汤要熬,其中辅以养生的枸杞、大枣、当归,增加其鲜美的羊羔汤,经过文武火数小时的交融煮制,辅料完全释放汤中,浓醇而深厚,可谓独具匠心!

另外德州府小菜为传统工艺酱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

菜购进原料,务求精良,不惜重价。如收购小红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保持嫩脆。

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籽、花铃。

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则无柴,食之无渣滓。用于佐酒,自是最好不过。”

秦浩明听完不禁想流泪,跟他们相比,自己两世都白活了,一碗面和几碟小吃都有深有讲究。

德州府饮食,首推德州扒鸡,色为金黄、入口外酥里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

其它像鱼鲊、鸡羹、鹅脯之类,也俱为珍馐。

时下虽是凛冬,果蔬难求,但既然是漕运总督宴客,有河道之利,倒也颇为丰盛。

与秦浩明他们相比,倪宠和他的属下平日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口腹之欲向来满足。此时只是吃些瓜果蔬菜等季节性食物。

董长青和余佑汉他们则不同,专挑肉类河鱼等荤菜,至于蔬菜类的碰都不碰。

唉,平常连饭都吃不饱,缺少油水啊!

“来,大家一起举起酒杯,恭贺秦将军此次完成任务,再立新功。”

倪宠心里有事,哪怕满席珍馐,也难令他食欲大振,因此只是轻啜一碗素羹而已。

看见秦浩明他们风卷残云把整整一支德州扒鸡瞬间干光,急忙高举着酒杯大声说道。

“好,一醉千古一功名。数风流,尽在将进酒。

干!”

自从来到大明,秦浩明也是难得吃到如此美味,自然大快朵颐。

更兼局势逐渐好转,心里畅快,顿生豪情,浑然不顾满嘴流油。

而董长青他们身边有佳人相伴,早已用湿巾温柔的把他们嘴边的油腻抹去。

“不错!”

秦浩明放下酒杯,咂咂舌高举拇指大声称赞。

“此乃德州家酿酒,玉井莲花作酒材,色味双绝,当地人最是喜欢。近年随着运河而传觞天下,爱者甚多。”

倪宠见秦浩明称赞,见缝插针向他介绍。

此时,所有人都看出倪宠是曲意奉承秦浩明,并不是正常的同僚接待,无不心中暗惊。

作为他的从属,倪宠因为依仗和漕帅朱大典关系密切,行事飞扬跋扈眼高于顶在整个山东世所皆知。

秦浩明虽说少年英雄,近来声名鹊起,然真正的底蕴和倪宠相比却是多有不及。

可目前酒席表现出来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再联想到范家德州的覆没,这些官场老油子心思千环百转,无不了然于胸。

接下来,酒桌的气氛相当和谐,与会人员皆小心翼翼唯恐得罪秦浩明,言语间多有奉承。

原本用来活跃气氛的官妓倒变成可有可无的角色,不过这让她们原本有些意动的心更加迫切。

“倪督能否帮忙介绍德州漕运府衙的一些情况,现在还不知塘报如何写才好?”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

趁着微有酣意,秦浩明红着脸朝倪宠问道。

实则心里暗自叹息,自己终究是军人,还不习惯勾心斗角,政治人物那种厚黑无耻还是略为稍逊。

明知倪宠不是好东西,却对他马屁颇有几分感动,想说的话还要借酒上脸方才半遮半就说出来。

“正有此意,荣幸之至!”

倪宠哈哈大笑站起身,示意从属陪好余佑汉他们,自己一撩衣袍,顺势走到秦浩明的矮塌坐下,整个过程风度翩翩自然无比。

应该说,倪宠是一个既贪污又办事的能吏,整个德州的数据无比清楚,绝不是临时抱佛脚所为。

秦浩明也有幸得知德州整个发展历史过程。

德州原来是个不毛之地,明英宗朱祁镇封次子朱见潾为德王,建藩德州。

不久,德王以德州风沙太大为由,请旨搬迁到了山水相宜的济南。

直至万历年间,德州才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从当时为了护卫北厂仓储,以北厂为中心,筑十二连城进行保护,因为这些城实际上都是兵营,老百姓俗称“十二连营”。

倪宠接手德州时,又置德州左卫。

共有六所五十五村,这些军屯分布在运河两岸。

德州卫拥有正帮船一百二十艘,左帮船五十艘,只共有漕船一百七十艘,担负着漕运任务。

在官道的渡河处,用船只搭浮桥一座,通行车马。

南北来往的船只,集中在一个时间开船,到时把浮桥船只拆出两三只,船过以后即行合拢。

大运河里,运粮的漕船、进京出京的官船、客船、货船都要在德州停泊。

另外,大明朝廷罢海运入漕河,这里设“广积仓”,也叫德州仓,收贮山东、河南两省的漕粮。

一部分漕粮运至京都,一部分留贮供军饷调出,并预备遭遇灾荒年时补足京都常额。

为大明全国四大仓之一,其余三仓分别在淮安、徐州和临清。

“破虏明日若是有闲,不妨四处走走,当知倪某所言不虚。”

临了,倪宠的言中不无自傲。

第一百九十八节 颜继祖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第六百六十四节 动员大会第九十八节 帝王心术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三百零八节 有情有义第二百六十节 男大当婚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五百八十六节 人心向背定成败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五百零二节 以夷制夷第六百三十九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六百零九节 狂妄的警告第二百零七节 吾心甚慰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三百七十三节 战略蓝图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第四十七节 北上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三百四十二节 入彀矣第二百七十三节 狗都不如第十五节 前期准备第三百九十九节 好戏开场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二百七十八节 琉球事件第一百零九节 崛起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四百六十节 为建奴做事,断子绝孙!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三百一十二节 逼良为娼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九十二节 君前拔刀第五百五十九节 对比第六十节 困局第三百二十六节 去登州,那里有吃的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二百四十四节 改变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二百八十三节 君臣相宜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第四百四十五节 聪慧之女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六百六十四节 动员大会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二百四十一节 王朴伏罪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四十六节 情定终生第三百二十八节 军事会议第三百二十八节 军事会议第三百二十七节 抢手的流民第一百九十二节 胆大包天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四百零二节 端的好手段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六十九节 防御部署第四百九十三节 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第六百六十一节 流民安置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第二百六十九节 自力更生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二百零七节 吾心甚慰第三百二十八节 军事会议第六百六十一节 流民安置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四百四十五节 聪慧之女第三百四十五节 此生无憾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四百二十八节 威胁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四百零六节 妾身不在乎第六百五十九节 初临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