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

明朝实行保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为十户之长,叫里长。

十里为一甲,十个里长每年轮流担任一年,叫甲首。

虽然在明中后期,地方乡绅势力兴起,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地方的管理上,里长、甲首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地方上田地、荒山交易,聘请雇工等,需要里长或甲首从县衙领来契书作为交易凭证,并且负责监督,事后出了问题也要他负责。

秦家村的现任里长叫秦老三,如果认真算起来还是秦浩明的表叔。

看见秀才公亲自上门造访,顿觉心有荣焉。吩咐家中婆子端茶倒水,自己回里屋换身衣服见客。

贵客上门,自己一副农人打扮,倒显得寒碜,不是待客之道。

“劳您久等,贤侄尚请见谅,不知找三叔何事?”

秦老三换了一件六成新的直裰,腰板也直了一些。可是当了甲长的缘故,平常跟县衙小史多有接触,讲话不像其他农人那样直白。

“三叔精神!”

秦浩明先称赞一句,随即开口继续说道:“却是想劳烦三叔帮忙两件事情:一,甲字仓库附近的荒山小侄想买下来。二,最近雇用了几户人家作为佃农。”

秦浩明一点、二点直接说清楚,没有云雾缭绕,天气如何之类的话。

“贤侄,三叔说句公道话。这些年,秦家真的对您多有亏欠,甲字仓库附近的荒山休提买字,三叔燥得慌!当初原本就是秦老爷留下。老夫今日在此表个态,明日就到县衙找书吏办户帖。至于雇佣几个佃农,到时一并办理即可。”

秦老三大包大揽把事情包在自己身上,倒也有份魄力。

“那小侄就先行谢过三叔援手之情,铭记在心。”

秦浩明闻言心喜,花钱的地方海了去,能省一分是一分。能够一分钱不花,白得三十几亩山地,傻子才去矫情。所以说人际关系要搞好,才能利人利己。

他主要是想把附近的山场连成一片,变成私人区,今后可以名正言顺避免其他人窥探。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心谨慎点无大错。

“当不得秀才公感谢,举手之劳,理应如此。”

秦老三满脸的皱纹仿佛全部绽放,人也年轻好几岁。

与他打交道的多是村野匹夫,便是县衙的小吏,也多是粗鄙不堪之辈,那如秀才公这般斯斯文文。

原来的秦秀才生人勿近,众人虽想亲近,也唯之奈何。

许是长大成人的缘故,明晓事理,却也是秦家村之福。

欺老不欺少,此话言之有理!

秦家少爷重阳节在临浦县城的表现和对秦向天说的话,早已经传遍秦家村。

十几天过去了,号称临浦县城没有他秦向天办不成的事,县衙上下都熟络,在秦家村一贯牛逼哄哄的秦典吏也拿秀才公无可奈何。

两人之间的过节,秦家村村民都知晓,也明白其中的门门道道。

乡下人怕事也惹不起事,要斗他们斗,咱们掺和不起。19岁的生员,还是临浦案首,整个建宁府几千读书人才一个,不是文曲星君是什么?

要是大比高中,那就是举人老爷,甚至更近一步成为进士,那就是官老爷。试问,一个无品无阶的秦典吏如何跟官家老爷斗?

所以趁此机会结个善缘,是秦老三秦甲长和秦家村村民内心最朴实的想法。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个年代颇为平常。作为秦家村村民,存在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这也是秦老三之所以敢大包大揽的原因。

“贤侄,为叔倚老卖老问一句,既然有闲钱买荒山,何不买点水田和旱田?剩下的再让乡亲们投献,免些税赋,总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您不也多少有点收成?总不至于白白浪费不是。”

秦老三趁热打铁,提出秦家村村民藏在心里的话。

秦家自从秦老爷过世,再无秦家子弟出仕,家族早已衰弱许久。

唯有秦浩明高中秀才,却因为过往瓜葛,白白让80亩免税田赋浪费,这如何让土里刨食的村民不感到痛惜。

“现在民田少,都是官田,所以小侄目前没有打算买田。倒是这80亩投献……”

秦浩明说到这里,沉吟片刻,斟酌言辞。

“三叔了解,现在除了自己开荒,官田已经没有多少人种。”

秦老三接过秦浩明的话说道。

大明民田税轻,而民田绝大多数为地主官僚所兼并占有,所以于大地主有利。而官田税重,则于佃种官田的农民不利。

“您看可否这样,三叔来安排,四六分成。左右是费些劳力而已,于双方都有利。”

秦老三倒是实诚,没有按照现实的传统三七开,看见秦浩明说道投献就没有下文,以为秀才公脸薄,不屑言利,主动加了一成给对方。

“不,三叔误会。小侄是想不要银两,能否以谷物代替,何况80亩税赋也没有多少银两。”

秦浩明急忙开口分辨。

英宗正统元年规定:全国税粮实行折银缴纳,粮四石折银一两解京,称为金花银,以为永例,开始了田赋以银缴纳的变革。

“贤侄切莫小瞧这些税赋银两呢,这里面门道可多了,为叔给您略说一二。”

秦老三既然存了结交之心,怕秦浩明年少,不懂其中关节之处,自然是知无不言。

明代仕宦和缙绅之家享有免役特权,无优免特权的地主和农民常将自己的田地寄在这些人家的名下,以逃避赋役,称“诡寄”。

一些大地主还将田产零星分附于亲邻、佃仆等户名下,以逃避差徭,称“花分”。

将田产请托缙绅冒认他们名下,以减轻赋役,称“投献”。

……

现在的秦浩明就属于缙绅,按秦老三的说法,找些关系上下打点一番,里里外外可以把粮赋优免几近三倍。

秦浩明听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他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脑海里盘旋的却是崇祯在最后一次召见阁臣时悲叹: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最后崇祯帝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社稷亡,君王死”。

当然,崇祯待大臣不薄秦浩明相信或许有些疑义,毕竟这位老兄也不是省油的灯。

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

另外还撤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而且这被撤掉的十四位,还都是正经八百的兵部尚书,仅仅只加兵部尚书衔的还没计算在内。

这十四人里,其中有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

刑部尚书,前后撤换了十七人。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

可以说崇祯和朝臣早已经离心离德,但是大明王朝真的对文人不薄啊!

自己只是一个生员,连官员都不是,却可以享受如此待遇。那么举人、进士、朝中衮衮诸公,又将如何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文人和官僚阶级,垄断了社会财富,导致底层老百姓赤贫,国家财政赤字。

所以说,是他们联手将明朝汉人的江山送给了开历史倒车的鞑子。

这种行为无疑是直接断送了明朝的江山,说什么藏富于民,但是却把财富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贤侄,贤侄……不行就算了。”

秦老三看见秀才公听了自己的话,仿佛失神落魄般,以为年轻士子多半看不惯此等丑恶现象,等年纪大了,自然会明白生活的不易。

“不好意思,刚刚走神了。”

秦浩明朝秦甲长歉然一笑,“非常感谢三叔的指点,浩明受教。具体的事情你和小云谈就好,告辞!”

大明已经烂到骨髓,自己没有必要矫情。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这样也不错,修修补补不如打破重建。只是大明有点悲哀,优待天下士子文人,却遭到他们的抛弃!

————

感谢阿杰阿轩阿心的打赏,不胜感激!感谢书友们的大力支持,晚六点前还有一章。故土难离敬上!

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四百八十九节 三件大事第七十三节 碰撞第一百六十二节 敲诈勒索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五百一十四节 这一切都值得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一百零五节 秦家村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五百一十四节 这一切都值得第一百三十二节 威望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六百六十六节 有仇报仇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三百二十九节 有容乃大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第六百零八节 下辈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一百九十四节 被激将的崇祯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五百节 真的很酸爽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五百一十三节 皇太极的忧虑第六十五节 部署第三百六十三节 多尔衮的才能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一百八十一节 壮哉,天雄军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三百节 暗潮涌动第四百八十六节 船厂第一百二十节 趁势出击,舍我其谁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第四百八十七节 开花结果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四百八十八节 不服就干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一节 再回首恍然如梦第二百五十四节 国之利器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第三百五十五节 自投罗网第一百七十四节 豺狼饿虎第二百三十五节 乱世来临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五百二十六节 鳌拜的郁闷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七节 崇祯召见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三百六十三节 多尔衮的才能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六十五节 部署第五十二节 事有可为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三百六十节 谁的孩子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二百四十八节 一举两得第二十八节 改变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五百九十五节 国之利器第四百六十节 为建奴做事,断子绝孙!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五百九十五节 国之利器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二百八十三节 君臣相宜第四百四十七节 筵无好筵第四百零四节 天下之大第三百三十四节 全套班子第五百零六节 翻云覆雨第三百二十八节 军事会议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四百八十八节 不服就干第四十八节 忠义卢象升第四百九十七节 郑森第三百三十六节 郑芝龙的根基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