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节 被激将的崇祯

“微臣生于临浦长于临浦,从小苦读并未经商,缘何能和他们有什么私人仇恨?

至于情况是否属实,微臣愿用项上人头担保。”

秦浩明长叹一声,意态萧索。

大明的毒瘤很多,用百病缠身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又岂是仅仅一个晋商团体需要外科手术清除?

然而,单此一项便让人心生惧意,连崇祯皇帝都不能幸免。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早已扎根大明方方面面,势力深厚。

可以肯定,若无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铁腕打击晋商,必然遭到反噬,成为众矢之的。

“可否徐徐图之,避免朝堂动荡太甚?”

崇祯有些心烦意乱,颇为踌躇。

八大晋商经营多年,与之牵扯的人物不知凡几?

朝堂文武百官,边关大臣肯定有多人深陷其中,便是王公勋贵之类的又何曾能少?

毕竟,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没有哪个人是可以单独吞下去的。

大明刚刚经历建奴长达半年之久的寇边破坏,正需一个安定的坏境发展,他不想节外生枝,再起波澜。

“事已至此,不破不立!缘何事到临头反而踌躇犹豫?

恳请陛下拿出当年扫除魏阉的魄力,荡尽朗朗乾坤。”

优柔寡断,婆婆妈妈,没有一点帝王魄力。

秦浩明内心未免有几分失望,但为了鼓舞崇祯斗志,还是极近蛊惑,连激将的手段都用上。

此言一出,乾清宫内一片寂静,卢象升和随侍的小黄门都惊呆住,此子委实大胆。

但现在唯有一声不吭,以免刺激崇祯皇帝。卢象升悄悄挥挥手,让小黄门将茶奉上。

哪知崇祯怒极,猛地一挥手,小黄门手里的九龙白玉杯啪地掉到地上碎成几块。

崇祯皇帝仍觉不解气,一并将御案上的奏折及笔墨纸砚等物稀里哗啦全都悉数扫落于地,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眸子阴鸷,似能射出怒火。

他贵为九五至尊,向来养尊处优,何曾有人敢当面指责并激将与他?

他委实是又惊又怒,有一种尊严和面子扫地的污辱,也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卢象升见状大气不敢出,忙以手示意当值的小黄门,指了指地下的一片狼藉,小黄门觑了觑崇祯皇帝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过来收拾。

反观秦浩明坦然得很,大不了失去圣意而已,还能把他当场斩首示众不成?

“放肆,刚刚把建奴赶跑,你就不知天高地厚。天子面前岂容你一个微有寸功的士子说三道四,还不赶紧向皇上谢罪!”

卢象升见二人僵持着,谁也不吭声,急忙跳出来对秦浩明怒声训斥。

只不过他拉偏架太过分,就差没有向崇祯点明,此次建奴寇边,秦浩明居功至伟,绝不是什么微有寸功?

果然,崇祯的脸色逐渐缓和下来。是啊,年轻人谁没有锐气,传扬出去,岂不是说帝王没有容人之量?

不过自己真如这小子所说没有魄力,难道这些年,缩手缩脚,真的是因为老了吗?

“恳请皇上原谅微臣急切间言辞不当!

然而皇上可知,晋商为祸之烈,不亚于百万雄师啊!”

卢象升的梯子已经递过来,秦浩明并非迂腐之人,自然顺势下台。可他眼中的悲切、忧虑让崇祯看了都暗自感动。

“赐宴,多上些肉糜,酒水一斗。秦爱卿请继续,晋商如何相当于百万雄师?”

此时华灯初上,三人不知不觉间已聊至酉时末刻,晚饭时间早已过去。

想到他们马不停蹄赶赴京城,米粒未进,崇祯有些歉然,随即吩咐宫中准备开饭。

“建奴从深山老林走出来,原本属于大山蛮人,靠打猎捕兽为生,并无大明农耕技术。

即使时至今日,关外天气严寒恶劣,依然没法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可为何他们人口增加,却无一人饿死?

还有生铁、猪鬃、硝石、棉布、盐巴等战略物资,基本产自大明,缘何建奴一样不缺?

纵观建奴此次寇边,甲胄、火铳、大炮皆优于大明军队,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不知皇上是否可考虑过,八大晋商在大明各地具有商栈,那无疑就是建奴分布在大明的暗探。

他们有多人,就是有多少双眼睛在窥探大明一举一动。

更何况,他们再通过拉拢、分化、腐蚀其他大明将士,又将产生多大的危害?”

秦浩明一问一答,令在场的崇祯皇帝和卢象升毛骨悚然,竟然不敢细想,呆愣的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

诚如秦浩明所言,此事若是确凿,已经不仅是资敌那么简单的事。委实如他所言,堪比百万雄师。

“陛下,秦将军资历威望尚有不及,恐难担此重任。微臣不才,愿意带头为之。

请陛下乾坤独断,决不能容此魑魅魍魉祸我大明!”

呆坐片刻,卢象升率先回过神来,这里头的凶险绝不是初出茅庐的秦浩明所能抵挡。

他怕崇祯皇帝未做多想,让秦浩明做此事情,急忙向前行礼说道。

崇祯脸色气得潮红,紧紧握住双手扶椅,似乎在做最后的决断。

“卢督其实也不适合此事,微臣心中倒有一个最佳人选,必然可让陛下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可以不用向百姓征收三饷,便解决大明财政之忧!”

卢象升的拳拳关爱维护,令秦浩明十分感动。感激的扫了他一眼,转头笑嘻嘻的对崇祯说道。

“本督缘何不合适?”

“谁?”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抬手阻止卢象升继续问下去,崇祯皇帝也不想他被满朝文武所恶。

同时被大明财政困扰许久的崇祯,听到秦浩明赚得盆满钵满的话腾的站起身,脸上由潮红转为赤红,显然内心非常激动。

不知不觉间,崇祯对秦浩明的态度悄然转变。不再当他是少年将军,概因这小子看问题的角度和其他朝臣多有不同,然却非常有道理。

特别是他说到可以免收三饷之言,更是让他兴奋得无以复加。

多年前,有许多朝臣就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

作为一国之君,他如何不想?奈何大明财政实在无以为继,不得已而为之啊!

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一百七十节 丰收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三百三十五节 接风洗尘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三百六十五节 敌迹初现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五百二十三节 巧了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五百零一节 首重军功第二百零四节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四百一十四节 家事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一百三十一节 挑衅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五百八十六节 人心向背定成败第十八节 变废为宝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说说感谢和感言第二百九十六节 总督不好当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四十一节 泄密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一百三十九节 自此而始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四百三十七节 崇祯的感触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第一百三十二节 威望第六百五十八节 海军战略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二百二十九节 家宴第一百七十九节 万事俱备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九节 无需再忍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一百四十三节 识人不明第三百九十七节 措手不及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第九十七节 重塑汉魂第五百四十八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一百四十节 不负此生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五百三十节 冲突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五百八十八节 衮衮诸公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第九节 无需再忍第一百三十九节 自此而始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三百四十二节 入彀矣第四百五十八节 华夏一式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七节 败家少爷第五百三十七节 浑水摸鱼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五百六十四个节 此生无憾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一百一十三节 有女婉如第四百三十节 吴锋的家书第一百一十一节 将士归心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六十五节 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