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

秦浩明此举,令虎大威心情及其复杂。

不可否认,随着驱逐建奴寇边成功以及连战连捷,天雄军内部上下大小将校对秦浩明都有好感,同时也令他威望剧增。

他想有番作为的心思虎大威也完全理解,但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大明数百年来的顽疾,却未免有些天真和不可量力。

天雄军只是宣府镇边军中的一部分而已。

毫不夸张的说,虎大威觉得秦浩明在自寻死路。

他在一镇搞清查吃空饷,得罪一镇将校。一省搞,得罪一省。若是推广到全大明,必将遭天下武官联合抵制,万劫不复矣。

无它,损害到天下所有武将利益尔!

“大家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别停下,本督听听虎总兵之言。”

秦浩明气定神闲地朝其他两桌挥挥手说道,自己则坐回将帅云集的主桌。

“秦督有所不知,吃空饷既有利益的原因,更有现实中的无奈。”

虎大威敬了秦浩明一杯酒,长叹一声说道。

“打个比方,末将如果有一万将士,每名士卒每日粮饷银一分,粮一升。

照此计算,万余人每日的粮饷就是银百两,粮一石,每年共需银四万两,粮四万石。

定饷是这么多,粮饷本应一季一发,每季发银一万两,粮一万石。

可朝廷不但在时间上拖长,变为半年一发或一年一发,其中更是直接少发一半。

而且发的一万两中只有五千两是白银,其余都是宝钞。秦督您也知道,那宝钞根本无人肯收,等同于废纸一张!

可这还不是最大问题,那粮食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粮食总不能少发吧?

哪知粮食欠得更多!”

虎大威摇头再次叹道:“每半年才送来三千石,若真有一万人,相当于每人每天才分得不到二两口粮,那岂不是全都都要饿死?

故而,众将也是没有办法,正好兵员不足,就仍按定员报上去。

如此一来,虽然朝廷拖欠粮饷,但吃粮的人没那么多了,两下一扯平,日子倒还能凑合着能过!”

高,实在是高啊!吃空饷还能这般解释,听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秦浩明认真的盯着虎大威,这个粗犷的汉子竟然有此水准,一番歪理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不服不行啊,客观主观皆有说到,也不否认存在利益问题。

若不是自己知道其中真实情况,委实会赞同认可也说不定?

“天子信赖卢督,故而同其它友军相比,此种情况宣府镇会好上许多。

近一周时间,本督已经清查过兵饷粮食等情况,心里有数。”

伸手阻挡急欲分辨的虎大威,秦浩明继续说道:“当然,我军吃空饷的数额也较其它军队少。

但是,尔等身为将官,可有考虑过那些皆苦于饥馑,迫于贪残,不能聊生,逃亡相踵的普通将士们?”

秦浩明目无表情沉声对一桌的将官说道。

歪理之所以说是歪理,就是说在偷换概念。粗听有理,但经不起推敲。

虎大威立场不同,代表将官的利益,如此说自然有几分道理。

可是普通的将士呢?

因没有说话权,就这样被人忽略,成为文武百官口中的刁民,何其可悲!

可军官们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们想着法子向朝廷虚报士兵数。

吃空饷,即军中本无此士兵,但花名册上还有名字,上面照册发饷,钱都进了武将的腰包。

为了多“空饷”,一方面,军官向朝廷虚报兵数。

另一方面,军官并不阻止士兵逃亡,反引以为利,有时故意惩罚士兵,逼他们逃跑。这样既可贪污军饷,又可向逃亡士兵索取贿赂。

在这样的苦役盘剥之下,士兵们较好的出路就是逃亡。

不逃不行啊,军官除了贪占财物,还贪占士兵,把士兵当成私人劳动工具比比皆是,在当时叫占役。

这些被军官占役的士兵拿不到一分钱劳动报酬,跟家奴无二,不听差使,还会遭凌虐暴打。

搞得军人不像军人,农夫不像农夫,市井不像市井。

军人干了太多与军队无关的话,影响了军人的军事训练,没有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上了战场怎么打得了胜仗?

再说了,既然当兵是干农活,而且还是无偿地干,如此劳累,那还不如不当兵。

在家干农活,干多干少总归自己,所以,士兵逃跑、脱籍很多。

“都司卫所将官贪贿差放,有征办需索加倍,或包纳月钱,纵放买卖。

或以供应上官为名,勒除月粮,或指差操刻减布花。

朝廷发给士兵的军饷,将官皆要雁过拔毛,有时候毛拔掉一半还不止,士兵都快成裸雁了,穷困得跟叫化子似的。

前日本督单独巡查关锁,发现边军士兵多有衣不遮体,食不饱口,疲损羸弱,形容枯槁,委实让人心酸呐。

诸位可有想过,叫化子将士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了,还能保得了大明?

笑话!”

秦浩明不怒自威,语轻意重,让桌上部分将领面有愧色。

“当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此举毕竟有损诸位兄弟的利益,不强求,毕竟本督也不会在宣府镇久呆不是?

诸位回去考虑清楚,愿意不吃空饷拿足额的,私下跟本督说一声即可。

来来来,走一个,不管愿不愿意,情谊不变!”

秦浩明语重心长说完该说的,临到末尾,又大呼小叫闹腾起来。

也只有他,既有年龄上的优势,又有赫赫功名在身,嬉笑怒骂皆可,而无丝毫违和之感。

只不过他说得轻巧,不影响情谊,桌上众将可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委实难以抉择。

不能久呆宣府不假,可随人不知他和卢督的关系?

恐怕说是弟子或者一手提携都是轻的,没见卢督对他基本言听必从,呵护有加?

一方是的财物受损,一方是私谊受损,如何抉择?

果真是鱼和熊掌始终难以兼得也!

在场的俱是精明人物,不说他和卢督关系,便是秦浩明自己,崇祯皇帝让他暂代几省总督之职,今后又岂能不加以重用?

第六百一十节 立体打击第十五节 前期准备第五百三十节 冲突第四百二十九节 部队变革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一百三十六节 辽东汉人第八十五节 二美初见第六十节 困局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六百一十节 立体打击第二百五十七节 举贤不避亲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一百二十二节 战法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九十九节 浅议和谈第五百一十七节 长箭当空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三百三十八节 他乡遇故知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一百一十节 狼行千里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第八十七节 告捷塘报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四百一十八节 南洋局第四百八十六节 船厂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五十五节 炮仗第二百一十七节 官商勾结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三百零八节 有情有义第六百六十六节 有仇报仇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二百九十八节 杀猴骇鸡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三百一十九节 冰火两重天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八十六节 一皂难求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二百零二节 底气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六百三十五节 什么人带什么兵第六百四十六节 家是他们的家,国不是他们的国第三百九十节 检阅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第六百六十九节 攻陷马尼拉第三百五十九节 蛇蝎女人第五十六节 伏击第一百二十八节 后宫第五百五十四节 炮兵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六百四十节 还没杀够(诸君元宵节快乐!)第五百五十五节 炮仗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二百二十五节 天灾将至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六百五十八节 海军战略第二百零四节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六十四节 坑人第五百五十四节 炮兵第三百九十四节 战争,和女人无关!第三百五十九节 蛇蝎女人第三百七十三节 战略蓝图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二十七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第三百三十五节 接风洗尘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三百二十一节 承包到户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二百九十六节 总督不好当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