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

不用他说完,秦浩明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肯定是被贪墨了。

大明官场,各行各业,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没有才叫奇怪。

可纵使如此,秦浩明还是气得不行,抬腿一脚,把这个太监踢得满地打滚。

最可恶的就是这些贪腐下层百姓血汗钱的人。

吩咐把这些太监全部打入大牢,追问财物。至于说严加拷打之类,那是不敢的。

太监属于天子奴才,外臣无权处罚,便是把他们收监,也多少有些僭越。

现场十几个匠头见往日对他们不可一世的太监被收监,俱到感到高兴不已,进而对眼前的青年总督产生亲切感。

秦浩明向众匠头详细了解宣大兵仗局的情况,最后,把负责制造火器的匠头单独留下。

“王匠头,把你这组所有人召集起来,到你们的作坊去。”

制造火器的匠头叫王大力,江西人,四十多岁。天启七年从南京兵仗局被征召宣府,一直至今。

“诺!”

王大力脸颊通红,着实有些激动。

总督何等大的官,竟然要到作坊这样一个肮脏的地方视察,让他委实有面子,许多人怕是一辈子也不见得有。

王大力一组共有一百七十人,其中又分为若干小组,有生产火铳、火绳枪、三眼铳等等。

宣府是边关前沿,战事较多,故而对枪械的需求大,他们经常人手不够,加班较多。

宣府镇火器作坊很大,里面堆满成型和未成型的各种火器,其中又以火绳枪居多。

秦浩明缓缓走一圈,指着火绳枪问道:“你们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

“火绳枪一组有四十人,若是枪管供应得上,一个技艺娴熟的工匠,一个月可以打造十五杆左右。

只是从小人过来宣府,每月从未超过五百杆,主要还是枪管供应不上。”

王大力躬身说道,接着怕秦浩明不懂,继续解释,“大人有所不知,打造火绳枪最关键在于一根合格的枪管。

而卷成一根枪管,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即使如此,真正打造火枪的过程中,枪管的合格率最多只能达到五成。

也就是,每打造出两根枪管,才会有一根枪管满足要求,可以装枪使用……”

秦浩明点点头,现在没有无缝钢管,按照传统工艺,先把铁片打造成坚硬的钢铁,然后通过一根坚硬的铁棍,将铁片卷成枪管。

之后,再一次又一次重复上面动作,并且要在不出一错的情况下,才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枪管。

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成功的钢管不炸膛。

见秦浩明点头肯定,王大力高兴之余有些唏嘘说道:“大人,火器制作不难,一难在钢管,二难在百炼钢数量不足。”

秦浩明嘿然一笑,这两点他倒是有些办法。但现在人多嘴杂,且事情未定,他不愿意多说。

转头朝陪同而来的一百多名工匠大声说道:“诸位师傅,本督决定在福州扩大兵仗局规模,有谁愿意去南方?”

现场寂静一片,没有人应答。宣府离福州何止千里,人生地不熟的,不知什么情况,众人如何敢答应?

秦浩明环视一圈,不以为意,微笑着继续说道:“本督只要你们当中技艺娴熟者前五十名,一人去,全家同行。

由总督府负责一进三房供其居住,每人每月足额十两纹银,一月休息五天。

确定者,当场给五十两纹银作为安家费,不计每月饷银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当场问。”

秦浩明此言一出,犹如重磅炸弹,把一百多人震得昏昏沉沉,纷纷交头接耳。

每月十两纹银什么概念?

他们现在属于匠户,和卫所兵一样,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饷银和卫所兵一样,每月一两五钱纹银,但经层层扣刻,实际到手不足八钱,并且劳动强度非常大。

而现在这位总督大人提出每月十两,那岂不是相当于干一个月等于一年收入?

更何况五十两的安家费,更是让他们难以自持,便是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至于说一月休息五天,一进三房反倒让他们忽略不计,若真有这样的饷银,还敢不拼死拼活干,这些东西又算什么?

只是,只是给得太高,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起来。不要是水中月镜中花,让人空欢喜。

当然,也有一些胆子大的跃跃欲试,毕竟是几省总督亲自说这番话,还是有几分信服力。

“大人,小人愿意去,只是不知如何考核?”

匠头王大力倒是甚有决断,也不管身边议论纷纷,第一个做出选择。

他相信眼前的年轻总督,就冲他处理盘剥他们的几个太监内官,还有一系列的战场赫赫威名,至于对他们这些低贱的匠户食言吗?

再说,穷人到哪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想那么多干什么?

王大力一开口,剩下的大部分人也抛却一丝犹豫,纷纷出声报名。

作为匠头,王大力的技艺无疑是他们当中最优异的。作坊匠人地位低下,靠的就是自身手艺,取不了巧做不了假。

秦浩明抬起双手,让匠人们安静下来,开口说道:“诸位,还有月余的时间,大家不妨慎重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另外,本督不允许粗糙烂制火器,管理要求严格。所以,没有一定实力,本督概不接受。

如果学艺不精真要勉强,反而是害了自己。

至于考核的标准,总督府会拟定一个条陈,到时再通知大家。

这段时间,宣府镇兵仗局将由许书办负责管理,报名的事情大家可以找他。

现在大家请他说两句。”

此时,一个年近三十的士子站出来,朝工匠们团团作辑。

他是由洪迪新举荐,名叫许杰,字进生,山东人,国子监生员。

“诸位匠公,鄙人许杰,将暂代作坊大使一职,这段时间诸位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一定竭尽所能为,尽力解决。”

许杰温文尔雅,话不多,却显得极为可靠。

应该说,他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也不乏野心。于他而言,这次一个机会,一个在秦浩明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

好友洪迪新告诉他,认真做事,做好事,定能在总督府有一席之地。

秦督跟他说得很清楚,把兵仗局最优秀的工匠带回南方,目前他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唯有少言多做,尽快完成秦督的交待。

“秦大人,没有兵仗局少监的任命罢黜,私自任免大使怕是不大妥当吧!”

外面一阵鸡飞狗跳,隐隐约约有嘈杂是声音传来,下一阵,秦浩明耳边传来一阵阴测测的讽刺。

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二百一十三节 另类连蒙第六十四节 论战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四百八十七节 开花结果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五百五十四节 炮兵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第二百四十节 初露峥嵘第三百六十八节 利剑出鞘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三百六十九节 惨烈厮杀第三百三十三节 赴任第四节 悔不当初第四百一十八节 南洋局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六十节 困局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二百四十一节 王朴伏罪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五百三十六节 风起云涌第六百三十九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六百节 少跟本督来这一套第七十九节 劫杀鞑虏第五百二十节 无病呻吟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四百二十四节 忍一时风平浪静第五百节 真的很酸爽第六百三十五节 什么人带什么兵第四百九十三节 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二十八节 后宫第六百五十五节 海上形势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六十一节 震撼第五百七十五节 擒拿鳌拜第三百节 暗潮涌动第六百六十九节 攻陷马尼拉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六百五十一节 调教太子第一百三十九节 自此而始第四百九十七节 郑森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一百四十四节 萌生去意第一百四十七节 血腥暗卫第五百六十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第四百七十二节 冲突开始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一百七十七节 夺权用人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四节 悔不当初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五百九十五节 国之利器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一百九十七节 三年之期第六十二节 考察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三百一十八节 秦家族人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四百四十九节 嚣张第十八节 变废为宝第三百九十七节 措手不及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