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

虽说已经把黄永发本宅大大小小一锅端,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秦督的命令是连根拔起。

把黄永发的管家、大小掌柜一一找来,田亩账册由洪迪新的团队接管,认真审查。

而对于张松荣来说,除了查封黄家在太原的各家商铺,最重要的是粮仓。

嘱咐完毕,张松荣一行人缓步走进内院深处的一座大厅里,这里刻画着仙鹤祥云,飞禽走兽,边上摆放着名贵的瓷器古董,装饰得富丽堂皇。

这座大厅是是黄家族人聚会及招待贵宾时的所在,自然极尽豪华奢靡。

张松荣随手拿起一个海碗大小的瓷瓶仔细瞅了瞅,但是对于他这位浑身上下没有半根雅骨的军汉来说,也就是觉得这个瓷瓶除了做工精致,花纹艳丽点之外就没有什么特点。

此时,负责登记查抄物品的洪迪新随口笑道:“张将军,您对瓷器也很感兴趣吗?”

张松荣失笑着自嘲道,“本将只是个武夫而已,对这些瓷器没有什么研究,只是随便看看,可本将看了半天,却愣是看不出这玩意到底有什么好。”

张新发凑上前来,仔细看了两眼后说道:“张将军,此瓷器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鲜***案花纹精细,应该属于元青花瓷。

这种瓷器虽然不甚珍贵但也颇为少见,将军若是喜欢,不妨把它拿回去收藏。”

“是啊,若是卑职没看错,它确实就是元青花,您看它的颜色是蒙古人喜爱的蓝色,明显有元朝风格的饰物,这就是元青花的特征嘛。

不过此物虽然少见,但在我朝却不怎么受到达官显贵的喜爱,也就只有黄家这个商贾之家才会喜欢。”

洪迪新极有见识,在一旁插话说道。

在明朝时期,元青花的名声还名声显赫,喜欢这种瓷器的人也不是很多。

“秦督是文人,应该喜欢这些东西,打包好,全部带回去。”

张松荣哪里会感兴趣这些瓶瓶罐罐,只不过对于秦浩明的交待倒是谨记,黄家的一花一草或许都是宝贝,千万不要乱丢弃。

“将军,找到了,找到了。”

张松荣他们正在闲谈之际,负责搜查的一个书办手里拿着一沓字据,兴高采烈的大声叫喊。

“哦,赶紧给本将看看。”

张松荣大喜,接过书办手中的字据,一张一张认真看起来。

这些东西不是什么信件,而是建奴给黄家的欠条,俗称龙票。

毕竟财帛动人心,黄家烧毁了跟建奴往来的信件,这些欠条终究舍不得焚毁,现在却成了罪证。

张松荣看一张,脸上就狰狞一分。

字据记录从野猪皮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去年为止,时间长达近二十几年,建奴共欠黄家两百万银两。

满满的一沓数据,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时有山西晋商等处在抚顺贸易者十六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

之后,山西商人在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礼遇和重视。

其中,去年建奴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皇太极曾命满族贵族带领一百名内地山西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

对此,建奴朝廷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

因此,建奴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

“掘地三尺,地道暗格千万不可放过,给本将军用力搜查。”

张松荣把字据给身边的通判张新发,脸上带着戾气,朝外院凶狠走去。

怒火在他心中急遽增加,他需要发泄,要杀人,不然难以承受心头怒火的反噬。

“把黄家直系老小全部压到大院。”

张松荣手驻腰刀,杀气腾腾往黄家大院一站,朝着将士大声喊叫。

此时,一些将士正在逼问黄家粮仓的具体位置。

黄家直系老老小小共有八十七人,在初升太阳的照射下,战战栗栗的盯着眼前发狂的将军。

张松荣走到犹自硬撑,假装坚强的黄永发面前,独眼紧紧瞪着他,口里念叨着昔日秦浩明所言:

“商贾借士人崛起,无利不起早,心中无国家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

山西晋商者,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清人之一信?

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

清人如无铁器之利,何至于如此迅速的崛起?

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正是始于这类汉奸商人之手也,虽万死难消此恨!

黄永发,今日你如果不把所有财产交代清楚,本将一定让你黄氏满门生不如死。”

“君是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张将军,今日灭了黄家满门,来日你就不怕被人灭门。况且,黄家和你有什么仇恨,竟然要……”

黄永发听了张松荣之言,面色惨白,尚来不及说什么。

他身边的二弟黄永达却不知廉耻站出来,指着张松荣鼻梁大声说道。

“可恶,恬不知耻!”

黄永达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觉得一股凉意从自己的脖子上掠过。

突然间,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能看到自己的背后,这个发现让已经活了六十多岁的黄永达惊讶不已。

而且他还发现自己的视野竟然是前所未有的高度,竟然能从上空俯视,这让他有些惊愕莫名。

直到看到一个无头的身体以一种奇怪的姿势在地上抽搐,那熟悉的身形和衣裳使他最后一丝意识仿佛好像是自己。

“啪嗒”一声,黄永达那六斤半的脑袋从空中砰然落地,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响声。

带着丝丝血迹,在地上滚了几圈后才停了下来,一双瞪大的眼睛仿佛还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幕。

“爷爷,爷爷……”

周围几名虽然衣衫不整,但却异常华丽的年轻人,不敢置信哆哆嗦嗦的用手指着张松荣,身体如同打摆子般不停的晃动。

一名年轻人甚至受到惊吓后,一股恶臭从他身上传来。原来这位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惊吓过度竟然失禁,黄褐色的屎尿从他的裤管流到了地面上。

张松荣冷厉的眼神缓缓扫过,心中一阵蔑视。最后,一声不吭握着带血的腰刀,停留在黄永发有些失神的脸庞上。

“请张将军放过他们,小人该死,一时糊涂,误国害己!”

黄永发噗通跪地,老泪纵横,浑浊的眼中显得有些空洞,更有着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自以为做得很隐蔽,天衣无缝,妄图左右逢源。现如今,万贯家财有何用处,更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

人生不过百年,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三尺,要那么多干什么?占那么多干什么?贪那么多干什么?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了何用?

脑海间,黄永发想起当初老祖宗说的话,可惜悔之晚矣!

“希望你是真心悔悟,老老实实地把情况说清楚,但有遗漏,莫怪张某心狠手辣。”

张松荣把书办召过来负责记录,冷着脸对万念俱灰的黄永发阴沉说道。

第三百五十一节 惨烈屠杀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二百五十三节 联手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二百六十九节 自力更生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六百二十五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四百六十五节 大明银行第六百一十一节 大战前奏第一百一十八节 杀鞑灭虏,唯我汉人!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第一百六十七节 大才第一百五十八节 柳暗花明第六百二十五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三百五十二节 血色草原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二百零二节 底气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五百九十六节 多铎的眼泪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一百六十三节 两难第三百三十四节 全套班子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二百二十九节 家宴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四百二十九节 部队变革第五百八十二节 左右为难第九节 无需再忍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六百节 少跟本督来这一套第三百三十节 志存高远第一百零九节 崛起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六十八节 秘议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一百九十六节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第四节 悔不当初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四百一十六节 本末倒置第五百七十九节 小试牛刀(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第三百四十五节 此生无憾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四百七十九节 说漏嘴了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六百零八节 下辈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一百七十节 丰收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一百三十二节 威望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三百五十七节 实战演习第一百五十四节 怒火中烧第四百四十九节 嚣张第三百九十四节 战争,和女人无关!第三百三十二节 众志成城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十九节 产品诞生第三十四节 初抵应天府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二百七十九节 琉球使者第二百零二节 底气第六十九节 防御部署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五百四十八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五十七节 大捷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