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节 琉球事件

一声尖厉的竹哨声响起,前几天被俘的海盗从甲板上站起来身,把水桶里的脏水倒进大海,又从大海里拎上海水,匆匆的洗了手,就齐齐的坐在甲板上。

厨子抬着一个大桶,给他们每个人的盘子里盛了满满一盘子米饭,浇上一勺子鱼汤,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橘子。

虽然酸的不像话,他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云弟做得不错,才几天功夫就把他们训得服服帖帖,有点手段。”

临近通州港口,秦浩明看见海盗的表现,欣慰的夸赞张云。

“都是一些苦命人居多,活不下去才出海搏命。当然也有桀骜不驯之徒,为了财富铤而走险。

按兄长的意思,胡萝卜加大棒。想死有刀枪,想活,有热腾腾的的白米饭,他们自然也就安心下来。

再磨合一段时间,把他们打散分到队伍中,都是一些见过血的汉子,战斗力不缺,还有海战经验,熟悉海盗的作风。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是合适!”

张云全身甲胄,拿着单筒望远镜,四处观望,口里回答着秦浩明的问题。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秦浩明欣慰的看到张云的转变,心里无比畅快。

如果不是遇到三艘倭国的小船,秦浩明的好心情会一直保持下去。

只是随着张云把单筒望远镜给曹胜鑫,后者说好像是倭国的船只,秦浩明就准备一声令下,送这三艘船送进海底见龙王。

不管是不是海盗,反正秦浩明是信了,麾下的水军也准备相信这就是一群海盗,最多事后去搜集一下物证,相信一定会有。

卢象升也认为一定会有物证,因为只要经过秦浩明的手,想要没有都困难。

八牛弩已经上好了弦,炮衣也已经掀开,所有人在不停地校正角度,准备第一轮轰击,就把三条小船砸个稀巴烂。

一个大明的绿袍官员出现在倭人的船头,不停地向他们喊话,秦浩明无奈的下令停止攻击,他实在做不到向自己人开炮。

一条小船把那个绿袍的官员接了上来,秦浩明冷着脸没好气的问:“你一个六品官,怎么和倭人挤在一条船上,丢不丢人,我大明没船了吗?”

“回秦督的话,下官隶属于福州鸿胪寺,奉命去了琉球,现在回国要去京城复命。”

鸿胪寺官员李春江虽然诧异于秦浩明的年龄和官职,但而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能不恭谨吗?

差点就莫名其妙的丧生海底,有冤屈都没地方说,由此可以看出秦督的彪悍。

在秦浩明的盘问下,李春江把去琉球的目的一一道出。

原来,现在的琉球已经被倭国岛津家族占有。如果不是琉球的使者冒死告知,大明还被蒙在鼓里。

而李春江为了辨别真伪,冒死去琉球查看。

一看,事情果然如此。如果不是琉球国王相救,估计现在已经成为死人。

“李郎中,本督向你赔罪。”

听到这里,秦浩明已经完全明白事情来龙去脉。

琉球,也就是后世的冲绳,美国在日本的海军基地,这是后世每个中国军人心痛的地方。

就地理位置而言,琉球群岛是控制日本,台湾和中国大陆出海口的一个重要锁匙,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可这,原本应该是中国的土地。

大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

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朱元璋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

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大明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大明正朔。

特别是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中山王名为尚思绍,开创了第一代尚氏王朝。

从此,也使得琉球正式成为大明帝国的藩属国,琉球开始定期向大明朝贡。

但在万历三十七年年底,萨摩藩的统治者——岛津家族按照拟定好的攻略计划,派出三千名萨摩军。

以七百支火绳枪为主要武器,迅速打败以老式火铳为武器的琉球军队,琉球王国被倭国正式吞并。

战败的琉球王国在投降文书上被迫承认“琉球自古以来世代从属于萨摩”。

但顾忌到琉球宗主国大明的反应,同时也为了重要的朝贡贸易上的需要,琉球王国在表面上保持了“独立”。

而倭国也假借琉球船只与大明进行朝贡贸易,在此后的时间里,琉球同时与大明和萨摩藩保持着宗属关系。

要知道,大明是严厉禁止与倭国通商,这也是倭国为什么和郑芝龙通商的原因。

所以对于倭国,尤其是以贸易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萨摩藩来说,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控制琉球。

然后,借用琉球的“合法身份”,与大明进行利润极高的朝贡贸易以及其他商务活动。

“操!这些鬼子。”

秦浩明恨恨的骂了一句。

这些倭国孙子,利用琉球借机占大明的便宜。

历史上,琉球国屡次向大明求救,奈何大明自身难保,所以都没有任何行动。

至于之后的建奴朝廷,不提也罢,都是血泪。

“李郎中,这件事情本督来处理,定不让琉球国王失望。

那这些人是倭人还是琉球人?”

秦浩明指着三艘小船的上的人,朝李春江霸气的问道。

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三百八十八节 挂羊头卖狗肉第五十节 天雄军第四百一十六节 本末倒置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五百七十二节 豫亲王多铎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二百三十节 莫欺少年穷第三百七十四节 那就听你们的新书《崇 祯 大 帝 国》前三章请诸君赏鉴一番,欢迎点评第六十五节 部署第六十节 困局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六百六十五节 兵发吕松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四百三十一节 醉红楼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三百零五节 只身许国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八节 忍无可忍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三百一十一节 心字简单却难懂第四百八十七节 开花结果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四十二节 合则两利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第六百零二节 洪承畴第六百六十七节 炮灰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六百四十七节 离京之际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三百二十九节 有容乃大第七十九节 劫杀鞑虏第三百零五节 只身许国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二百四十六节 对比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二百二十九节 家宴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九十八节 帝王心术第二百四十九节 收网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三百七十四节 那就听你们的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十九节 产品诞生第五百七十六节 黑心战术第三百零五节 只身许国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四百四十三节 突发事件第一百六十四节 坑人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三百五十二节 血色草原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四百九十四节 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第一百五十一节 刮目相看第六百五十九节 初临台湾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六百四十节 还没杀够(诸君元宵节快乐!)第五百六十九节 太子朱慈烺(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六万大赏!)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四百零一节 军令如山第三百九十四节 战争,和女人无关!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