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节 郑家

他乡遇故知,别来无恙?

日思夜思,却是这淡淡得仿佛普通朋友相见的语气,让叶绍梅心中酸楚更甚。

刚刚勉强止住的眼泪不可自抑的顺着鼻梁汩汩而出,瞬间模糊了双眼,泪花中依稀可见明哥哥满脸的苦笑。

情难续,难再续。聪慧如她,见此情况,明白缘分已失,无需再多问什么,徒增烦恼惹人嫌弃。

“冒昧打搅,尚请原谅。”

叶绍梅努力的让眼泪不再流下,抬起俏脸,看着秦浩明,似乎要将他的容貌,深深的印在心中。

“身以许国,再难许卿,祝你幸福。”

秦浩明说完默然一叹,转身毅然离去。

他跟叶绍梅没有半毛关系,也不愿意牵扯不清。就像有人说的一样,他不是太阳,在感情的事上无法泽被天下。

快刀斩乱麻,或许是最为妥当的处理。就这,他还是冲着书呆子的面上,才婉转的说了一句。

长达一年时间里,叶绍梅做过许多的美梦,也有其他设想,何曾想竟然是如此绝情的短短一句话。

望着明哥哥踏步远离的背影,她美目中眼泪打转,痴痴凝望,“明哥哥心坚如铁,奈何心以许君,再难容他!”

wωw ⊕ⓣⓣⓚⓐⓝ ⊕¢O

相较于炙热的白天,夏天的夜晚总是那么的陶醉人,漆黑的天穹里布满了点点生辉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

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在上空,像撒上了一层碎银,晶亮闪光。

月光下,安平城堡静静的耸立在南安的土地上,见证着郑家的荣耀。

崇祯三年季春,郑芝龙在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历时三年两个月告峻,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整个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一百五十亩。

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

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

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

一直到永历九年,郑成功毁家复明,自焚宅第。

城堡的中心,郑芝龙宽大的书房内,摆着几把产自南洋花梨木的大交椅,上面都各自铺着一张大大的老虎皮。

中间是一张花梨木的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青铜鼎以及几本书,一套文房四宝。

一个黑人奴仆正在焚香泡茶,擦抹桌面。

郑芝龙手下有一支三百黑人组成的部队,这些黑人都是基督教徒,对郑氏忠心耿耿,深得他的信任。

不一会,郑芝虎、郑芝豹、郑鸿逵三兄弟联袂而来,参加家族会议。

听到说话声,从里屋走出一个身条修长的中年男子,身着紫色长袍,面皮白净,眉若新月,目若星晨,三缕长髯飘洒胸前,端的翩翩尘世美男子,此人自然就是郑芝龙。

让兄弟们坐下,抬手示意仆人出去,郑芝龙走到中间的虎皮交椅坐下,拿出一叠文书交给老四郑鸿逵,由他负责读上面的内容。

郑芝虎、郑芝豹、郑鸿逵三兄弟文化不高,读一些直白的文字尚可,可若是朝廷一些隐晦的文书,应付起来未免有些吃力。

郑芝龙是一个能力很强,但是缺乏见识的人物。

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点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技巧和手腕都是一流的。

但是没文化,看不清大形势,在把握大局方面有问题,容易做出错误的战略性决定。

事实上,郑芝龙多少也有点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陷,所以他虽然一直被文官鄙视,但对于把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变成士大夫却非常热衷。

历史上郑成功能够一直有稳固的位置,和他考取了功名,并且有一位名满天下的老师是密不可分的。

“等一等,此事暂缓。”

在听到负责台湾事务的族人要求今年再移民五千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时,郑芝龙抬手打断。

“大哥,可是哪里出现问题?”

郑芝虎疑惑的问道。

此项事务是他分管,郑家往台湾移民已经进行将近十年,是家族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长久任务之一,更有狡兔三窟的意思。

自从崇祯元年开始,一直至今,从未间断。

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可谓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大员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

荷兰人那时候确实驻扎在台湾,建立红毛城。但是当时荷兰人并不控制台湾,他们不过是在郑芝龙的许可下,借用了港口从事远东交易而已。

郑芝龙才是台湾真正的统治者,并且开始野心计划,从福建向台湾移民。只要肯去的,给银子给地给牛,风雨飘摇的大明政府根本管不了。

ps:感谢书友20170411132658683、颜蛰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五十三节 对策第三百节 暗潮涌动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二百四十六节 对比第一百五十六节 两面三刀第二百三十六节 醉翁之意说说感谢和感言第二百六十一节 商议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五百二十五节 煞费苦心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五百零一节 首重军功第五百七十七节 鳌拜惨死第六十四节 论战第五百一十五节 战前第六百二十节 撤退事宜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五十三节 对策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三百零七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一百四十六节 组建队伍第三百六十五节 敌迹初现第三百二十节 负荆请罪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四百四十三节 突发事件第三百六十节 谁的孩子第六百六十五节 兵发吕松第二百零六节 何处捞钱第七十节 筹备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三百六十八节 利剑出鞘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四百一十二节 天谴计划第一节 再回首恍然如梦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一百四十四节 萌生去意第三百七十一节 围三阙一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第二百六十节 男大当婚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三百四十六节 坦诚相待第四百一十九节 无耻之尤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一百七十九节 万事俱备第六百五十五节 海上形势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四百六十二节 处理汉奸的方法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二百九十三节 润物细无声第三百七十六节 什么夫人?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九十二节 君前拔刀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四十七节 北上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四百四十五节 聪慧之女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四百七十二节 冲突开始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一百九十五节 给郑家下套第四百八十九节 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