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

北方暂时就这样,京畿之地和西北地区还是不碰为好,否则,目标太大。虽说不至于怕,但精力和实力明显不够,没必要拼命。

其次就是中部的江浙地区和运河两岸,自然由舟山群岛负责供货。只是这里需要建多大的盐场,才是头疼的问题?

这几个地方属于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人口也远不是草原鞑子能比,像登州卫一样,四百万斤产量显然不够。

就算贫穷的缘故,每人一年只吃十五斤盐,四百万斤也不过只能供应两百六十万人一年而已,实在是九牛一毛。

秦浩明咬咬牙,一副非常痛惜的样子下定决心,前期还是建个中等规模的就好,年产一千五百万斤盐场可能比较恰当。

人口多,市场大,竞争激烈,意味着利润也薄。再说,这一带也不是自己的主场,还是全力经营根据地为妙。

而接下来供应福建、广东的盐场,显然是回去之后考虑的事情。

“把你们这几天画的地图拿来,跟本督出去选盐场地址。”

计定再三,秦浩明在众人的注视中舒缓双眉,走出屋外,考察六横岛的地理地形。

应该说,选择六横岛作为盐场非常合适。这里水岸线绵长,港域腹地宽阔,东南角还有一片沿海滩涂地,是舟山第一大镇。

其悬居海洋之中,处于主航道线上,但又距海岸不远,便于粮草接济。万历年间,正是海盗从事走私贸易的好地方。

历史上如福建人郑獠、金子老、李光头,安徽人许氏三兄弟、以及后来赫赫有名的皖南人汪直,就是以这里为海盗基地。

他们不但雇用本地的舵工、水手,还招募了一些日本的贫穷浪人,作为护卫家丁。鼎盛时,岛上有一万多人。

后来大明朝廷派大军进行围剿,也就是双屿港战役。

双屿港之战后,因为距离太远,福建兵不肯守卫,用浙江兵又不放心,朝廷把岛上人口全部迁徙至内地,于是这里就成为一个荒岛。

一直到了现在,乱世来临,才被刀疤六这些小股海盗,再次把这里作为据点。不过,说起来还是再次被大明水军剿灭。

“真可惜,如此美景居然白白浪费。”

和众人沿着岛上海岸线绕半圈,秦浩明感慨地说道。

岛上海滩众多,海岸曲折,怪礁林立,绝壁高耸,岩洞遍布,绿树成荫,因山体起伏曲折,行走百步,所见殊异,可谓百步一景。

“待久了也就那样,荒山野岭的孤岛,没有一点人烟。”

曹胜鑫这个粗汉,哪有秦浩明的小资心情,无聊的啃着手指头,行走在柔软的沙滩上,发了一句牢骚。

“啊……秦督恕罪,末将胡言乱语,该打!”

话一出口,曹胜鑫蓦然反应过来,摔了自己一耳光,身边这位不是平日里可以打闹的将士们,而是高高在上总督大人。

“曹千户这是作甚,本督又不是老虎,一句玩笑都不能开。”

横了他一眼,秦浩明不以为然的说道。

“是是是……”

曹胜鑫弯着腰,一连串的答道。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平常的勇猛去哪了,滚开。”张云轻推他一把,扭头指着前方的一片滩涂说道:

“秦督,末将以为这里不错,再往前那片海域水深,适合建船坞,西北角则可以用来做码头,怎么样?”

“唔,不错,就这里了!”

张云选择的这个位置,可以充分利用海滩空地,毕竟六横岛这样的优良深水海港,可是要用来修建船坞码头,若只是用来修盐田,却太过可惜。

“秦督,您看,苟志新他们出海打渔回来了,还真快,两个时辰不到。”

顺着旁边沈寿崇的手一指,秦浩明看到,从海上的西北角,一艘福船正顺着北风,快速朝岸边驶来。

不多时,福船靠岸,岸上所有的人,都被福船上堆积如山的鱼虾惊呆了。好家伙,装满了整个船身,收获不小啊!

福船甫一靠岸,苟志新便大笑着跳下船来。

“秦督,幸不辱命,够义务的兄弟们吃喝一两天了。这一片海域不熟悉,惊跑了不少鱼群,若是下次,定然还能捕获更多!

这里不比南海差,这弥天大网撒下去可了不得,装满得几乎用绞盘都拉不动,”

苟志新一脸笑得灿烂,两只小眼睛眯成一道细缝。

“干得漂亮,辛苦,吹螺,让兄弟们来帮忙。”

拍拍明显奉承自己的苟小千户,秦浩明笑眯眯的夸赞。

后世自己也是大头兵,自然明白将士们的心态。

“不辛苦,不辛苦!兄弟们,动作快点!”

被秦督这么亲切一拍,苟志新骨头都仿佛酥了,行礼完毕,转身便朝后跑去。

盐场地址选定,众人一起对滩涂地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六横岛东部的沿海滩涂处,敲定五百亩作为盐场,就叫六横盐场,全部用薄青石板铺地,用泥灰加糯米汁弥缝,用青砖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盐田。

这些盐田,通过多条弯折的涌道,将与大海连接。这种用海水晒盐的盐田设计原理,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那就是,每当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汹涌而来的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发掉水份,约浓缩到盐度十五度度左右,再打开盐田的闸门。

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的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发,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结晶。

这种新颖的方法,比起盐户们传统的煮海水制盐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原本是登州盐场早就使用的制盐技术。

可惜的是,这样的新式盐田,还未来得及产生效益,便被孔有德、耿仲明叛军毁于一旦。

这种设计,基本已经接近后世的盐场技术和水平。

经过测算,在这南方的夏秋时节,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能达到六毫米。

这样一来,即使雨天不能生产,阴天产量再减半的情况之下,这五百亩盐田,一个月最保守的产量也在一百五十万斤以上。

这个数量看上去很大,其实相比整个大明的食盐消耗量来说,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这点产量,在大明过亿的人口面前,实在少得可怜,也就是沧海一粟。

甚至秦浩明在想,如果将来水军强大,除了蒙古诸部,诸如朝鲜、倭人、南洋等地,均可以建立商道。

而这些盐田,完全可以再度扩建,从而将给他带来更多的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与财富。

这制盐走私的利润,实在是只有身在其中,才会明白这银钱数额有多么惊人。

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三百七十节 缠斗第三百五十八节 还施彼身第二百二十一节 骑兵训练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一百五十五节 无妄之灾第二百三十六节 醉翁之意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二百三十六节 醉翁之意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第五百五十七节 杀人了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第五百四十六节 鼓舞士气第六十一节 震撼第五十五节 改变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四百五十六节 重操旧业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一百三十六节 辽东汉人第一百一十三节 有女婉如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三百一十二节 逼良为娼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三百三十三节 赴任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九节 无需再忍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一百六十节 成人之美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五百三十六节 风起云涌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一百九十八节 颜继祖的作用第八十六节 一皂难求第二百七十二节 事起德州府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五百一十七节 要开打了第三百八十四节 明月中秋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一百五十九节 汉家血脉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四百四十九节 嚣张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六百五十三节 辽东渐定第五百四十八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三百二十七节 抢手的流民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一百八十八节 这钱必须给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第六百五十一节 调教太子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四百六十四节 银币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七节 欺人太甚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一百六十二节 敲诈勒索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六百六十节 困难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六百六十五节 兵发吕松第四十八节 忠义卢象升第三百零六节 张云的心志第二百三十四节 借刀杀人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六百零一节 算计深远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说说感谢和感言第六百五十五节 海上形势第三百九十九节 好戏开场第一百九十四节 被激将的崇祯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第三百零九节 杀是为了不杀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