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 伏击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河北鸡泽小鹿庄。

秦浩明和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山上登高远眺,视野广阔一览无余。

山下一条小河蜿蜒绕山而过,河水潺潺而流,清澈见底。

官道两旁原本都是良田,可惜现在空空如也。战乱来临,也没人有心思侍弄土地。

身后是二千天雄军全身甲胄,埋伏在山谷中等横戈待旦,随时等候出击命令。

左侧和右侧各有一千五的天雄军,由大名府守备戚纲和天雄军掌牧杨陆凯带领,目标便是前方一千五百人左右的满清正白旗鞑虏。

满清鞑子在大明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清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

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

而一千五百人正好是一个甲喇额真的编制。

秦浩明十一月三日和卢象升商议完毕,当天便把军中精锐夜不收撒出去,查探小股清虏消息。

四日拂晓,天雄军游击张松荣带领三千天雄军精锐,从保定府带走半月粮草,以驰援卢象升的名义赶赴赵县。

五日清晨,得到夜不收消息的秦浩明和天雄军诸将带领五千人马,准备把多尔衮正白旗一个甲喇额真的鞑子全部消灭。

余佑汉潜伏在左侧戚纲领导下的队伍中,心情异常激动。

热血在胸中沸腾,习武苦练多年,今日终于可以用鞑虏的脑袋试试本领。

“小子,安静点,兴奋个啥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待会真干起来别怂了。”

百户赵大有是天雄军元老,崇祯三年入伍,至今已有八个年头,跟随卢象升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像余佑汉这样的新兵蛋子他见多了,要不激动兴奋,要不害怕哭丧,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缘故。

赵大有是好意,余佑汉默不作声,心里却暗自憋着一股劲,待会见真章。

稍远处一个小山包的半山腰,一个明军将士接到前方山顶夜不收的讯息,拿起红军旗挥舞起来。

“鞑子来了,吩咐兄弟们做好出击准备。”

张松荣朝身边的亲兵吩咐。

他是参与组建天雄军的灵魂人物之一,崇祯五年在一次战斗中缈了一目,一道伤疤从额角贯穿脸颊中部,让人看起来有些狰狞。

卢象升怕秦浩明镇不住天雄军这些骄兵悍将,故而让张松荣帮忙秦浩明指挥。

前面鞑子斥候出现了,七八个鞑子骑在马上向前奔跑,看他们的样子很轻松随意,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也是,明军胆小如鼠,只敢龟缩在城墙里面防守,何曾敢在野外与他们硬碰硬。

入关寇边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大明从未组织兵力跟他们野战过,这使得他们放松了警惕。

太阳越升越高,天雄军众人默默等待。

目送七八个鞑子斥候轻松离去,十几分钟过后,秦浩明他们听到大队人马的喧嚣声,鞑子终于来了。

阿博泰骑在高头大马上,满脸都是笑意,这次所获颇丰,正白旗的实力又要提高不少。

旗主多尔衮大人高兴之下,赏赐肯定少不了。

汉人真是太懦弱了,他们这次沿着官道一路杀过去,见大城绕,见小城抢,一直打到黄河边才停手。

期间大明居然没有一支部队进行拦截,让阿博泰自己都觉得诧异。

这样的大明还是满清的对手吗?有必要跟他们议和?

望着后面一连串的汉人俘虏和一车车的财物,阿博泰脸上的笑意更浓。

五里,四里,三里……

“出击!”

张松荣目视距离,跨上战马,挥舞着手里的腰刀,发挥天雄军的传统,身先士卒朝山下鞑子冲去。

“射击!”

左右两侧的戚纲和杨陆凯看见鞑子进入包围圈,急忙下达射击命令,同时跨上战马准备冲锋。

“乓乓……”

正在行进中的鞑子好像一个个靶子,纷纷中枪落马,瞬间消灭三四百人。

“大家跟我冲!”

只是一轮的打击,戚纲和杨陆凯便命令天雄军将士冲锋。

火铳装填速度慢,不能让鞑子的战马跑起来,必须压制住他们。

余佑汉狠狠的抽了战马一鞭,跟随着大部队开始冲击。

阿博泰运气好,只是给流弹擦过手臂。

望着三股铁流朝他们冲来,久经战阵的他知道陷入重围,急忙大声叫道;“全部朝我集中,跟我冲出去!”

可是哪有这么容易?

因为俘虏财物众多,鞑子一千多人要看守几千人的俘虏,早就四处分散,急切间哪里组织得起来?

再说明军也不给他们丝毫喘气的机会,五千骑兵分三路呈扇面排开,立时以泰山压顶之势向鞑子展开了全线的冲锋。

这时,两军之间的距离只有不到五十丈,鞑子射箭只来得及射出一箭,便被呼啸而至的骑兵淹没。

可鞑子射向大明将士的箭雨,也让数百人在弹指之间中箭落马,许多战马也在这时被箭矢击伤击毙,嘶鸣声起,把背上的骑士撅落马下。

人甫一落马,便被后面的友军踏成肉泥。

余佑汉初生牛犊不怕虎,跟着赵大有率先冲入鞑子当中,反而避过鞑子的箭雨。

战马前冲的惯性让他的砍劈非常有力,他双手握刀,绣春刀自上而下大力挥砍,锋利的刀锋从对面清虏的头顶莫入,破开对方的颅骨,一直劈砍至上颚才止住刀势。

鲜血和脑浆迸出,顺着黝黑的刀面往护手上流动,混杂在一起,在太阳的照射下,五颜六色仿若鲜艳的死亡之花。

这柄精心打造的绣春刀正应了大巧若拙这句话,看似朴实无华,其实锋利无比。

杀人了,杀了一个鞑子。余佑汉脸上都是鞑子的鲜血,脑袋却是空空如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时一个鞑子牛录看见余佑汉凶猛,提着马缰纵马冲来,举着腰刀便要将余佑汉砍劈与马下。

第二百零六节 何处捞钱第五十二节 事有可为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三百九十节 检阅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一百四十五节 拳拳维护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三百零二节 刀砍首辅(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敏感盛情!)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三百四十八节 三份密疏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第二百二十六节 心思难测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三百三十七节 来了,就不走了第四百六十三节 年底总结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五十八节 善后第一百九十五节 给郑家下套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三百五十五节 自投罗网第三百三十四节 全套班子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一百八十五节 初露锋芒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三百三十五节 接风洗尘第一百二十三节 战败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三十四节 初抵应天府第三百七十节 缠斗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四百五十八节 华夏一式第五百八十九节 闻之心酸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二百三十五节 乱世来临第三百四十八节 三份密疏第三百三十八节 他乡遇故知第三百二十九节 有容乃大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四百零二节 端的好手段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九十四节 君臣相宜第五百四十节 关宁之事第一百六十节 成人之美第四百九十节 斩草除根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五百零二节 以夷制夷第一百九十六节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六百零五节 这是辅兵吗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四百零四节 天下之大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五百七十七节 鳌拜惨死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一百一十九节 杀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一百一十六节 乱战第四百九十节 斩草除根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六十二节 考察第四百五十六节 重操旧业第五百一十七节 长箭当空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六百四十六节 家是他们的家,国不是他们的国第一百六十七节 大才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五十节 天雄军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