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

辽东的硝烟终于散去,建奴从辽西、辽右、辽南全面退缩,将主力汇聚于盛京沈阳。

敌酋皇太极这也是无奈之举,辽东太大,人口不足,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过往,大明军队不敢深入辽东,以至于让整个建奴朝廷以为,只要他们重兵看住关宁防线,辽东大地就安全无忧。

不曾想,大明海师,原本只是用来运送物资的鱼腩部队,居然在此次大战中大放异彩,有了别样的用处。

大明朝廷调用大量的船只,运送的不再仅仅是物资,还有大明军将。

如此一来,广袤的辽东大地,处处是大明可以发动侵扰的对象,建奴防不胜防。

过去,大明的军队云集,兵马粮食的调动大张旗鼓,车拉马驮,绵延数里,几难以瞒过建奴朝廷的眼线暗探。

可现在,先不说战舰的吞吐量是陆地交通无法比拟,单是隐蔽机动性上,就没有办法探知具体详情。

大明海港数不胜数,尤其是闽粤两地,建奴完全不知情形如何,就是想查探,那也要一段时间方能知晓。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乾纲独断,命令大军收缩,仅留前线部队和关宁防线对峙,余者皆龟缩盛京。

最近,多尔衮因为多铎被明军活剐,意志消沉醉生梦死,无心理会朝事,这让皇太极忧心忡忡。

固然,皇太极也因为多铎死于明军之手,未免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但实则心中多少有些窃喜。

平日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进退一体同气连声,时常令皇太极左右为难束手束脚。

尤其是多铎年轻气盛,做事不计后果,屡屡让皇太极难堪,早对他多有不满。

现如今,大明除掉多铎,于皇太极而言,倒还不算坏事。

至少,多尔衮以后会容易掌控许多。

不过,朝中除了多铎被明军枭首外,还有岳托、阿巴泰、鳌拜等大将,这令皇太极手里能用的人手愈发不足。

建奴不比大明人才济济,全族老老少少拢共二十几万人,才能出众者更少。

所以,建奴的王公贝勒,有一个算一个,都必须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否则,不足以压制其他非建奴之人。

而多尔衮若是抛开其他不堪之事,矮子里面选高子,在皇太极眼中,也算是他们满人中少有的睿智之人。

尤其是在定南军横空出世后,让皇太极看到其中深深的灭族危机。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屈尊降贵亲临多尔衮府邸。

沈阳不大,建奴以不足两百万人立国,还谈不上什么排场,皇太极率领身边几个白甲哈拉,一炷香功夫便到。

午时半刻,多尔衮正一人喝得满脸通红,满脸胡茬,说不出的憔悴。

多铎和他一母同袍,平日感情深厚,又是他的左膀右臂,不意却在他眼前被明军凌迟活剐,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有心报仇,却无此能力,内心的愤懑和痛苦,其可想而知?

“十四弟,节哀顺变,你又何苦如此?”命下人添了一副碗筷,皇太极摒退左右随侍,落座说道。

此时多尔衮尚为喝多,但也还是借着酒意横视皇太极一眼,并未作答,只是杯中酒一举,自顾一饮而尽。

皇太极苦笑一声,陪了一杯。多尔衮的意思很明显,甚至说有点诛心,是你的兄弟,但又不是胞弟,自然不伤心。

不过,皇太极今日过来不是来找茬的。

“十五弟骁勇善战,乃大清不可多得的勇将,又是朕的兄弟,今遭此劫难,朕如何不痛在心里?

朝廷正在商议他的封号以及优待,十四弟大可放心。

还有,朕决定,把十五弟的镶白旗交给你指挥。”

皇太极努力使自己肥胖的脸上露出几分哀楚,放下酒杯,缓缓说道。

多尔衮听完一愣,眼中闪过几分犹疑。要知道,皇太极为了把正白旗和镶白旗分开,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成功。

现在,如此轻易的给他,反而让人摸不清头脑。

他之所以一个人躲在府里喝闷酒,一则是因为多铎的死,二则因为多铎死后,镶白旗皇太极会如何处置。

自己的正白旗在和明军的两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力量由原本最强的上三旗,几跌落至倒数。

即使有皇太极之前的承诺,优先补充人手兵员,但要形成战斗力,终究还是要一段时间。

若是皇太极玩阴的,把镶白旗交给兄长阿济格,多尔衮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阿济格是一个做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最容易被人怂恿。

在自己的正白旗中,多尔衮尚能节制他,若是独自成为旗主,多尔衮不知他会膨胀成什么模样?

“十四弟有何奇怪?”皇太极朝多尔衮微微一笑,肥厚的手掌端起酒杯,自斟自饮一杯,长叹道:

“汉人有句话讲得好,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

十四弟乃我满人中的翘楚,镶白旗由你掌控正合适。

现如今,我们满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需要你我兄弟合力断金,或许才能度过此劫。”

“皇上何出此言?”多尔衮急忙失声问道。

虽然二人多有龌龊,可皇太极的战略眼光,多尔衮还是敬佩的。没有他,满人走不到今天这样的态势。

公允的说,皇太极胜过自己百倍。

所以,多尔衮对皇太极今天的种种反常行为,感到非常惊讶。

尤其是皇太极生死存亡这句话。

至于吗?

在他看来,战场胜负乃兵家常事,辽东大战大清虽有损伤,可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形式。

八旗中,只有自己和多铎的两白旗损失较大,怎么现在就到了生死存亡呢?

“十四弟难道没发觉定南军和其他明军有什么不用吗?秦浩明这个人和大明任何将领都不一样吗?

他当上宣大总督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皇太极的眼中闪动着跳跃的光芒,面对着多尔衮不解的神情,声声喝问。

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四百五十九节 哪有那么多证据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五百七十九节 小试牛刀(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五百五十九节 对比第五百二十五节 煞费苦心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二百二十五节 天灾将至第四百一十七节 科学研究院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七十九节 劫杀鞑虏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一百二十九节 希望第三百七十节 缠斗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三百八十五节 还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一百九十一节 周皇后的智慧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三百八十三节 回报、人心、规划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一百一十八节 杀鞑灭虏,唯我汉人!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九十四节 君臣相宜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一百一十九节 杀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五百零二节 以夷制夷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二百八十八节 首辅之言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二百节 大朝会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五百零四节 亲如兄弟第二百五十三节 联手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四十九节 男儿杀人行第八十五节 二美初见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二百三十五节 乱世来临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三百一十五节 归家第一百五十七节 耐心不好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六十六节 疏忽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三百五十二节 血色草原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五百七十六节 黑心战术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一百二十三节 战败第二百六十九节 自力更生第四十二节 合则两利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二百五十四节 国之利器第五百二十二节 兵不血刃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六百一十五节 谁是英雄好汉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三百八十八节 挂羊头卖狗肉第五百一十一节 夺取旅顺第四百七十二节 冲突开始第三十七节 诗词歌赋的表演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五百八十六节 人心向背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