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细作搞怪谣言起

对于张氏这桩案子,即便袁可立这个大明神探不再插手,李秘也不可能放弃,虽然牵涉到倭寇,自己也遭遇过刺杀,已经开始展现出不小的危险性,但李秘仍旧会继续调查下去。

只是谢缨络那咄咄逼人的姿态,是李秘如何都接受不了的,他自然要将谢缨络拒之门外。

眼下案情也算是暂告一段落,竹签的秘密也得到了证实,甚至不需要到长洲县调取卷宗,也足以证明,张氏确实在为张家,提供情报,秘密清洗潜藏在内陆的倭寇细作。

而杀死张氏的,极有可能便是倭寇的细作,只是这些人并非孤军作战,背后可能是个严密且强大的间谍组织,一时半会儿想要调查清楚,也绝非易事。

李秘已经很久没能睡个整觉,又忙活了大半夜,打发了谢缨络之后,他便沉沉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得是天昏地暗,起身之时已经是午后,青雀儿等人早就从外面回来了,毕竟早上这段时间,是在牙行混饭谋生的最佳时段。

李秘也注意到,青雀儿等其他小孩,都会有意地积攒一些家底,以防出现三餐不济的窘境,而九桶却是得过且过,吃饱才是最实在,也难怪他是最胖的一个。

事实上青雀儿这个孩子王,如今是小有资财,他根本不需要再出去乞讨,只是他放不下这群孩子罢了。

吕崇宁给了李秘十几两银子,李秘短时间内自是不愁吃穿的,见得孩子们回来了,便想打发九桶出去买些东西回来果腹。

然而青雀儿和九桶等人,却带回来一个让人忧虑的消息。

“冤大头,今早已经开始有人四处散布消息,说吕茂才的娘子是个不洁之妇,还暗杀了好几个人,而且有名有姓,极其可信,只怕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开了...”

李秘早已知道这背后是倭寇细作在搞鬼,没想到他们的反击如此迅捷!

他虽然没有看过那些卷宗,却从青雀儿等人口中,了解到倭寇的行事作风。

说起这些倭寇,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倭国原本是有天皇的,但实权都把控在室町幕府手里,幕府大名掌控着国家实权,对内统治,对外连横。

大明朝对倭国并不太了解,当时就册封了室町幕府的大名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此举使得倭国内部发生矛盾与争斗,掀起了这个弹丸之国一直引以为热血的战国时代,大领主纷纷揭竿而起,占地为王,许多浪人和武士就开始猖獗地兴风作浪。

这些武士极具忠诚度,恪守武士道的精神,领主被灭之后,他们成了游魂野鬼,就落草为寇,成为了最原始意义上的倭寇。

他们在海上兴风作浪,抢劫过往商船渔船,最后上岸来掠劫,很快就掠夺了极其庞大的原始财富,而后又收拢更多的浪人,壮大倭寇的队伍。

而当时明朝神宗皇帝深居内宫,不理朝政,国内形势非常严峻,民不聊生,许多大明沿海的人,便成为了假倭寇。

许多倭寇甚至于当地官府相互勾结,残害百姓,而一些个武将也利用这一点,有时候会将沿海地区的无业游民或者一些贱民,当成倭寇来剿灭,夺取军功,也是乱得一塌糊涂。

人都说大明朝是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并非没有道理。

大明朝廷对倭寇的围剿力度也是非常大的,便是神宗朝往前一些,还有戚继光这样的抗倭名将,如今的抗倭将领,仍旧沿用戚继光的军法和兵法。

倭寇虽然来去如风,难以围剿,但得益于戚继光等抗倭英雄的遗产,倭寇的生存也越发艰难起来。

穷则思变,这些倭寇为了躲避围剿,便招募大量的细作,潜伏在大明朝境内。

这些细作并非全都是倭国人,甚至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对大明心存怨气的带路党。

他们隐藏在市井之间,如同寻常百姓一般生活,他们有家有室,有儿有女,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张家将这些细作刺杀之后,细作的家人根本不清楚内幕,直以为家人被害,若这个消息传出去,让他们知道,张氏乃是杀害他们家人的罪魁祸首,这些人岂非要把县衙给闹翻天去?

再者,这些案子都是悬而未决的无头案,但凡有些许消息线索,这些家属都不可能会轻易放过。

到了那个时候,简定雍即便想要重启张氏这个案子,也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他会受迫于舆论压力,完全没必要为了一桩无从可查的悬案,而引发民变!

想通了这诸多关节,李秘心里难免担忧起来,他必须要趁着消息传开之前,便让简定雍重开张氏的案子,否则就晚了!

虽然简定雍即便不再重启这个案子,他仍旧可以暗中调查出凶手,但最终却只能让张家的人滥用私刑去报仇雪恨。

在这一点上,他的立场与袁可立是一致的,这个朝代虽然仍旧不算法律,只能算王法,但有法可依总归是好的。

这套王法虽然不科学,也不客观,代表的并非绝大部分百姓的利益,而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仍旧有着可取之处,适用于这个朝代背景,那么人们便该去遵守,否则天下必定大乱!

再说了,消息传开之后,本就大受打击的吕崇宁,必定会承受更大的舆论压力,必须要名正言顺地还给张氏一个清白。

而想要重启这个案子,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寻找可以作为字迹鉴定的权威人士!

“你们快出去查一查,消息的源头在哪里!”李秘理清了思路之后,便朝青雀儿等人吩咐道。

青雀儿等人也没有迟疑,临出门之前,李秘却又郑重其事地严肃告诫道。

“若遇到危险,就停止调查,千万别为了一点消息而陷入险境!”

李秘的提醒确实窝心暖人,不过青雀儿和九桶等人都笑了,他们若真是这么死脑筋,早就死在牙行了,说起脚底抹油,谁能比得上他们!

李秘得到他们肯定的笑容,这才安心下来,也顾不上吃早饭,匆匆赶到了袁可立的府邸。

袁可立在苏州城可是个有名的青天神探,住处自是不难寻找的。

只是李秘穿着粗布衣,踏着古怪的大头皮鞋,门子听说他要见袁可立,便问他要帖子。

李秘未曾与袁可立预约,哪里有什么帖子,门房里的门子可都是狗眼看人低的货色,察言观色,也吃不准李秘到底是什么来头。

好在李秘是个晓事的,塞了几颗碎银,那门子便乐呵呵地进去通报了。

袁可立已经不再为官,但他对罪案有着一股执着,否则张家又如何能请动袁可立帮他们调查凶手。

既然袁可立也是侦探,那么便该对李秘有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情分,毕竟李秘也查到了卷宗这一步,在刑侦方面,比袁可立也不弱。

果不其然,门子进去不久之后,便带着歉意和惶恐走了出来,满脸都是尴尬,想来他也是搞不清楚,这个装束古怪的年轻人,为何会受到名满天下的袁大人垂青。

袁可立一身轻宽,正在亭子里读书,见得李秘进来,才放下书卷,朝李秘道。

“小朋友起得可真是早啊...”

李秘听得袁可立此话有些意味深长,也不由安心了不少,想来这位袁按院是人闲心不闲,该是也收到了风声,可见他还是在关注张氏一案的。

既然他与李秘一样,执着于查案子,那么可以肯定,虽然他不赞同张家的做法,但对这个案子是如何都不会轻易放手的。

而如今他已经拒绝了谢缨络,不再为张家查案子,说出去的话便是泼出去的水,想要调查,想来也只能借李秘的手,所以李秘可以肯定,袁可立一定会帮他!

袁可立若是知道,李秘只凭着他一句别有深意的寒暄,便推测出他的心思来,只怕对李秘要更加另眼相看了。

李秘也不啰嗦,朝袁可立道:“袁大人早早起来看书,也是让人佩服得紧。”

袁可立指了指亭子的石凳,李秘抱了抱拳,也就一屁股坐了下去,心里虽然急,却并没有主动说起。

袁可立将桌上的托盘推了过来,朝李秘道:“袁某胃口不是太好,都是些清淡吃食,小朋友不嫌弃的话,权且吃一些吧。”

李秘也不跟他客气,他本就有心结交袁可立,自然要拿出真诚来,太过扭捏,反而是对袁可立的不敬。

“那小子就不客气了...”

李秘也不见外,咕噜噜喝起小米粥,将那咸菜嚼得嘎嘣脆,看得袁可立都笑了起来。

“年轻就是好啊...”

袁可立此时正当壮年,可官场失意,也让他心生沧桑,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沉沉暮气。

李秘风卷残云,将桌上吃食一扫而空,心满意足地朝袁可立道:“袁大人莫怪晚辈唐突无状,实在是今日还有不少事情要忙,饿着肚子可不行...”

袁可立见得李秘如此,也呵呵一笑,朝他说道:“你倒是个精怪,你放心好了,袁某虽然无权无势,但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说过的话还是算数的,既然吃完了,咱们便走吧。”

李秘不由会心一笑,朝袁可立道谢:“那便谢谢袁大人倾力襄助了!”

第二百零四章 巡检衙门快杀鸡第五百一十三章 赠礼虽轻有情意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营徐庶提协议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剑池真狂士第二百四十八章 南北武士比射艺第二百零八章 宏大墓葬有惊奇第四百一十一章 半夜无人被救起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发癔第四十八章 全城搜捕掘三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多方协调办典礼第四百八十六章 队伍雏形初凝集第三十五章 推官莅临打板子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发癔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来报定大计第五百三十六章 严冬未暖春未至第九十八章 双双被困废墟底第九章 女贼出没巧推理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饼方遂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哭笑不得次甄姬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参龙神机第六百四十四章 缜密推断白骨尸第六百一十七章 挣扎权衡生死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寻找故旧失交臂第三章 巧扮学徒探女尸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付大儒不经世第三十八章 按院意会帮演戏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鲜国王有暗示第九十五章 坚持己见查到底第九十三章 纠结海图做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押送囚犯金陵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长齐戮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户籍册上怪名字第二百七十九章 关门深谈陈年秘第二百六十一章 闹鬼别院在旧时第三百七十四章 豪饮一碗英雄气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贵皇族裔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卺之夜干着急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六十七章 薄命奴婢犹传纸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来报定大计第三百零零七章 效仿成化悍贼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启祥宫中见万历第三百七十六章 私访工部造军器第四百三十章 新娘逃婚误吉时第一百四十章 官兵追逃却反义第六十四章 黑脸六九收徒弟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慑铁匠终缴器第四百四十三章 地宫宝库遇玄奇第三百五十五章 镇守太监来劝止第四百一十三章 彼岸花蛊遗半枝第五百四十五章 静养半年谋无知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膛破肚得龙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枭雄末路遭反噬第四百九十五章 豪气干云险竞技第一百六十七章 吕坤哭灵道辛秘第六百一十四章 是幻是真难辨比第二百五十章 抠门王爷发赏赐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传却迟疑第六百五十五章 得脱水道心欢喜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饼方遂意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寻夫感天地第二百八十章 为求存银来挖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黄鹤楼顶搜贼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剑师无奈去第三百五十四章 黄天荡畔造神祗第五百九十章 洞玄识微风之秘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恶震慑世家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营主脑大军师第三百七十八章 黄色藻泥大威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镇守太监来劝止第二百五十章 抠门王爷发赏赐第四百六十三章 问询裨将恩威施第二百八十九章 骑驴找马灯下迷第九十六章 溯本求源问及笄第八十六章 同知镇守请番子第三十一章 劝说司吏好为之第十四章 彻查到底不言弃第三十八章 按院意会帮演戏第五百五十五章 授官封爵太出奇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撼宗师一图纸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难测堪为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鹰扬宴前等送礼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东世子道猜忌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尽去人长辞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国接摊子第九十一章 青衣白玉桃花池第四百六十六章 瞬杀六人反追击第一百九十八章 知县都督叙旧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绚烂烟花夺命时第五百四十五章 静养半年谋无知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参领不识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久别重逢解怨隙第六百二十一章 辽东总兵骄纵气第二百七十五章 吴帝六剑各玄奇第五百三十二章 无遮无掩晓以利第三百八十一章 寻思入宫见皇帝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仇得报终不迟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军又宣旨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庙山坡冷月低第五百三十二章 无遮无掩晓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