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对饮闲谈晓真意

客观来讲,周瑜将戚长空从养济院带走,害得姜壁丢了嘉定县令的官职,确实毁了姜壁的前程,可事实也诚如姜壁自己所言,正因为丢了官职,他却避过了妖书案,否则怕是要如全椒知县樊玉衡那般被发配到穷乡僻壤。

周瑜所言也并非强词夺理,因为姜壁知道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若果自己没有丢官,以他对妻子百依百顺的态势,多半要答应妻子的请求,上书为樊玉衡辩白,如此一来,牵扯进妖书案也是可以预见之事了。

不过周瑜坑害自己在前,妖书案发生在后,他又怎可能知道有妖书案?

也就是说,周瑜根本就是歪打正着罢了,他始终是想带走孩子,而本意也并没有一星半点为姜壁避祸消灾的念头。

姜壁自是清楚的,冷笑道:“害我丢官在前,妖书一案在后,要么你真有未卜先知之能,要么就是欺我是随意糊弄之辈了。”

周瑜却呵呵一笑,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朝姜壁和李秘道:“虽然樊玉衡和戴士衡都被流放了,但谁都知道他们并非妖书作者,更非传播之人,难道你们就没想过那妖书到底是谁传的?”

李秘闻言,不由心头大惊,妖书案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元凶仍旧没有找到,这是不争之事实,难道说是群英会策划了这一切!

若果真如此,周瑜必定是知道妖书案的具体时间,说是未卜先知也不以为过,他根本不需要占卜就能知道,因为整个事情都是群英会在操持的!

然而李秘却也同样谨慎非常,妖书案牵扯甚广,第一次妖书案已经暂告段落,但不久之后就会掀起第二次!

若是以往,李秘说不得会尽量避开这些话题,但李秘早已下定决心,这些关乎到朝堂争斗与明朝命运的大案,必须掌控在他李秘的手上!

所以此时李秘也不得不上心,更需要去考虑这种可能性,妖书案的元凶是谁,史学上还没有定论,难不成真是群英会所为?

于是李秘便摇头道:“即便妖书案是尔等所为,你又何必在乎姜壁贤兄这么个小小知县?害他丢官是真,让他避祸却没有的。”

周瑜见得李秘如此否定,虽然生气,却也没有发作,毕竟他也有所察觉,自己的情绪是越来越容易受到李秘的影响,所以在与李秘交锋之时,他也希望能够克制自己的怒气。

李秘见得周瑜沉默不语,便又摇头道:“还是不对,尔等掌控民间势力,素昔也不曾插手朝堂,又岂会掀起这桩谜案,妖书案根本就不是尔等所构陷!”

周瑜这次却是忍不住了,朝李秘道:“想必你也找过吕坤了,那老儿没告诉你么?他是妖书案的受害者,可以说没有他的闺范一书,就不会有后来的妖书案,而他又是群英会的知情人,难道你就没想过这里头有甚么联系?”

周瑜这么一提醒,李秘难免要想到,吕坤知晓群英会内幕不假,难道说周瑜等人是因为吕坤知道群英会的秘密,才用妖书案来要挟吕坤?

但李秘仿佛已经习惯了,不再跟着周瑜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此时便朝周瑜道。

“我非但见过吕坤,还遭遇了程昱这个人脯王,以尔等的作风,将吕坤杀人灭口更方便快捷,又何必闹妖书案?”

周瑜也呵呵一笑,朝李秘道:“不错,你脑子倒是挺快,这段时间也算没白忙活,对我群英会倒也了解了不少,但我实在告诉你,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都是蠢物,自觉已经知晓太多,但实则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周瑜顿了顿,而后凝住笑容,直视着李秘道:“你再好好想想?”

李秘抬手喝了口酒,却满不在乎道:“我想这些作甚,我一个小小捕快,妖书案跟我又有甚么干系!”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秘还是心思飞转,将这其中关节想了个通透。

妖书案之所以发酵起来,无非是因为涉及到了皇帝立储的事情。

而在立储的立场上来看,文武百官几乎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尤其是文官,他们坚持长幼有序,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而皇帝陛下则万分宠爱郑贵妃,想要照着郑贵妃的意思,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据说郑贵妃还趁着皇帝陛下醉酒的时候,让皇帝陛下写了一道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册立朱常洵为国储!

大明朝的皇帝可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如嘉靖皇帝,起初并非因为迷信修道炼丹才不理政务,而是因为与大臣们怄气!

是的,就是怄气!

这位皇帝与文武百官的恩怨纠葛也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

明武宗没能生育子嗣,驾崩之后,太后和文武们就商量着,让武宗的堂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依照“兄终弟及”的祖制,继承了皇位,改年号嘉靖,便是嘉靖皇帝了。

嘉靖当了皇帝之后,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他是武宗皇帝的堂弟,但却需要尊明孝宗为父亲,也就是皇考,而对于亲生父亲,他只能改口叫叔叔!

因为以名臣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百官,希望将武宗和嘉靖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只有这样,皇位继承才算正统,才算是名正言顺。

但嘉靖也有自己的难处,改口将伯父尊为皇考,亲生父亲却只能叫叔叔,这在古时是非常不孝的,而不孝可是道义上的大罪,更何况还是皇帝!

这场史称“大礼议”的扯皮持续了三四年,虽然嘉靖皇帝最后赢了,但与文武百官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所以他便躲在内宫之中,与文武百官玩躲猫猫。

虽然他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他不做事,事实上嘉靖皇帝是非常聪明而腹黑的一个皇帝,时常躲在暗处,朝臣急得抓耳挠腮,忙得焦头烂额,他却是笑呵呵看热闹。

而万历皇帝也是如此,之所以不上朝,同样是因为与文武百官怄气,不过怄气却是因为国本之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皇帝也不能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朝臣们对皇帝有着约束能力,这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或许同样有着不少缺点,但在这一点上来说,是非常进步的。

闲话也漫提,李秘之所以想到这些,只是为了思考妖书案背后的意义,这个意义是建立在万历皇帝与朝臣们对立储之事的分歧上的。

妖书案正是将这种分歧彻底放大,随着两次妖书案的发酵,国本之争也是愈演愈烈。

如果说妖书案是群英会发起的,那么群英会的目的又是甚么?

在这种情况下,无非是选边站,要么支持文武百官,支持册立皇长子朱常洛,要么就是选择站在皇帝陛下这边。

群英会究竟是站在哪一边,李秘不需要深思都知道,他也终于明白,为何万历皇帝要召见周瑜了!

李秘虽然故作镇定,但一口菜终究是停在嘴边,周瑜见得此状,便朝李秘道。

“看来你终究还是想明白了。”

是啊,李秘终究是想明白了,万历皇帝召见周瑜,是选择了群英会的帮助,希望能够让福王朱常洵当上太子。

李秘非但想明白了这一点,他甚至很清楚,最终胜利的会是朱常洛,而朱常洛当上皇帝只是短短二十几天,便因为红丸案而暴毙,若换成福王朱常洵来当皇帝,或许会长久一些,但福王也有着自己的性格缺陷。

朝堂上文武百官虽然也不全是好人,但这么多人反对朱常洵当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直接来看,起码能说明朱常洵并不符合当下群臣们的期许。

也就是说,福王朱常洵在文武百官眼里,不会是个好皇帝。

因为朱常洛是万历皇帝一时冲动,临幸了宫女才生下来的,万历皇帝甚至一度否认,不承认这个私生子,所以朱常洛才战战兢兢,多年来都受到了冷落。

这种身份在朝臣们的眼中,也并不是很正经,人福王朱常洵毕竟还是皇帝陛下与郑贵妃生的,朱常洛的母亲却只是卑贱的宫女,甚至连姓甚名谁都没几个人知道。

若不是圣慈太后一直维护关照,朱常洛这个皇长子能不能安然长大还是个问题。

所以李秘对于谁当太子,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在意,可如果群英会参与其中,他就不得不去关注了。

看着有些得意的周瑜,李秘终于是将筷头上的菜塞进嘴里,慢慢嚼了起来。

“我确实想明白了,不过我也说过了,我只是个小人物,神仙打架跟我没甚么关系。”

说到这里,李秘又朝周瑜道:“而且有一个问题我也一直不太明白,你为何就不能放过我?我只是想当个捕快,安心查案子,一世平庸,也不会阻挡你们的道路,你为何就不能高抬贵手?”

李秘如此说倒不是示弱求饶,而是真正的迷惑不解。

虽说本意并非如此,但周瑜听起来还是非常舒心的,毕竟李秘已经不再这么硬气了。

这位大都督摇了摇头,显得很认真,而后朝李秘道:“你现在确实只是个小人物,但你我心里都清楚,你这样的人是天选之人,便是你安于现状,不找麻烦,麻烦也回会找你的。”

李秘听得周瑜如此,更像是有些强词夺理的意思,当即也是怒了,横竖要不按常理出牌,李秘也干脆摊开来直问道。

“即使如此,我便告诉你,你最好马上杀了我,否则我迟早会打败你,铲掉群英会!”

李秘此言一出,周瑜也是微眯眼睛,逼视着李秘道:“你难道真以为我不会杀你?”

一旁的姜壁感受到杀气弥散,握着杯子的手都颤抖起来!

关注公众号:清香书城,领免费看书福利

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尽去人长辞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传却迟疑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书阁中又生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气或可是意志第六十六章 大碗喝酒好拜师第二百四十一章 难以接受的妾室第四百零零八章 诡异房间散孢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捕头安能辨雄雌第三百九十五章 言语拉扯争端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归县衙接摊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冥想宿命若苦思第六百四十一章 新旧阁老提建议第五百六十一章 穷途末路仍理智第六十四章 黑脸六九收徒弟第四百一十九章 夜里爆发大变异第二百七十三章 广陵带回好消息第三百四十七章 噬骨之痛最威利第六百三十四章 危难时刻同母弟第六百四十七章 缜密筹谋反间计第二百六十章 冷宫老宅好耍戏第一百五十九章 仅剩的恶心痕迹第六百一十五章 神仙打架小蚂蚁第八十六章 同知镇守请番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耻第五百六十六章 乡学先生有见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接风宴上好对议第六十五章 与君对饮一碗气第一百九十二章 针锋相对争大气第六十九章 传功赠刀显阔气第五百七十七章 反杀重犯放奸细第六百一十八章 及时抵达兵戈止第六百三十九章 值庐之夜听巨细第六百五十章 太监急皇帝也急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闹激进是好计第四百一十八章 阴鸷兄长赠谢礼第一百零四章 搜索船舷查标记第五百零零六章 质疑鬼怪查隐秘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型对比鉴亲子第六百三十章 安置俘虏震来敌第四百五十三章 劝降不成也和气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宫事查蛊师第五百九十二章 港口爆炸惊天地第四百四十二章 冤家携手齐解谜第六百四十一章 新旧阁老提建议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城大院见镖师第三百七十八章 黄色藻泥大威力第一百零九章 田庄老儿姜太一第一百三十章 逼迫圣裁添败绩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东世子道猜忌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见老帅无多礼第六百一十一章 游魂野鬼桃李蹊第一百二十七章 性情古怪小师弟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见密商议第三百四十章 出面调停贤伉俪第五百五十二章 围杀逆贼又惊异第五百三十九章 静修山中无月日第三百三十三章 旧友驰援也及时第五百五十五章 授官封爵太出奇第四百一十七章 贞慎翁主冲动时第三百九十九章 智谋军师测神机第六百三十九章 值庐之夜听巨细第二百五十六章 阵前斩马威震敌第二百六十章 冷宫老宅好耍戏第四十八章 全城搜捕掘三尺第十三章 见微知著巧辨尸第二百零一章 半路出家巡检司第一百三十六章 押送囚犯金陵地第九十二章 县狱遭劫断蛛丝第一百八十五章 锦衣千总来压欺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堂遭遇黑暗祭第三百八十五章 连结恭妃寻助力第五百七十四章 一朝喘息闻新世第十章 深夜抓贼无收拾第三十六章 震慑全场扬心气第三百六十四章 为求验证来配比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城大院见镖师第二百六十四章 买卖不成大火至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参龙神机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试第五百三十九章 静修山中无月日第十四章 彻查到底不言弃第三百八十七章 生死一线尝药剂第一百七十五章 故作惆怅实伏击第二百二十九章 醉酒士子濒暴毙第二十二章 再临县衙扯虎皮第三百二十六章 设伏需得苦肉计第十九章 细作搞怪谣言起第四十六章 跟随县令见上级第四十二章 隐匿墙外听消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寒门士子大魄力第五十七章 情报确定大军机第五百一十五章 运筹帷幄有珠智第三百三十五章 乍得清醒又献计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动靠本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达应天见利奇第七十章 老儿小辈共争执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复至极之朝仪第二百三十三章 寒门士子大魄力第二百零六章 伪装潜藏到墓地第七十五章 进入关庙见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