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献谋计

吴县的二堂之上,所有人瞩目于李秘,他们的眸光充满了好奇,但并非好奇于这个年轻人到底从项穆老大人口中得到了甚么好法子,而是好奇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如何入得项穆的法眼,怎地就成了项家的座上宾!

李秘自然看得出这些人的意味,也更加笃定项穆老爷子在苏州城的影响力,心里也就更加的安稳。

他看了看简定雍,而后缓缓开口道:“明府,诸位,项老中书说了,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十五个字。”

“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

这是后世对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预案,李秘记得很清楚,这是最主要的处理原则,是无数国家精英总结出来的精髓,拿出这条来,相信也足以故弄玄虚了。

果不其然,简定雍等在场之人闻得此言,纷纷低头默念,稍稍体悟了一番,便有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之感,只觉着项穆老大人果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简定雍的紧张忧虑,此时也缓和了不少,他舒展了眉头,似有所思,而后朝李秘继续问道。

“不知这十五字该如何解读,这散又是怎么个散法,顺又如何顺得?”

李秘早已将应对措施梳理过一遍,成竹在胸,此时微微一笑道。

“首先,要确立相应的制度,统一调度,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逐个击破。”

“统一调度的工作,自然由简明府来做,您是县太爷,是一把手,万事有您来做主,外头的人能不能稳下来另说,咱们衙门里起码是先稳了的。”

李秘如此一说,众人也都有些脸红,因为适才他们太过焦躁慌乱,也没甚么意见能够提出来,确实有些自乱阵脚的意思了。

简定雍闻言,也不由点了点头,李秘继而说道:“有了简大人这座定海神针坐镇中军,咱们底下的人却是要各自负责,各司其职,这民乱便如一锅热油,当头泼水,不如釜底抽薪!”

李秘如此一说,众人又是一阵点头,简定雍不知不觉也听出了真味来,朝李秘道:“继续说!”

李秘轻咳一声,润了润喉咙,简定雍却朝身边的师爷道:“看座!”

李秘早先在刑房就跟简定雍平起平坐过,彼时诸人皆以为他倨傲狷疏,此时却将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李秘也不客气,微微抱拳,坐下之后,喝了口茶,而后说道:“应对这等事情,姿态极其重要,据我所知,国朝对民乱惩戒颇严,这些苦主所为何来?不过举告耳,又何必闹腾出如此巨大的声势?”

“这是为何?”简定雍不由问道。

李秘冷冷一笑道:“因为有人在背后挑唆,却是另有图谋,妄想着借机滋事,扰乱地方!”

“擒贼先擒王,只要把这背后挑唆的人给抓住,剩下的便只是一群巴巴着举告的苦主罢了。”

李秘如此一说,简定雍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不同寻常之处,苏州虽然不是首善之地,但地方管理极其严整,极少出现冲撞官府的事情来,这次不过是十几家联合举告,竟然生出这等事端,冷静下来想一想,也就觉得李秘之言并非不无道理了。

“处决民乱,贵在迅捷,咱们缩在县衙里,已然失了先机,眼下必须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避免事态失控,场面扩大。”

“首先,今日并非放告之日,明府也并未当值,但烦请明府穿上官府,出门安抚。”

“表明姿态很重要,大人是官,他们是民,大人是伸冤昭雪的青天,他们是寻求正义的苦主,身份摆在这里,事情就得照着规矩来。”

“其次,剩下人等,皆不得穿公服,尤其三班衙役,务必换上寻常衣物,散入人群之中,将保甲粮长巡检铺卒坊丁等全都纠集起来,将围观的百姓全都劝回去,没有百姓声援,便只剩苦主,那背后挑事之人便如秃驴头上的虱子那般惹眼,哪里有他躲的地方?”

“诸位公差哥哥们整日里深入基层,对这些个百姓知根知底,相信把他们劝回去,并非甚么难事吧?”

“这些个苦主哗众取宠,博人同情,无非是想借助舆论之力,造成既定事实,将张氏彻底钉死,他们若有真凭实据,根本不需要啸聚百姓,一纸诉状呈递上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怕官府冤屈了不成?”

“既然无凭无据,只想着拉帮结派,颇有胁迫官府之嫌,眼下百姓被劝散,他们声势全无,还不是全凭简大人做主?”

李秘如此说完,众人连连称善,简定雍赶忙朝那些个衙役和胥吏们道:“快!照着去做,把衣服都给本官换了,非但坊丁铺长巡检,把苏州城里能联络的耆老士人都调动起来,半个时辰之内,我要见到县衙门口清清静静!”

众人应声而散,纷纷展开了行动,而简定雍则朝李秘道:“你跟着本官出去安抚苦主。”

李秘微微一笑,抱了抱拳,便跟了上去。

简定雍显得有些激动,但李秘看得出来,这绝非害怕,而是激动!

似简定雍这样的县官,凡事只需抓个大头,繁复政事都有相关胥吏去操持,根本不需要亲力亲为。

然而李秘所献之策,那些最困难的部分,都交给了胥吏们完成,而简定雍需要独自面对苦主,给了他一种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感觉,使得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简定雍也不是愚钝昏庸之人,虽然没有回头,但还是问道:“这方案并非项穆老大人所拟,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李秘不由微微惊愕,不过他要的就是简定雍看到他的才能,此时也笑道:“大人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简定雍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因为本官上任伊始,第一个拜访的便是项老大人,在项府喝了一口茶就出来了,项老大人又怎会主动为我排忧解难...”

作为一县父母,到了项府竟然受到冷遇,足见项穆的地位是多么尊崇,但同时也反映出简定雍的人品,能够将这么丢脸的事情淡然说出口,这样的官员,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

与李秘乘坐项穆的私轿过来相比,这样的境遇差距实在有点大,他也不怕被李秘比下去,可见简定雍的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了。

“别的也就不提了,既然项穆老大人能够做了这份字迹鉴定,足见此案内有蹊跷,你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服项穆大人,本官也不能坐视不管,都详细说与本官知晓吧。”

简定雍说出此话来,李秘终于是安心了,便将张氏挑选目标,传递密信,交由张家杀手,刺杀倭寇细作,却又极有可能被反杀的事情始末,全都说将出来。

简定雍没想到一起寻常死案,竟然还有这般跌宕的内情,更是牵扯出边防大事来,不禁有些心惊。

苏州府也曾受到倭寇的侵害,苏浙与福建都是倭寇掠夺的重灾区,防范倭寇乃是地方官府与边防卫所的第一要务。

早先有些官员和武将,为了掠夺军功,不惜将沿海流民当成倭寇杀掉,以此得以晋升,可见朝廷对倭寇是多么痛恨,而剿杀倭寇也成为了地方官员踏上青云路的捷径!

若这桩事情办得好,说不得他简定雍还有高升的机会呢!

往时他不愿沾碰张氏的案子,倒不是因为避重就轻,更不是玩忽职守,实在是无从查起,陈实的遗书又很是确凿,足以定案。

可如今牵扯到倭寇,又有项穆这个权威人士的字迹鉴定结果,足够让他重启张氏的案子了!

事情也果真如李秘预料的那般,他们出了县衙门口来,那些个苦主登时哭天抢地,只是一味喊冤。

简定雍见得这等阵仗,到底是有些怯场,不过拿出官威来之后,这些个苦主也就安静了。

人群之中偶尔也有人大声作怪,想要挑拨民愤,却被脱下公服的官差暗中控制起来,越来越多的公差和衙役以及坊丁等介入,渐渐便将人群给劝散了。

苦主们声势全无,被简定雍说了一通,今日又非放告之日,击鼓鸣冤先打杀威棒,再胡闹就治个咆哮公堂的罪名,软硬兼施之下,这些苦主也终于被遣散了回去。

简定雍是大松了一口气,当夜便在县衙摆了小小的庆功宴,又吩咐师爷,从他的私人帐房里头支取银子,嘉奖今日的衙役等人,也是皆大欢喜。

可见简定雍深谙为官之道,而且又是个具有实干精神的,在眼下的朝廷中,这样的人物,也是不多见了。

虽然名义上是项穆老大人的计策,但大家都知道李秘功不可没,尤其是简定雍,劝慰那些苦主之时,他只是摆个威严姿态,李秘才是苦口婆心的劝导者。

简定雍也真切看到了李秘的能力,他虽然没有口吐莲花,舌绽春雷,却往往能够一语中的,抓住苦主的心理诉求和弱点,因势利导,可以说劝退遣散这些苦主,大半都是李秘的功劳!

县太爷对李秘这个古怪年轻人的态度,众人皆收眼内,胥吏们都是钻营投机的老狐狸,对李秘自是客客气气。

李秘为了给自己的侦探社招揽生意,平日里饭局应酬也不少,待人接物也勤快,酒桌上并不怯场,距离也就渐渐拉进了。

当然了,也免不了不少人心存嫉妒或者疑虑的,对李秘也是敬而远之,或者说些酸不溜秋的话,李秘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不过李秘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的老冤家吴庸,怎地没在场?而且今日好像都没发现他的身影啊...

简定雍见得李秘神色有异,便随口问了一句,李秘说起之时,他也觉得奇怪,便招来典史,问了才知道,原来吴庸抱病,今日倒是告假了。

简定雍顿时不悦起来,县衙发生这般大事,身为刑房司吏,吴庸竟然缺勤不到!

见得简定雍发火,一名刑房书手赶忙过来禀报,说是吴庸家里闹了鬼,被吓出了癔症!

第三百五十七章 顾虑尽去待府试第五百九十九章 为保大义陷绝地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满天姬第五百四十二章 后宫召见举能吏第五百九十九章 为保大义陷绝地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琐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言语拉扯争端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主仆情深终坚毅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生细述武林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剑师无奈去第五百一十四章 营中相见谋密计第三十九章 牙行门里有狼子第九十章 心烦意乱恼奴婢第一百二十六章 捕头安能辨雄雌第一百六十三章 同仇敌忾又怄气第二百六十三章 当年旧事遗秘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怒海狂潮洗碧甲第六十三章 苟且男女逢场戏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奴战神多第一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敌奸细第五百三十二章 无遮无掩晓以利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国接摊子第六百五十章 太监急皇帝也急第一百六十三章 同仇敌忾又怄气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调剂第三百四十三章 同道中人之剖析第三百八十七章 生死一线尝药剂第五百八十九章 无奈大计舍生义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寻夫感天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四百零零二章 难得清闲又来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功救人皆欢喜第三百八十二章 启祥宫中见万历第四百一十三章 彼岸花蛊遗半枝第一百九十一章 指挥大人引猜疑第四百五十三章 劝降不成也和气第四百四十八章 皇子之间的拼比第十九章 细作搞怪谣言起第四百六十八章 先生宣导又启迪第五百四十章 回京便见新太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长生提点也无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士出品神仙器第七十四章 百数倭寇死聚义第五十六章 商议定策军报急第四百六十三章 问询裨将恩威施第六百三十六章 诸事皆了回京师第六十七章 薄命奴婢犹传纸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后查案无的矢第三百七十九章 长老献策偷天日第一百零二章 灵堂前头乱斗起第十章 深夜抓贼无收拾第三百四十五章 奇异种子藏心底第四百八十七章 年末辽东冰雪地第七十六章 大都督重游故地第二百五十章 抠门王爷发赏赐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问死因不合理第六十九章 传功赠刀显阔气第三百五十章 指点天下三分棋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达应天见利奇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亲又有来谢仪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三百六十二章 举人庆功节外枝第五百零零九章 前田利家亦存疑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机第二百二十七章 寻找故旧失交臂第三百三十五章 乍得清醒又献计第十二章 悲恸茂才领妻子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内部空气稀第二百六十一章 闹鬼别院在旧时第五百三十一章 领议政的大寻思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办案又接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登沙崇明情势异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贵妃何语气第二百七十章 冶炼房中瞧仔细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平圣令独遗世第五百二十二章 黄粱梦中无战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场面混乱有勇气第一百四十五章 精通检验老教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阵前斩马威震敌第一百一十六章 莫名其妙的揭密第三百四十五章 奇异种子藏心底第二百七十一章 师徒同心迥供词第五百四十五章 静养半年谋无知第五百一十九章 遭遇围杀背龙旗第二百九十五章 任务过半心迟疑第四十七章 知府青睐隐深意第五百八十章 岛府亲卫频巡视第二百五十五章 铁盔金甲银鳞衣第四百四十三章 地宫宝库遇玄奇第八章 雨夜追寻蛛马迹第三百零零一章 感念恩情结盟义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恶震慑世家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哭笑不得次甄姬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堂遭遇黑暗祭第二百四十六章 陪同楚王检军姿第五百四十三章 通政太常来牵制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节繁复无新意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言耸听争锋机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同揭面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