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翘首以待放榜时

武举考试虽然从明朝初期就有了,但断断续续也没甚么动静,到了大明中期,渐渐形成了三年一考的常态,但仍旧没有太大的关注度。

与之相比,文科考试却是举世瞩目,人人都想着能够考个文状元,一个秀才便能在家乡扬眉吐气,许多人七老八十了,还在孜孜不倦地靠着功名。

而武举却一度无人问津,即便后来成了常态,大多也是将门子弟混出身的地方,少有寒门士子能够通过武举出人头地。

再加上武将在明朝并不是很收重视,朝堂上执牛耳者也都是阁臣宰辅,厂卫横行,宦官窃权,哪里还有武将的地位。

可如今不同了,皇上大举备倭,闹得轰轰烈烈,武举考试也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盛事。

这天也是黄道吉日,礼部大宗伯亲自主持,南直隶督抚大员莫横栾等人悉数到场,来了个庄严威肃的开贡院仪式,宣告为期五天的武举府试正式拉开了帷幕!

由于在武昌参加了楚王演武,而今次南直隶的武举府试很多地方都参考了楚王演武的内容,李秘又是策划者之一,这武举考试对李秘而言,就相对乏味了一些。

从武昌回来之后,得益于莫横栾提供了战马,李秘把骑射的短板也都补上了,这考试也就更加平淡了。

让李秘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本以为笔试策论才是最难的,毕竟武人多半没甚么文化,策论该是最难的科目。

谁知考了才知道,策论原来才是最简单的!

在李秘的理解之中,策论该与文科考试一般,是考验生员学识的重头戏,考生对国事军事做出自己的见解和策略疏言,应该是考验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环节。

然而拿到试卷之时,李秘却傻眼了,因为题目竟然是默写和填空,靠的就是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和武备总经之类的传世兵书!

这也是李秘先入为主,太过紧张,要知道武人通常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能够读写就已经不错了,让他们背这些武经和兵书,就已经是足够折磨人,哪里还能写甚么策论。

若有这等功夫,谁会考武举人,不如考个正经的文进士还好过呢!

不过正是见识了这试卷,李秘才更加感激赵广陵。

因为李秘不知道这规矩,但赵广陵不可能不知道,可即便如此,赵广陵却仍旧陪着李秘,日里夜里不断研究兵法和武经,甚至还写了不少策论,与李秘指点山河,各处山川地理等等,更是找出藏书阁里的地理志等书籍,与李秘吃了个通透。

虽然考试不会考到,但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也正是李秘感激赵广陵的地方了。

这种程度的考试,李秘都觉着轻松,更不消说赵广陵了,所以也没太多出彩的地方可言。

武举考试也不似楚王演武那般,设置对抗赛,都是各人接受考试,没有明面上的激烈竞争,也就很难唤起兴趣来了。

若说有些难度的,也就是黄天荡里举行的水军试训,虽然在楚王府见识过,但李秘到底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五天就这么过去,竟然没有太多能说起的事情,倒是让李秘有些失望。

毕竟为了这武举府试,他从年前就开始准备,而且还筹谋了这么久,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然而其他人可就不一样了,尤其不少身家清白的民间侠士,更是激动万分,这其中就包括张黄庭!

张黄庭来自于杭州张家,那是抗倭名门,不过与绿林草寇走得太近,无法得到朝廷的招安和收编,家主张戬便想到了这么个法子,千方百计把张黄庭弄进了武举考试。

说起来还多亏了李秘从中牵头,否则张黄庭根本就没有考试资格。

早先已经说过很多次,张黄庭不好说是男人,也不好说是女人,身体构造极其特殊,说是男人也成,说女人也没错,所以参加武举考试到底是有些风险的。

然而为了家族的利益,张黄庭还是放下了所有的羞涩和顾虑,考出来之后还是紧张兮兮,三两日都无法缓解过来。

至于王弘诲张孙绳等人,到底有没有帮李秘走后门关系,也要到公榜之时才能够知道了。

李秘之所以有信心与赵广陵打赌,其实也有这个原因在里头。

考自是考不过赵广陵的,但没考之前,就有一大堆人曾经许诺过,要帮助李秘谋求一个武举人的名分。

李秘进入官场之后,也终于知道,像王弘诲这样的文官,想要染指武举考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这王弘诲早先答应李秘,也难免有些敷衍的嫌疑。

不过李秘可不会让他这么轻松,所以借着前些日子的事情,把王弘诲和张孙绳都给拉了进来。

如今他们也已经没有任何借口,就看他们能为李秘提供多少帮助了。

相对于张黄庭,赵广陵本该更加轻松一些,可考完出来之后,李秘去探望了赵广陵,这货竟然比张黄庭还要紧张!

此时李秘也是终于知道,赵广陵这次考试,承载着的不仅仅只是赵家,还有其他名门望族的前途和未来!

如此一来,三人之中也就李秘最是轻松,武举考过之后,赵广陵和张黄庭只是强颜欢笑,哪里能放松得下来,李秘约他们出去玩耍也没了心思。

如此期期艾艾了三日,终于到了放榜之日,这还天没亮,贡院方向一声炮响,街上顿时热闹起来。

贡院前面早就挤满了守候着的武举士子,伸长了脖子,就等着张榜,而李秘等人干脆连贡院看榜都不去了,三人就缩在家里头等着。

街上隐约传来欢呼声,也有不少人看完了榜单,落寞地独自离开,一些个将门子弟,落榜了也不气馁,完全没当一回事,与相知的朋友到酒馆去散心消遣,而有些将门子弟并没有将考试放在心上。

他们之所以参加武举,不过是为了联络感情,结交朋友,考试结束之后便一道寻欢作乐去了,至于能不能榜上有名,他们却是不太上心了。

李秘三人参加武举考试,理问所的人也都是知道的,非但如此,推官衙门和总督府的人也都知道。

不过他们对李秘三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赵广陵虽然出身名门,身份尊贵,但又不是将门,他们的家族三百年不曾沾碰过军事,虽然从小家教良好,但不是内行人,考试哪来甚么底气?

至于张黄庭,长得像个娘儿们也似,虽然也有真功夫,但行走江湖还行,征战沙场却没那股气度。

再说了,杭州张家本来就是个野路子,朝廷都不稀罕诏安收编他们,这样的匪寇喽啰来参加武举,能考上才真是怪事了!

至于李秘,破案倒是有一手,应付各种局面也是游刃有余,整日里背着一把戚家刀,也是足够唬人,但整日里忙于各种公务,衙门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需要他操持,若这样也能考中,那便真真是没天理了!

整个南直隶参考人数约莫上千,五天也才满满当当,勉强囫囵考试了一遍,从中择优选取九十一人,与文科考试一般,头名为解元。

放榜之后,报喜队伍敲锣打鼓走上街头,到武举士子落脚之处去报喜,整个姑苏城又热闹了起来。

这是继真龙显灵之后,又一场盛大的狂欢,虽然与自己无关,但姑苏百姓发扬了一如既往的看热闹传统,整个城市都闹哄哄起来。

报喜的都是各级衙门摊派到贡院以供差遣的,与维持考试不同,报喜可是个肥差,中举的必定要给赏钱的。

外头敲锣打鼓,热闹到不行,理问所衙门的公差衙役们也都被抽调去帮忙了,整个理问所衙门倒是冷冷清清。

赵广陵和张黄庭二人都紧张兮兮的,也不敢去看榜,一颗心到底是揪着。

可笑的是,赵广陵考前牛如龙,考后怂如狗,让李秘整日里嘲弄,却是一句都不敢顶撞。

张黄庭更不用说,张戬是花了好大力气,又摆脱了李秘,走了不少关系,才成功报考。

虽然李秘和赵广陵温书练功,张黄庭也在一旁陪着,但他心里头到底是没有底气的,眼下就更是七上八下了。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外头一有甚么动静,便要站起来,可报喜的队伍每次都只是路过,并没有进来。

照着规矩,报喜也是从高到低,依次进行,眼看着都要到傍晚了,也没报喜队伍进来,三人难免要失望。

这头名是不指望了,一般的举人身份都没能考到,这就不太正常了!

虽然这两天李秘最是坦然,毕竟他比较看得开,武举人对他也不过是镀金罢了,但眼下却是他最先忍不住!

因为王弘诲那几个老家伙信誓旦旦要给他走后门,结果竟然没中举,这如何都要讨个说法不是!

这两个老儿可是得了李秘不少好处的,人情大过山了都,李秘也不指望他们回报点甚么,可这答应过的事情竟然都没能兑现,这就过分了!

正当李秘要出去讨说法之时,正好碰到了来报喜的队伍!

三人也是一脸惊喜,结果上前一看,却是理问所自家的衙役,恨不得当场将这些人给打一顿。

正要动手,那些个衙役却笑嘻嘻来讨赏,竟然还真是来报喜的!

不过听说是横竖他们要回衙门,顺道来报喜,名次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么一问,张黄庭竟然考了个八十九名,一般一般,也就倒数第三,李秘得了个九十名,不错不错,倒数第二,至于赵广陵,不依不依,倒数第一啊!

虽然是考上了,可这结果也是让人傻眼,李秘倒是无所谓,他本就不想出头,能混上武举人的身份就成,而且还赢了赵广陵,反倒要开心。

至于张黄庭,家里头本来就是为了混个正经名分,好洗白整个家族,如今张黄庭虽然是倒数第三,但到底是榜上有名,当然是该高兴的!

再者,李秘和赵广陵一道温书练功,很多时候都冷落张黄庭,他只是默默在一旁学习,如今成绩却比他们两个要好,牙都该笑掉。

三人之中脸最黑的,自然就是赵广陵了!

倒数第一是个甚么鬼,你赵大公子可是要为江东豪族重新崛起而努力奋斗的男人啊!

第五百四十五章 静养半年谋无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调剂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嘱立碑留万世第六十九章 传功赠刀显阔气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馆中遇旧识第六百零零二章 殷勤接洽惹怀疑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归县衙接摊子第三十五章 推官莅临打板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挣扎权衡生死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女倭贼奋力拼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凯旋且把风头避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节繁复无新意第六百三十二章 紧随敌军暗虎视第二百一十九章 家族忧虑危且岌第四百三十章 新娘逃婚误吉时第二百五十二章 精彩绝伦的对比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战启幕炮声急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亲又有来谢仪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气或可是意志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风起兮第一百七十六章 安能辨我是雄雌第四十六章 跟随县令见上级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处听来解间隙第一百六十三章 同仇敌忾又怄气第五百八十一章 螃蟹虽小却硬气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枢机第五章 受聘客卿查玄机第三百四十四章 深思熟虑浅推理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传却迟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献计皇子掴外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雏儿传密旨第二百一十三章 窝囊秀才生骨气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纹探义士第三百四十章 出面调停贤伉俪第五百九十九章 为保大义陷绝地第六百四十七章 缜密筹谋反间计第二百三十一章 资深郎中讲蛊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归苏州又出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顾虑尽去待府试第四百二十九章 琢磨不透帝王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冥想宿命若苦思第一百零四章 搜索船舷查标记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官入队好摸底第三百四十六章 古董锅里有猫腻第六百五十章 太监急皇帝也急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敌忾截逃逸第三百八十三章 引发骚乱被困制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雏儿传密旨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处听来解间隙第一百八十四章 登沙崇明情势异第二百零二章 赋闲衙门又新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精心准备唱大戏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发癔第三百六十九章 尘埃落定各欢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家族忧虑危且岌第四百一十章 遁入魔花逃生地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驰援也及时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琐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家有二老也足矣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归苏州又出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先生宣导又启迪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长之痛苦意义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恶震慑世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性情古怪小师弟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庙山坡冷月低第五百一十章 细说案情谜中谜第二百八十二章 楚王默而得启示第一百零一章 倒霉里正猝然死第八章 雨夜追寻蛛马迹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气或可是意志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极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夺第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开弓灭傲气第九十六章 溯本求源问及笄第五百一十一章 为埋真相斩武士第三百六十二章 举人庆功节外枝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夺第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解惑终究需验尸第二百零四章 巡检衙门快杀鸡第五百零零一章 混乱阴阳有怪疾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敌忾截逃逸第三百五十四章 黄天荡畔造神祗第五百八十二章 开台英雄复仇记第四十四章 暂告段落稍歇息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营边军矛盾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凯旋且把风头避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后查案无的矢第六百二十三章 边镇廉颇真老矣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奴战神多第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云忆今昔第五百一十五章 运筹帷幄有珠智第四十四章 暂告段落稍歇息第七十六章 大都督重游故地第六百零零九章 守陵小庙救内侍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难测堪为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来要托遗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剑池真狂士第三百二十章 黑头小鱼实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