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游说推官寻强力

李秘找到了十几桩凶案的共同疑点,便足以让人吃惊,没想到他并未停止,最后竟说这些受害者全都是倭寇细作,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毕竟死者为大,而且还是十几户人家,若没有确凿证据,污蔑死者名声,事情可就大发了!

李秘当然知道后果,但他环视了大堂一圈,发现众人神色都发生了变化,心里也就安稳了。

因为倭寇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给大明朝廷制造了巨大的麻烦,无论朝野上下,都同仇敌忾,对倭寇是深恶痛绝的!

但凡牵扯到倭寇,他们的立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若真能证明这些人都是倭寇的细作,即便查实张氏真的参与了刺杀,她也不会是大魔头,而是大英雄!

这也是由社会形态决定的事情,后世乃法治社会,但古代却是人治社会,王法代表的是皇家或者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世讲法律,那是铁面无私,法律上该如何判决便如何判决,可古代在判决之时,除了讲法律,还讲人情礼法,还要考虑其他情有可原的因素。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为父报仇虽然是杀了人,但他是出于孝道,有时候都会减刑甚至免除刑罚,这就是出于情理的考量。

这些被害人若真的是倭寇细作,那么张氏就是为民除害,加上她人都死了,也没法子追究责任,但名声上却挽救了回来,不容他人再污蔑!

大堂的氛围也很是微妙,但李秘还是感受到了这种立场的转变。

然而简定雍却脸色发白,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李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很理解简定雍此时的心情,在这位知县老爷看来,李秘完全就是信口胡诌,适才提出质疑之时,就已经简定雍有些提心吊胆,如今再提出这么破天荒的事情来,他就更是难以置信了!

宋知微也不由皱了眉头,朝李秘道:“李秘,此事干系重大,你可有真凭实据?”

说到真凭实据,李秘还真没有,但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若无法在宋知微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往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但这些案子最开始都是以意外事件来结案的,胥吏们在处理公文之时,也是敷衍了事,卷宗里头的信息量其实很小,想要单纯从卷宗入手,找到证据,一两个还成,十几桩案子都找出证据来,实在不可能。

再者说了,卷宗里头终究是文字,即便找出来,最多也是前后矛盾或者不合情理的漏洞或者破绽,根本就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

可既然李秘敢开口,便该知道说出这话的后果,此时面对宋知微的警告与质疑,李秘气定神闲地回答道。

“回禀宋推官,小人确实没有证据。”

李秘此言一出,大堂所有人顿时哗然,他们的情绪本来已经被调动起来,也一直期待着李秘能够带来更加震撼的表现,然而李秘却如此光棍,根本就是耍无赖啊!

简定雍不由怒叱道:“李秘,这里是甚么地方?这里是我吴县公堂!没有确凿证据,你岂敢在宋账干面前胡言乱语!”

宋知微也是面色不悦,仿佛遭人戏弄了一般,但他毕竟是见多识广,只消看看李秘脚上那双皮鞋,就知道李秘并非常人。

李秘能够找出这些案件之中所有人都忽略掉的细节问题,说明他是有着真本事的人,而李秘对答之时所展现出来的情商,也绝不至于蠢笨到拿这么大的事情来戏耍苏州府的推官!

果不其然,面对简定雍的恼怒,面对众人的质疑,李秘微微一笑,朝宋知微抱拳答道。

“推官大人,虽然小人没有证据,但有个人对此却是一清二楚,只消找他来,事情也便清楚了!”

众人闻言,不由又激动起来,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被李秘的一言一行给牵动了,那个一开始被人怜悯,同情他当替罪羊的李秘,此时早已成为全场的焦点!

宋知微的脸色也稍霁,朝李秘道:“这个人需要本官亲自去请?”

宋知微也是个聪明的,知道或许这就是李秘早先所言,需要他这个推官出手的环节了。

李秘也不含糊,朝宋知微道:“正是如此!小人在查案的过程当中,偶然与此人相遇,所以知道他也在调查此案...”

宋知微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他毕竟是苏州四府,堂堂推官,查案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在苏州府也是破案的高手,何时需要亲自去请别人来协助调查?

这难道不是在说他这个推官无能么!

简定雍早已不耐烦,李秘也是个聪明人,他也正是看中了李秘这一点,才将他提拔上来。

可今日的李秘却有些一反常态,即便他简定雍这个知县三番四次提醒警告,李秘却仍旧我行我素,不断说出一些得罪宋知微的话来。

简定雍察言观色,知道宋知微心里头已经非常不悦,若再继续下去,只怕李秘真的要把宋知微彻底得罪了,便开口道。

“胡闹!既然此人知晓内情,掌握证据,让衙役拿批票去传唤过来便是,如何劳烦宋账干的大驾!”

众人也觉着简定雍说得在理,不由议论起来,都说李秘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到底是狗肉上不得台面,对政治是一点觉悟都没有,硬生生错过了讨好宋知微的大好机会。

然而宋知微却是个心思细腻的,莫看他脸上不悦,但心里一直在思量李秘的话,眼中也一直在观察李秘。

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超乎年纪的沉稳,心思缜密,能够抓住别人都忽略的细节,绝不是信口开河之人。

“简大人言重了,这案子既然上报到理刑馆,便是宋某的分内之事,只是推官衙门事务繁杂,案子堆积如山,人手也是捉襟见肘,若真有这般的能人,能够厘清案情,还原清白,本官去请,又有何妨?”

宋知微这么一说,倒也有些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气度,李秘心里也是涌出一股敬意来。

没有官僚主义的牵绊,乃是为百姓干实事的基础之一,这位宋知微推官,别的方面暂且不知,但在这一层面上,确实也是个干事的人。

宋知微一直在观察李秘,虽然这个年轻人一直小心谨慎地说话,但不卑不亢,全无低三下四的奴颜媚骨,对他宋知微也是三番四次说些不好听的话。

虽然表面上恭敬有礼,但宋知微确实没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尊重,可自己说出这番话之后,李秘的眼神却变了,让他宋知微感受到了尊敬。

宋知微本来就是个才华不差的推官,阅历又丰富,从李秘的神色变化,也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佩服的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的节操,他佩服的不是官帽子有多大,而是官员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

这样的年轻人,即便还有些许瑕疵,未尝不能好好培养一番。

念及此处,宋知微便朝李秘问道:“李秘,不知你口中所指,究竟是何方神圣?”

李秘稍稍抬头,看了宋知微一样,迟疑了片刻,而后才答道:“是袁可立袁大人。”

“袁可立!”众人闻言,又是一惊,这位可是被誉为苏州青天的神探啊!

虽然袁可立名满天下,甚至因为袁可立的盛名掩盖,以致于宋知微等一众同样有着破案才华的刑名官员,显得有些籍籍无名,但他们却不是碌碌无为。

包括宋知微在内,这些刑名官员与老百姓一样,对袁可立同样是敬佩万分的。

老百姓对袁可立的崇拜,多少有些模糊,但更加的狂热,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因为社会黑暗,百姓需要袁可立这样的英雄形象。

而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宋知微等一众刑名官员,才知道袁可立的专业才能究竟有多么高强!

这种敬佩可就比老百姓的崇拜更加的形象与精确了!

李秘提到袁可立的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案子看来确实如李秘所言,这些人真的是死不足惜的倭寇细作了。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袁可立治下,极少有冤假错案,朝廷任命他为山西道巡按御史,就是巡检地方刑名,纠察冤假错案的,袁可立素有贤明,受人崇敬,换了别个,或许大家还不信,但若是袁可立,那么事情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李秘也不确定袁可立是否真的有证据,但袁可立因为谢缨络而不再调查这个案子,在项穆家里却又经常问起李秘的进展。

李秘也非常清楚,袁可立跟他是同一类人,既然接手了案子,就绝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所以袁可立肯定还在暗中调查!

即便袁可立手里头没有证据,但只要让宋知微出面,让他继续调查,袁可立就一定能够找到证据。

毕竟袁可立手里头的资源比李秘要强大太多,自己从张氏身上顺藤摸瓜,揭开了签子的秘密,才找到这些凶案,可当他到刑房偷看卷宗之时,袁可立早就调查到了这一步。

再者说了,这些倭寇细作都是谢缨络所在的张家杀手刺杀的,谢缨络或者背后张家,肯定能够提供这些倭寇细作的罪证!

也正因此,李秘才信心十足,一口咬定这些受害者就是倭寇细作,也算是初步替张氏挽回了名声!

只要搞定了这十几桩案子,他就可以回头调查陈实,最终找出杀死张氏的凶手,完美的了结这桩案子!

第五百二十九章 引导翁主不迟疑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关时刻有右离第一百八十二章 戚胤旧部归来去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琐事第二百零四章 巡检衙门快杀鸡第三百六十章 恰逢鹰扬闹缺席第三百四十三章 同道中人之剖析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士出品神仙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临别事多乱心意第一百八十章 永不磨灭的意志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三百五十三章 投杖化龙引惊奇第四百八十一章 落马装伤有药医第一百零七章 长途跋涉探养济第六十一章 瞒天过海入宅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制造意外之暴毙第四百九十章 名将天使三姓婢第二百三十一章 资深郎中讲蛊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寻找故旧失交臂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战过后勤勉励第一百九十七章 指挥许诺讨官职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访张家也诧异第二百六十四章 买卖不成大火至第四百八十八章 雪夜崔氏来突袭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见迟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来贵客实无礼第八十章 近水楼台得君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缜密筹谋反间计第二百零三章 乌篷船上有旧识第四百六十八章 先生宣导又启迪第一百七十八章 与君践行别五里第二百一十章 聆听老兄讲旧史第四百八十三章 振奋军心提士气第三百五十五章 镇守太监来劝止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军又宣旨第九十二章 县狱遭劫断蛛丝第五百二十八章 执迷不悟是崔氏第四百三十三章 诏狱深处审妖异第四十六章 跟随县令见上级第四百一十七章 贞慎翁主冲动时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四十六章 跟随县令见上级第五百四十七章 夜半穿宫查仔细第六百零零三章 国本之争两皆是第二百三十三章 寒门士子大魄力第六百二十六章 宽甸六堡风雪疾第五百四十章 回京便见新太子第三百九十章 无耻阁臣返圣旨第六百一十一章 游魂野鬼桃李蹊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剑池真狂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闹激进是好计第三百零零七章 效仿成化悍贼子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发癔第三百四十六章 古董锅里有猫腻第五百二十五章 凯旋且把风头避第五百三十二章 无遮无掩晓以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脯毒士手捧日第二百六十四章 买卖不成大火至第五百零零五章 阴阳宗子有嫌疑第一百零六章 女侠救命也及时第五百九十二章 港口爆炸惊天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闻捷邸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长之痛苦意义第六百四十八章 暴雨连绵谈客氏第二百一十三章 窝囊秀才生骨气第十五章 县堂对辩坐论字第三百九十八章 创建新营共参议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营主脑大军师第二百六十二章 巧遇当年楚西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设法进宫随御医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东世子道猜忌第四百七十八章 真元观里找探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路齐备水下计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发癔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枢机第五百二十六章 清福洞前又滋事第五十六章 商议定策军报急第三十一章 劝说司吏好为之第七十八章 岩洞库藏有珍稀第四百零零一章 朝中元老来致意第十三章 见微知著巧辨尸第六百二十六章 宽甸六堡风雪疾第五百三十二章 无遮无掩晓以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夺第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查住处无隐匿第八十二章 河滩草庐有神子第一百零八章 衙役道出真秘密第三百六十五章 解惑终究需验尸第十三章 见微知著巧辨尸第二十一章 结交耆老东主谊第三百三十六章 头场新雪为新诗第四百六十四章 听取详情与仔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战启幕炮声急第五百三十六章 严冬未暖春未至第三百二十章 黑头小鱼实诡异第二十八章 留宿别院遇诡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领路小胖心机智第二百四十一章 难以接受的妾室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