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国宝金匮直万

锦盒一开,余耀便也没有客气,直接上手从里面把东西拿了出来。

“国宝金匮直万?”

滕昆吾点点头,“是个稀罕玩意儿。不过,我其实没什么兴趣,也是做得最快的一件。”

国宝金匮直万,一般来说,是被当成古币的。不过,滕昆吾说用途有争议,是严谨的说法。因为当时到底是不是当成货币来用,确实还不能完全定论。

或者说,即便是当成货币来用的,也肯定有其他的特别用途。

国宝金匮直万的造型也很特别。

它是王莽新朝时期的产物。本来,从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圆钱方孔就成为主流,少有什么刀币、贝币之类的奇形怪状的货币了;西汉的“五铢”,也是圆钱方孔。

但是国宝金匮直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圆形方孔,和普通铜钱差不多;下半部分却是一个方形,带着两条竖棱。而连接圆形和方形的,是一处“小短脖儿”。

在圆形方孔部分,和普通铜钱一样,环绕四字篆书:国宝金匮。

而在方形上,则是竖着的两字篆书:直万。

如果是当成古币来看,这几个篆字可以简单直接地解释一下。上面的“国宝金匮”那就和某某通宝、某某元宝一样,是这种货币的名称;而“直万”,直通值,就是一枚能顶一万枚。

古币收藏,一般是不会归在铜器收藏里的,因为它比较特殊。说实话,艺术价值也相对不高。

不过,新朝王莽时期的货币,很有特色,铸造精良,字体优美,而且出现了很多特别的造型。

比如著名的“金错刀”,也就是“一刀平五千”,整体像一把钥匙,圆形“钥匙头”上,有铸金的“一刀”两个字。“金错刀”也是古币中的珍品,拍出过百万以上的高价。

“王莽时期铸币花样翻新,什么“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层出不穷,钱币的艺术性的确是增强了,但老百姓倒霉了。”余耀看着这枚国宝金匮直万,不由感慨。

“是啊,新朝短短十几年,居然有过四次币制改革,每一次都是把小的换成大的,通货膨胀,民怨纷乱。”滕昆吾点了点这枚国宝金匮直万,“不过,这一枚还是比较神秘的,据说只造了六十枚。”

“就像您说的,只有六十枚,所以是不是只做货币,还真不好说。”

余耀回忆了一下曾经看过的史料,“王莽时期币制改革,有过‘金货一品’的钱制,一斤黄金价值一万钱;这‘金货一品’钱,等同一斤黄金,也值一万钱。不过,这‘金货一品’钱,还从来没被发现过。”

“你怀疑,‘金货一品’其实就是‘国宝金匮直万’?不过前者是另一种称呼,后者是币面文字?”滕昆吾虽是铜器高手,但是对古钱却并不是很在意,也没有具体想过这个问题。

余耀点头,“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比如,‘一刀平五千’是币面文字,如今收藏界不也叫‘金错刀’么?国宝金匮,有两个称呼也有可能;而且只有六十枚,那还有可能是试铸的样钱。可这面值太高了!便可能导致试铸之后,没有推广发行,就此搁浅。‘金货一品’有名无实,‘国宝金匮直万’也成谜团;实际上呢,就是一种东西的两个说法。”

“你倒是爱琢磨!”

“我才琢磨多点儿啊。关于‘国宝金匮直万’的说法太多了,有说是放在钱库里镇库用的;有说是当时官府收集黄金,这就是兑换黄金的凭据,等等五花八门。”

“这些我都听说过,所以才说用途有争议。”滕昆吾想了想,“不过,你这个挂钩‘金货一品’的说法,好像最靠谱。”

“这个其实也没法真正考究了。不过,确实稀罕玩意儿啊!要不然,也不会收到秘藏里!”

如果按照当时只铸造六十枚的说法,就是在两千年前,那也是稀罕玩意儿,更别说现在了。而如今市面上出现的,哪怕是拍卖会上成交的,其实基本是后世仿品的可能性更大,很难被公认为是真品。

如今,国内作为馆藏文物确定的,是华夏历史博物馆的一枚;这一枚,肯定是得到公认的。

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一枚。

据说,在清末,长安附近一农民刨地,刨出了两枚国宝金匮直万,后来他转手卖出。这两枚中的一枚,历经辗转,最终在华夏历史博物馆落地开花;而另一枚,下落不明,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被一个欧洲人买走了。

余耀想到这一层,不由脱口而出,“老爷子,鬼眼门秘藏的这一枚,不会就是民国年间下落不明的一枚吧?”

滕昆吾却摇摇头,“这个,我师伯没有交待,当时时间紧张,他是挑重点说的。”

说到这里,滕昆吾却也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师伯最后还对我说过两句话,但是我一直没琢磨明白什么意思;当时就追问过,可他说完之后,已经闭眼昏迷,没法回答了。当天也无甚转机,就此驾鹤。”

“噢?他老人家说什么了?”

“咱们出去说吧!这地方太逼仄,你不难受么?”

两人随后回到了第二进院的正房客厅,滕昆吾还吩咐上了茶。

本来,余耀看完了这四件重器,是想说说贺文光的事儿的。这翁婿之间的疙瘩,确实不太容易解开;可人死不能复生,贺文光的悔恨和孝心也是真的;对滕昆吾来说,若是怨恨一直不解,最后带着进棺材,其实也不是个好事儿。

但此时,滕昆吾突然又说了这个情况,余耀一时也不便突兀插话。

余耀抿了口茶,只见滕昆吾端着茶杯开了口,“他当时抓着我的手,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五行穿金,鬼眼穿金’,两个‘金’不一样。”

余耀心道,这第一句很容易理解,五行穿金的“金”,指的是铜钱;鬼眼穿金的“金”,指的是金性;一实一虚,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不一样。

“第二句呢?”

第460章 完美除锈,唯此一人第534章 无量山第488章 印章犹在第214章 长生丹第191章 拿下镇纸,又遇蹊跷第307章 鸡油黄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181章 天球瓶第615章 小团队的大活儿第244章 书封里的牛皮纸第425章 我不是急,我是担心第734章 监测站,研究所第537章 凌乱的背后第491章 印章落定,线索不明第275章 海水龙纹高足碗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153章 蚀花肉红石髓珠(求首订)第255章 石渠宝笈第344章 好人做到底第39章 杀猪第439章 一箱过十亿第292章 力透纸背,绝技成三第168章 我还有个名字,许如琢第2章 真是撞鬼了!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665章 预展上的熟人第445章 开箱第639章 他是谁?第327章 鸡血长命锁第720章 金声引魂,双金传应第360章 漏儿不是这么捡的第139章 技惊余耀的老者第531章 一个陌生男子的来访第27章 管杀又管埋第548章 壶能倒流,盒要单买第495章 阴差阳错第310章 放漏第102章 钟仿第472章 镶口定器,失之交臂第668章 纷乱扰扰,认定直觉第333章 鉴画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25章 白釉执壶第87章 四方葫芦第90章 夜明珠第145章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第641章 象雄九眼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728章 测字地球仪第377章 陪我过年第191章 拿下镇纸,又遇蹊跷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789章 兰亭序,千古之谜第612章 顺便撮合第675章 台盏开拍第54章 帮你找补回来第258章 谭木匠第740章 丽江古城,双狮暖砚第15章 次品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计第450章 镇帮之宝第654章 星空图第29章 宣德青花第316章 林丰草的仓库第210章 嘉尔德第4章 您可不能便宜卖了第576章 战国红第276章 骗局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计第241章 文帝信玺第728章 测字第360章 漏儿不是这么捡的第112章 混球贺文光第274章 首富之子第675章 台盏开拍第555章 故人旧事第723章 龙门第280章 挂屏上的宝塔第153章 蚀花肉红石髓珠(求首订)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498章 浆胎,鎏金第678章 意欲何为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590章 黄猫脖挂白玉坠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炉第785章 分析,试船第31章 皇宫赌具第596章 居龙山边傍龙河第438章 密码错误第160章 黑驴蹄子第383章 真鼎何处寻第717章 说穿了还是一笔交易第608章 收破烂的和收古玩的第698章 七钱之用第490章 一印两人刻第465章 你还想再盘他?第302章 半两钱,鼻烟壶,地球仪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366章 不会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