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一纸乾坤(第三更)

石涛和另一位明末清初的画坛宗师,八大山人,两人是有血统关系的,因为两人都是明代皇室后裔,虽然隔得有点儿远。

石涛名叫朱若极,八大山人名叫朱耷。朱耷是正儿八经的朱元璋的嫡系后裔,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而朱若极,则是朱元璋侄子这一支的。

若按辈分,石涛比八大山人小了好几辈,曾孙子差不多。不过,八大山人只比石涛大十几岁,两人以友论交,有过书信往来,还一起合作过,比如著名的《兰竹图》。

余耀看着这幅秋山霜树图,一时没有说话,但心里震动不已。这个才持璜,还真是了不得!

这幅画,从笔法和构图上来看,形神兼备,而且墨法淋漓,更像是石涛晚年的手笔。

石涛最擅长用墨,墨色能生“气”,境界十分了得,若是想仿,单就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

再就是他的风格,充满了“变”的因素,即便同一幅画,也常常格法多变。

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虽然是皇室后裔,但明亡时,他虚岁才三岁。虽然他后来出家为僧,但康熙南巡,作为一个明代皇室后裔,而且是已经出家的和尚,他还是两次接驾,高呼万岁。

清高却又不甘寂寞,一生矛盾而悲愤。但是,也是这种状况,加上他的天赋,造就了他绘画上成就,多变的动感,辗转腾挪的特殊张力,正是他高明独特之处。

孤高奇绝的艺术家,经常伴有精神上的不正常,石涛的“亲戚”八大山人也是如此。八大山人和石涛还不太一样,明亡之时,他已经成年了,接着就削发为僧,而且颠沛流离,后又改奉道教。坎坷之中,一度精神失常,后与世隔绝。

八大山人用墨极少,笔致简洁,疏旷中意韵无限。最广为人知的,是笔下生灵的眼神,不论鱼鸟,常常白眼睥睨,其实,这里面展示的,又何尝不是他无处安放的孤独灵魂?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而石涛,境遇相对八大山人,相对平顺,但内心的矛盾却始终无法统一,他的画,又是另一种意韵。

石涛的拥趸,从清代到民国到现在,从来就没有断过,其中不乏书画大家。

此时,见余耀反复揣摩却不说话,才持璜不由起身开口:“你琢磨什么呢?拖着不说算什么事儿?”

“你挺着急。”余耀离开了柜台,回到了八仙桌旁坐下,点了一支烟,袅袅烟雾中:

“这不是石涛的真迹!”

才持璜眼神一变,但却又冷笑一声,“说什么结论并不重要,关键是点出证据!要不然,黄口小儿也能说!”

“那是自然。”余耀抬抬手,“坐吧,你已经输了。而且你知道不是石涛的真迹。”

才持璜哼了一声,并未坐下。

余耀继续说道,“恕我直言,这幅画,从笔法墨色,到题款落印,我根本看不出和石涛的真迹有什么区别。”

才持璜微微皱眉,却仍未正眼看余耀。

“再说装裱。这个我能看出来,用的轴头和老绫子,应该都是清初的东西,但裱工,是民国时期的······”

才持璜打断,“装裱和原画未必同年代,古画重新装裱很正常!”

“没错儿!这个也不能用来否认是石涛的真迹,我不过是一一点明而已。剩下的,就是这纸了!”

余耀说到这里,才朋玺也不由回到八仙桌旁坐下了,他默默点了一支烟,没有说话,准备认真聆听。

才持璜的脸色,终于起了明显变化,虽然还是没坐下,脚下却动了,转身正对余耀。

余耀清了清嗓子,“这纸,是民国时期的宣纸!虽然做旧非常到位,毫无破绽;但强光透射,宣纸里的云朵丝状物,清初和民国,还是有差别的。”

才朋玺这才明白,刚才余耀拿着强光手电和放大镜,却反复看画心的空白处,而不是笔墨处,原来不是看画,而是看纸啊!

“这你都懂?!”才持璜不由失声叫道。

“懂这个很容易。关键不在于懂,而在于虽然有差别,但是差别是非常微妙的!懂也未必能看出来!实际上,制造宣纸,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原料配比基本没有变过,造纸技术也比较稳定;好在,清初和民国毕竟隔了将近三百年!”

“到底是什么差别?”才朋玺问了之后,忽觉失言,不由尴尬一笑。

这等高深的鉴定秘诀,谁也不可能轻易外传。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要说余耀说的宣纸里云朵丝状物的微妙差别了,对于不懂宣纸和字画的人来说,连宣纸和书画纸也未必能分清楚。

市面上有一两百一刀(100张)的所谓“宣纸”,其实不过是书画纸。真正的宣纸哪有这么便宜?

特别是老宣纸,不说太老的,八十年代初期的老宣纸,一刀四尺红星特净皮,市价已经到了两三万了。

所谓纸寿千年,宣纸越老,越利于书写和绘画。

余耀也跟着笑了笑,“老先生不必如此,说说也无妨,因为都是常规的东西,最终还得靠眼力。宣纸里密布的云朵丝状物,其实是青檀皮纤维,里面还能发现稻草的筋丝。清初的宣纸,筋丝在青檀皮纤维中的多少和分布,和民国时期略有不同。但具体如何不同,还是那句话,太微妙!”

“一纸乾坤,妙到毫巅!”才朋玺抚掌不止,“老朽佩服,佩服啊!”

才持璜却没有表态。

才朋玺随后直接看向才持璜,“男子汉大丈夫!这时候岂能不声不响?对不对?是不是民国的仿作?”

“是!”才持璜忽而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缓缓在椅子上坐下了。

余耀却摁灭了烟头,站了起来,重新走到柜台边,一指这幅画,“我说过的话,必然要做到!”

“嗯?”才朋玺和才持璜齐齐看向余耀。

“虽然是仿作,但我开过口,说不出作者算我输!民国时期,能有这般惊天高仿技艺的,仅此一人!”

第615章 小团队的大活儿第562章 黄地青花,赌不赌第466章 各自布局第232章 最后的水字口第651章 朱子常第64章 脱口垂足郎不流第335章 重要线索第801章 拾古会的由来第773章 青瓷台盏,如此流转第388章 五花八门第270章 我想起来了第263章 玉工王孙寿第635章 铺垫第694章 拾古会第145章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第15章 次品第377章 陪我过年第602章 小镜天第209章 特聘专家第44章 成化斗彩第419章 扎手的官窑第755章 赔了夫人又折玺第237章 吃了花椒的邻居第35章 真真假假第743章 移幻镜天第170章 竞拍青铜敦第667章 难道?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99章 天字第一号第688章 一亿以下都是漏儿第115章 渊源第73章 它就像赵子龙!第121章 唐镜昆仑奴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138章 持莲童子第744章 八卦湖,太极岛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492章 失忆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379章 大号石针第16章 窜货场第173章 偶作腕枕一气成第360章 漏儿不是这么捡的第110章 徐夫人第264章 最后的暗示第167章 会面中谷神花第329章 半块玉佩,许家后人第349章 俗体字,风化纹第646章 仁者无敌第315章 六射星光鸽血红第384章 你不了解许太炎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决定第59章 失态的钟毓第308章 雍正宣德炉第629章 我也是靠鼻子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285章 圣旨玉牌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542章 搭个香炉也是漏儿第110章 徐夫人第604章 老井第111章 后错金,洞察入微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123章 达摩渡江,何朝宗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124章 老邻居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说嘛第295章 开席,快眼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281章 黑色妖姬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497章 八棱梅瓶,看着稀松第570章 一块特殊的蜜蜡原石第203章 唐人街,回流货第195章 突发奇想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405章 墙外开花墙里香第364章 拔刀相助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捡第388章 五花八门第275章 海水龙纹高足碗第453章 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第669章 举重若轻第521章 对不上第442章 三合一第200章 不速之客第636章 又一幅第605章 随意的生意第535章 故宫五线第428章 灭魂第311章 月影贴片第628章 卖画还是买酒第421章 “乱码”的六器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291章 祝枝山第684章 穿踪引迹第562章 黄地青花,赌不赌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605章 随意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