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熔炼古今,清代第一

“痛快的,我也不磨叽,扇骨值一万,扇面也算值一万吧!两万,我要了!”

“余先生,就是清代普通的书画家,两面全有的扇面,一万也不容易买到吧?”

“可你这没款儿啊!”余耀叹气,“我也很难出手,只能自己收藏。”

白永海想了想,“这东西,本来我想好好找人看看再出的。但咱俩也算是缘分,这才赶着趟儿拿给你看!这么着,我再说一口儿,你别挥刀了,行就行;不行,我再找别的买主,改天我请你吃饭!”

余耀示意他听着,把椅子往后拖了拖,点了一支烟。

“两万八千六,就这一口儿了!别看没落款儿,没准儿还就是个漏儿!”

余耀一听,好嘛,又来了!又是八千六!

“白先生,这价儿先放着;我倒是好奇了,你到底欠谁八千六百块钱啊?我看你怎么又想还又不想还的?”

“别提了,我老婆!”白永海摆手,“这娘们儿忒聒噪了!”

原来是家务事儿,这两口子还挺能闹妖儿。余耀自然不会再问,略加盘算,不磨牙了,“行!白先生,以后亲戚朋友的,再有什么好东西别忘了招呼我!”

“就特么一千四百块钱,咱俩掰扯半天!”白永海嘟囔一句。

余耀拿起手机转账,“不能这么说,咱俩这是加深友谊了!”

货款两清,两人一起离去,出了棋牌室的门,白永海突然一把拉住余耀,“余先生,我这不会真是个漏儿吧?已经是你的东西了,你给我撂句实话?”

“嗐,这又不是瓷器,官窑也有没款儿的。书画这东西,你没看作伪的最重要的就是造款造印吗?就是冲一件老东西,还是文人雅物!”

这时候更不能说实话,倒不是怕他反水,货款两清了都。而是不能让他走宝了,心里还添堵,也是个隐患。

古玩行里,买东西和卖东西,讲究点儿的都会这样,让卖的觉得没卖亏,让买的觉得没买贵。自己偷着乐就行,别再膈应人。

实际上,这把折扇,确实是个漏儿,而且是个大漏儿。

因为这是清代书画大家何绍基的作品。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名头很多,书法家,画家,诗人,金石篆刻家,藏书家,等等。

他草书写就的这首五言诗,是苏轼的。苏轼号东坡居士,何绍基号东洲居士,所以才有“东洲录东坡,忝名以居士”的落款。

“忝”是个谦词,他的号和苏东坡的号很像,却比不了苏东坡,所以才这么说。

何绍基最出名的,还是书法;书法之中最擅长,就是草书。

何绍基还有个号,叫“蝯叟”,蝯这个字现在不用了,就是猿的意思。之所以有这个号,是因为他书法用笔的姿势有点儿怪,史料上描述是“悬臂回腕”,大体比划一下,还真有点儿像猿猴。

书法到了清代,很难出大家了,因为各种书体几乎已经都被古人发挥到了极致。

之前说过清代四大书法家“翁刘成铁”;对于这四个人,很多人有点儿不忿,一是因为这四个人非官即贵;二是,这里面居然没有何绍基?!

没入选就没入选吧,对何绍基的书法,还有一个单独的评价:

熔炼古今,清代第一。

这个评价,可比入选清代四大书法家要牛逼多了。

当然了,这个评价,有人赞同,也必定有人反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

但是,只要被冠上过“第一”的,虽不一定是真第一,可也必定差不了,起码是第一梯队。

何绍基的书画作品,最高的拍卖纪录,到过千万。不过书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有一定偶然性,同时高价成交的,也都是大型作品或者成组的作品。

这一幅扇面,一面画兰草,一面草书古诗,小精品,余耀的估价是五十万到一百万。之所以区间这么大,是因为他还没见过类似的何绍基的扇面作品。

从大宅门里连捡两个漏儿,余耀连叹这趟燕京还真不白来,同时也得托杨锐的福,回头有机会还真得好好帮衬帮衬他。

心满意足,一觉到天亮。不对,还没到天亮,余耀就醒了;刚醒不久,杨锐的电话就来了。

余耀住的桂西大厦,距离潘家园也就两三里路,余耀和杨锐说好,门口见,洗漱之后便溜达着过去了。

到了那块“大影壁墙”跟前,余耀看到了杨锐。

潘家园是古玩文玩爱好者聚集的地方,不过它不叫古玩市场,甚至都不叫文化市场,它叫旧货市场。

什么是旧货?昨儿买了今儿卖,那就可以叫旧货。不说别的,就冲这个名字,你买了什么都不能叫假货。

如今的潘家园,实在是太杂了;将近五万平米,有店铺,有大棚,有地摊;有各种古玩的品类,文玩工艺品、菩提珠串,旧书旧家具老物品······几乎是包罗万象。

出土的叮当猫和奥特曼都能见到。

周六,潘家园照例有鬼市,不过现在的鬼市和以前不一样了,其实就是市场开张的时间提前了而已,四点多就有人影晃悠了。

余耀和杨锐一起往里走的时候,已经快六点了,林丰草打电话说还在路上,让他俩先逛着。

这会儿市场里虽不能说摩肩接踵,可也是人头攒动。

如今的市场,确实大不如前,实话实说,想在潘家园这样的地方捡漏儿,和中彩票也差不多了。

不过,文玩群体的势头不小,玩菩提、玩核桃、玩珠串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市场里,随处可见手里盘着核桃或者串子的,老大爷小青年都有。

他俩先去了地摊区,不少摊主一边吸溜着面条或者啃着肉夹馍一边张罗着,各种口音此起彼伏。

中原口音的摊主面前,多是“商周青铜器”;西北口音的,多是盛唐文物,比如唐三彩什么的;还有东北内蒙口音的,红山文化玉器一应俱全······

不少摊子上的重器,还基本能和故宫里的对上号,故宫有些带着残缺的东西,这里还能找到完美的全品。

“放平心态,擦亮眼睛。这是我总结的八个字。”杨锐一边逛一边对余耀说道。

“很到位。”余耀笑着应了一句之后,接着就发现了一个有点儿特别的摊子。

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678章 意欲何为第654章 星空图第307章 鸡油黄第330章 你就是真正传人!第720章 金声引魂,双金传应第533章 身份第58章 又见鬼脸花钱第22章 赵公明第759章 急了第513章 谁是余耀?第767章 内画壶,李莲英第51章 大运琢器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182章 气死官窑第198章 从天而降小玉人第308章 雍正宣德炉第326章 佛龛第660章 土匪和玉玺第583章 入谷,蹊跷第674章 鹿死谁手第683章 惊现仿品第449章 退货,收盒子贴路费第13章 老窑第279章 簪花仕女图第596章 居龙山边傍龙河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床,竹臂搁第142章 偷跑出宫的玉雕大师第464章 皮特安第349章 俗体字,风化纹第542章 搭个香炉也是漏儿第493章 辨物,认人第381章 慧眼独具第569章 老蜜蜡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527章 造假集团第166章 这种把戏,我不想再玩了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747章 灌江口第538章 你变了第188章 阔叔和二小姐第128章 我不是演员第655章 台盏,柴窑第201章 它都不是第451章 青铜病第692章 谁拍走了赵无极的画第159章 犀角杯,蒋烈卿第579章 受伤第451章 青铜病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没第447章 不明山谷,传人将聚第93章 赌格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628章 卖画还是买酒第508章 带瓶来,珐琅彩!第609章 刷漆的长案第192章 顶级高仿代名词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镇纸第307章 鸡油黄第451章 青铜病第610章 万字不到头第78章 筒子钱第604章 老井第138章 持莲童子第181章 天球瓶第157章 四方神兽汉镜(第五更)第538章 你变了第555章 故人旧事第300章 白色宝石,小插曲第721章 脉络和原点第410章 新手手壮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156章 五百年来一大千(第四更)第728章 测字第151章 真正来历第583章 入谷,蹊跷第167章 会面中谷神花第670章 拦路,会面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469章 琥珀木,婴戏杯第217章 意外收获第654章 星空图第130章 科普耀又得发单章,无语第360章 漏儿不是这么捡的第425章 我不是急,我是担心第172章 一个人竞拍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638章 又遇谭心定第37章 一封家书(求收藏)第623章 虎头陀第784章 费尽思量,狡兔三窟第12章 被退货的玉舞人第34章 镇馆之宝第665章 预展上的熟人第454章 金桃皮鞘第489章 互未见货,对口空谈第747章 灌江口第448章 道义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