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从二流作家到瓷器圣手

bookmark

关于这件菊瓣盘没落款的问题,余耀对沈歌耐心解释道:

“雍正单色釉,技法纯熟,成就极高,主要就是年希尧的功劳。唐英的名气,确实一点儿都不比年希尧小,甚至更大。但他在单色釉方面,还是不及年希尧的;而且,他是年近五十才半路出家主持御窑厂,造诣是一步步提升的,最开始如果要延续十二色釉菊瓣盘,肯定会先试烧,所以不落款也很正常。”

“试烧?”沈歌皱了皱眉,“但是我感觉工艺已经很纯熟了。”

“开玩笑,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唐英啊!即便是试烧,也得准备充分了才试。”

余耀说着,点了点沈歌的鼻尖,“我的观点是,如果能从工艺和年份上认定是雍正官窑,同时又不带款儿,刨除那些常规的不落款的原因,多半就是雍正后期唐英试烧却成功的产品,一样会被采用,运抵京城。”

还是那句瓷器上的老话,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雍正朝之所以出现如此之高的瓷器成就,固然和雍正皇帝有关,他热爱艺术,而且性子相对内敛,不下江南,不搞排场,对艺术品的审美趣味和工艺要求极高。

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原因,就是雍正时期任职过的两位大名鼎鼎的督陶官:年希尧和唐英。他们主持的官窑,又分别被称为“年窑”和“唐窑”。

而年希尧的弟弟年羹尧,作为历史人物,名气比年希尧要大得多。雍正三年,年羹尧因为“谋逆”被查办。谋逆这个罪名,实在是太严重了,年羹尧的结局只有一死。

正常来说,年羹尧的亲哥哥年希尧,人头也应该不保,不管他有没有问题。

可是,雍正实在太喜欢年希尧了,而且还非常信任。年羹尧案之后,对年希尧,处罚是从御窑厂的负责人革职为平民。

这个处罚太轻了,而且还是“假”的。说白了,就是让他避避年羹尧案的风头。革职还不到一个月,年希尧不仅官复原职,居然又升官了!原先只是负责御窑厂,现在是内务府总管兼御窑厂负责人。

内务府总管这个职务,他一直干到雍正驾崩。

不过,御窑厂负责人、也就是督陶官的职务,在雍正六年,由唐英接棒。

说起唐英,名气的确比年希尧要大,玩瓷器的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辉煌,唐窑的辉煌,主要不是在雍正时期,而是在乾隆时期。雍正时期他干上了督陶官,但仍是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的手下。

雍正六年,刚刚就任督陶官的唐英,其实个门外汉,而且年龄接近五十岁。

在此之前,唐英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呢?戏曲,具体说是剧本创作。

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剧作家,挖掘过一些元代杂剧和昆曲,整理过一些传奇故事。在这方面,他名气不大,大致应该算个二流作家。

二流作家的身份是艺术方面的,他的正常工作,还是个官员。在就任督陶官之前,他干到的最高职务是内务府员外郎。

从这一点上来看,让唐英就任督陶官,算是内部轮岗,因为御窑厂本来就是内务府管的。

皇上安排了,当然必须无条件服从。

这个活儿非常难干,不光是因为此时的唐英是个门外汉,还在于原先的督陶官、现在仍是唐英上级的年希尧在瓷器方面实在太过牛逼。

压力山大。

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单位很多部门屡见不鲜,唐英去到御窑厂之初,就是这个情况。

不过,唐英不玩儿虚的,撸起袖子就下窑了。和窑工同吃同住,孜孜以求,钻研不辍。数年之后,唐英从一个外行变成了真正的内行,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赞许。

大钢琴家肖邦曾经说过: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却用“天才”来总结我。其实别人总结的也没错,若不是他天赋超常,每天练二十五个小时也没用。

唐英也是这样,半路出家,若没有艺术上的天赋,再努力也达不到他那样的成就。

他之前喜爱戏剧创作,也很努力,但终究只能是小有名气,二流作家。但是在瓷器上,他的努力,却成就了一代瓷器圣手。

雍正驾崩,乾隆即位,唐英继续履职。一开始,乾隆对唐英并不满意,比如乾隆说过:你怎么老是烧制先皇时期的旧样瓷器,为什么没有创新呢?

其实这不是唐英水平的问题,而是乾隆审美和雍正审美的不同导致的。

唐英为了让乾隆满意,开始不断“创新”,单色釉和相对小巧的器型,不复往日。

乾隆朝瓷器的审美水准到底怎么样,这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从工艺上来说,确实在唐英的努力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比如曾经拍出过5.5亿的吉庆有余转心瓶,工艺之巧之高,可谓前无古人。

简而言之,乾隆朝瓷器的辉煌,就是唐窑的辉煌。

同时呢,唐英时期的官窑器,落年号款的有,无款的有,落唐英自己的款儿的也有。

“明白了。”沈歌点点头,“这个菊瓣盘,是很特殊的雍正无款官窑,也算是见证唐英成长的器物。”

余耀应道,“对,不过,这只是我的分析,要想完全确定是唐英做的东西,证据不足;但认定为雍正官窑是可以的。”

“这小盘,我不会出手的。”沈歌看了看余耀,“有你的分析就足够了。”

余耀不由感叹,“这年头儿,能在古玩地摊上碰上这么好的东西,我都有种运气被一下子用尽的感觉。”

沈歌紧了紧余耀的胳膊,“别瞎说,刚开始逛呢!”

地摊区的人不少,两人挤来转去,又看了几个摊子,并没发现什么合眼的东西。

不过,两人志趣相投,沈歌还有一定的眼力,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走到地摊区的一个拐角处,两人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摊子。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个摊子上只有一件东西。这个摊位也不是正常摊位,就是利用了拐角处两个摊位中间的空隙。

第562章 黄地青花,赌不赌第704章 非同凡响第250章 适合吃饺子的小盘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512章 货款两清却没走成第294章 流水席第676章 半路杀出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涤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170章 竞拍青铜敦第784章 费尽思量,狡兔三窟第103章 跟我一起见馆长第58章 又见鬼脸花钱第47章 一水儿汝窑第684章 穿踪引迹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没第168章 我还有个名字,许如琢第413章 取珠第87章 四方葫芦第631章 繁花似锦,五彩龙腾第143章 新鹤天,老提油第46章 技高一筹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740章 丽江古城,双狮暖砚第749章 法台第617章 彩漆戗金银锭盒第215章 节外生枝第644章 百宝镶嵌大师第184章 自作主张第310章 放漏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谭家第312章 我有灯架(为长老影子没有梦加更)第695章 深不可测第187章 一句话坏了买卖第124章 老邻居第306章 白眉初,***第325章 唐墓四俑第519章 金合页,雷打绺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256章 书店里的奶油男第561章 哪儿都能碰到他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135章 无款辨铭第254章 手卷共赏第124章 老邻居第156章 五百年来一大千(第四更)第180章 这个传人不知情第541章 青花瑞兽盘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73章 它就像赵子龙!第610章 万字不到头第361章 太有技术含量了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175章 玉镯本是男人戴第416章 我并没有答应要帮你第8章 玉壶春,拆着卖第193章 麻烦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685章 两两勾连,三足鼎立第354章 及时雨沈歌第42章 鬼市钟馗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219章 吃着饭就组了团第796章 莱布卡图第466章 各自布局第203章 唐人街,回流货第588章 小歇息,玉对子第314章 血沁第661章 紫金字体第534章 无量山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437章 两个保险箱第326章 佛龛第404章 狮子大开口第330章 你就是真正传人!第724章 泸水米擒第308章 雍正宣德炉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炉第724章 泸水米擒第576章 战国红第348章 北方书圣第523章 心机深沉的老头儿第597章 神秘来客第136章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第248章 留电话,琉璃厂第327章 鸡血长命锁第383章 真鼎何处寻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628章 卖画还是买酒第201章 它都不是第88章 这个太监很伶俐第329章 半块玉佩,许家后人第696章 三江并流第761章 猛料第251章 枢府瓷,卵白釉第629章 我也是靠鼻子第432章 四大高手会“观音”第596章 居龙山边傍龙河第33章 珂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