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天子三剑,有二合一

bookmark

这“剑鞘”,与子剑合体之后,本身也是剑;但是与子剑分离之后,却又成了剑鞘。

因为“剑鞘”已分,底部出现了鞘口,而铭文靠近鞘口很近,所以余耀再度看那两字铭文,便多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强光手电从鞘口照射,而目光却仍盯在这两字铭文上。

这两字铭文,并不是镂空到底的,但是如此照射,字画之间,也能隐隐透出一些光感。

余耀终于看明白了。

这铭文,不是缺笔多笔,不是高低起伏,而是有两层!两层之间距离很小,有些部位还有勾连,所以才极难辨认。

余耀首先便确定了,这的确就是商代的金文。

金文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统称,因为钟鼎上出现得最多,所以也叫钟鼎文。既然是一种统称,那么也是需要区分的,大致来说,有商代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秦汉金文。

而商代金文,是最难辨认的,因为这是金文的初始期。虽然夏代就有青铜器,但是金文却是从商代盘庚迁殷之后才有的。

作为考古专业的科班出身,余耀辨识金文的能力是有的,但若是冷不伶仃弄几个商代金文出来,他也未必能识得。

但是现在他能。

因为根据古剑的特点,他大致有点儿数儿了。

上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承影。

下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含光。

承影、含光、宵练,是三把名剑,又称商天子三剑,不过这三把剑,销声匿迹的时间很早,春秋之后便没动静了。

相传,这三把剑曾经为同一人所得,这个人叫孔周,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

在《列子·汤问》中,孔周说: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大体意思比较容易看懂,细节不能准确解释也没事儿,因为主要是吹牛逼。说得文雅一点儿,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经物而物不觉”,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有可能,也和剑本身没关系,除非有超级速度。

孔周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有个叫来丹的找他借剑,去报杀父之仇。因为杀他父亲的黑卵(这个名字很有联想性)很厉害,可敌百人,而且可能练过金钟罩铁布衫一类的神功,刀剑箭矢招呼他,连个印痕也留不下。

所以来丹听说孔周藏有神奇无比的商天子三剑,便想来借一把复仇。因为孔周的商天子三剑,不管谁用,都很牛逼,曾经有个小孩儿拿着剑,曾经干败过三个诸侯国的来犯之军。

插一句,《列子》的内容,神话和寓言比较多,所以以上所有的夸张手法,根本不算什么。

来丹找到孔周,孔周就是这么介绍这三把剑的。

最后,来丹借走了宵练,跟踪潜伏,趁着这个黑卵醉酒之时,连出三剑。但是结果就和孔周对宵练的描述一般,“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黑卵当时没死,只是醒来觉得难受。

其实孔周借给来丹剑之前,就告诉过他,这三把剑虽然牛逼,但是都杀不死人;来丹非要报仇才借给他一试。

按照他的意思,含光、承影、宵练,其实蕴含了三样东西的特质,分别是光、影、风;所影响的,并不是人的本命,而是一种潜移默化。

所以,含光、承影、宵练在春秋之后再无消息,便有人认为,这三把剑,本非剑,只是以古剑喻道,所以销声匿迹很正常,因为本来就可能不存在。

列子这个人,本身就是个道家,所以还有研究的人说,这三把剑,说的是人修炼的三种状态,三剑是三种符号意义。也是说没有实物。

但是,关于这些说法,余耀一直不信。

确切地说,喻道也罢,符号也罢,这个可以理解;但余耀一直觉得,肯定有实物!哪怕实物没这么神异,至少是有点儿基础的。神话中的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还得扯上大禹治水时用过呢。

而在商代,青铜剑开始出现,天子有几把牛逼的剑,合情合理。

现在来看,余耀对了。

这一下子就见到了两把!

而且,光和影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含光和承影,是一体的!

细想也应该是一体的。哪怕是在《列子》的故事中,来丹拿走的,也是独立的宵练。

在余耀解释之后,萧影和钟毓大喜过望。这种裹挟传说的古剑珍品,且不说必定是价值连城,就说给人的那种冲击力,带来的精神亢奋感,也是极大的。

“我说煞气如此之重,原来如此!”萧影恍然大悟。

“什么?”余耀和钟毓不得其解。

萧影指剑说道,“这两把剑,想必是很久没有分开了!虽是一体,但状态和气息还是不同的,有分有合才能正常,长期不得分离,才有了浓重的煞气。”

萧影说罢,便去除了符阵,随后又去触摸含光的剑身,“只是,这到底是什么做的?”

“这应该是类似玻璃的东西。”余耀应道,“只不过,可能添加了特殊的材质,运用了特殊的冶炼手法。”

其实华夏古代很早就有玻璃了,小玩意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到了北魏时期,更是有了玻璃吹制技术。

不过,玻璃器在华夏古代没能大规模被使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陶瓷。外国没有瓷器技术,玻璃便大行其道;而玻璃(琉璃)在华夏古代,相对用量较少,或者作为装饰品。

现在这把含光剑,是商代的,虽然不是玻璃,但是可以看成玻璃的始祖,而且硬度和韧性远超玻璃。

不过,制造这种东西,可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某个人,某种技术,某样材质,都可能不复再得。

三人一时沉浸在惊喜之中,又是讨论一番。

稍定之后,余耀又去查看那个后配的阴沉木剑盒和油布包,“这样的珍奇之物,原先到底为谁所有呢?又为什么会被暗藏?”

第388章 五花八门第87章 四方葫芦第419章 扎手的官窑第718章 偏差第388章 五花八门第608章 收破烂的和收古玩的第265章 买高仿也是个难事儿第203章 唐人街,回流货第373章 春联第458章 皇陵盗空,疑点重重第476章 机关鸮头钮第91章 南疆石狮子头第432章 四大高手会“观音”第265章 买高仿也是个难事儿第327章 鸡血长命锁第149章 清远道人汤显祖第508章 带瓶来,珐琅彩!第704章 非同凡响第183章 复仇者联盟第468章 夺盒,收网第239章 大哥许太炎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71章 帝王绿是个什么绿第350章 选择题第131章 黄衣大士第65章 弹弓刻痕(求收藏)第75章 荆轲刺秦王第369章 没文化真可怕第603章 三星伴月第255章 石渠宝笈第703章 煞气第414章 珠寿不长,人老珠黄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159章 犀角杯,蒋烈卿第642章 封侯挂印琵琶尊第784章 费尽思量,狡兔三窟第447章 不明山谷,传人将聚第771章 难道是有了?第136章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767章 内画壶,李莲英第182章 气死官窑第29章 宣德青花第524章 虢国夫人游春图第111章 后错金,洞察入微第359章 碧玺印章第687章 摽上了第587章 符与图第351章 胭脂红第660章 土匪和玉玺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157章 四方神兽汉镜(第五更)第357章 古玩大集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42章 鬼市钟馗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564章 黑色戒面第452章 粉锈如疫第285章 圣旨玉牌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144章 因为他是我孙子第660章 土匪和玉玺第178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315章 六射星光鸽血红第328章 郑成功血统的实物佐证第763章 嘉禾壹圆第801章 拾古会的由来第160章 黑驴蹄子第604章 老井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775章 滕昆吾来电第555章 故人旧事第398章 吃仙丹第41章 影青第595章 子冈不明,上山先行第263章 玉工王孙寿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129章 康熙通宝,大五帝第44章 成化斗彩第27章 管杀又管埋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28章 又有买卖来了第195章 突发奇想第692章 谁拍走了赵无极的画第686章 多思无益第773章 青瓷台盏,如此流转第647章 多管闲事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727章 又见玉牌,只是半块第602章 小镜天第90章 夜明珠第294章 流水席第443章 九宫机关第20章 龙马相会第361章 太有技术含量了第475章 三个议题第241章 文帝信玺第791章 传国玉玺,残缺的完美第333章 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