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天子三剑,有二合一

bookmark

这“剑鞘”,与子剑合体之后,本身也是剑;但是与子剑分离之后,却又成了剑鞘。

因为“剑鞘”已分,底部出现了鞘口,而铭文靠近鞘口很近,所以余耀再度看那两字铭文,便多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强光手电从鞘口照射,而目光却仍盯在这两字铭文上。

这两字铭文,并不是镂空到底的,但是如此照射,字画之间,也能隐隐透出一些光感。

余耀终于看明白了。

这铭文,不是缺笔多笔,不是高低起伏,而是有两层!两层之间距离很小,有些部位还有勾连,所以才极难辨认。

余耀首先便确定了,这的确就是商代的金文。

金文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统称,因为钟鼎上出现得最多,所以也叫钟鼎文。既然是一种统称,那么也是需要区分的,大致来说,有商代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秦汉金文。

而商代金文,是最难辨认的,因为这是金文的初始期。虽然夏代就有青铜器,但是金文却是从商代盘庚迁殷之后才有的。

作为考古专业的科班出身,余耀辨识金文的能力是有的,但若是冷不伶仃弄几个商代金文出来,他也未必能识得。

但是现在他能。

因为根据古剑的特点,他大致有点儿数儿了。

上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承影。

下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含光。

承影、含光、宵练,是三把名剑,又称商天子三剑,不过这三把剑,销声匿迹的时间很早,春秋之后便没动静了。

相传,这三把剑曾经为同一人所得,这个人叫孔周,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

在《列子·汤问》中,孔周说: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大体意思比较容易看懂,细节不能准确解释也没事儿,因为主要是吹牛逼。说得文雅一点儿,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经物而物不觉”,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有可能,也和剑本身没关系,除非有超级速度。

孔周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有个叫来丹的找他借剑,去报杀父之仇。因为杀他父亲的黑卵(这个名字很有联想性)很厉害,可敌百人,而且可能练过金钟罩铁布衫一类的神功,刀剑箭矢招呼他,连个印痕也留不下。

所以来丹听说孔周藏有神奇无比的商天子三剑,便想来借一把复仇。因为孔周的商天子三剑,不管谁用,都很牛逼,曾经有个小孩儿拿着剑,曾经干败过三个诸侯国的来犯之军。

插一句,《列子》的内容,神话和寓言比较多,所以以上所有的夸张手法,根本不算什么。

来丹找到孔周,孔周就是这么介绍这三把剑的。

最后,来丹借走了宵练,跟踪潜伏,趁着这个黑卵醉酒之时,连出三剑。但是结果就和孔周对宵练的描述一般,“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黑卵当时没死,只是醒来觉得难受。

其实孔周借给来丹剑之前,就告诉过他,这三把剑虽然牛逼,但是都杀不死人;来丹非要报仇才借给他一试。

按照他的意思,含光、承影、宵练,其实蕴含了三样东西的特质,分别是光、影、风;所影响的,并不是人的本命,而是一种潜移默化。

所以,含光、承影、宵练在春秋之后再无消息,便有人认为,这三把剑,本非剑,只是以古剑喻道,所以销声匿迹很正常,因为本来就可能不存在。

列子这个人,本身就是个道家,所以还有研究的人说,这三把剑,说的是人修炼的三种状态,三剑是三种符号意义。也是说没有实物。

但是,关于这些说法,余耀一直不信。

确切地说,喻道也罢,符号也罢,这个可以理解;但余耀一直觉得,肯定有实物!哪怕实物没这么神异,至少是有点儿基础的。神话中的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还得扯上大禹治水时用过呢。

而在商代,青铜剑开始出现,天子有几把牛逼的剑,合情合理。

现在来看,余耀对了。

这一下子就见到了两把!

而且,光和影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含光和承影,是一体的!

细想也应该是一体的。哪怕是在《列子》的故事中,来丹拿走的,也是独立的宵练。

在余耀解释之后,萧影和钟毓大喜过望。这种裹挟传说的古剑珍品,且不说必定是价值连城,就说给人的那种冲击力,带来的精神亢奋感,也是极大的。

“我说煞气如此之重,原来如此!”萧影恍然大悟。

“什么?”余耀和钟毓不得其解。

萧影指剑说道,“这两把剑,想必是很久没有分开了!虽是一体,但状态和气息还是不同的,有分有合才能正常,长期不得分离,才有了浓重的煞气。”

萧影说罢,便去除了符阵,随后又去触摸含光的剑身,“只是,这到底是什么做的?”

“这应该是类似玻璃的东西。”余耀应道,“只不过,可能添加了特殊的材质,运用了特殊的冶炼手法。”

其实华夏古代很早就有玻璃了,小玩意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到了北魏时期,更是有了玻璃吹制技术。

不过,玻璃器在华夏古代没能大规模被使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陶瓷。外国没有瓷器技术,玻璃便大行其道;而玻璃(琉璃)在华夏古代,相对用量较少,或者作为装饰品。

现在这把含光剑,是商代的,虽然不是玻璃,但是可以看成玻璃的始祖,而且硬度和韧性远超玻璃。

不过,制造这种东西,可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某个人,某种技术,某样材质,都可能不复再得。

三人一时沉浸在惊喜之中,又是讨论一番。

稍定之后,余耀又去查看那个后配的阴沉木剑盒和油布包,“这样的珍奇之物,原先到底为谁所有呢?又为什么会被暗藏?”

第658章 线索之外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说嘛第302章 半两钱,鼻烟壶,地球仪第589章 魂瓶,提点第351章 胭脂红第261章 传国玉玺,和氏璧第412章 虚惊一场第653章 上门第560章 伙着拿下第440章 古玩江湖今犹在,不见当年格古斋第164章 入局第312章 我有灯架(为长老影子没有梦加更)第484章 法花釉,后门造第711章 再仿“鬼眼穿心”第30章 真赛假第464章 皮特安第797章 起飞第43章 超级保镖闯瓷都第722章 澜沧江边第53章 花觚里的纸包第144章 因为他是我孙子第633章 谭心定上门第64章 脱口垂足郎不流第727章 又见玉牌,只是半块第491章 印章落定,线索不明第348章 北方书圣第26章 臭流氓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决定第319章 面授机宜第414章 珠寿不长,人老珠黄第304章 鸟语和泥鳅背第652章 起兴第558章 农家院里有大佛第621章 三河刘,董三保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191章 拿下镇纸,又遇蹊跷第113章 真正的传承第314章 血沁第26章 臭流氓第729章 雪山老僧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床,竹臂搁第734章 监测站,研究所第209章 特聘专家第23章 王玉兰第238章 面熟翻出老照片第640章 偏要会一会第528章 说画就来画第532章 鬼叔第489章 互未见货,对口空谈第176章 土字口掌眼第365章 桥头劫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没第140章 鸠首第751章 失联第225章 林丰草的外公第59章 失态的钟毓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482章 小院寻访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182章 气死官窑第369章 没文化真可怕第71章 帝王绿是个什么绿第306章 白眉初,***第743章 移幻镜天第562章 黄地青花,赌不赌第455章 鸡心罐,不是杯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303章 抢先的男人婆第259章 点苔第405章 墙外开花墙里香第456章 奉惊鲵以定陵第362章 大盘第698章 七钱之用第433章 冲突之后第170章 竞拍青铜敦第431章 残器巧改,绿釉后上第108章 帅卖怪坏扫地僧第764章 局中局第685章 两两勾连,三足鼎立第726章 两部落之争第148章 梨园翘楚,江宁遗工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111章 后错金,洞察入微第523章 心机深沉的老头儿第24章 自作聪明的发挥第553章 盯上了(为盟主庄John加更)第301章 白宝石不是重点第31章 皇宫赌具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319章 面授机宜第164章 入局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万利第727章 又见玉牌,只是半块第9章 沈歌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第97章 小偷第487章 绕到了一个熟人第263章 玉工王孙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