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是立刻就要谋划的大事,时间不等人,如果久拖,等孙家缓过劲来,他还真没有信心抵挡住对方的豪华阵容。
仅从透露出来的武将就包括冉闵、孙武、吴起、李牧、廉颇、孙膑、吕布、司马错、田忌、伍子胥、田单、魏无忌、庄蟜、匡章、项燕、赵奢、左宗棠、曾国藩等人。
其他的还有施琅、杨遇春、郭宝玉、乐羊、冯亭、魏续、宋宪、郝萌、曹性、成廉、侯成和臧霸。
文臣包括苏秦、管仲、蔺相如、李鸿章、陈宫、张仪、公孙衍、范雎、李悝、李冰等人。
如此阵容一旦加入国战,绝对会让蜀汉吃大亏。
他不会对孙文磊抱有幻想,俗话说“囊外必先安内”,只要孙家遇到自己,绝对会不择手段地打击,甚至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都说不定。
作为华夏唯二的现代势力,孙家可能是最希望自己灭亡的人主。
国战奖励太过诱人,谁都想独占,自然不希望其他人分一杯羹。
如果不趁机扩充实力,以后再想可就难了。
……
新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刘峰接见荆州使节,于大殿之上亲口同意结盟。
得此消息的朱元璋大喜,再次派遣刘伯温进入金陵,双方在扯皮四五日之后,最终达成一致。
根据盟书所载,蜀汉与大明以五年为期,在此期间,不得互相攻伐,没有得到对方允许,亦不得与其他势力结盟。
双方重新划定国土疆域,并在边界处设立界碑。
实际朱元璋原本提出的期限为十年,他清楚自己的处境,在短时间之内很难突破围堵,自然希望越长越好。
不过刘峰却不可能同意,大明王朝的战争潜力惊人,虽然武将质量不如刘彻和赵匡胤,但数量多,且拥有二十几个特殊兵种。
朱元璋本人的战略眼光也极高,此人能从一介贫民成长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意志、情商、才能都是上上之选。
这种经历不是刘彻和赵匡胤能比的。
而五年的时间却正好,一可保证大明王朝发展起来,二可防止“意外”发生。
比如朱元璋击败刘彻统一益州,甚至击败赵匡胤统一豫州。
虽然这种概率不大,但也不能不察。
且不论其中有多少暗流,蜀汉与大明结盟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结盟当天,朱元璋便把“东部军团”撤销,将所有兵力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相比之下,蜀汉做的更绝,北部因有长江天险,仅仅保留两百艘战舰,西面和东面形同虚设,大军完全集结到南部闽郡,大有和司马懿拼命的架势。
如此部署,等于在向对方宣战。
……
幽州燕京。
孙文磊在得知结盟消息后,便急招苏秦、管仲、蔺相如、李鸿章、冉闵、孙武等人前来议事。
由于是秘密商议,能进入紫禁城的俱是心腹。
他也不避讳,直接将心中忧虑和盘托出。
在这一方面,孙文磊反而不像刘峰遮遮掩掩,让属下去猜测,心腹大臣一开始就清楚。
商讨的时候也更为“露骨”一些。
此时龙椅上,孙文磊望着下首低头不语的众人,开口说着:“刘峰既已结盟,来年必会开启国战,加之曹魏一派众多文臣武将归降,实力不同以往,下次国战定会倾巢而出,到那时,东南亚诸国很难抵挡,孤对此深感忧虑,还望诸位献计献策,阻止蜀汉扩张。”
这种话如果出自北华夏其他人主之口,一个不知所谓的印象却是跑不掉了。
北华夏距离扬州极远,也没人在乎蜀汉跟谁结盟,连讨论的价值都没有,更别说忧虑。
但对于在场众人来说,这件事关乎燕国存亡,已触碰到核心利益,不可能置身事外。
听孙文磊说完,冉闵面露难色,起身回道:“北部女真尚未完全平定,百万大军驻守在吉郡,若在此时诛杀其他家族,恐怕会引起内乱,况且并州刘秀早已对燕国垂涎,若趁虚而入……”
冉闵说到这里便停顿下来,他虽然豪迈,看似”大大咧咧”,但也清楚当前局势。
北方几大势力中,嬴政忙着攻伐凉州杨坚,暂时无暇他顾,冀州李世民陷入兖州泥潭里,同样对燕国“不感兴趣”。
唯有并州刘秀,屡次入侵边境,态度极其强硬。
所以燕国是有外患的,而且不可调和。
因为地理位置靠近北部草原,刘秀若不想被铁木真冲击,只有攻伐其他州郡这一条路,增加其战略空间,不至于被拖住。
双方在半年之内,接连打了数十场战争,虽都是试探性的,规模不大,但全面决战的可能性很高,这几乎是共识。
如果不出意外,也就在明年开春的时候。
加上北部女真人的反扑,一旦发生内乱,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