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眷党”起初的计划确实环环相扣,先用何氏造成贺烨与王妃争执,紧跟着祝二娘上场,进一步坐实晋王妃看似公正无私实际一心固势而不顾弱者,贺烨原本便对王妃心怀愤怒,当然便会迁怒太原祝,如此一来,就会厉惩祝济夫妇,而陈氏便又有了借口当众教训王妃,让之彻底身败名裂,待“绯闻”闹发,贺烨又哪里会饶恕柳妃妒悍恶毒、红杏出墙?晋王系内部生乱,新政党必然大受打击。
眼下何氏虽然已经功败垂成,可仍然不到绝望时候,毛夫人与陈氏这场戏,还是要接着往下唱的。
就算晋王眼下不在现场,倒也不那么至关紧要,在场诸多耳目,只要王妃被坐实罪行,还怕传不到贺烨耳中?晋王是个什么脾性?当沦为满晋阳的笑柄,若还无动于衷,那他便不是活阎王了,明明就是座泥菩萨。
又说刘氏,她性情原就温柔平和,自嫁给祝济,也实在因为祝二娘大伤脑筋,但从来就没有疾言厉色过,尤其是她一片好心,却引得祝二娘自残为抗,她对这继女便更加畏惧了,哪里敢“软禁”二娘?
这时被陈氏莫名扣下这么大个罪名,忙不迭地申辩:“郡君,并非妾身不允陈郎君探望二娘,而是因为外子……外子听闻二娘之婢无理取闹,勃然大怒,罚二娘闭门思过……”
“若无祝济助纣为虐,你当然不敢如此恶毒。”陈氏再是一声冷哼:“二娘贞烈孝悌,纵然是经受你这继母虐辱,却也从不敢些微不敬,可她之婢女,却不能眼睁睁看着二娘受苦,才拼死举告。”
毛夫人蹙着眉头:“王妃,祝二娘之事,我也有所耳闻,未知王妃既然主张举告不法,为何偏对这事置之不问?”
“毛夫人,律法严禁仆婢告主,王妃不受理这告诉也无可厚非。”出言反驳的却是任媵人。
“据我所知,仆婢告主虽要先受杖刑,可那婢女却自尽而亡,那么足算已经受刑,论来王妃应当受理告诉才是。”
“举告人既然已经死去,凭其一面之辞,又如何断定所告是否属实呢?”十一娘缓缓说道。
“那么王妃何不当众询问祝二娘,如此便能确断刘氏是否有虐辱之恶。”毛夫人不依不饶。
“这不妥当吧,祝二娘身为子女,自是不能告举父母,我便是询问,她也会说父母慈祥仁爱,岂非多此一举?”
“二娘虽然不能举告父母,可我这姑外祖母,却可以举告祝济夫妇虐辱嫡女吧?”陈氏冷冷说道。
十一娘轻挑眉梢:“敢问陈郡君,既然祝二娘恪守子女之孝,那么你又是从何听说刘娘子苛虐二娘,又有什么凭证?”
陈氏挺起胸膛:“二娘虽是祝氏女,又因生母早丧,刘氏恶毒不教二娘德行,可二娘自幼却是被老身教以陈氏家训,自是恪守子女之孝,节烈贞德,王妃既问凭据,老身也不妨直言,二娘自嫁俞郎,孝重翁姑,敬爱夫主,与俞郎相敬如宾,然而不幸俞郎故逝,二娘亦愿为亡夫守节,方为人妇之德,不曾料,先被刘氏逼迫大归,再又被逼改嫁,二娘不愿背弃亡夫,不惜自残抗拒,难道还不能证实刘氏苛虐?”
“陈郡君这话有失偏颇吧,子女本应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二娘违抗母命,先可就触犯了不孝。”谢媵人刚才见任氏帮腔,这时也不甘落后。
“婚姻固然当循父母之命,然则仅是针对闺秀而言,二娘既然已经嫁为俞家妇,为俞郎守节方才合乎礼矩,纵然是父母,亦不应逼迫改嫁。”陈氏义正词严:“故,老身以为,王妃应当维护贞烈之义,严惩损毁礼法之恶。”
言下之意,便是标榜祝二娘,而惩治刘氏。
十一娘颔首:“祝二娘虽为大归之女,不过已嫁为人妇,刘娘子便为亲长,也的确不应逼迫改嫁,可论说刘娘子之罪是否成立,关键便在‘逼迫’二字,刘娘子,你也不妨说说,你有没有逼迫祝二娘呢?”
刘氏虽然不愿在众人面前自曝家丑,可心中对陈氏却也早藏怨怒——二娘若非被这姑外祖母自幼挑唆,也不会对自己那样抵触,更不说陈氏今日口口声声称她恶毒不容继女,上苍有眼,这么多年来,她对二娘可是连重话都没有一句,刘氏再是如何温顺平和,也被陈氏的步步紧逼激怒,将心一横,实话实说。
“王妃明鉴,陈郡君称妾身逼迫二娘大归,已为不实,俞郎病逝,因俞家翁姑对二娘心怀埋怨,主动与妾身商量让二娘大归,妾身担心二娘在俞家受苦,当征得外子许可后,方接返二娘;妾身自问,若亲生女儿,青春年华便将孤独残生,于心何忍?故而才为二娘操心再婚之事,当略有眉目后,亦并未自作主张,而是征询二娘意见,哪知……哪知二娘自幼便被郡君教导得刚愎自用,听信郡君挑拨离间,以为妾身是要害她名节,竟然自劓……又说此回,外子因那婢女无理取闹,恼怒二娘外家亲长屡屡生事,方才拒绝晋阳陈诸人登门,要是当真限制二娘自由,二娘今日又怎能轻易离家,滋闹生事?”
“一派胡言!”陈氏大怒:“你这是指责俞家不容二娘?很好,今日俞家娘子也在席上,王妃便不妨询问询问,究竟是二娘被夫家不容,还是刘氏血口喷人!”
据陈氏以为,当年二娘嫁去俞家,可是她亲自撮合,俞母听说二娘是被她教管长大,忙不迭便应允了这门婚事,六礼告成也是大示诚意,聘礼之重曾经引得晋阳诸贵惊赞连连,俞家又哪里会不满二娘这儿媳?就算不满,这时被刘氏直言拆穿,道其不容儿媳守节,也万万不会承认。
她却没有想到,俞母实在对祝二娘这个儿媳忍无可忍!
若这事换到从前,纵然俞母不满祝二娘,但顾忌着与太原柳、晋阳陈等家交谊,或许还不会掺合,可现今,俞家眼看晋王府已然得势,太原四姓,柳、甄、孟三家都已旗帜鲜明,她又怎会为了晋阳陈,把太原四大世族,加上晋王府一齐开罪?
俞母很快便有了决断,冷笑说道:“陈郡君当年为祝二娘保媒,妾身的确相信二娘既受晋阳陈家训,必然贤德,故而深感荣幸,哪里想到,后来却是悔不当初!”
说着竟然红了眼眶:“王妃,不是妾身不容孀居儿媳,实在因为祝二娘她……自嫁入我家,便对小女挑剔厉束,小女当年不过豆蔻之龄,天真稚趣,不过是与婢子说笑时声音略大一些,竟被二娘端着长嫂架子惩罚,让小女顶着炎炎烈日,跪了足足两个时辰!当妾身闻讯赶回时,小女已经中暑昏厥,祝二娘这个蛇蝎心肠,竟然不许仆婢请医,说是为了让小女受到教训,方能痛改前非!妾身心疼女儿,训斥了她几句,她竟然顶撞,称妾身对小女过于溺爱,将来必然遭至家风被人诋损,就连妾身也被气得病了一场。”
“犬子为了这事,当然也会怒斥祝氏,可祝氏不知悔改,仍然对小女动辄喝骂,自诩为严回管教,犬子险些没有起意休妻,自那之后,夫妻两便屡生矛盾争执,犬子若不是因为厌恶祝氏,也不会在外留连,若非因为心中郁烦,又怎会与同窗纵饮,结果不慎落水,虽得及时救起,却因高热而伤肺脏,年纪轻轻便病重不治,妾身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当时的确不能容忍祝氏这个罪魁,方才请了刘娘子,让她将祝氏带回娘家。”
“你!”陈氏大怒,拍案而起:“二娘有什么错,她身为长嫂,本就有教束小姑之责!”
“陈氏,果然是你教导有方,才责训出此等跋扈无德之恶妇!”俞母气得浑身发抖:“我可是没有听说过,我这嫡亲母亲尚在人世,女儿便能任由长嫂苛虐!好个陈氏女,好个陈氏家训,我真是悔不当初,不该听信你晋阳陈之鼓吹,便为儿子娶了这么一个恶妇。”
“王妃,妾身以为,事实已经再清楚不过,祝二娘既然如此跋扈,有谁敢苛虐逼迫她。”任媵人莞尔一笑:“她若当真贞烈,明知夫君是被她害死,就该殉夫,那倒才算成全了贞烈之名,不似如今,苟活不说,尚为一己美誉,不惜陷父母亲长于不义,陈郡君,你也不要冲我瞪眼,要是祝二娘不是与你早有勾结,为何偏偏就挑今日赶来哭闹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