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

隆武二年二月份开始,因为新的大秦五年政治纲领提出,诸多事情千头万绪需要理清,于是萧如薰为了增加工作效率,直接把乾清宫变成了中央政府最直接的办事地点。

萧如薰眼下28岁,正是一个男人的精力最巅峰的时刻,可即是如此,秦始皇和明太祖的经验告诉他,帝王虽然可以掌握绝对的权力,却无法一个人治理国家。

秦始皇扫六合之后中国人口两千万,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六千五百万,而眼下,大秦的人口绝对在一亿人以上。

虽然萧如薰目前只在半个和半个江北进行了人口普查,更全面的人口普查数据估计也要到五年以后才能得出,即使如此,这个时期的人口总数超过一亿并不难预测。

人口越多,领土越大,则工作量越大,萧如薰的工作量是秦始皇的六倍左右,是明太祖的两倍左右。

为此,萧如薰一力扩大中央政府的规模,将从万历皇帝手里得到的明中央政府大规模扩张,从全国各地吸取忠心能干的干吏进入其中办事,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官员数量和部门数量。

其中在土改工作中特别优秀的和在行军过程中特别优秀的则重点关注,调入各个要害部门,而在要害部门中工作拔尖的则果断调入内阁。

萧如薰手下的内阁和前明的内阁发生了些许的不同,无论是官员人数官员品级还有官员的职责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如今内阁的办事官员超过了两百人,分别对接内阁底下的不同政府办事部门,这是为了顺应萧如薰要求实现『无推诿扯皮』式的无缝对接的要求。

任何形式的推诿责任相互扯皮都不被允许,各个部门有直接清晰的对接官员,如果出现问题,直接问责对接官员。

从地方到通政司到内阁再到办事部门,内阁承担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事无巨细大小都由内阁官员负责接触和对接处理。

而这其中,通政司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在前明的时候,地方奏表都经过通政司送到内阁,然后进行处理,内阁处理不了的才会上报皇帝,但是随着皇权的衰落和阁臣权力的增加,奏表是否可以送到皇帝手上,基本上就看阁臣的意思了。

而随着文臣力量的进一步扩大和党争的日趋剧烈,甚至有些人将把持通政司当作党争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这样可以直接拦截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奏表,而直接把对敌人不利的奏表送到内阁或者皇帝那边。

他们将通政司分拣奏折上达天听的职权当作了党争的砝码。

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地方出现灾害、黎民百姓对救援望眼欲穿之时,他们却在商讨如何利用灾害置政敌于死地,视百姓于无物,殊为可恨。

萧如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采取了很多办法。

萧如薰将通政司的职权进行了限制,地方一旦出现灾害,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不管多大,一律由地方直接用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皇帝手上,这类事情由皇帝亲自处理,任何官员都不得经手。

其中,萧如薰命令中央调查司地方分局和中央的总部设置第二条线路,发生灾情的时候,中央调查司地方分局也要上报给皇帝,一旦其中一方送到而一方没有送到,则立刻启动调查。

这是明面上的两条线路,萧如薰还安排了暗里的第三条线路,即黑水线路。

根据密线的汇报,萧如薰知道了周曜和张武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两人的关系非常差,察觉到这一事实之后,萧如薰也察觉到了黑鸩和黑水之间的某些对立情绪。

之后,萧如薰决定利用黑水对黑鸩的不满,将一些钳制黑鸩的权力给黑水,使得黑水可以监督黑鸩负责的中央调查司。

黑鸩掌握着中央调查司,官员数量多,权力极大,这样一个部门若是产生了些许的病变,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中央好控制,萧如薰可以直接办到,但是在地方就难了。

为此,萧如薰决定利用同样布置在地方的黑水对他们进行反向监督,这个权力是萧如薰秘密授予张武的,周曜并不知情。

当然,周曜如果知道了,出现了任何他知道的并且打算有所作为的迹象,萧如薰不会介意送周曜去见他不幸去世的亲人。

他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该一辈子装聋作哑,到死都要『不知道』,否则,他什么时候『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

用三条线路保证萧如薰对地方灾害的及时掌握,对于一些日常政务,萧如薰也要求地方政府在上报的时候主动进行分类。

是哪一类的政务,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是水利修缮道路修缮还是疏通河道,是出现土匪还是出现海盗,是修缮城池加固城防还是修缮城内仓库房屋,这些在地方上首先要进行分类。

地方上分类运送之后,再送到中央通政司,由通政司做二度挑拣和送达。

但是其中,奏表在送来的时候,地方上就会用分类的印章盖下相对应的大印,到了通政司之后,通政司也要盖上大印,无论其中缺少了哪一个大印,都会被直接追责。

两种大印都是由萧如薰主持铸造的铜模制造而成,地方的就是地方的,中央的就是中央的,大印的花纹不同,字体也不同,且铜模被收藏在皇宫中由专人看管,地方和中央的官员都无法从中作祟。

确保信息的通畅之后,萧如薰也对内阁进行了改组。

内阁内的官员分成数个小组,小组组长和组员有一定程度的处事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由他们按照萧如薰确定的明确的规章制度处理。

他们处理完了以后再进行交叉审理,一旦出现意见相左的奏表,就要重新讨论处理,确保将失误降到最低程度,而越过他们的职权的奏表就直接送给阁臣。

每个阁臣有三到五名辅佐官员,帮助阁臣一起处理比较大牵扯面比较广的政务,而阁臣也有明确的处事权力。

超出这个职权的奏表则直接送给皇帝,由皇帝乾纲独断。

因此萧如薰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奏表要亲自处理,甚至还有一些阁臣觉得无法处理的棘手奏表也要上报给他,让他来判断该怎么做,一天下来,当真是非常疲惫。

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尔沁的臣服一百零三 伏击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百一十 汉城刮起的恐惧旋风(上)二百八十九 团聚难一千一百八十八 前田利家死了四百七十四 命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议六百三十五 考场如战场六百八十三 好男儿(上)九百五十一 袁黄不是圣人六百一十五 狗与狼三十四 准!九百七十二 隆武六百四十 相顾无言的故人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觉得有些委屈三十七 叛逆者梅国桢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认怂八百零四 放心吧!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灾难五百七十九 仇敌(上)八百九十四 诛杀(下)三百一十六 纳瑞宣王的决议一千零四十三 我还能说什么五百一十九 李成梁的政治失误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请求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一百二十七 稳渡临津江四百一十八 这个武人倒不简单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别行动正式开始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一千零五十二 寄希望于毛文龙的褚英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七百六十 有弟兄们在,此事就有希望二百三十五 朝鲜之役的最后时刻就要到来了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确的选择一百九十四 他注定找不到识字的人四百零八 条件(上)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战死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松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九百九十五 过犹不及五百五十五 王世扬求活(上)三百七十三 心情复杂的纳瑞宣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六百四十 相顾无言的故人三百三十三 热火朝天的大晨练一百六十五 时代的脚步一千三百七十二 亲上加亲二百六十四 梦醒时分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龙渡江七百零九 你们不给,我来抢四百五十九 菲律宾海战(三)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梁六百零八 萧如薰的目的一百九十二 “平叛”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从哲的对策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继续打三百二十一 莽应里的对策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梁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个疯子六百三十 有来无回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聪明六百九十五 请沈阁老务必要小心一个人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溃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尔沁的臣服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经济危机九百 三路反击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炉六百七十四 讨伐洞武遗民(下)一千二百零三 丰臣秀次决定玩一把大的八百三十八 他们还在叫喊着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难题一百一十六 强袭开城(上)七百零四 北伐的决心(下)四十八 初闻朝鲜乱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六十七 最后一关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时派兵去救族人啊!五百五十一 大乱骤起一千二百六十八 陈龙正已经活在当下了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九百九十四 吴惟忠归来九十三 金忠善一千零一十八 军事大比拼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一千零六 法兰西的意外之喜四百六十五 吕宋国王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三百四十一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