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托付

前田利家看的很清楚。

现在的日本,哪怕德川氏和丰臣氏立刻精诚合作亲密无间,立刻排除一切矛盾合二为一练兵备战,怕也不是萧如薰的对手。

更别说现在两方势力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和血海深仇了。

德川家康是个不错的领袖,深沉睿智谨慎冷静,且善于谋划,是先太阁都拿不下且只能用政治方式威压的对手,但是那种就是内战的程度,遇到了强大到难以预料的外战敌人,德川家康又能如何?

七年前萧如薰曾经率军亲自击败了德川军的精锐,德川家康一败涂地差点被擒拿,从此对萧如薰俯首帖耳。

现在七年过去了,德川家康有长进吗?实力比从前更强吗?

失去了大量有力战将和有力谋臣的他,还能继续和现在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萧如薰再次作战吗?

除非上天垂帘,再来一次神风,一如数百年前对付蒙元蛮夷的那一次,将他们的战船全部覆灭在海里,只有那样,日本才能幸存,才能继续存在。

可是那样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不可能发生,否则七年前神风就该再次覆灭萧如薰的明军,而不用等到现在了。

现在,情况是令人绝望的不利于日本,而大大有利于统一的大秦。

“石田君,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而我已经死掉了,请你务必要说服殿下和德川家康携手合作,并肩作战,那是唯一可以对抗萧如薰的方式了,否则,日本国将不复存在。”

前田利家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似的,紧紧的握住了石田三成的手。

石田三成连连摇头。

“我宁愿现在病重的是我而不是您,殿下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您。”

前田利家也摇了摇头。

“论起战阵谋划,看穿敌人的阴谋,我不是你的对手,你更加擅长用兵,是殿下不可或缺的军师,而我只是一个已经上不了马提不动枪的老朽而已,殿下没了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才是我们获胜的关键所在。”

“不,比起我,您才更加重要。”

石田三成诚恳的说道:“您的存在,可以制止武将疯狂的行为,可以制止殿下没有理智的冲动,而我不行,您可以维系大局,而我只是您的马前卒而已,没了您,局面将会失控。”

前田利家并非不知道这个情况将会发生,他能预感到自己死后丰臣势力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能猜测到那个时候石田三成的尴尬处境,毕竟石田三成是官僚派的首脑人物,而他是武将出身。

说起来,能和石田三成走到一起,前田利家自己都觉得有些奇妙,但是丰臣秀吉死后,为了维持他的基业,前田利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和石田三成和解并且走到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实也证明他做的是对的,这七年来他们合作得很好,稳住了丰臣氏摇摇欲坠的基业,一直到如今,依然稳固。

他很好的调和了武将和官僚之间的矛盾。

但是,看着明显带有求教想法的石田三成,前田利家却沉默了。

他是人,他不是神,他没办法管到自己死掉以后的事情。

石田三成向他寻求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能量,可是他又该怎么办呢?难道砍下自己的一只手给石田三成做令箭?

“石田君,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是你要清楚,我只是一个人,我不是神,我不能预料今后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活着可以帮助你,但是我若死了,能否力挽狂澜,就要看你自己了。”

前田利家带着无尽的期待说道:“石田君,拜托你了。”

看到前田利家衰老而恳切的面容,石田三成立刻下拜,开口道:“我必将竭尽全力。”

前田利家这才露出了笑容。

到了前田家大门口,前田利家邀请石田三成进去坐坐,石田三成看了看前田利家疲惫的模样,摇了摇头。

“请您务必回去好好的休养身体,一切都要看您的了。”

石田三成说完便告退了。

看着石田三成离去的背影,前田利家眼中的忧虑之色却丝毫不曾减退。

武将们越来越激进,越来越不满现状,这不是好事,虽然他也是武将出身,但是实际进行过统治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理解了石田三成所讲究的政治手段,并且具备了国家意识。

和大多数武将只关注自己的地位和领地相比,受到丰臣秀吉重视的前田利家具备了国家战略眼光,他发生了蜕变,这是他和石田三成走到一起的重要前提。

尤其是在眼下这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强大的外敌和狡诈的内乱一起存在,这对整个国家而言并不是好事。

但是从前田利家的角度上来说,一旦确定了萧如薰会发起侵略战争,他会立刻采取强制措施,强迫丰臣氏和德川氏联合,一起对抗萧如薰。

但是他现在力不从心了,要是能回到十年前,他一定会亲自这样做,但是现在,他只能期待聪明的石田三成了。

他感觉自己心力交瘁,很累,很累。

转过身子,在家人的搀扶下往回走,走了没几步,他忽然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重,有点晕。

下一个瞬间,他毫无预兆的身子一软摔倒在了地上,以至于搀扶着他的家中仆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发出了恐慌的尖叫声。

并没有走得太远的石田三成愕然回首,他感觉自己听到了什么很不对劲的声音,心脏怦怦跳的感觉让他非常不愉快,这促使他转过身子向来时的方向前进。

同一时刻,在名护屋,得知秦军开始撤退的德川势力召开了联合会议,德川家康亲自出席主持会议,面色十分严肃。

“秦军的确开始撤退了,十艘大船带走了差不多两千多名士兵,向东南方向转移了,我们会立刻派小船在后面跟踪,查看情况确定这批军队的去向。”

有麾下向德川家康报告。

德川家康点了点头,又询问另一名家臣丰臣方面的动向。

然后得到了丰臣方面暂时没有动向的回报。

德川家康确定了这些事情之后,下令属下大名们就大秦归还石见银山的事情进行讨论,并且很快得出了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阳谋的结论,这和他的猜测非常接近。

他也认为,萧如薰这样做,纯粹是一个正大光明的想让日本再次发生战乱的阳谋。

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气蓬勃沐五郎五百五十三 往南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二百二十六 换约之战(下)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四百五十四 要让军队习惯直接被最高统治者指挥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溃的杨军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贯!四百五十二 船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经做好准备了七百一十 骆思恭所求之物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从哲抵达南京八百七十六 心脏(下)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来援四百零三 大义凛然的骗子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萧如薰也!(上)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九百一十二 家书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三百四十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上)三百二十八 利玛窦传教五百零九 阴狠的套路五十六 萧如薰纵论朝战(上)九百七十七 辽东巡抚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九百五十四 重新开始吧!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五百四十九 焦头烂额的王世扬四百五十 诏书到一千零三十二 努尔哈赤成功了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纸片一百六十六 落后就要挨打六百六十二 稳稳的做饭八百四十九 再会叶梦熊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报李二十三 主动出击大结局 复国一千二百零二 丰臣军全线出击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六百六十六 拉拢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结束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军的蜕变二百四十九 烦恼的王锡爵二百二十九 决战(上)二百七十四 决然的母子(下)二百八十二 萧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七百二十七 勋贵的担忧(上)八百五十六 朱赓忧心忡忡四百三十一 兴师问罪(四)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准备(上)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龙渡江一千零八 强化中央集权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萧如薰一千零六十五 权栗很崩溃三百四十八 关键的棋子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励原则九百八十七 一家团聚八百六十四 刘邓之争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诚八百四十 风生水起一千零四十三 我还能说什么六百四十二 报应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会一百九十二 “平叛”一千零九十七 斥责毛文龙一千零九十四 生机勃勃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问题了吧?六百零九 省钱政府二百三十二 明军血战德川军(中)九百三十三 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作为京师了四百三十三 丧心病狂(上)二百四十 三方会谈(上)五百四十二 萧如薰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了怀疑三百六十九 袁黄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二百一十二 最后的会面一百四十七 朱翊钧召见群臣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军事学院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们毕竟也不是什么哲学家二百三十五 朝鲜之役的最后时刻就要到来了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一千三百七十一 儿孙满堂一百四十 碧蹄馆终焉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语六百六十三 战前日常(上)三百八十八 缅甸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梁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决定二百一十七 明军总攻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二百七十二 我儿,多吃些一百零一 新的军令一千一百八十五 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