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八 关键的棋子

“正是因为天行有常,我们才能掌握季节,掌握节气,掌握农耕的时节,借助这些知识,让我们的农民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所以我才知道,如果晚上看到星辰布满天空,明天就一定是个晴朗的天气,反之则不然,袁公,这不是天行吗?”

袁黄哑口无言。

“既然我们可以预料到明天的天气,就意味着天行有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不说阻止,至少可以避免天灾所带来的危害,不是吗?为什么我们只能预测明天后天的天气,而不去试着预测往后数年的天气?不要拘泥于每天的晴雨,而去试着发现每一年的气候变迁!

袁公,遍阅古籍,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天行的规律,每当古籍中记载旱灾,气候寒冷,夏雨雪的时候,都是北地蛮夷南下的高峰期,而相反,风调雨顺的时节,往往是咱们对北地蛮夷发动反击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天气冷,北地蛮夷就没有水草养育牲畜,就没有吃食,不得不南下掠夺,我们遭遇大灾,没有足够的粮食养兵,难以抵御,天气温暖,则北地蛮夷不缺少食量,无需南下,而我朝则有力动兵夺回人口领土,便是如此。”

萧如薰点头:“对!这就是一个天行的规律,袁公你不是知道的吗?还有,正是因为天气温暖,气候暖湿,粮食牲畜生长繁荣,吃食充沛,所以百姓才能生育孩子,人口则会不断增多。

而一旦天气变得寒冷,粮食产量锐减,那么之前的大量人口将无可避免地面临断粮之危,粮食不够吃,就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就会出现流民,然后北地蛮夷再次南下掠夺,我们又无力反抗,对吗?严重者则会灭国。

比如金人南下,辽灭国,宋失北地;蒙元南下,金灭国,宋灭国,这些人生活在北方好端端的,为什么非要南下?仅仅是因为中原繁华?大家都是一样的人,粮食够吃衣服够穿,为什么非要打仗?

因为气候寒冷,他们原本的驻地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南下掠夺粮食,因为他们在温暖的时候生育的大量人口也面临没饭吃的困境。

而此时此刻,北地蛮夷身强体壮全民皆兵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而我们因为地方缺粮造成的混乱,还有边关缺粮,士兵缺粮,导致没有战力,没有组织,一溃千里,遂有灭国之灾!史籍中所记载的一切正好证明了末将所思所想的正是实情,而非揣度与猜测!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分崩离析,并非仅仅是因为土地兼并皇帝昏庸,更是因为气候转寒,大量北地民众无法生存,没有粮食吃,不得不造反以求生存,气候温暖的时候有大量人口,他们需要吃饭,气候转寒了,他们还要吃饭,但是此时就没有那么多粮食了,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造反,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土地,更是因为有土地也长不出粮食!”

袁黄已经被完全震住了,若论四书五经,十个萧如薰绑一块也不是他的对手,若论现在的这些气候变迁天行有常,十个袁黄绑一块也不是萧如薰的对手。

于是袁黄咽了口唾沫,艰难的开口了。

“所以……季馨,你是说,眼下,咱们正在经历一次天气骤然转寒的过程?”

萧如薰摇了摇头。

“天那么大,气温骤然转寒是不可能的,但是,持续转寒是一定,袁公你可以想想,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那些史书,那些史书记载,先秦时期,商周时代,中原也是有大象的,商人也有象兵,但是现在你看看,只有这些闷热之地才有象兵,大象只能生存在这些地方,这足以证明,商代的中原和现在的南蛮之地一样,都是密林遍布,气候湿热之地,而现在呢?”

袁黄恍然大悟,一拍桌子:“原来如此!正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两千年前,中原也和现在的南蛮之地一样,是闷热之地!而后来气候变迁,中原之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当年的中原比现在的中原要热上许多!”

“对!正是如此!先汉时期还有记载,洛阳之地三月桃花开,八水绕长安,那就意味着先汉之时,陕西之地也是一片温暖,桃花都能生长在三月的北地,缺水的陕西还有八水环绕,那就意味着那个时候,陕西的气候也比现在要暖和许多,足够温暖才有足够多的水!而之后百余年后,夏雨雪,六月飞霜,那可不是什么大冤奇冤,那是因为天气寒冷到夏天都要下雪了,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长出粮食?

正是因为如此这般的气候变迁,才能造成之后的种种,胡人南下,晋室崩溃,南北朝分立数百年,一直到隋才得以统一,袁公,不妨这样说,土地兼并,皇帝昏庸,商人囤积居奇,豪强欺凌小民,官府横征暴敛,这些,就像是火药,而天灾,则是火星,一颗火星落下,瞬间点燃了遍布神州的火药。”

袁黄越想越觉得萧如薰说的很有道理,再一想当今,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观今日之时节,季馨,你的意思是说,今日之大明,已经走到了这个关口?”

“正在关口徘徊,尚未完全进去,所以,还有一线生机。”

袁黄重重的松了口气,他认为这是大明还有一线生机。

其实萧如薰也是如此认为的。

但是他们此时此刻都没有预料到,萧如薰所说的一线生机到底是不是属于大明,抑或是说,属于整个汉民族,而并非是大明。

直到此时此刻,萧如薰都没有造反的想法,他想在不会被小冰河期影响严重的热带地区给大明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用商业的力量和海军的力量给大明新的生命,这是他找寻到的救国之道,用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盘活一局棋,而缅甸和暹罗,同属于这颗关键的棋子。

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军侯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军队八百六十六 封妻荫子八百一十八 两军对阵(下)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三百八十三 身份一百三十八 血战碧蹄馆(七)六百三十八 三绝二百六十一 十万两白银七百六十 有弟兄们在,此事就有希望六百七十五 袁黄阅兵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视八百零七 目标,会师南京!四百四十 准备战争吧四百零二 罗马教廷的目的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三百四十八 关键的棋子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七百六十八 你是想做人,还是想做棋子?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没有耐心了三百六十九 袁黄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三十九 你们不仁,我便不义!一百四十七 朱翊钧召见群臣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语的傻子三百六十四 大决战九百三十 身体冰冷的骆思恭六百三十 有来无回六百一十八 试探(下)一百二十 克复开城八十二 严峻的形势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无忧矣四百 背锅侠的胜利七十一 一片公心一百八十三 丰臣秀次统筹全局一千二百五十四 阅兵式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恶的秦国!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长的决定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视一百二十九 碧蹄馆遭遇战(下)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七百四十 拿下张维贤很难吗?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一千一百二十六 这本就是大秦的国土吧?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纲?六百零九 省钱政府一千三百四十 秦军近代化(下)二百六十六 群臣的反击极其猛烈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复苏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远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松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对北边那个所谓的朝廷充满了蔑视四百七十 部落的联合五百九十六 三生有幸四百九十四 忠臣无错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没有耐心了五百四十二 萧如薰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了怀疑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四百八十九 治标治本九百五十三 修天下三百二十四 郑和的遗产四百五十六 战斗开始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缓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来做这个皇帝吧六百六十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百二十九 决战(上)七十四 大明劫二百零九 被惊醒的人们一百八十九 带路党玄苏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八百四十二 两个人的行动二十三 主动出击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为强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动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龙九百一十三 赵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百七十三 强袭对马港(中)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机接踵而至七百三十九 朱翊钧毕竟也不是省油的灯七百九十 抵达镇江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来!五十六 萧如薰纵论朝战(上)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六百五十六 赫力图的动摇二十九 破城计一千一百零四 孙时泰的觉悟(下)六百七十四 讨伐洞武遗民(下)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国式的生活六百二十八 猪一样的对手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下)一千一百五十三 飞凤关告急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二十二 他是怎么做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实亡的暹罗(上)六百五十一 让汉人退让,让汉人服软一千零五十四 为大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