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二 该死的政治啊

王锡爵大喜之下,召集了兵部户部尚书还有内阁的其他成员一起来开会,公布了这个消息,把萧如薰的捷报给他们看,看完之后,杨俊民长舒一口气,石星长叹一口气,赵志皋微微摇头不言不语,张位则感叹道:“萧季馨不愧良将,深明朝廷之意也,此计,不失为以退为进之策。”

大家的意思,萧如薰早就知道了,他不是傻子,他也有自己的交际圈,对朝廷的一些风向标,他清楚得很,所以朝廷让他打缅甸他就打缅甸去了,打完缅甸之后也就不回来了,他知道自己立下大功,朝廷官员不欢迎他回来,所以干脆就自己提出不回来,担心缅甸贼人死灰复燃,请求永镇缅甸,不回来了。

聪明人啊!

张位就是这个意思。

杨俊民则是着重看到了萧如薰请求流民填充缅甸的建议,帮大明解决流民的问题,还能填充缅甸的人口,让缅甸加速发展起来,成为大明新的领土,不失为一石二鸟之策。

石星则是感叹,则是叹息,好好的一个将军,居然被朝廷的政策逼得不敢回来,打遍四方无敌手的大将,终于也要急流勇退,不再参合中原之事,而是老老实实的待在边疆戍边,以期平安一生了。

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萧如薰比狄青和李成梁要聪明些。

他知道中央政府里容不下一个纯粹的武人,所以干脆就不回来了,直接待在打仗的地方,借着戍守边疆的理由,让自己安全的度过余生,反正边疆之地,蛮荒之地,朝廷不感兴趣,更别说是缅甸那种化外之地,根本就不在官员的眼里,辽东尚且需要考虑,缅甸根本不用考虑,本来没人愿意守的话直接放弃都可以,现在有人愿意守,还有好处,那就守呗!

“本朝立国以来,除云南沐氏用镇云南之外,还没有永镇的例子,萧如薰善战,善守,难得良将,不用在征讨四方为国立功,而永守缅甸蛮荒之地,是否太过于屈才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石星是真的欣赏萧如薰,当初弃用李如松选择萧如薰的就是他,是他一手提拔了萧如薰,现在萧如薰立下大功,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渐渐有了问鼎内阁阁臣的资格,此时此刻让萧如薰永镇缅甸偃旗息鼓,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他当然希望萧如薰继续打仗,继续给他造势。

赵志皋也支持石星的看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要有用到萧如薰的地方,让他永镇缅甸不是不可以,但是难得良将,也太屈才了。”

张位不爽了,他是坚定的大臣派系。

“此言老夫不敢苟同,萧如薰有大将之才,永镇缅甸只是一个名目,真正的目的是永镇大明南疆,将战火阻隔在大明国土之外,是我大明南方的一道长城,自正德以来,南方海疆不稳,佛朗机人犯边,洞武人犯边,下一回还不知道要有什么人犯边,天下越来越不稳,北方风起云涌,正是我等需要投入大精力之时。

我等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南边,此时有萧如薰这等良将主掌南疆兵务,为大明挡住兵灾,我等就能全力以赴北方边患,解决蒙古,解决女真,解决流民和粮荒的问题,岂不妙哉?”

张位的发言得到了杨俊民的全力支持,他只在意流民问题,拿不出银子赈灾的是他,要是流民造反事情闹大,他估计有性命之忧,如今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他也不敢放过。

“张阁老所言即是,下官也十分赞同,如今北方各地流民汹涌,各地官府告急,国库却空虚不已,无能为力,一旦地方粮库告罄,没有存粮救济灾民,那可如何是好?流民没饭吃,什么事情都敢做!诸位,我们要眼睁睁看着流民造反吗?如今给他们一条活路是最重要的,重建缅甸宣慰司,就是这条活路!”

两人赞成,两人反对,主导权就落在了王锡爵的身上。

王锡爵的选择是十分明确的,或者说,他没有别的选择,他已经决定,此事解决之后,他就退出朝廷告老还乡,从此在皇室的监督下了此余生,他已经没有别的想法和政治抱负了,唯一的期望,就是临走前再办成一件事情。

让萧如薰留在缅甸当地,是开战之前,他和皇太后商量好的事情,他是必须要走的,如果他走了,萧如薰回来了,谁还能阻止皇帝和萧如薰之间的秘密联系呢?别看皇帝现在偃旗息鼓一副乖孩子的样子,谁知道心里是不是藏这一团火?皇帝才三十岁,还没到偃旗息鼓的时候,嘉靖爷这个时候正在火力全开的折腾群臣呢!

必须要防患于未然,不能把有大名望的大将放在皇帝身边,以免皇帝重掌军权,对文臣不利。

所以,萧如薰主动提出最好,他要是不主动提出,朝廷还要他永镇当地,那就有些吃相太难看的意思了……

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朝廷和皇家不地道,萧如薰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说,如果没有这块遮羞布,他们还真不好意思叫萧如薰待在那儿就别回来了。

现在可好,萧如薰自己提出来了,那就最好不过了。

王锡爵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

“如薰良将难求,放置边关,未免大材小用,老夫深感不妥……”

此言一出,张位和杨俊民大惊失色,而赵志皋和石星则喜不自胜。

“然国朝南疆边患慎重,更有佛朗机人自海边来,不得不防,近年来北方边患日重,朝廷精力不足,无法同时兼顾南北,因此,安排一员得力大将镇守南疆纵览兵务,未必不是可行之策,老夫以为,萧如薰永镇缅甸之事,可上奏天听,请陛下给予批复,我等只需要听从陛下的意见就好。”

王锡爵的话说的冠冕堂皇,但是无论是石星还是赵志皋都清楚,王锡爵站在了张位那边儿,希望把萧如薰留在当地,别让他回来了,为此,把永镇缅甸的资格给他也未尝不可,哪怕是封个国公也可以,只要他别回来,别打破了京城现有的利益均衡。

该死的政治啊!

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百一十二 红线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萧如薰七百二十五 蠢货四百九十七 选将七百一十 骆思恭所求之物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机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战一千一百零二 战争已经开始七百零五 朝臣开始忌惮萧镇南了?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一百八十五 两全之策七百九十二 十万火急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四十八 初闻朝鲜乱一千零八十八 黑阎王与黑无常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进献传国玺(上)六百四十六 做戏就要做全套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六百一十八 试探(下)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一千三百四十六 梦想中的那个国度九百三十三 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作为京师了九百零三 强干弱枝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应很快五百三十一 蛊惑人心九百六十二 为难的老臣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恶的秦国!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与留四百二十五 萧如薰的套路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八百三十八 他们还在叫喊着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尔哈赤一百六十二 郁闷的陈璘二百二十一 争分夺秒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四百四十三 混帐东西!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龙多谢陛下隆恩一千二百五十四 阅兵式三百三十二 接风洗尘宴一百九十三 压倒性的优势八百五十四 京师大乱(下)一百九十一 他们注定得不到答案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五年计划四百六十六 阿门!八百五十六 朱赓忧心忡忡一千零六 法兰西的意外之喜四百八十八 可怕的猜测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一千零八十九 节俭的御膳一千一百五十 强弩之末(下)七百一十六 他们的胆都被打破了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开开眼吧!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六百九十八 孙承宗的报国志八百二十八 吴下阿蒙六百一十八 试探(下)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五年计划七百零四 北伐的决心(下)九十三 金忠善七百二十七 勋贵的担忧(上)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虫之患(下)四百三十三 丧心病狂(上)一千一百八十四 前田利家的威严一百八十七 丰臣秀吉的疑心九百三十三 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作为京师了九百八十八 夜色渐浓三百三十五 战象五百七十八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一百三十 吴惟忠出动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龙多谢陛下隆恩七百六十四 萧总督,陛下有请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谁了?八百三十六 这才刚刚开始九十四 平壤攻略一千一百二十 物是人非罢了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二百七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百一十三 督战与逃兵八百六十六 封妻荫子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八百七十五 心脏(上)九百零九 皇帝结婚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八百四十八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侮辱我的将士一千三百六十二 终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对这些豺狼虎豹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来!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阴影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择(下)一千二百二十七 秦军入京都八百零八 沈一贯是极其诧异的一千零二十八 有军事天赋的蛮夷九百四十 反派与正派三百四十一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中)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三百一十 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