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三 梅国桢借粮(上)

bookmark

山西是一个神奇的省份,从明代初年一直到清代中晚期,山西这个北方省份一直都是中国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从未衰落过。

即使在清代晚期到改革开放前的衰落期,那也是在大环境之下的无可奈何的衰落。

中华整体衰败,山西无法独善其身,然而等改革分开放以后,山西很快再次绽放自己的神奇光芒,造就了举世闻名的煤老板这一说。

但是和煤老板给人带来的财大气粗却没文化的影响比较起来,这些煤老板们的先祖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中前期,那可是国家财富文化的象征,山西商人在这几百年内,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过尽了奢华的日子。

晋商的代表性人物亢氏曾经在山西大旱之际说过一句话——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何等狂妄,又是何等的底气十足,三年不下雨的情况之下,百姓早就逃难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可是他们就算坐吃山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完。

山西大商人的影响力辐射整个华北关中地区,他们在山西遍地开花,在山谷间隐秘之处开凿山洞,将存粮、存盐和其他利于储存的东西藏起来,密封好,一般能储存数十年之久。

他们如此积累着财富,很快便富可敌国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富可敌国,是真的富可敌国,晋商最富裕的几大家族的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的确比名朝廷的国库还有朱翊钧的内库还要充沛,朱翊钧真的没有他们有钱。

和煤老板们不同,他们的祖先深谙统治者们的手段和套路,一千多年被套路下来,人人都修炼成精。

在科举大行其道的情况之下,早就摸索出了『商而优则仕』的新的反套路来套路朝廷,明廷就这样被成功的套路了。

明朝著名的首辅张四维,名臣王崇古,此二人就是出身自晋商巨富之家,从小受精英教育,长大以后参加科举成功进入体制内,并且一步一步攫取了大明朝的最高政治权力。

连张居正这样的猛人都不敢对晋商直接下手,反而将张四维引为臂助,可见晋商实力之雄厚。

明廷和土默特部落的联合,三娘子这样一位和平女神的诞生,自然也就少不了曾经当过宣大总督的王崇古的功劳。

王崇古这样做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出自为国家考虑,希望可以止兵戈,不要再打仗,其次就是为自己的晋商家族谋福利。

一旦在山西大同等地和蒙古开商贸互市,谁最得利?

当然是近水楼台的山西晋商,山西晋商卖铁卖盐卖粮食从土默特部落那里的确是得到了大量好处。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可是对于明廷而言就未必是好事了,一者得到了盐铁之利的蒙古人战斗力增强了,二者明廷无法从其中收取到一点点赋税。

开玩笑,首辅就是晋商家族的,你想从首辅手里收税?

文官集体哑口无言,这个时候,他们的双标面孔就暴露无遗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明廷被晋商坑的非常惨,如果说和蒙古人的贸易或多或少换来了和平,那么和女真人的贸易就是在大明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加剧了大明的败亡,加剧了中华的沦陷速度。

梅国桢作为一个非晋商系的官员,心怀天下的有良知的官员,自然很清楚晋商和朝廷里那些人的勾当。

也知道从张四维和王崇古开始,晋商的势力一发不可收拾,他一个大同巡抚人微言轻,赵志皋都办不到的事情,他自然也办不到。

他所希望的,无非是这些富的流油的山西商人多多少少可以拿出一点点粮食来,就算是借的,也好过让边境重燃战火,毕竟这个政策,是他们曾经的发言人王崇古和张四维推动的,现在,这种事情也要他们来承担后果才是。

土默特富裕的时候他们跑去和土默特做生意,现在土默特陷入困难了,他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关口都不出,个中原因,梅国桢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晋中大商富贾,每一个都有万贯家财,真真正正的富可敌国,而且皆不上税,所得甚厚,朝廷拿他们丝毫没有办法。

末将在镇守边关时常听人说,他们的存粮足够九边所有士卒吃上十年都不打紧,末将就在想,那到底是多少粮食啊?”

和梅国桢一起走在大同城街上,麻贵是忍不住的有些感慨,和这些商人比起来,他最多就算个小土豪,还是很不入流的那种。

就这样他还经常拿出粮食接济军士,可那些手握大量粮食的富贾,宁可把粮食封存也不拿来售卖,当真是居心不良。

“富贾之害,春秋战国之时,咱们就看得很清楚了,囤积居奇,富可敌国,操纵王位,谋夺王权,其心可诛,遂有重农抑商之举措。

可时至今日,却成了商而优则仕,商人子弟皆可入仕,前首辅张四维,宣大总督,你的顶头上司王崇古,都是这山西富商的子弟啊!”

梅国桢感叹不已:“商人重利,无国家大义,给蒙古人走私火器铁器,使之战力猛增,他们拿钱积累万贯家财,而我边关将士却被大明生产的火器铁器打死打伤,何其讽刺?”

麻贵对此早有所知,当然也知道朝廷为何不整治。

首辅都是商人子弟,你还说什么呢?

“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麻贵对此还是心怀一点希望。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有利之事,才能打动他们,若要与之谋皮,则拿出更加诱人的利,眼下的利,就是避免边关重燃战火,好让他们继续赚钱,他们会明白的,一旦打仗,没了大明的保护,他们自己的万贯家财也保不住。”

梅国桢只能这样说。

一路来到大同城内的亢家宅子门口,梅国桢便看到一群衣着不凡的白胡子老头已经站在门口恭候自己多时了。

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聪明了六百五十五 一个都不会放过四百五十四 要让军队习惯直接被最高统治者指挥三百 翁婿夜话(上)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为强九百零一 螳臂当车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杀一百四十八 水师要出动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七百五十二 此人,极度危险!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严寒六百四十三 为敌(上)一千零五十四 为大秦做事一千三百七十八 从此以后,你便是大秦的皇帝八百六十四 刘邓之争六百四十二 报应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二 烦躁的哱云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继续打五百五十四 残酷的命运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纺织机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娄山关一千零三十八 我错在哪里了?二百四十六 我们是撕扯敌国血肉以肥自身的凶兽九十五 沈惟敬的斩首行动九百九十 给褚英的礼物五百 后悔的李成梁(下)四百零八 条件(上)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击三百三十 上国还是那个上国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灾难一百六十六 落后就要挨打一百七十 大炮开兮轰他娘一千一百八十三 真是好恶毒的阴谋二十六 晴天霹雳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七百五十四 李如松做了一个决定五百八十四 摒弃前嫌七百九十五 开动的战争机器(上)二百四十一 三方会谈(中)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四百零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八百一十八 两军对阵(下)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七百三十二 疯狗精神六百五十四 就是现在!一百五十六 武装朝鲜水师(二更)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时机九百零六 极乐之乐四百一十七 利玛窦重重的松了口气一千零五 愚蠢的热那亚人三百四十九 大战在即一千一百三十四 后关失守三百二十四 郑和的遗产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战诏书六百二十二 敢战的李如松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语一千零一十 来我这儿吧一千二百二十四 凄惨的一行人二百七十七 救火队员李太后(下)三百七十五 绝望的莽应里一千零七十九 无路可走六百三十 有来无回一千零四十一 绝望的褚英六十 必败一千一百八十二 来真的?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七百二十一 皇帝与秦国公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会有一战九百六十九 当仁不让的选择四百零八 条件(上)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准备(下)一千一百四十九 强弩之末(上)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一千零四十四 他们活着比死了更有用四百零四 优秀的文明三百五十一 影帝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择(下)一千三百二十四 无药可治的病三百一十 重新开始四百七十九 拜访徐光启(上)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四十二 兔死狐悲一百二十九 碧蹄馆遭遇战(下)八十一 萧如薰的要求四百四十五 无奈的赵志皋六百六十八 沈一贯的野心不断的膨胀着(下)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一百零八 水陆并进的构想四百四十一 萧如薰上疏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下)八百六十二 行动起来的李汶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礼满脸的绝望之色六百九十一 袁黄的担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