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 联合阿拉干

虽然萧如薰一直以来对这个国家没什么好感,拉入黑名单,但是萧如薰也提出现在是需要联合阿拉干灭掉孟族的时候,而且要注意和阿拉干结成比较好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阻挡更西边的一个统一帝国的屏障。

袁黄在来到缅甸之前根本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危险就躺在身边,他知道萧如薰说给他听才知道原来就在阿拉干的西边,有一个占地千里的统一的强大帝国。

这个帝国叫做莫卧儿帝国,统治它的是一名睿智的皇帝,这个国家的国力一点都不弱,至少以目前的缅甸镇来说,还完全不是这个大帝国的对手。

如果要和这个大帝国对上了,缅甸镇的几万军队完全不够用,扩军十万也就是一个方面军,没有大明的全力支持怕是打不赢,等于会给大明招惹一个巨大的麻烦。

但是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个大帝国自己的麻烦也不少,深陷宗教泥潭,和目前深陷财政危机的大明一样,对外扩张的意愿和能力都不是太强,否则卧榻之侧怎么容许阿拉干这个小国存在呢?

但是至少目前还是不要和他产生直接的交集,否则肯定会扰乱我们的全盘计划。

所以,和阿拉干结盟,以帮助他们收复国土为诱饵,使得他们和我们一起南北夹击孟族,尽快解决孟族战争,减少消耗。

袁黄记着萧如薰的安排,他也认为这个办法很可行,哪怕是相互利用,只要相互之间的目的是一致的,也能达成合作协议,反正自古以来外交皆如此。

作为合格的政治家,明耶娑基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和什么人结盟,应该和什么人对抗,他只是惊讶于那个只存在商人口口相传之间的强大而又古老的国度居然已经成为了他的邻居。

受限于实际情况和人口数目,萧如薰在缅甸的统治核心目前还只能局限于南部沿岸地区,靠向西侧和阿拉干接壤的位置还是无人区,并无实际统治,阿拉干也一直都没有感受到来自于中国的威胁。

但是现在感受到了。

袁黄派去的那个商人有一张很伶俐的嘴巴,他很巧妙的解释了一下袁黄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他们对付当年的东吁王朝的王莽应里的时候,把这些孟族人给驱逐到了这里,但是没想到这里是有国家统治的。

现在他们知道了,于是邀请明耶娑基一起夹击这些孟族人,如果成功的话,阿拉干王朝的领土全部归还,他们一寸土地也不要。

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选择,明耶娑基受困于孟族人的危机,在国内威望持续下跌,眼看着就要求助于阿克巴了,现在突然送上门来了一个强大的队友,他自然会庆幸。

可是庆幸之余也有些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孟族人肆虐他的国土快三年了,他很是烦恼无力,眼下突然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他自然十分怀疑『大明朝』的诚意。

这几年来他已经大概明白了,孟族人的突然出现和大明朝是有关系的,至于是否是大明朝指使,还是说如同大明朝所说的这样是孟族人的自主行为,这都是问题。

他必须要怀疑。

使者说大明朝已经开始对孟族人的作战了,正在从南往北进攻,只要明耶娑基现在出兵,肯定可以势如破竹,一举歼灭孟族人夺回领土。

明耶娑基对此半信半疑,还在怀疑这是不是孟族人和大明朝之间联合起来欺骗他的计谋,就在此时他的部下给他送来了一份情报——

和明耶娑基的军队常年对峙的三万孟族军队突然大规模南下,他们派去的间谍回来报告说是因为南边在打仗需要军队的支援,所以北边的孟族军队就南下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间谍表示可能性很大。

那些野蛮人的动作十分慌张,很多东西都丢掉不要了,行动起来好像只是为了速度一样,根本不考虑其他的事情,很多防御工事都不管了,现在整个战线已经没有孟族人的军队了。

明耶娑基还是将信将疑,亲自带着袁黄的使者去前线查看,一看之下发现是真的,很多让明耶娑基之前非常苦恼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孟族人驻守了,往日和他们对峙的孟族人军队也不见了。

这是真的?

“国王难道还在怀疑我大明朝的真诚吗?若是做到这个地步只是为了欺骗,或者说国王认为这是为了欺骗,那么我也什么都不说了,我就回去了,大明不需要一个不能判断真伪的盟友。”

使者在明耶娑基的判断陷入纠结当中的时候,在这个非常合适的时机添上了一句,瞬间让明耶娑基心中的天平失衡了。

说实话,他也不想麻烦阿克巴,谁知道阿克巴派人来了之后还会不会走呢?比起对自己这边知根知底的阿克巴,还是这些人生地不熟的中国人比较靠谱。

睡在一只老虎身边,实在是有点危险,但是如果睡在两只老虎中间,常人可能会崩溃,明耶娑基却找到了意外的生机。

之前自己让阿克巴感到棘手的地方就是和葡萄牙人的深度合作,他们和葡萄牙人合作,装备了精良的火器,训练了精良的军队,屡屡让阿克巴感到为难,但是眼下这一优势在萧如薰强势崛起之后已经不复存在了。

精良的军队在三年战争中损失大半,而葡萄牙人纷纷往缅甸投靠萧如薰去了……

那么目前的生机就存在于阿拉干的特殊位置中了,这一山不容二虎,自己的位置那么特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莫卧儿人想要吞并自己的话,都要考虑到对方,从而投鼠忌器,自己未尝不能左右逢源。

这也是小国求取生存的无奈之道,不然还能指望阿克巴的善心吗?

眼下,不如先试试看这些中国人的信誉度和斤两,若是可以的话,未尝不能与他们深度交流,引为臂助,抗衡莫卧儿的威胁。

至于这些中国人的意思是否诚恳,孟族人突然出现的情况是不是真的,之前打仗屡屡受挫的原因是不是另有蹊跷,明耶娑基都不想去考虑了。

于是乎,明耶娑基答应了袁黄使者的要求,组织军队,准备配合明军的军事行动,逐步收复失土。

一百七十二 强袭对马港(上)一千零九十四 生机勃勃九百六十九 当仁不让的选择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开国封赏六百六十四 战前日常(下)七百二十七 勋贵的担忧(上)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二百七十三 决然的母子(上)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三百三十九 再会袁黄一百五十四 李舜臣九百六十五 命运线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实亡的暹罗(下)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七百六十三 献俘仪式二百三十六 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实心弹九百六十八 没有为何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一千二百八十二 陆海之争(上)四百七十三 战争一触即发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败的谈判(下)四百六十一 巨大的鼓舞八百八十三 再无声息的徐有庆九百六十三 慢慢来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业皆平等,无有高低贵贱之分五百二十九 将军心紧握在手四十七 战后二百零七 萧如薰的真正意图五百五十三 往南二百三十五 朝鲜之役的最后时刻就要到来了番外——大明罪将萧如薰死于此(上)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二百七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百二十八 碧蹄馆遭遇战(上)三百零二 燧发枪(上)七百九十四 动摇的邓子龙三百三十五 战象九百三十八 玄武门之下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语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养医者的学校三百六十 双雄争锋(上)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军的蜕变四百二十七 不愿离开的大户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八百五十 没人可以阻止我一百二十六 利益驱动的猛兽七百一十八 辉煌的胜利六百六十 男人的欲望六十二 哪见先生点笔时一千零八十 哀兵与百战之士二百九十二 特务国家一百五十四 李舜臣九百八十五 火器制造总局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来做这个皇帝吧一百一十五 混乱的明廷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机会三百三十 上国还是那个上国一百零三 伏击一千三百七十一 儿孙满堂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二百二十八 难以接受的破衣服八百 绝不反悔!九百五十六 嗅觉敏锐的孔尚贤一百一十一 汉城刮起的恐惧旋风(下)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会八十九 萧如薰的战策四百九十六 朱翊钧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感二百 秀才遇到兵七百六十九 这是清君侧!一千三百二十一 养鸭治蝗七百六十三 献俘仪式六百一十一 一将难求八十九 萧如薰的战策二百零七 萧如薰的真正意图九百七十一 贰臣石星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五百六十五 萧如薰的嘱咐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下)八百 绝不反悔!一百二十 克复开城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启下乡(下)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会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气蓬勃沐五郎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八百六十六 封妻荫子八百八十五 沈一贯的请帖五百八十四 摒弃前嫌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虏(上)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九百一十 怎么就输了呢?八百五十七 第二轮北伐开始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千零三十三 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八十 君王帐中犹歌舞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击一百七十二 强袭对马港(上)六百六十四 战前日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