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三 兴亡

成为皇帝,意味着什么呢?

坐在车驾上,听着欢呼声和鼓乐之声,看着人潮汹涌的京师,萧如薰的思绪有些飘忽。

天下至尊?

孤家寡人?

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刘邦以布衣登基成为天子实现开天辟地头一回之伟业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李世民囚父杀兄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赵匡胤夺取帝位建立大宋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呢呢?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实现从无到有堪称奇迹的称帝伟业时,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中华大地风云变幻无数年,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叱诧风云,他们是一时俊杰,执天下牛耳者,可是到头来,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他们所建立的基业,所创下的成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治乱交替,纷纷扰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如同诅咒一般的规律笼罩在华夏大地之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个字道尽了千古兴衰更替,再也没有比这八个字更能体现这一切本质的字句了。

萧如薰也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可以真正让百姓幸福的方式,有没有真正实现古代哲人天下大同理想的方式,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亦或是共产主义,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方式?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左一个主义右一个主义,你一个主义我一个主义,到底哪个主义才能走向和平和幸福?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意义上结束这种来来回回令人感到无奈且悲伤的轮回?

亦或是,根本不可能有解决的方式,直到一切的终结?

建立王朝成为皇帝到底是为什么?

仅仅只是为了掌握权力宣泄欲望享受至高无上的尊荣吗?

望着那些脸上带着朝圣般的敬畏神色的百姓们,萧如薰有点迷茫。

他原以为这一刻是他人生中最光彩最辉煌的时刻,他会激动万分,志得意满,甚至是趾高气昂的看着自己取得的一切,可直到现在,他突然发现,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激动,只剩下迷茫。

如果他可以不要想得那么多,只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只是做古代帝王都会去做的事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王,强大,专制,果断,冷血,睿智。

或许也不会这样迷茫。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来,什么也不去改变,只是做所有帝王都在做的事情,一直等到几百年后自己创建的王朝被新兴阶级的革命者们推翻,让他们在自己的王朝的废墟上建立新的共和国,走向现代。

那样的话,他或许就不用迷茫,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即使自己让这段历史发生改变,即使让自己提前结束了大明,让自己开创了新的基业,但是不作出实质性的变革,那么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

治乱交替,国家兴亡,再强大的国家也有被消灭的时候。

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或许七八代,或许九十代,或许十二三代,他一手建立的大秦王朝也会分崩离析,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外矛盾而走上毁灭的道路,在大秦王朝的废墟之上,共和国的曙光会初现。

而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和满清入主中原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他处心积虑掀翻大明朝建立自己的国家只是为了过一把皇帝的瘾吗?

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建立大秦王朝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如果不能做到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不能让一切光辉闪烁在华夏大地上,他现在所作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是正常的改朝换代罢了。

后人又会如何评价自己呢?

自己可以修改史书,可以尽一切努力修改史书,可是已经客观发生的事实,是不容更改的,是一定会有人知道并且传承下去的,自己已然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角,所做的事情,无论如何是无法被抹去的。

先秦二世而亡,萧如薰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秦也会走上二世而亡的老路子。

他更不希望这个秦没能给儒家中国带来任何改变。

秦这个字本身就代表了变革,而萧如薰在追求变革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独一无二的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

不管是为了追求权力也好,寻求变革和突破也好,两者在萧如薰身上早就融为一体了,根本分不出对错和先后。

萧如薰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传统帝王。

他宁可选择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帝王。

赞美也好痛骂也好,他都要做这样的帝王。

即使这条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一眼望不到头。

那也无所谓。

他早就把自己逼到绝路上了。

并且,还会做出更多类似的事情。

今天,只是一切的开始而已。

乌泱泱一片的人群在迷茫和担忧之中围观着即将统治自己的帝王,他们对这位帝王并不陌生,因为就在一年以前,他还是名满大明天下的无双战将,而在一年之后,他成为了他们的皇帝。

皇帝。

他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和平和希望,还是战乱与毁灭?

一位战将出身的帝王,会把他们重新拉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吗?

他们没有选择,甚至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觉悟。

他们是最顺从的顺民,同时,也是最暴烈的造反者。

他们造反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足以让统治者战栗。

而自己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为他们开启了智慧和思想之后,他们会推翻自己的王朝吗?

他们会高喊着自由民主宪政法治推翻自己的大秦王朝吗?

萧如薰不知道,但是萧如薰很清楚的是,如果整个国家都在高呼着口号要推翻大秦王朝,那么不管是大秦还是大明,都已经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了,无可阻挡。

而那,大概是自己所看不到的。

普及教育开启明智,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家力量,同时,也是将未来的选择权交给历史和普罗大众。

让他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四百五十九 菲律宾海战(三)二百一十六 太阁的头颅九百五十 不交税的人九百六十八 没有为何一千二百四十一 为人臣的忌讳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于隐忍五百六十四 诡异的动向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三百五十三 剧烈的碰撞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议八百九十二 夜宴(下)一千三百六十 一战功成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霉的西班牙人二百二十一 争分夺秒七百二十五 蠢货八百八十七 恨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八百七十六 心脏(下)五百二十九 将军心紧握在手三十二 炸城墙?!一百四十一 战后五百八十七 想要腾飞的心一千三百零六 买卖来了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语四百二十三 萧如薰的手工作坊八十四 谈判专家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五十六 萧如薰纵论朝战(上)四百三十五 天诛(上)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八百二十二 阳谋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上)二百七十七 救火队员李太后(下)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纺织机一千二百六十九 万念俱灰的袁黄五百一十四 『真正的勇士』六百九十五 请沈阁老务必要小心一个人三百八十二 该死的政治啊五百八十一 事发二百四十一 三方会谈(中)一千零二十八 有军事天赋的蛮夷九百九十四 吴惟忠归来一百零六 天兵大胜!一千二百七十四 众人皆醉我独醒三百三十七 佛朗机人的目的一百七十二 强袭对马港(上)一千三百零五 与虎谋皮三百二十八 利玛窦传教三百八十六 凯旋(下)一百四十八 水师要出动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三百一十七 华人的忧虑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军的蜕变一千零七十八 杨应龙的挑衅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别部队七十八 苦涩的努尔哈赤一千零一十八 军事大比拼六百一十一 一将难求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三百八十五 凯旋(中)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一千零五十四 为大秦做事二百二十五 换约之战(中)四百二十八 兴师问罪(一)八百五十三 京师大乱(上)七百五十四 李如松做了一个决定六百六十二 稳稳的做饭九百六十二 为难的老臣六十九 萧李争锋(上)一千三百七十五 对不起(八千大章)一百七十三 强袭对马港(中)五百九十 决战科场之巅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启下乡(上)四十七 战后二百五十八 留守四十二 兔死狐悲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三百一十二 约谈二将三百九十六 陈龙正西行记(二)四百七十九 拜访徐光启(上)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养料(下)六百四十五 绝对不会背叛投敌的人七百一十一 诚意五十一 萧如薰的对策六百七十六 无法忽视的一天八百一十六 巾帼女将与白杆兵一百零八 水陆并进的构想九百三十一 水德九百三十一 水德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百三十八 血战碧蹄馆(七)五百零四 守将虽死,但是巡抚仍在!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见三百八十六 政治动物九百七十一 贰臣石星六百八十九 镇南军大获全胜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讳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